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合集下载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肿瘤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肿瘤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T细胞 介 导 的细胞 免疫 反应 在 机体 对 抗 肿瘤 的 过程 中具 有非 常 重 要 的意 义 。以往 认 为 , 瘤 之 所 肿 以在 人体 内发 生发 展 , 因 为人 体 免 疫 功 能受 到抑 是
制 。而事 实上 绝 大 多数 早 、 中期 肿 瘤 患 者 并 未 表现 出如人 类免 疫 缺 陷 病 ( 滋 病 ) 者 一 样 免 疫 功 能 艾 患 低 下 的症状 。 目前 已 明确 , 瘤患 者全 身 免 疫 功 能 肿 状 态并 不一 定 明显 降低 , 分甚 至表 现 出较 活 跃 的 部
T c l el
0 引

部 T细胞 不能 发挥 其 正 常 的 细胞 免 疫 功 能 , 吲 哚 而
胺 2 3双 加 氧酶 (n o a n2 3 d xgn s ,D , idl mie , -i y e ae I O) e o 可能在 其 中发挥 了重 要 的作 用 。
1 I 和色 氨酸 代谢 DO
t e l e n t e bo y n s o sd r d a n mmu e ee s c a s i u r mi r e io me t h i ri h d a d i c n i e e s a i v n d f n e me h nim n t mo c o nvr n n . I DO s e p e s d i umb ro e l n l dig c n e e l e drtc c l a d S n.I u rmir e — i x r s e n a n e fc lsi cu n a c rc l,d n ei el n O o n t mo co n vr n n ,t e o e e p e so fI io me t h v rx r s in o DO a e d t h x a t n o r p o h n a d i u e t e p oie ain c n l a o t e e h usi fty tp a n nd c h r l r to o f o e u ao y c ls fr g lt r el ,wh c a e e tt e p o i r to ih c n prv n h r l e a in,dfe e t to nd a tvt fT e l n e u n f i n n i in a ciiy o c l a d r s h i f a s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IO R A的表 达 , Dm N 流式 细胞仪 分析 混合反 应体 系 中 H p 2细胞 的 凋 亡 率 , r检 测 T淋 巴细胞 eG MT 抗 H p 2细胞的细胞毒 活性 。结果 : eG 混合反应体 系中,eG H p 2细胞 表达 IO R A 的水平 随着1 浓 D m_ N - MY
疫应答中的作用 , 以探讨 IO在肝癌免疫 治疗 中的作 D 用, 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 。
于 P R检测细胞中 IO R A的表达和流式细胞术检 C Dm N
测 H p 2细 胞 的 凋亡 。 eG
13 R p . T-CR 检测 细 胞 中 I DOmRNA 的表 达
l 材料与方法
( 山西医科 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 太原 0 00 ) 30 1
摘要 目 : 了 的 为 探讨吲哚胺 2 3 双加氧酶 (D ) 与肝癌 免疫逃逸的机 制。方法: ,一 IO 参 混合培养 H p 2细胞 和 T淋 巴细 胞 , 有 或 无 1 甲基 色氨 酸 ( . ) 在 下 , R P R 检 测 细 胞 中 eG 在 一 1MT 存 用 T—C
H p 2细胞 , eG 将增殖状态 良好的细胞用胰酶消化 , 对其
进行传代并置于 3 o 5 O 7C,%C 2饱 和湿 度 的培养箱 中。
取经肝素抗凝i l 10 7/ 1行 密 度 梯 度 离 心 , 离 出 淋 巴细 Fc l .0 gm ) o, 分
T淋 巴细胞抗 H p 2细胞 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73 ,4 %、2. ±14 ) 、3.9±17 ) 、 eG 1.6±12 ) (54 8 .8 % (28 .3 % (20 ± .6 %( 0O ) 4.4 21) P< .1 。结论 : p 2细胞 表 达的 IO 能抑 制 外 周 T淋 巴细 胞 发挥 抗 肿 瘤免 HeG D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及CD2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及CD2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状 细胞在 免疫调节 中扮 演 了重 要 的角 色 , 们不 仅 它 能诱 导免 疫 发 生 , 而且 能 阻 止 免 疫 反 应 L2。尽 管 】j .
具体的分子机制现在依然不太清楚 , 但大量资料表
明引起免 疫耐受 的树 突状 细胞产 生色氨酸 代谢酶吲 哚 胺 2 3双 加 氧酶 (D 及 C 2 肿瘤 免疫 调节 ,一 IO) D 5在 中起 了重 要 作 用 l 。为 明确 食 管癌 组 织 的 IO及 3 】 D C 2 否参 与肿瘤免疫 逃逸 的机 制 , D 5是 以期 为食管癌 免 疫治疗 和提 高治疗效 果提供一定 的理论 和实验依
检测吲哚胺 23双加氧酶 ( O 及 C 2 在人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 其与食管癌临床 , . I ) D5 D 了解
病 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在肿瘤免疫逃避 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 o例食管癌及 1 2例癌旁组 织 中 I O及 C 2 D D 5的表达。结果 IO及 C 2 D D 5在食管癌组织 的表达 明显高 于癌 旁组织 ( P<00 ) IO及 C 2 .5 ;D D5 在 癌组织 中的高表达具有相关性( = .5 , 00 ) IO与肿瘤的分化程度 、 r O 9 8P< . 1 ;D 浸润深度 、 淋巴结转移相关 ( P均 < .5 。结论 O0 ) IO及 C 2 D D 5在癌组织 中均高表达 , O的过表达可能参与 了食 管癌的发生发展 , 进了肿瘤细 I D 促
(D 和 C 2 IO D 5抗 体 的 滴 度 均 为 1 10 其 中 鼠 :0 ,
・ 讯 作 者 通
为 阳性 表达 , 阳性 物质为棕 黄色颗粒 , 表达 于细胞质
抗 人 IO 单 克 隆 抗 体 ( 液 , A 5 1 D 原 M B4 2)购 自 C E C N公 司 ; H MIO 鼠抗 人 白介 素 - 体 ( D 5 单 2受 C 2) 克隆抗体 ( 工作液 ,M ̄ 4 ) 购 自北 京 中杉金 桥 生 Z 02 , 物技术有 限公 司 )4c 冰 箱过 夜 , 而 滴 人 120 , 【 = 继 :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肠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肠癌及其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表 2 l 一 Ⅳ 期 结肠 癌 患者 未 受 累 区域 淋 巴结
I DO 表 达 强 度 分 布 例
本文 观察 到正 常结 肠上 皮细 胞 、 结 肠 癌细 胞 、 区 域淋 巴结 中均 有 I D O( + ) 细胞 。 尽管 1 3 . 6 %的原发 灶
强表 达 I D O, 其表 达水 平与 癌旁 组织 并无 差异 。 分 析
T分 期
展 中的作 用倍 受关 注 。 近年来 的研 究 发现 I l 矗 ] , I D O
具有 抑 制 肿瘤 特 异性 T淋 巴细 胞 的反 应 性 , 从 而 诱 导 肿瘤 免疫耐 受 形成 的作 用 。 但是 , 目前 尚不 清楚 究 竞 是肿 瘤 细胞还 是 肿瘤 相 关 的抗 原 递呈 细 胞 ( A n t i .

甜 踮
酆 卵

分期 和 5年 生存 率无 关 ( 表 1 ) 。
表 1 结 肠癌 原发 灶 中肿 瘤 细 胞 I D O 表 达 强 度 与
患 者 临 床病 理特 征 的关 系 例
酆 铊 1 8 如 竹

9 6 9 6 3 £ j 8 7
2 7 8 生存 时 间( 月)
达占 1 4 . 1 %, 弱 表达 占 8 5 . 9 %, 癌 旁组 织 和 癌组 织 的
男女
褂 妊 划
I D O表 达强 度无 明显差 异 ( P - = O . 8 0 5 ) 。 结肠 癌 原发 灶 勰 Ⅲ
中肿瘤 细 胞 I D O表 达 强 度与 患 者性 别 、年龄 、 T N M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2 0 0 7 年第3 4 卷第l 4 期

ido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ido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yꎬthe tumor cells gain immune evasion. ThereforeꎬIDO is one of the main targets in immune therapy of tumor. In re ̄
cent yearsꎬ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indoleamine 2ꎬ3 ̄dioxygenase attract broad attention and are active in the fields
耐受中的机制还有待探究 [2] ( 除特殊说明ꎬ本文的
链占据ꎻ血红素远端口袋由大小 2 个区域及连接 2
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ꎬ而 IDO2 在免疫
IDO 均指 IDO1) ꎮ IDO 催化色氨酸( Tryptophanꎬ
内源性配体ꎮ 血红素的近端仅被来自大区域的侧
个区域 的 环 路 组 成 [6] ꎮ 由 于 分 子 氧 在 该 位 点 结
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nhibitor?antitumor?mechanism0引言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近年来?ido小分子抑制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ido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进展进行阐述?总结其研究现状?1ido简介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1是一种含有血红素的酶?在人体的大多器官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胎盘肺的内皮细胞以及女性生殖道上皮细胞中较多1?ido1有2个同工酶?分别是色氨酸双加氧酶tryptophan2?3dioxygenase?tdo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ndoleamine2?3dioxygenase2?ido2?tdo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而ido2在免疫耐受中的机制还有待探究2除特殊说明?本文的ido均指ido1?ido催化色氨酸tryptophan?trp降解为犬尿氨酸knurenine?kyn途径的第一步以及限速步3?在分解色氨酸的代谢途径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犬尿氨酸可直接抑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并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s分化?而通过消耗色氨酸?ido阻断t淋巴细胞的增殖4?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保护癌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其作用机制见图1?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肿瘤生存的一个重要机制?有报道?ido表达水平的增加与几种癌症类型的生存预后不良相关5?表明ido通路阻断是一种抗肿瘤的重要策略?因此?ido是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ido结构分2个区域?大区域中的4条长螺旋平行于血红素平面?并通过疏水作用与相邻的螺旋相互作用?其中某一长螺旋为血红素铁提供内源性配体?血红素的近端仅被来自大区域的侧链占据?血红素远端口袋由大小2个区域及连接2个区域的环路组成6?由于分子氧在该位点结合?因此?远端血红素袋的结构特征应该与ido催化的双加氧酶反应有关?2ido小分子抑制剂作用机制目前?研究已经鉴定了部分ido抑制剂的结????681????实用药物与临床2020年第23卷第2期practicalpharmacyandclinicalremedies?2020?vol23?no2图1ido发挥免疫抑制的机制构?但是可提供与ido结合机制有关见解的比较有限?下面对几种目前研究较多的ido抑制剂的

诱导吲哚胺2,3-二加氧酶表达的信号通路

诱导吲哚胺2,3-二加氧酶表达的信号通路
I D ( )的表达 。一种 是 直接 的诱 导 。在 C D1 9 D C中,
S TAT 1 a ) , 这在 应 答 I F N 一 7的过 程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突变体 实验 表明 , GAS - 1 在 应答 I F N一 7过 程 中 的作 用 可有可 无 ] 。在 含有 I D O 启 动 子 上 游 的 氯 霉 素 乙 酰
域 的上游远 端 , 可 能解 释 诸 如 I F N一 7对 染 色体 与 载 有
I DO启 动子序 列 的质 粒 之 间 的应 答性 差 异 的现 象 , 但 是它 对于 I D O 表达 的调控作 用 尚不清楚 l g ] 。
质内的 s TAT1和 S T AT 2磷 酸 化 并形 成 二 聚体 转 移 人 核 。二 聚 体 在 核 内 与 干 扰 素 调 节 因 子 ( i n t e r f e r o n r e g u l a t o r y f a c t o r ,I R F ) 家族成员 p 4 8结 合 形成 I F N
刺 激 的 基 因 因 子 3( I F N— s t i mu l a t e d g e n e f a c t o r 一 3 ,
干扰 素 家族 , 尤 其 是 Ⅱ型 干 扰 素 I F N一 7 , 能 诱 导 I D O 的表达 。病原 体侵 入 机体 组 织 后 , 淋 巴细胞 在 感 染部 位 聚集并 释放 干扰素 等细胞 因子 。干 扰素家 族 主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刘小会 , 等
诱 导 吲哚 胺 2 , 3 一二 加 氧 酶 表 达 的 信 号通 路
路, 对 于靶 向性抑 制 I DO 的表达具 有指 导意 义 。
酸 蛋 白激 酶 ( t y r o s i n e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TP K) 、 J AK 激 酶( J a n u s Ki n a s e , J AK) 结合并 磷酸 化 , 再 与信 号转 导

肺癌患者IFN—γ和TNF—α免疫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肺癌患者IFN—γ和TNF—α免疫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肺癌患者IFN—γ和TNF—α免疫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免疫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分析肺癌患者血清中的TFN-α和IFN-γ表达水平变化。

选择该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40例肺癌患者做为实验组,4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

并在治疗半年内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FN-α和IFN-γ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TNF-α和IFN-γ水平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TNF-α水平与对照组明显要高,而IFN-γ水平明显要低很多;在对实验组治疗为期半年后,复发的肺癌患者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复发患者的IFN-γ水平明显要增加很多,而TNF-α的水平明显减少了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为能够更好的指导和发展,必须更加深入的探讨肺癌患者的免疫损伤机制。

这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肺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肺癌是当今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在死于癌病的男性患者中,肺癌居首位。

肺癌的患者就诊时大多数都已经到了中晚期,都已呈现为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当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1]。

现在,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肿瘤的免疫调控监视及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研究人员的重视。

为更深入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免疫因子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现选择该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该院患者,实验组40例,男23例,女17例。

年龄34~70岁,平均51岁。

其符合条件为:心、肝、肾功能均正常;都做过全身检查并且符合标准,都经病理证实为肺癌。

吲哚-2,3双加氧酶(IDO)调节免疫的最新进展

吲哚-2,3双加氧酶(IDO)调节免疫的最新进展
I DO 一 D C s 可以诱导 幼稚 的 C D + r I ’ 细胞发展 成为 F o x P 3 + T r e g s
细胞 、B淋 巴细胞 ) ,但研 究发 现 I D O的表达 只局 限于 特殊
的A P C s 亚群 ,它表现为对某些炎性刺激可 以快速上调表达 。
细胞并激活 T r e g s 细胞免疫抑制功能 _ 2 l , z 。并经由 G C N 2激 酶途 径抑制 C D 8 + T细胞 的活性 [ z 1 ] 并使其细胞周期停止和细 胞无 功能 [ 2 3 ] 。I D O 一 D C s 还 可通 过 G C N 2阻止 T H1 7细 胞分
表达 I D O的 D C细 胞 也 可 抑 制 T细 胞 的 增 殖 [ 。 I D O
除 了在巨噬细胞 、树突状 细胞也 可以在人类 的合胞体 滋养层
细胞 表达 …。特别是在某些抗原 提呈细胞亚群 、上皮细胞及
T r e g s 细 胞能够诱 导 D C s 表达 出 I D O,并能够 获得 免疫 耐受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5 年4 J 1 第l 7 卷第4 朔

6 47 ・



吲哚一 2 ,3 双加氧酶 ( I D O) 调节免疫的最新进展
贺继刚 严丹 ( 综述 ) 王平 李洪 荣 ( 审校 )
吲 哚胺 2 , 3 一双加 氧酶 ( I D O)是一种 含血 红素 限速酶 , 或抑制 D C s …] 。治疗 上 ,应 用天然 及合成 的犬尿 氨酸 产物
化[ 2 4 。随着 色 氨 酸 的消耗 ,I , D O在 A P C s 上 表达 同 时激
活G C N 2途 径 ,虽 然 I D O及 G C N 2 途 径对 细 胞 成 长 的 影 响 尚 不完 全 清 楚 l 2 。但 G C N 2可 以表 现 为 增 强 T r e g s 细胞的活性

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底物抑制机理

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底物抑制机理

三、主要抑制行为
3.部分抑制(S167A,F163A,F164A, F226Y) 高浓度时底物键合下降,但没有完全封
闭活性 两种路径都可以进行,速率下降但不等
于0( k1 > k4, k4≠0 )
四、结论
1.O2优先于TRP与IDO键合 2.高浓度时,heme氧化还原电位升高,
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及底物抑制机理
J. Am. Chem.Soc. 2012, 134, 3034 − 3041
一、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色氨酸是细胞维持活化和增殖所必需的 氨基酸;同时也是构成蛋白质必不可缺的 重要成分。
一、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IDO是一种细胞内含亚铁血红素的酶, 是 肝脏以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分子中吲哚 环氧化裂解, 从而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 的限速酶。
色氨酸分解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影 响广泛,如神经紊乱、白内障的形成及 抑制T细胞的生成。
二、酶催化机理
1.底物抑制原因(旧) L-色氨酸键合到酶的Fe上的结果
2.新猜想 酶活性,抑制的程度,都和heme的氧
化还原电位有关。
抑制常数kieff kieff,1取决于k1和kcat,而二 者和heme基团的氧化还原电位负相关。
一、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正常状态下呈低水平表达, 在炎症或感染 过程中, IDO的表达显著增加。
IDO的活性表达导致细胞微环境中色氨酸 的耗竭, 从而使细胞处于一种“色氨酸饥 饿”状态, 处于迅速分裂期的细胞或病原 微生物, 如肿瘤细胞以及病毒、细菌等对 此尤为敏感。
一、人吲哚胺2,3-双加氧酶
通过活性位点不同,改变heme氧化还原 电位。
三、主要抑制行为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多种肝病中发挥双刃剑作用的重要介质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多种肝病中发挥双刃剑作用的重要介质

!N"!吲哚胺2,3-双加氧酶———多种肝病中发挥双刃剑作用的重要介质叶 森1,王宏宾2,付 永3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宁810016;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西宁810001;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摘要: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酶,可降解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色氨酸水平,通过犬尿氨酸途径催化起始和限速步骤并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参与免疫应答。

IDO一方面对微环境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感染、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等;另一方面,对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同样发挥抑制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因此,IDO被认为是在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双刃剑作用的重要介质。

本文就IDO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棘球蚴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肝疾病;吲哚胺2,3-双加氧酶;免疫系统现象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708);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2021-ZJ-724)Indoleamine2,3-dioxygenase:Animportantmediumwiththeroleofadouble-edgedswordinvariousliverdiseasesYESen1,WANGHongbin2,FUYong3.(1.GraduateSchoolof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16,China;2.DepartmentofHepatopancre atobiliarySurge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01,China;3.QinghaiAcademyofAnimalHusbandryandVet erinarySciences,Xining810016,China)Correspondingauthors:WANGHongbin,138****9826@163.com(ORCID:0000-0002-8865-3238);FUYong,qhfuyong@163.com(ORCID:0000-0003-3354-9107)Abstract: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isanimportantimmunoregulatoryenzyme,whichcandegradethelevelofthemammalianessentialaminoacidtryptophan(TRP),catalyzetheinitiationandrate-limitingstepsthroughthekynureninepathway,andproduceavari etyofmetabolitestoparticipateintheimmuneresponse.Ontheonehand,IDOplaysanimmunosuppressiveroleinmicroenvironmentandthusleadstoinfectionandimmuneescapeoftumorcells;ontheotherhand,IDOalsoexertsaninhibitoryeffectonthepathogenssuchasbacteriaandparasitesandthusprotectsthebodyfromtheharmofpathogenstoacertainextent.Therefore,IDOisconsideredanimportantmediumwiththeroleofadouble-edgedsword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variousliverdiseases.ThisarticlereviewsthelatestresearchadvancesinIDOinviralhepatitis,liverfibrosis,livercirrhosis,livercancer,andhepaticechinococcosis.Keywords:LiverDiseases;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mmuneSystemPhenomena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31960708);AppliedBasicResearchofQinghaiProvince(2021-ZJ-724)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6.046收稿日期:2021-10-15录用日期:2021-11-17通信作者:王宏宾,138****9826@163.com;付永,qhfuyong@163.com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是肝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tryptophan,TRP)分子中的吲哚环裂解,从而沿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途径(图1)分解代谢的限速酶,最早被发现于兔肠道组织中[1-2]。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促进血管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促进血管形成的体外实验研究

o f I DO i n HUVE C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i n v i t r o .R e s u l t s: MC F 一 7 w a s h i g h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I D O a n d t h e I DO w a s a c t i v i t y .I DO c o u l d p r o mo t e t h e p r o —
魏 丽娟 于津 浦② 贾 志龙 ③ 李 慧② 刘俊 田 任 秀宝② ( 天 津 医科 大 学附属肿 瘤 医院预 防医学 中心
天 津市肿瘤 防治重点 实验 室 乳腺癌 防治教 育部 重 点实验 室 , 天津 3 0 0 0 6 0 )
中 国 图书 分 类 号 1 1 3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 4 8 4 X《 2 0 1 3 ) 0 1 - 0 0 2 0 - 0 5
共培养模型 , 通过 I D O抑制剂 1 . 甲基色氨酸( 1 . M T) 阻滞 I D O活性 , 观察共培养后 H U V E C的增殖情况 , 流式 细胞仪检测 其表 面C D 1 0 5的表达率 , 基质胶成管实验观察管样结构 的形成 。结果 : MC F . 7的 I D O表 达水平较高且具有功能活性。与 MC F - 7共
[ 摘
要] 目的 : 观察吲哚胺 2 , 3双加氧酶 ( I n d o l e a m a s e , I D O) 对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 ( H u m a n u m b i l i c a l v e i n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 H U V E C ) 增殖 、 C D 1 0 5表 达 及 成 管 能 力 的 影 响 。 方 法 : 利用 T r a n s w e l l 小室建立高表达 I D O 的 MC F 一 7与 HU V E C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作者:赵硕李保松崔运福王荣华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24期[摘要]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高表达是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与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关系密切。

目前,学者们观点比较一致的是,IDO可通过3种机制参与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

脂多糖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调节IDO的表达,1-甲基色氨酸作为IDO的抑制剂在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IDO如何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具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今后制定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免疫耐受;肿瘤[中图分类号] R7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42-03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ZHAO Shuo LI Baosong CUI Yunfu WANG RonghuaDepartment of Anorectal Surgery,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Binzhou 256600,China[Abstract]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is along the kynurenine pathway of tryptophan catabolism rate-limiting enzyme,have a higher expression in various tumor tissues,leading to its high expression of tumor immune toleranc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prognosis of cancer patients closely. Currently,more consistent view of scholars is that,IDO through thre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mune tolerance.LPS and cytokines and other substances to adjust the expression of IDO,1-methyl-tryptophan as the IDO inhibitor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of patient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so how IDO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tolerance further study of specific mechanisms will be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Key words] IDO;Immune tolerance;Tumor在人类的多种肿瘤细胞及相关的某些免疫细胞中存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高表达现象,初步证实IDO与恶性肿瘤的免疫耐受密切相关,但在具体的不同肿瘤中以及相关的肿瘤转移组织中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在IDO诱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具体机制方面,目前亦尚不确切。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左旋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左旋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A L L ) l 1 例, 男 7例 , 女 4例 , 中位年龄 2 7 ( 8~ 5 5岁) 。正常对照为 5名健 康志愿 者 , 男 3名 , 女 2名 ,
中位年龄 3 5 ( 1 9~ 5 7 ) 岁。 清洁级 D B A - 2小 鼠 2 0只 , 购 自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动 物 实 验 中 心 。 雌 性 4只 , 雄性 1 6只 。平 均 6— 8周 龄 。 体 重 1 6~ 2 8
应用 1 m l 无 菌 注射 器 吸取 1 ml 细 胞 悬液 ( 含 1 x 1 0
L 1 2 1 0细 胞 ) , 于 小 鼠背 部 右 侧 距 脊 柱 0 . 5 c m处 皮 下 注 射 接
种, 建立 白血病动 物模 型 。注射全程小 鼠无抽搐 、 过敏 、 活动
肿 瘤 可 使 机 体 处 于病 理 性 免疫 耐 受 状 态 , 从 而 不 识 别 肿 瘤 抗 原 。最 近 有 研 究 提 示 肿 瘤 细 胞 及 引 流 淋 巴结 内 的抗 原 呈 递 细胞 分泌 一种 名 为 吲哚 胺 2 , 3 - 二氧化酶 ( i n d o l e a m i n e 2 , 3 - d i o x y g e n a s e , I D O) 的免 疫 调 节 酶 可 以 引 起 免 疫 耐 受 。I D O 是 一 种 含 铁 血 红 素 蛋 白单 体 和黄 素依 赖 酶 , 可 催 化 体 内 色 氨 酸 的 分解 … 。研 究 表 明很 多 实 体 肿 瘤 都 表 达 I D O 』 。 我 们 初 步 检测 了 急性 白血 病 患 者 I D O的表达和作用 , 以探 讨 白血
湿盒 内孵育 2 0 mi n封 闭非 特异 性结 合位 点 , 甩去 P B S后 直

胃癌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及其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

胃癌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表达及其诱导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

【 要】 目的 : 摘 检测 胃癌 组织 中吲哚 胺 2, 3双加
氧 酶 (id la n ,-ix g n s ,I )、 殖 细 n oemie2 3do y e ae I X) 增
 ̄ B T A T O J C I E T n et ae te e p e s n o A SR C ] B E T V : o ivsi t h x rsi f g o
L1 Y e me U u — i 2,zLi W i n , d 3,jI NG A QI
1 De a t n f I . p rme t mmu oo y,I si t J B scM e iie h n o gAc d my o e c lS in e,Ke e ia o n lg n t ueo a i d cn ,S a d n a e f M dia cec t yM d c l L b r tr rTu rI a o a oyfo mo mmu oo y a d Chn s diieI n lg n ieeMe cn mmu oo y o h n n o ic n lg J S a do g Prvn e,Ke b r tr yLio ao y f rMo e nM e iiea d Teh oo yo h n o g Prv n e, a 5 0 2,P. C ia o d r d cn n c n lg f S a d n o ic Ji n2 0 6 n R. h n 2 De a t n f AdutEdua in,Jiig He l c o l i ig 2 2 0 ,P. C ia . p rme t o l c to n n a t S h o ,J n n 7 0 0 h R. h n 2 De a t n f Pa h lg . p rme t too y,Fis P o l sHo p tlo n n ,J nn 7 0 0 o rt e p e’ s i f Jiig a i ig 2 2 0 ,P. C ia R. h n

吲哚-2,3双加氧酶(IDO)调节免疫的最新进展

吲哚-2,3双加氧酶(IDO)调节免疫的最新进展

浙江临床医学2015年4月第17卷第4期·647·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含血红素限速酶,其催化色氨酸转化为犬尿氨酸,而犬尿氨酸是色氨酸主要代谢产物。

IDO已经在非肝细胞中被发现,主要表达于滋养层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IDO的表达与T细胞的免疫调节相关,其主要通过降解外周细胞中的色氨酸发挥调节作用。

色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所有生命合成蛋白的一种重要原料并参与其它重要的代谢功能。

本文将对IDO的免疫调节的机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1 IDO总述色氨酸是蛋白合成及许多其它重要代谢过程所必需的氨基酸。

在哺乳动物中色氨酸主要分解代谢的途径是犬尿氨酸途径。

色氨酸在两种不同酶的作用下: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及吲哚2,3-双加氧酶(IDO)最终可以产生烟碱嘌呤二核苷酸(NAD)[1]。

TDO主要在肝脏组成性表达,与此不同,IDO的表达是由特殊的炎性刺激因子、干扰素-α、β及γ或反应细胞等其它炎性介质所诱导的[2]。

IDO可能是抑制免疫反应最为重要的酶,先前实验表明某种巨噬细胞在干扰素-γ及来自活化T细胞的诱导下可以表达IDO,并经快速降解色氨酸在体内抑制T细胞的增殖[3,4]。

同时色氨酸的降解产生的代谢产物犬尿氨酸,亦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5,6]。

表达IDO的DC细胞也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7]。

IDO 除了在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也可以在人类的合胞体滋养层细胞表达[8]。

特别是在某些抗原提呈细胞亚群、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这些细胞均与移植相关[9]。

虽然,许多专业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都可以表达IDO(如:DCs、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但研究发现IDO的表达只局限于特殊的APCs亚群,它表现为对某些炎性刺激可以快速上调表达。

在mRNA水平,许多细胞因子亦可以促进IDO的转录,如DNAX-激活蛋白12(DAP12)通过抑制Forkhead boxO3(FoxO3)、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促进IDO转录[1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呈低 水 平 表 达 , 在 T2型 反 应 占 主 而 h 导地 位 的 疾 病 如 : 传 性 过 敏 症 中 表 遗 达 明 显 减 少 。 IO 基 因 启 动 子 长 1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 p 有 2个 干 扰 素 刺 激 反 应 元 件 , 4b 含 吲 哚胺 2 3双 加 氧 酶 (no a i ,-l yes,D 是 , i l mn 2 3d xgne IO) de e o 色 氨 酸分 解 代 谢 的 限速 酶 , 泛 的 分 布 在 哺 乳 动 物 的组 织 中 。 广 在 妊 娠 过 程 中 , 盘 中 产 生 的 IO增 强 了母 体 对 胚 胎 的 免 疫 胎 D
杨 洁 ( 综述)王 琦 ( , 审校)
( 西 医 科大 学 附属 第 二 医 院 消 化 内科 , 原 0 00 ) 山 太 30 1 中 图 分 类 号 : 70 5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2 8(08 0・0 50 10 -04 20 )107 -3
c tk n s s c s I N. a d S nc l r g l t e e p e so DO i f r n e ua ig me h n s .n yo ie u h a F n O o al e ua et x rs in o I h f v ad ee trg l t c a ims I i n s me kn s o mo s I a n u e i o id t f u r ,DO C id c n mmu oo  ̄a oea c o tmo . u t e s ac n t i i n lg c l lr e t u r F rh rr e rh o s mmu oo — i t n e h n lg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吲哚胺2,3—双加氧酶的研究进展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其高表达是导致肿瘤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与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关系密切。

目前,学者们观点比较一致的是,IDO可通过3种机制参与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耐受。

脂多糖和多种细胞因子等物质可调节IDO的表达,1-甲基色氨酸作为IDO的抑制剂在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中显示出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IDO如何参与肿瘤免疫耐受具体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今后制定肿瘤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is along the kynurenine pathway of tryptophan catabolism rate-limiting enzyme,have a higher expression in various tumor tissues,leading to its high expression of tumor immune toleranc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prognosis of cancer patients closely. Currently,more consistent view of scholars is that,IDO through thre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induc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mune tolerance.LPS and cytokines and other substances to adjust the expression of IDO,1-methyl-tryptophan as the IDO inhibitor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of patient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so how IDO involved in tumor immune tolerance further study of specific mechanisms will be an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Key words] IDO;Immune tolerance;Tumor在人类的多种肿瘤细胞及相关的某些免疫细胞中存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高表达现象,初步证实IDO与恶性肿瘤的免疫耐受密切相关,但在具体的不同肿瘤中以及相关的肿瘤转移组织中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尤其是在IDO诱导肿瘤免疫耐受的具体机制方面,目前亦尚不确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c (NSCIC ) M e h ds Thit i tc s sofl g c nc rts ue nd 1 as s o r c nc o a er . to ry egh a e un a e is sa 0 c e fpa a a er usnor a u i s e e c l m 11ng ts uew r o
I O在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中呈 高 表 达 , 分 化 程 度 及 有 无 淋 巴结 转 移 有 D 与
Th p e so fl d la i e 2, - i x g n s n No — m a lc l Lu n e e Ex r s i n o n o e m n - 3 d o y e a e i n s l— el ng Ca c r Xi u z iXi in a △, i i g aJ n h , n Ja b o Ba M n
lc e . e s miu n i t e i e t d Th e q a t a i mmu o i t c e ity wa s d t e e tt e p stv a e o D0 n l o e c n u n ia ie P t v n h s o h m s r s u e o d t c h o i e r t fI i a d f r s e t a t t CR u q t v t e e tt e lv l fI o d t c h e e o D0 mRNA n t e l n is e e p ci ey Re u t Th o i v a e o D( n h e e f DO i h u g t u s r s e tv l . s i s s e p st e r t fI )a d t e lv l i o I mRNA i CI g o p we esg iia t i h r h n i a a a c r u o ma l n is e ( n NS C r u r i n f n l h g e a n p r c n e o sn r I u g t u s P% 0 O ) Th r sn i n f a t i e — c y t s . 5 . e e wa o sg i c n f r i d f
关 , 与肺癌病理分型无关 。 但 关 键 词 吲 哚胺 一 , 2 3双 加 氧 酶 ; 免 疫 耐 受 ; 非小 细胞 肺 癌
中 图 法分 类 号 R7 4 2 3 . DO1 1 . 8 0 jis . 7 7 1 2 1 . 1 0 3 : 0 3 7 /.s n 1 2 0 4 . 0 0 0 . 0 6
第 3 9卷第 1 第 9页 期
21 0 0年 2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学版) 医
Ac a M eh n
V0I3 No P. 9 |9 .1 Fe . 2 0 b O1
吲哚 胺一 ,一 2 3双加 氧 酶在 非 小 细胞 肺 癌 中 的表 达
夏 俊 芝 辛 建保△ 白 明
4 0 2 302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同济 医 学 院 附属 协 和 医 院 呼 吸 内 科 , 汉 武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吲 哚胺 一 ,一 加 氧 酶 ( d la n一 ,-ixg n s , )在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中 的 表 达 及 意 义 。 方 2 3双 i oemie 3do y e aeI ) n 2 D( 法 收 集 3 8例 非 小 细 胞 肺 癌组 织 和 l o例 癌 旁 正 常 肺 组 织 。用 半 定 量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方 法 检 测 肺 组 织 中 I O 蛋 白 阳 性 D 率 , 时 荧 光 定 量 P R检 测 肺 组 织 中 I 实 C DO mRN 表 达 水 平 。结 果 肺 癌 组 I O 蛋 白阳 性 率 和 I O mR A D D NA 表 达 水 平 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异 均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而 肺 癌 组 按 不 同病 理 分 型 中 , 癌 组 和 鳞 癌 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差 均 .5 ; 腺 学 意义( >00 ) P . 5 。肺 癌 组 按 不 同分 化 程 度 分 为高 、 、 3 , 统 计 学 分 析 , 组 中 I O 阳 性 表 达 率 和 I O m 中 低 组 经 3 D D RNA 表 达 水平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O 0 ) 均 < . 5 。肺 癌 组 按 有 和 无 淋 巴结 转 移 分 组 比较 ,D 蛋 白 阳性 率 和 I O mR IO D NA 表 达 水 平 差 异 也 均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0 ) 结论 均 % . 5。
De a t n f Rep r tr d cn Uno s t , n J d c lColg p rme t s iao y Me iie, in Hopi o al To g i Me ia le e, Ha z o g Un v riy o ce c n c n lg Wu a 3 0 2, hia a h n ie st f S in ea d Teh oo y, h n 4 0 2 C n Ab ta t Obe t e To su y tee p e so n inf a c fid la n 一 , ix g n s (D0)n n n s l c l ln src jci v td h x r sin a d sg ii n eo n oe mie2 3 do y e ae I c i o —mal el u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