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春游颐和园》阅读附答案-范文模板 (4页)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c85715482fb4daa58d4bcc.png)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器一听,就能听见冬科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的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3397bea8956bec0875e3c2.png)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 ?口的说明方法.(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表达这一方法的词语是f口0【答案】(1)长、还有长廊沱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2)列数字;作比拟(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拟;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沱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拟;(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米斯是一位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给了一个马戏团.()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磨,( )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酒兴,对遍体鳞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给了他少许的银币和大把的铜币.那三个人继续喝酒,最后竟露骨地攻击米斯的祖国. 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1)选择一组适宜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括号里.只要•…就.... 由于•…所以..... . ••就.....(2)给带点字选择适宜的解释.乘:①坐②就着③一种计算方法A.他乘船回家.B.乘着洒意,他诗兴大发.(3)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米斯非常气愤的句子.(4)填空.米斯当时遍体鳞伤,他肯定需要 ,但当他听到 ,立即把钱币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这说明了米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5)给文章加上一个适宜的题目.【答案】(1)由于;所以(2)①;②(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f旅客大声吼道(4)钱;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爱国,有尊严(5)勇敢的米斯【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旬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应选由于•…•所以……;(2)这是一道工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此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此题,需要回忆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旬(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5)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故答案为:(1)由于;所以(2) A① B®(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冰雹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4) 1、钱2、有人攻击自己的祖国3、爱国,有尊严(5)勇敢的米斯【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根底上仔细揣摩.(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水平.3.课内阅读.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有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忽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2)这段话写了: ? :、和________ 几种动物.(3)在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远程一忽然一旅游一■般一(4)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请你简要地写下来.【答案】(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3)长途;忽然;旅行;普通(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央句的方法.中央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央旬〞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央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央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央旬在段首.(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水平.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此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故答案为:(1)海底动物各有各的特点;(2)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3)长途;忽然;旅行;普通;(4)旗鱼的背上长着一块长长的翅,就像一面旗.旗鱼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唯一的一种游动不是靠弯曲身体来产生动力的鱼!【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央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4)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相关知识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增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4.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央句.(2)文中提到了? ? ? ?摊贩、官吏和读书人,文中〞…•表示.(3)从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这些词中,可以看出画上张择端下了很大的功夫.【答案】(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央句的方法.中央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央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央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央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央句在段首.(2)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就能找到答案.(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央效劳.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2)农民;船工;生意人;道士;医生;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3)人物众多【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央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5.课文内容精彩回放.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虾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幼虫吗?(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①指通畅顺当,没有阻拦.①指缝隙严密闭合(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3)读了这段文字我知道了,瓢虫有两种,一种吃财虫,是二种吃马铃薯嫩叶,是.(4)文中划线的句子是请将它改为陈述句:【答案】(1)顺顺溜溜;严丝合缝(2)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虾虫.【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2)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到达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锁定所填的范围,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答复,也就是明知故问,这是反问.反问句改为陈述旬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方: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认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认.故答案为:(1)①顺顺溜溜;②严丝合缝;(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 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3)益虫;害虫;(4)反问句;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应该改改口味,也吃虾虫.【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掌握反问旬改陈述旬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水平.6.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萤人.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萤人,萤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响.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奉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拟适宜?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___________ 在短文中画出.(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答案】(1)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4)我们应该保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2)填充题,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谈自己的看法,答复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熟悉.故答案为:(1)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管它们飞多远,者B能找到家.(4)我们应该保护小蜜蜂,不能随便伤害它.【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水平.(2)此题考察了关键词语和情节的填充.(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旬顺即可.7.阅读下面的成语故事,然后答复以下问题.三人成虎战国时,魏国大臣庞恭要陪魏王的儿子去赵国都城邯郸作人质.庞恭深知魏王容易偏听偏信,担忧自己一走,国内那些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莹语.于是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人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正在吃人,您相信吗?〞魏王说:我不相信.〞庞恭又问:如果第二个人也这么说呢?〞魏王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就会将信将疑了. 〞庞恭再问:如果第三个人也这么说呢?〞魏王说:大家都这么说,我只好相信了. 〞庞恭感慨道:邯郸离魏国比王宫离大街要远得多,只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人,请大王仔细考察才是.〞魏王点头道:寡人心里有数,你放心去吧.〞(1)先猜猜以下生字的读音,再查字典验证.①“蜚〞字的读音是②“庞〞字的读音是0(2)先猜猜以下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或词典验证.①寡人: ______________②流言蜚语:(3)请根据文章的内容选一选.①“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寓意是().A.三人同心协力就会擒住老虎B.谣言或错误的话重复屡次,就会让人信以为真②庞恭向魏王讲主人成虎〞这个故事的用意是()A.希望魏王不要偏听偏信B.希望魏王能够深入民间,了解民间的疾苦,发奋有为8.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只见满山坡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黄色的花朵, 好看极了.野菊花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常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可到了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们没有迷人的芬芳,更没有华丽华贵的姿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 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腿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清凉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 野菊花有消炎止血的功能.新中国成立前穷人家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外伤,可管用了.外婆又说,野菊花还是一种中药,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居然这么有用.我回北方上学之前,一下子摘了不少野菊花带回家.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枣茶、绿茶,可从来没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它们平凡、朴素,却又那么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1)认真读短文,给短文加上适宜的题目.(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喜爱盛开——顽弓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4)读了短文,你知道野菊花有哪些用途了吗?(5)人们需要学习野菊花的什么精神?9.【答案】(1)瞪、跺、指、跑、画.(2)小瑶;小军(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4)语言;动作(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表示小瑶动作的词即可.(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描写方法概括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结合短文分析即可.(5)谈自己的看法,答复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熟悉.故答案为:(1)瞪、跺、指、跑、画.(2)小瑶、小军(3)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给一班、二班的卫生都扣了分.〔4〕语言、动作〔5〕不对.我会把纸团捡起来.【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掌握水平.〔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4〕此题主要考查对常用描写方法的掌握水平.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旬顺即可.10.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曾子杀猪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 〞黄昏,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答复: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容许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容许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那么.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1〕判断正误.①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②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③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由于他是一个老实守信的人.④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老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_____________ 倒出来.〔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拟判断正误. 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老实守信,所以中午就杀猪让孩子吃到了猪肉.〔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此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央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2〕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3〕【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水平.〔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筛选相关信息的水平.〔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旬顺即可.。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3e2427c850ad02df804109.png)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春游颐和园》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春游颐和园》](https://img.taocdn.com/s3/m/ef158418a32d7375a4178067.png)
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春游颐和园》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历史。
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
花园建筑规模大,花木池塘富于艺术巧思,设备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别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时在西郊建筑的“圆明园”。
这个著名花园,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国主义都野蛮军队把园里面上千栋房子中各种重要珍贵文物及一切陈设大肆抢劫后,有意放一把火烧掉了的。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
部分建筑乾隆时虽然已具规模,主要建筑群却在一百年前才完成。
修建这座大园子的经济来源,是借口恢复国防海军从人民刮来的几千万两银子,花园作成后,却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这座大花园才成为人民的公共财产。
颐和园的游人数字是个证明:一九四九年全年游人二十六万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达到一百七十八万七千多人。
二十年前游颐和园的人,常常觉得园里太大太空阔。
其实只是能够玩的人太少,所以到处总是显得空空的。
许多地方长满了荒草,许多建筑也摇摇欲坠,游人不敢走去现在一般印象总觉得园子不太大。
颐和园那条长廊,虽然已经长约三里路,现在每逢星期天游人就挤得满满的,即再加宽加长一两倍,也还是不够用。
春天来,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万来看花的游人,还有许多自城郊学校来的少先队员,到园中过队日郊游,进行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满园子里各处都可见到红领巾,各处都可听到建设祖国接班人的健康快乐的笑语和歌声。
配合充满生机一片新绿丛中的鸟语花香,颐和园本身,因此也显得更加美丽和年青!凡是游颐和园的人,在售票处购买一册介绍园中景物的说明书,可得到极多帮助。
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把颐和园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个人过去几年在这个大转来转去的经验,和园子里建筑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说说,作为游园的参考。
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东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
林徽因《颐和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徽因《颐和园》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d704407fd5360cba1adbad.png)
颐和园(14分)林徽因①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
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
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②颐和园的湖、山基础,是经过金、元、明三朝所建设的。
清朝规模最大的修建开始于乾隆十五年(一七五0年),当时本名清漪园,山名万寿,湖名昆明。
一八六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同遭英法联军毒辣的破坏。
前山和西部大半被毁,只有山巅琉璃砖造的建筑和“铜亭”得免。
③前山湖岸全部是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所重建。
那时西太后那拉氏专政,为自己做寿,竟挪用了海军造船费来修建,改名颐和园。
④颐和园规模宏大,布置错杂,我们可以分成后山、前山、东宫门、南湖和西堤等四大部分来了解它的。
⑤第一部后山,是清漪园所遗留下的艺术面貌,精华在万寿山的北坡和坡下的苏州河。
东自“赤城霞起”关口起,山势起伏,石路回转,一路在半山经“景福阁”到“智慧海”,再向西到“画中游”。
一路沿山下河岸,处处苍松深郁或桃树错落,是初春清明前后游园最好的地方。
山下小河(或称后湖)曲折,忽狭忽阔;沿岸摹仿江南风景,故称“苏州街”,河也名“苏州河”。
正中北宫门入园后,有大石桥跨苏州河上,向南上坡是“后大庙”旧址,今称“须弥灵境”。
这些地方,今天虽已剥落荒凉,但环境幽静,仍是颐和园最可爱的一部。
东边“谐趣园”是仿无锡惠山园的风格,当中荷花池,四周有水殿曲廊,极为别致。
西面通到前湖的小苏州河,岸上东有“买卖街”,俨如江南小镇(现已不存)。
更西的长堤垂柳和六桥是仿杭州西湖六桥建设的。
这些都是摹仿江南山水的一个系统的造园手法。
⑥第二部前山湖岸上的布局,主要是排云殿、长廊和石舫。
排云殿在南北中轴线上。
这一组由临湖一座牌坊起,上到排云殿,再上到佛香阁;倚山建筑,巍然耸起,是前山的重点。
佛香阁是八角钻尖顶的多层建筑物,立在高台上,是全山最高的突出点。
颐和园阅读参考答案
![颐和园阅读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d4e5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a.png)
颐和园阅读参考答案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庭园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游客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更好地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颐和园的阅读参考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领略这座园林的魅力。
首先,我们可以阅读有关颐和园历史的书籍。
其中一本推荐的书籍是《颐和园: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瑰宝》,作者是李鹏飞。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颐和园的建造历程、园林设计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颐和园是怎样从一个皇家园林逐渐演变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的。
其次,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关于颐和园建筑的资料。
颐和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长廊、大殿和亭台楼阁等。
其中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是《颐和园建筑》,作者是王明哲。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颐和园各个建筑的设计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颐和园建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除了书籍,我们还可以阅读一些有关颐和园文化的文章。
颐和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许多艺术和文学元素。
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是《颐和园文化》,作者是刘春红。
这本书介绍了颐和园的文化底蕴,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和诗歌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颐和园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颐和园的游记和评论。
许多游客在游览颐和园后会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这些游记和评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他人对颐和园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阅读这些游记和评论,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角和理解,进一步丰富对颐和园的认识。
总之,通过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这些阅读参考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欣赏颐和园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不仅如此,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因此,在游览颐和园之前,不妨先阅读一些相关资料,为自己的旅行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意义。
《春游颐和园》阅读答案
![《春游颐和园》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67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3.png)
《春游颐和园》阅读答案《春游颐和园》几番春雨过后,人们迎来了绚美和谐的春色,我们心中的希望也开始萌芽了:去寻觅春色吧!于是,春风把我们吹送到久违的颐和园。
走进北宫门,踏着石子小路,我向四周望去,两边的苍松翠柏墨绿一片,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在这浓重的绿色中,时而闪出几枝鲜亮的花,洋溢着浓郁的春意。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小广场前。
抬头仰望,啊!多么高远哪,这一片湛蓝、晶莹的高空。
清风爽人,迎面吹来,更使我目清心静,它吹拂起我的额发和衣襟。
这时候,一切杂念都离我而去,我只是享受着春风的清爽,好像自己已经纯洁得像块透明的水晶。
蓝天之下,是高高耸立的万寿山,座座五彩的宫殿坐落在山间,株株青松遮住了殿宇的一角,黄色和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中闪耀,更为宫殿增辉润色。
和风缓缓吹来,碧空中有一种声音在冲破空气向远方延伸、传扬着。
仔细搜寻,只见宫殿的飞檐翘角上,有风铃在左右摇晃,悠悠传出美妙的乐声。
登上万寿山,我手扶一块假山石向下俯视,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昆明湖上碧绿如玉,波光粼粼;白玉雕成的十七孔桥凌驾于南湖岛上;远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翠绿的麦田块块相连,巍巍群山连绵数里。
此时,我头顶蓝天,脚踩高山,倾听着古老的风铃声,鸟瞰神州大地,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种慷慨激奋的热烈情感。
下了万寿山,我们来到昆明湖畔,租了两条小船,荡舟湖上。
我摇动着双桨,船缓缓地划过水面,望着柔波静水在身边流过,鱼鳞似的浪峰上闪动着片片金光。
木桨激起的水花飞溅到身上,凉丝丝的,此时,我心中充满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我已溶入了自然,恍恍然忘记了一切,飘飘乎如遗世飞升,羽化而登仙……弃舟登岸,我们来到长廊中,在画的世界上流连忘返。
这里有山,有水,有物,有人,画工的精细真令人赞叹。
瞧,这不是张飞吗?哦,还有赵云,他们正跃马横枪,奋力厮杀。
望着画面,我似乎看到古战场上人喊马嘶,烟尘滚滚,胸中油然生起一股英气,仿佛我也正跨上战马,挺枪赴敌。
经石舫,走过仁寿殿,穿过谐趣园,我们珍藏起美好春色,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颐和园。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2c64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b.png)
新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春游颐和园的阅读材料
![春游颐和园的阅读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12a04dbed5b9f3f90f1c50.png)
春游颐和园的阅读材料春游颐和园的阅读材料①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历史。
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
春天来了,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有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
②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北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
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个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废址并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
③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山顶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砖瓦拼凑作成的无梁殿。
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说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
上山的道路很多:欢喜热闹不怕累,可从排云殿后的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石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翻上那个众香界琉璃牌楼,就到达了。
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
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几个小山洞。
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上到山洞边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
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不妨从东路上去。
就是从景福阁向上走去。
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于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
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
④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
欢喜划船的游人,比较合适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
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
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
颐和园阅读理解附答案
![颐和园阅读理解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c61e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b.png)
颐和园阅读理解附答案颐和园阅读理解附答案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1.这篇文章在描写颐和园时,是按照什么样的先后顺序来写的?A.佛香阁B.万寿山C.昆明湖D.长廊A.D B C AB.D B A CC.D A B C正确答案:B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中的“滑”字能不能换成“驶”?为什么?答:不能。
“滑”字能体现出湖面上很平静。
3.课文中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许多景物,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也要学习《颐和园》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颐和园》阅读附答案
![《颐和园》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b3ed0ad0d233d4b14e69ac.png)
《颐和园》阅读附答案阅读《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
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
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
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
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
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
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
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
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
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三章 群文阅读训练三 沈从文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三章 群文阅读训练三 沈从文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ae3b19ddbceb19e8b9f6ba4d.png)
群文阅读训练三
沈从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沈从文作品选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春游颐和园 沈从文
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历史。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春天来了,颐 渐开放了,每天有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
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第一是 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北边的大戏楼 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 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第三部分就是湖中 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 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 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到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像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 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做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 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4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更夫阿韩 沈从文
我们县城里,一般做买卖的,帮闲的,够得上在他姓下加上一个“ 他是有了什么德行,一般人对他已起了尊敬心。就如道门口那卖红 生意的宋伯便是。 这伯字固然与头发的颜色与胡子的长短很有关系,但若你是平素为 或脾气古板,像卖水的老杨,做包工的老赵,不怕你头发已全白, 们那些娘女家小孩子,还不是只赶着你背后“烂脚老杨”“赵麻子 地叫喊!你既然没有法子强人来叫一声某伯,自然也只好尽他那些 音叫那不好听的绰号了。
沈从文《春游颐和园》阅读理解答案
![沈从文《春游颐和园》阅读理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24a9f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8.png)
沈从文《春游颐和园》阅读理解答案沈从文《春游颐和园》阅读材料春游颐和园沈从文①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历史。
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
春天来了,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有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
②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北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
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个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废址并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
③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山顶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砖瓦拼凑作成的无梁殿。
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说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
上山的道路很多:欢喜热闹不怕累,可从排云殿后的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石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翻上那个众香界琉璃牌楼,就到达了。
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
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几个小山洞。
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上到山洞边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
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不妨从东路上去。
就是从景福阁向上走去。
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于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
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
④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
欢喜划船的游人,比较合适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
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
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217f3390c69ec3d5bb75d6.png)
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精编范文】《颐和园》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精编范文】《颐和园》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3页)](https://img.taocdn.com/s3/m/b76141e7ad51f01dc281f143.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颐和园》阅读附答案阅读《颐和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
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
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
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
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
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
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
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
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
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
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
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
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
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
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abba9b7c1cfad6195fa7b5.png)
【10篇】部编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________,________。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________。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________,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9c34d5fd0a79563c1e72cb.png)
【10篇】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茂密的森林,茫茫无边。
各种鸟儿在这绿色的国度里自由自在地生活。
黄莺、杜鹃、百灵、画眉、啄木鸟……这儿,简直是鸟类的王国。
在一株大杨树上,画眉遇到啄木鸟。
“啄木鸟大姐,”画眉娇滴滴地说:“我们来比赛唱歌吧!我先唱。
”画眉那富有音乐节奏的优美歌声的确悠扬悦耳,美妙动听。
颐和园
![颐和园](https://img.taocdn.com/s3/m/69be7a4c336c1eb91a375dde.png)
《颐和园》阅读训练一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1 给短文空白处加标点。
2 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_______”画出来。
3短文中第一句是一个______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______到______4结尾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意思是()A只有两只相同。
B除了两只相同,其他小狮子都不同。
C没有相同的小狮子。
《颐和园》阅读训练二登上万寿山,站在佛(fó fú)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用“_____”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把短文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3“滑”可以换成________字,反复朗读,体会一下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位看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这是按照由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的。
最详细写的是_______,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______”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_______”来比喻它。
《颐和园》习题4.doc
![《颐和园》习题4.doc](https://img.taocdn.com/s3/m/beb77277aaea998fcc220ec5.png)
《颐和园》习题课外阅读。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言的丛林中。
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林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
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啊!真是人间仙境!1、写近义词。
清澈()敏捷()2、请将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选出来()A、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B、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
C、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
D、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好地方啊!3、短文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寨沟”因何而得名?又因何说它是“人间仙境”?答案:1、清莹灵敏2、D3、列举的省略4、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最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作例文《颐和园》人教部编版(word版含答案)
![[最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作例文《颐和园》人教部编版(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c36af25f0e7cd1852536b2.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颐和园》练习题1、看拼音,写词语。
cháng láng jiàn zhùfóxīng gézhūhóng dīàndiāo kèyíhéyuán dàdiàn huīhuáng tiào wàng2、比一比,再组词。
舫()栽()狮()殿()颐()仿()裁()师()臀()顾()堤()煌()阁()槛()佛()提()皇()各()监()拂()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每一间.(jiān jiàn)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2)那就是佛.(fúfó)香阁。
(3)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滑过,几.(jījǐ)乎不留一点痕迹。
(4)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g zòng)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5)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tīdī)岸。
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长廊()的宫墙()的琉璃瓦()地滑过()的栏杆()的宫殿()的石狮子()的树丛()的堤岸5、写出下面加点词的近义词。
(1)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这么多的石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6、根据意思写词。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3)形容看东西模模糊糊的。
()(4)形容样子各不相同。
()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3)昆明湖很静,很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春游颐和园》阅读附答案
春游颐和园
沈从文
①北京建都有八百多年历史。
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
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
春天来了,颐和园花木都逐渐开放了,每天有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
②我们似可把颐和园分成五个大单位去游览。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中部大殿外,计包括北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
第二部分是长廊全部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个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建筑废址并不少,保存完整的房子却不多。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
③颐和园最高处建筑物,是山顶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砖瓦拼凑作成的无梁殿。
这个建筑无论从工程上和装饰美术上说来,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作。
上山的道路很多:欢喜热闹不怕累,可从排云殿后的抱月廊上去,再从那几百磴“之”字形石台阶爬到佛香阁,歇歇气,欣赏一下昆明湖远近全景,再从后翻上那个众香界琉璃牌楼,就到达了。
欢喜冒险好奇的,又不妨从后山上去。
这一路得经过几层废殿基,再钻几个小山洞。
行动过于活泼的游客,上到山洞边时,头上脚下都得当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
另外东西两侧还有两条比较平缓的山路可走,上了点年纪的人不妨从东路上去。
就是从景福阁向上走去。
半道山脊两旁多空旷,特别适宜于远眺,南边是湖上景致,北边园外却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动人。
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
④从北边走可先逛长廊,到长廊尽头,转个弯,就到大石舫边了。
欢喜划船的游人,比较合适的是绕湖心龙王庙,就穿十七孔桥回来。
欢喜从空旷湖面转入幽静环境的游人,不妨把船向后湖划去。
后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鱼百十成群,对小船来去既成习惯,因此也不大存戒心。
后湖秋天在一个极短时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种颜色金黄的小花,一朵朵从水面探头出来约两寸来高,花不过一寸大小,可是远远的就可让我们发现。
至近身时我们才会发现柔弱花朵上还常常歇有一种细腰窄翅黑蜻蜓,飞飞又停停,彼此之间似相
识又似陌生。
又象是新认识的好朋友,默默地又亲切地贴近时,还象有些腼腆
害羞。
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话中的描写差不多,可是还更美丽一些。
这些小小
金丝莲,一年秋季只开花三四天,小蜻蜓从湖旁丛草间孵化,生命也极短暂。
我们缺少安徒生的诗的童心,因此也难更深一层去想象体会它们短暂生命相互
依存的悦乐处。
见到这种花朵时,最好莫惊动采摘,让大家看看。
由石舫上山路,可经过画中游,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楼房式做成,十分玲珑精致,大热天住下来不会太舒服,可是在湖中远观却特别好看。
走到画中游才会明白
取名的用意。
若在春天四月里,园中好花次第开放,一切松柏杂树新叶也放出
清香,这些新经修理装饰得崭新的建筑物,完全包裹在花树中。
⑤颐和园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作为一个游览单位计算,就是后山沿围墙那条
土埂子。
这地方虽近在游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过去。
这条路是从谐趣园再
向北走,到后湖尽头几株大白杨树面前时,不回头,不转弯,再向西一直从一
条小土路走上小土山。
那是一条能够满足游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从荆槐杂树林子枝叶罅隙间清清楚楚看到后山后湖全景。
小土埂上还种得好些有了
相当年月的马尾松,松根凸起处,间或会有一两个年青艺术家在那里作画。
地
方特别清静,不会有人来搅扰他的工作。
更重要还是从这里望出去,景物凑紧
集中,如同一个一个镜框一样。
若是一个有才能的年青画家,他不仅会把树石
间色彩鲜明的红领巾,同水上游人种种活动,收入画稿,同时还能够把他们表
示新生生命的笑语和歌声同样写入画中。
其实这些画家在那里,本身也很像一
幅画,可惜再找不出画他的人。
(选自《沈从文散文精选》,有删改)
16.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分)答:
17.请分析文中两句划线句子的含意。
(6分)
①夏六月还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直延伸到西山尽头,到秋八月后,就只见无数
大牛车满满装载黄澄澄的粮食向合作社转运。
(3分)
答:
②其实这些画家在那里,本身也很像一幅画,可惜再找不出画他的人。
(3分)答:
18.文章第四自然段在描写小莲花时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
本进行赏析。
(8分)
答:
19.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