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4225f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1.png)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⑵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⑶指导朗读。
⑷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⑸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⑹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⑵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⑶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44116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3.png)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城》的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b500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5.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长城教案(优秀3篇)
![长城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5c75a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7.png)
长城教案(优秀3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一部分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5自己的话说一说、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7诗篇不朽有哪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12最后两行在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一三、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4将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壹五指名读,生评议、16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4)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一部分的语气一致?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长城》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一三个字。
《长城》教案设计
![《长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13e5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f.png)
《长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3. 熟悉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演变;2. 长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3.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4.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长城的历史研究;2. 长城修复和保护的技术细节。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长城模型或图片资料;3. 长城保护和修复案例资料;4. 学生合作小组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开场引入:通过展示长城的照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长城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述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介绍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城相关主题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 小组呈现: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互动。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展示长城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六、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长城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长城的实际情况;2. 开展书写长城题材作文比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培训学生参与志愿者长城保护计划,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作业布置1. 阅读长城相关资料,准备小组研究报告;2. 完成长城修复方案设计,展示在班级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愿本教案设计对您备课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4af01998fcc22bdd10d94.png)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长城》公开课教案
![《长城》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36f2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7.png)
《长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瞭望口、屯兵、堡垒、气魄雄伟”等词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结构和特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和雄伟壮观,感受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长城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长城)你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崇、峻、嘉、峪、瞭、屯、垒”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精读课文,感悟长城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长城的?引导学生抓住“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体会长城的长和蜿蜒曲折。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学习第二自然段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长城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图片或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部分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学习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理解“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2dc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c.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长城》教案篇一内容摘要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
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
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
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
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
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
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
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0bb5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0.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长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整体阅读本单元: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课书的生字挺难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办法读准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读准音、看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垛子、瞭望口、城堡、射口(看图指导他们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屯兵、嘉峪关(简单的介绍一下)气魄雄伟(放在阅读教学是理解)3、指名分读课文,读完一段,简单的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学了些什么?)三、书写生字,1、同桌检查,互帮互助2、重点指导:旋、隔、嘉四、课堂练习:作业本:1、2、3题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吧。
二、细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1、自由读全文,画出最能高度概括长城的一句话。
2、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b0a5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f.png)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长城》教案(精选20篇)
![《长城》教案(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a3891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0.png)
《长城》教案(精选20篇)《长城》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教具准备:鹏博士软件、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板书:略]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课后小记:板书设计:远景:像一条长龙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了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巩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教学设计2篇
![《长城》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69ed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8.png)
《长城》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长城》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达,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背景讲解:给学生介绍《长城》的背景,包括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
3.阅读欣赏: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长城》,并逐句解释和讲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短语。
4.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筛选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5.创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并分享给同学。
6.反思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长城的新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1.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关于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导入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表达法:通过创作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阅读欣赏环节中对《长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创作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对长城理解的深度。
3.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长城》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学生创作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长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城的宏伟和壮丽。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关于长城的展板或手抄报,展示给全校师生。
3.邀请长城研究专家或文化传承者来校进行长城文化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5篇)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12195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a.png)
《长城》教学设计(通用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1、CAI出示第一幅图: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3、对照课文,读课文:⑴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0417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c.png)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长城文化,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长城的文化影响3. 长城的保护与修复三、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学生了解长城的文化影响3. 学生了解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四、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和把握长城的文化影响2. 学生了解长城的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措施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形象,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15分钟)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长城修建的目的、时期和历史背景,以及长城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计特点。
3. 学习长城的文化影响(2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长城在文化上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如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
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学习长城的保护与修复(20分钟)介绍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并讲解长城修复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长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保护观念。
5. 拓展延伸(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长城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如长城的故事、长城的风景等。
6. 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写一篇小结,总结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对长城文化的重要性和责任。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小组活动中的展示和讨论。
3. 学生的小结或问题回答。
七、教学资源1. 长城的图片、文物和视频素材。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小组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影响,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感。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d62c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8.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
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⑴字形:隔砖旋⑵字义:垛口瞭望射口三、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准确。
第二课时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老师激导入课题: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17、长城伟大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提出问题)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14篇
![《长城》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b19f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长城》教学设计14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整合各学科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辩论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__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
在本课学习中,充分发掘学生资源,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小型课件,介绍三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有关情况,并展开一次关于长城问题的辩论,让学生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真正深入__作探究,并自主地合作,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网上查找资料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歌曲《长城长》导入教师导语: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二、感知、探讨:1、课前预备:学生分三组制作有关三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一些资料。
2、接下来就由我们当中的同学自己当导游,去感受一番长城的古老历史。
3、三组学生分别派两名代表,一生操作微机,播放长城的有关资料,一生充当讲解员,向大家依次介绍先秦长城、秦长城、明长城的历史及相关轶事。
三、研究、探讨:播放近年来关于长城被人为或自然毁坏的画面及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应不应该重修长城”,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综合、概括:1、学生总结发言。
2、教师提问: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去游玩,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长城?3、学生回答,并说说想看一看的原因。
4、教师概括:长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的见证;它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我们现在无缘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但接下来可以先通过屏幕来睹长城的风采。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729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2.png)
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精选12篇)专题《长城》教案教案篇1倪明课时:4·1教学目标: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设想: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引入专题学习,揭示课时学习目标。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究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2)、城墙顶部;(3)、墙台和敌楼;(4)、烽火台;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2)、“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巨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现在看来使人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不过为了防御当年敌人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
”这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
”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三、小结全课。
四、布置作业: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教学内容:专题长城课时:4·2教学目标:阅读选文(三)和参考资料,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6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a9f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1.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长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
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
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如能身临其境,儿童的学习欲望、探究热情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
课前,教师利用这样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搜集资料,激发兴趣。
让学生从中国地图上找一找长城的起止点,即山海关和嘉峪关的位置,数一数长城经过我国哪些省市,收集长城的邮票、图片及各种实物模型。
2、绘制图画,激发兴趣。
喜欢绘画的同学自画长城图片,并能体现课文第二段中建筑的位置和构造特点。
3、制作模型,激发兴趣。
喜欢搞制作的同学根据图片自己设计、制作出长城的模型。
4、收集故事,激发兴趣。
让学生查找春秋战国至今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连贯长城、修缮长城的历史资料,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传说故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激情导入,激趣唤知:教师课前板书好课题,课始教师用这样的语言导入: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长城的教案(精选12篇)
![长城的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d0f12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f.png)
长城的教案长城的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长城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
2、(识长城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3、(抒长城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有搜集资料的经历,会简单的电脑操作,对长城也有一定的认识,但不系统,也不深刻,更没有自己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长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一方面搜集资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深入的认识长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从我国东部的鸭绿江畔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茫茫沙漠。
古代长城具有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现在的长城已成为世界人民参观游览的胜地。
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专题。
二、识长城外形:1、学生说说长城的形状。
2、PPT展示。
三、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1、长城有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配合多媒体展示)2、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3、孟姜女哭长城,究竟是哭诉的什么?(哭的是秦始皇的暴政。
)四、感受长城文化: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对联、歇后语、民歌民谣等。
多媒体展示:关于长城的知识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到长城非好汉2、谚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3)不到长城非好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公开课教学设计
东方小学金荣
一、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本文是引领我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开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感受理解文本,通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和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领悟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五、学习时间:
2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欣赏歌曲《长城长》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长城。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词语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嘉峪关山海关八达岭
城砖城墙城台瞭望口射口垛子
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2、四字词语读出气势理解蜿蜒盘旋第二行读准字音第三行指导读好垛子
垛子的“垛”是多音字。
还有一个读音垛(草垛)第四行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好多音字“供”读一声。
同学们真了不起,词语读的及准确声音又响亮。
课文你能读好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长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初学课文,感知奇迹。
1、自读课文。
2、说一说长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提炼奇迹。
出示第四段。
a、奇迹的意思?
b、抓住一个“伟大的奇迹.”质疑。
4、方法引导:读书过程中有了疑问怎么办?
四、学习课文,感悟奇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远看长城。
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文,谈。
2、抓第一句
(1)崇山峻岭是什么样的?
生:高、险、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师画图,长城就依山势修筑,时而笔直,时而弯曲,时而上仰,时而俯冲,就像一条长龙,这就是文中的一个词:蜿蜒盘旋。
(2)指导朗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长城的长。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变红:13000多里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万三千多里?生:很远很远。
师:出示中国地图看长城示意图。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要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七个省、市、自治区。
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板:气魄雄伟读出你的赞叹。
同学们,在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来,再读。
师:看到这样的长城你想说什么:生说
让我们一起读出长城那雄伟的气魄。
4、整体朗读。
5、欣赏:读,读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依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气魄雄伟。
面对如此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板:!
过渡语:好一座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好一条东方巨龙!刚才,我们远观长城,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了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是理解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近长城,亲近长城。
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又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谈感受。
3、生谈到建筑时,出示。
(1)读,画出城墙上建筑结构的名称。
(2)汇报。
(3)对照小图,指说位置并交流作用。
(4)指生到前汇报。
(5)看着小图,体会着作用,再读。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
长城作为防御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越绝壁,跨河流,其所经之处地形之复杂,所用结构之奇特,在古代建筑工程史上可谓一大奇观.板书:建筑巧妙难怪作者这样赞叹:4 板:!
过渡语: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很自然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用心品读第三自然段,又有哪些词句深深打动了你,让你情不自禁地赞叹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生读哪里出示哪里。
生读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自己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
生:我体会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时候很艰难。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两三千斤重说说你的理解,怎样把这两三千斤重的条石运到陡峭的山岭?
生: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从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你体会到什么?人多
我想要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运到陡峭的山岭‘不仅仅靠人的力量刚要靠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汽车……真了不起再读,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时候很艰难
抓住一步一步理解,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一步一步走的很艰难。
师:洒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读。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的时候很艰难。
生说
3、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4、炎炎烈日下,无数黝黑的手,无数弯曲的脊背,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泥巴腿和汗水打湿的泥泞的上路;我们只能听到他们整齐的号子和滴滴答答的落汗声,他们在修筑长城!读
夜深了,繁星缀满了天空,用帆布支起的简易帐篷里,还有很多人夜不能寐,他们在一遍一遍地修改着图纸,他们在修筑长城!读
5、还有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同学们,请告诉我,是多少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板书:血汗和智慧
生:无数。
放进去读
站在长城上,我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___________。
再读
6,、看板书说: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气魄雄伟,站在长城上我们回想起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建造了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所以我们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齐读。
板:!
擦去?,在一遍一遍地读书中,在一次一次地思考中,这问号变成了!!!让我们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补充资料,升华奇迹。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出示课件3句)
六、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像长城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遗产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相信这些建筑在你心中也成了一个个的奇迹。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七、板书设计:
17、长城
远看长一万三千里
近看高大坚固构思巧妙
联想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