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讲: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文艺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养气”是谈创作主体的人格修炼的,而“知言”则是 谈艺术鉴赏的。所谓知言就是说要懂得不同表达的言后之意。
《孟子·告子上》云:
“何谓知言?”曰:“诐辞(片面之辞)知其 所蔽,淫辞(过分之辞)知其所陷,邪辞(不正之 辞)知其所离,遁辞(躲闪之辞)知其所穷。”
• 这种“知言”用于文学鉴赏就相当于“知 音”,以此“知言”说可直接引申到文学批 评上。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3、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上》云: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 (求、追溯)志,是为得之。
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 氏》)
中国文学孔批评子史·北关方民乎族大政学本事科课的程 思想导致其强调文艺的功利性。
如《论语·子路》云: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再如《论语·季氏》篇有名的“过庭之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1、“与民同乐”和 “共同美感”
《孟子》关于礼乐的一 个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 《孟子·梁惠王下》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与民同乐”的根源在于 儒家的仁政思想,还有一个
美学的根源叫“共同美感”。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 其三,“游于艺”的思想让儒家特别重视“和”, 强调社会伦理的中庸之道和文艺思想的中和之美。 如《论语·子路》中云: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好的艺术作品是和而不同的,这就是中和之 美。又如《八佾》曰: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
后来的儒家还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发乎情, 止乎礼义。这种中和之美也是含蓄之美,也就是文 艺作渔洋的“神韵说”等,便既取 资于儒家亦取资于道家。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一、真实的孔子与孔子的真实
最早描写孔子形象的文字见于《孔子家语》: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廓之门外。 或人谓子贡曰:“东门外有一人焉,身长九尺有六 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 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然如丧家之狗。” 子贡以告,孔子欣然而叹曰:“形状末也,如丧家 之狗,然乎哉!然乎哉!”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毕命》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文与质,都是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而言,礼义节 文、言谈举止而言。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缺少文化修 养,言辞朴拙,不讲礼义,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 如果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 文辞礼仪的官,多虚华不实之语。文质相半,不过分 偏向一方,那才是既有文化修养,又不虚浮不实的君 子。(王运熙)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 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也。”
再如《论语·先进》篇曰: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亦聲。
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
人也。从子二曰。:(二兴,于古《文诗上》,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和“立于礼”
字 乎 神。天事强 讲)文也三调的,。垂礼是以凡,察示乐孔日時 之之子月變屬重文星。皆,艺也示从。讲思,示觀的想。是中孔 的子 审文 美艺 内思 涵想 。里的政治、伦理行形讀内禮。與涵之凡禮;器豊同“也之。游。屬从皆于豆从艺,豊”象。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礼 乐 之
乐 之 重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内涵孔和子社朱性而易关会熹情吟入乎注,咏。内云有之故天“涵:邪间学道‘“有,者。从即《兴正抑之的可如,。扬初民人孔思以起 其 反 ,的民子“也为复所角对诗想’。言,以诗度当论既其兴《最云阐政》可从 治 各 及易感起诗早释者者云执 地功人知人其》以有:《政 的能们,又好本给,兴所“诗者 诗即对文随不贱》的 歌所时,故 之 子满民之角 之谓政学所乐 兄,可,而政度 中“的在 弟则艺以通怨治以观阐 观态宗 同莫术而过之功释 察”度庙 听不观诗,能民,《。之 之和皆赋,歌其即风也诗中,敬予的用所民就》可,则;形心谓俗是之了君莫闺以也式“以从政臣不门一来将怨群上和之种表何”下亲内,达如,同;,政可。?亦听乡父治以 怨如”“;《关诗善而朱乎》恶得熹可 于恶之的天三也 所之”意道百(心思。 观《而是的,四于 而《心以不由书思一能于也看邦集所可注自《将出风想言》兴兴已诗何 ,》《者》还以论而,如 孔是语,是? 子也影蔽•可其泰必人” 对。伯于的响之观观》这 诗民此本)到,是 歌之,也。对 这有孔曰里 不 也其审“ 种戚族 和。子思兴。怨 “患长 顺(” 怨也对无《之 。也以荀的 ”,中 故艺邪子深其具 的上, 乐·术”体功下; 群长者乐阐能之论标。少,》释十不同审准再)。分和听一从重者的如之以这视,,定制“里,其则和定放可并用莫者,郑 声,远佞性意人的识者 群呈的。而乃现功郑,能怨益所。声,挚且的以淫具目认怨。有的为,愈”激正“发佞不是怨人欲”人忘们使的道殆;产“德”上生以”乃。其知是怨道““上者下下而”不的和群不”,满所,致从。而而调“整怨”
2、知言养气
《孟子·公孙丑上》云: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吾知言,吾善养 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 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 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正义的经常积累)所生者,非义袭(偶然 地做正义之事)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稍稍做 一点坏事),则馁矣。”
• 《孔子家语》一书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门 人所撰,其书早佚。唐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 所有家语”。颜师古所云今本《孔子家语》,乃三国时魏王肃收集并撰 写的十卷本,王肃,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经典,是郑玄 之后著名的经学大师。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 其二,“游于艺”的态度使孔子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观点, 要求正确处理文与质的关系。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贡曰文棘:。子““…辞…成惜之盖曰乎善闻:者于,,质“夫集者君子文非以文子之成,质说质而而。离君辞于已子之文矣也失者也无,,,质何驷吝也以于。不质惟文及而质为舌萎则于?体。”文子犹 质也有,可质循,犹惟文文则也何。有虎可著豹。之惟质鞟则犹要犬足以羊持之,惟鞟文。则”要足(《论 语·颜以该渊。》故)文质彬彬,而体要立矣。”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儒家既主张一种精神的快乐, 同时也不舍弃感官的快乐;既主 张礼乐之乐,同时也主张要有刍 豢之乐。孟子的“共同美感”为 其“与民同乐”提供了美学根据 和基础。这个思想的价值就是肯 定了文艺审美作用的共通性,从 而彰示了儒家礼乐教化的合理性。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孟子·告子上》对此有如下论述: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
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 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 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 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 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 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 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 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 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 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 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 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履也。所以事神致
二、“兴于《诗》”与“游福于也艺。”从—示—从豊孔,子豊的文艺思
政策,—最—终[达清到]王“夫和之”《的姜斋理诗想话状·态“诗。绎天》下有道,则
可之《佞孔志辂韶人以安 ”子“,》。观。国行舞服郑曰,曰夏。周声:“之之放淫小时冕郑,引子,,声佞譬何乘乐,人连殷莫则远类学”夫,郑朱诗玄熹?曰:诗:“可观感以风发礼天伐语兴·俗季意乐下自,氏之征无诸》伐道侯盛)自,出衰天则。。子礼”(出乐《;征论 可殆。以”群(,《论语·卫灵公》) 孔安国曰:群居相切磋。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 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 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 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 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 《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 《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 “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 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 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 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 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三、“与民同乐”——孟子的文艺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思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 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名 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 集。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志于道,据于 德,依于仁,游于艺。”“游于艺”思想对儒家看重事功的思想 有种有益的补充,表达了儒家的一种艺术精神,从而让儒家把功 利的追求与艺术的人生统一起来。
• 其一,“游于艺”使古人的艺术生活化了,也使古代的生活 艺术化了。“游于艺”的精神在当下似已烟消云散了,艺术 通俗化,生活庸俗化。
可以怨,
孔安国曰:怨刺上政。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孔子关乎人格的思想使他视《诗》为人格教育 的教科书,用礼乐来塑造人格,强调文学的认识 教育作用。
如《论语·阳货》篇曰: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阳货》篇又曰: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 人也而 。不 ”为《周乐南道》“人《益之召者善南三,》乐乐,,多损贤其者友犹三,正乐益墙。矣面乐。而节乐立礼骄乐乐,,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强调礼乐之重讲的是孔子文艺思想里的政治伦理内涵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讲: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文艺思想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 所谓养气,就是培养自己的伦理道德之 气,是一种人格修炼。这种天地之气不 仅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的气,它还带 有一种伦理的内容,即含有儒家的礼乐、 仁义与道。曹丕《典论·论文》称“文以 气为主”,《文心雕龙》亦有《养气》 篇,主张虚静以培养文气,它们的源头 即在《孟子》。
魏晋以后借用于文学评论,指文学作品的文华和 质朴,指以语言为基础的文与质两种不同文学风貌以 及作家的总体风貌特征。文与质,均指文学的艺术风 貌特征。
中国文学批评史·北方民族大学本科课程
• 以上这些说法其实都强调了儒家对“文”(包括礼 乐文化)的一种重视,因为“文”是培养化育人的 一种工具、手段和方式。为此,孔子为《易》作 《易传》,称之为“十翼”,即为《易》插上文采 的翅膀,让它传播久远。如《易传》中有“文言” 一篇,也就是文饰《易经》乾、坤两卦的言辞。 《左传》亦有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些皆 可看作是儒家重视文采的表现。当然,儒家归根结 底是更强调内容的,如《卫灵公》篇曰“辞达而已 矣”,《学而》篇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等表述 即可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