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中医舌诊之淡白光莹舌
#中医#这样看舌象5?舌淡、薄白滑苔...
![#中医#这样看舌象5?舌淡、薄白滑苔...](https://img.taocdn.com/s3/m/150297a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d.png)
#中医#这样看舌象5⃣舌淡、薄白滑苔...
#中医#这样看舌象5⃣
舌淡、薄白滑苔、舌边齿痕是“阳气不足,水湿内停”,提示整个身体的阳气不足[左上]
☯舌苔上水湿多,扪之湿而滑,称为“滑苔”,多为水湿、痰饮内停;
☯有的舌面过于湿润,甚至涎液欲滴,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提示阳虚不运,水湿内停。
阳虚水湿内停,是因为脾阳不足,则运化水湿功能失职;
所以患者会出现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自汗,畏寒肢冷,食后腹胀,尿清便溏,脉细弱无力。
中医温补阳气、健脾化湿常用黑附子、党参、炒枣仁、砂仁、苍术等药物。
①如果气虚舌边齿痕,治宜大补中气,多用补中益气汤,来自李东垣《内伤外感辨惑论》,主要是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等药物。
②阳虚舌边齿痕,治宜辛温补阳,方选四逆汤加人参汤,主要是附子(制)、干姜、炙甘草等药物。
附子辛甘大热,温肾壮阳;干姜辛温,振奋一身阳气;甘草温养阳气,缓和姜附燥热之性。
三药合用,温中祛寒。
《中医病理研究.舌象形成机理探讨》谓:'齿印为阳虚、气虚的临床表现,多伴见于胖嫩舌与淡白舌。
'
#湖南医聊超能团##养生之道#。
中医舌诊与用药:两种淡白湿润舌分辩和用药...
![中医舌诊与用药:两种淡白湿润舌分辩和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57f4cf5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4.png)
中医舌诊与用药:两种淡白湿润舌分辩和用药...
中医舌诊与用药:两种淡白湿润舌分辩和用药
1、舌色淡白,舌上稍润
舌象:舌色淡白,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舌面虽润,但
无过多水津。
症状:唇淡,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神疲肢软,声低息微,心悸自汗,妇人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
病因:气血两虚
治法:气血双补
用药: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白术、获菩、熟地、当归、白芍、川芍、黄芪、肉桂、甘草。
2、舌色淡白,湿润多津
舌象:舌色淡白,舌体胖嫩,舌面湿润多津,可伴滑腻苔,舌边有齿痕。
症状:神疲萎靡,肢冷畏寒,腹胀纳呆,浮肿泄泻。
病因:脾阳虚衰,水湿停聚。
治法:温脾助阳,祛寒逐湿。
用药:实脾饮:白术、获荃、干姜、制附子、草果、大
腹子、厚朴、木香、木瓜、炙甘草。
中医诊断舌诊中的“舌色”
![中医诊断舌诊中的“舌色”](https://img.taocdn.com/s3/m/6306c43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2.png)
⾆⾊是指⾆质的颜⾊。
正常⼈⾆⾊为淡红⾊。
常见的⾆⾊分为⼏种: (1)淡⽩⾊表⽰病⼈患虚证、寒证、⾎⽓亏虚证。
如果⾆淡⽩⽽瘦薄,则属⾎⽓两虚;⾆淡⽩⽽湿润,⾆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
若⾆淡⽩,毫⽆⾎⾊,枯萎⽆光泽,⽆⾆苔,称为熟⽩⾆,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阳⽓衰微,阴精衰竭。
(2)红⾆⾆⾊较正常⾆稍红,甚者呈鲜红⾊。
表⽰病⼈患热证。
如果⾆⾊鲜红但⼲燥少津液,⾆苔黄厚者,属实热证。
仅仅为⾆尖变红,则为⼼⽕上炎。
⾆边红⾊为肝胆⽕旺。
如果⾆中红⾊则为中焦热盛。
若⾆布满了深红⾊⼩点,为温热之邪伤于⼼脾。
⾆中伴有紫斑,表⽰将要发斑。
⾆⾊鲜红,少苔或⾆起裂纹者,属虚热证。
⾆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3)绛⾆⾆苔深红⾊,颜⾊介于红⾊与紫⾊之间,称为绛⾆。
表⽰病⼈有外感或内伤之证。
绛⾆的形成,是由于热盛⾎⾏加速,⾆体脉络充盈所致。
⾆绛⽽⼲燥,⾆⾯有芒刺、裂纹,为⾥热炽盛,热⼊营⾎。
若⾆绛⽽有黄⽩苔,为邪留⽓分。
⾆绛有⼤红点者,为热毒攻⼼。
⾆尖绛为⼼⽕炽盛。
⾆中⼲燥⽽绛为胃⽕伤津。
⾆根绛为⾎热内燥。
若⾆绛也少津液,少苔,⾆体瘦⼩或有裂纹,为阴虚⽕旺之证。
如果⾆绛⽽枯萎,光滑⽆苔,称为镜⾯⾆,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
若⾆绛少苔⽽泽润,多为⾎瘀之证。
(4)紫⾆表⽰寒、热病及瘀⾎症。
若整个⾆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
⾆紫且肿⼤,⽽见⼤红点,为热毒攻⼼。
⾆质紫暗,为瘀⾎证。
⾆尖有紫⾊斑点者,为⼼⾎肝郁⾎瘀。
⾆⾊紫如猪肝,枯晦⽆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
29课:舌诊望舌色——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等等临床意义是什么
![29课:舌诊望舌色——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等等临床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d29f2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a.png)
《29课:舌诊望舌色--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等等临床意义是什么》课程内容: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望诊的部分内容,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望诊中,舌诊部分内容:不同颜色的舌头都能反映怎样的健康状状况血瘀舌色是什么样子的?阴液亏乏舌色是什么颜色?淡红舌,淡白舌,青紫舌等等临床意义是什么?红舌一定是正常的吗?(2 )枯舌舌象特征:舌质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活动不利.临床意义:①气血衰败。
②病见,多属危重病证,恶候。
(二)望舌色舌色即舌质颜色.(1 )淡红舌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淡红舌@ 展•-:r -r,■-t- ■临床意义:①健康人。
②表证。
③内伤杂病,多属病轻。
m岐黄学社「1 , tat n i|Hinnni rr-(2)淡白舌舌象特征:①比正常舌色浅淡。
淡白舌(3)红舌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红,或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一热证:实热证一舌鲜红而起芒刺,兼黄厚苔虚热证一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
心火上炎一舌尖红。
肝经有热一舌两边红。
(4)绛舌舌象特征:较红舌颜色更深, 或略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盛证。
热入营血一舌绛有苔。
虚火旺盛一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
2J-15(5)青紫舌舌象特征:①全舌淡紫而无红色一青舌,②深绛而色暗一紫舌。
紫舌绛紫舌。
⑤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一r fT>绛紫舌A th21-2U临床意义:气血瘀滞。
①全舌青紫者一全身性血行瘀滞;②舌有紫色斑点(瘀斑或瘀点)—局部瘀血阻滞,或局部血络受损. 肝郁血瘀③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 气虚血瘀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药物、食物中毒. @淡紫舌由淡白舌转变而成舌淡紫而湿润 【阴寒内盛,阳气被遏。
I 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耗损热毒炽盛 内入营⑤红绛舌可发展成偿恶引其而干枯少津营阳受灼。
【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
![【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https://img.taocdn.com/s3/m/fac3a97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f.png)
【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中医教你看舌苔辨证型】正常人的舌苔原来长这个样子!舌诊是现在中医远程问诊中极具盛行的一种问诊方式,你知道为什么中医问诊必须要看舌苔吗?因为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可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跟踪和测知疾病发展的进退趋势。
舌苔大致分为以下5种类型,通过辨舌苔看看自己身体内的变化,大家可对号入座。
1、淡红舌——舌色淡红润泽中医辨证: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
淡红舌说明心血充足、胃气旺盛。
舌诊:(1)气血调和,是较为健康的舌苔。
(2)外感表证初起,病情轻浅,邪尚未伤及气血、脏腑,故舌色仍淡红。
(3)若舌色淡红明润,表明阴阳平和,气血未损,病情尚轻,或为疾病转愈之佳兆。
2、淡白舌——舌色白而几无血色中医辨证: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舌诊:(1)淡白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虚。
(2)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水湿内停。
(3)枯白无华——亡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
3、红舌——呈鲜红色中医辨证:主热证。
舌诊:(1)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实热证。
(2)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虚热证。
(3)舌尖红——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肝经有热。
4、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中医辨证:主热盛证。
舌诊:(1)舌暗红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暗红少苔或无苔,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5、青紫舌——青舌、紫舌、淡紫舌、紫红舌、绛紫舌、紫斑或紫点中医辨证:主气血瘀滞。
舌诊:(1)舌青紫——全身性血行瘀滞。
(2)舌有紫色斑点——瘀血阻滞于局部,或局部血络损伤。
(3)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或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缓慢。
(4)淡紫舌——阴寒内盛,阳气被遏,血行凝滞,或阳气虚衰,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
(5)紫红舌、绛紫舌——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
舌诊---淡白透明苔舌
![舌诊---淡白透明苔舌](https://img.taocdn.com/s3/m/c1a5cf2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79.png)
舌诊---淡白透明苔舌
图说
全舌明净无苔,淡白湿亮,间或稍有白浮胖,似苔且非苔也。
舌鉴
年高胃弱,虽有风寒不能变热;或误服汤药,伤其胃气,故无苔而舌淡白通明也。
补中益气汤加盐水炒益智、醋炒升、柴。
辩证
不论老幼见此舌,即是虚寒,宜补中益气汤加姜、桂、附。
如风寒伤寒证,无此舌,此舌为虚寒之本色。
若感寒邪者,必有薄浮滑苔,故云伤寒无此舌(《脉理正义》云:舌白无苔而明淡,外症热,胃虚也。
凡言苔者,有垢上浮是也。
若无苔垢而色变者,则为虚也。
林慎庵云:光亮无苔,俗名镜面舌,多见于老弱久病之人,是津液祜竭之候。
余尝用大剂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治之,因而得生者多矣)。
中医诊断学-舌象
![中医诊断学-舌象](https://img.taocdn.com/s3/m/f10083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c.png)
中医诊断学-舌象《中医诊断学》望舌部分知识在《中医诊断学》中属于重点、难点,知识比较琐碎,涉及的方方面面比较多,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考;为了方面大家记忆,在这里单独把“舌色变化”部分知识拿出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使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做到过目不忘。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一)淡白舌(1)表现特征: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者(枯白舌)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气血两亏,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
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1)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多为阳虚水湿内停。
2)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亏。
(二)淡红舌(1)表现特征:淡红舌指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的表现。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之轻者。
淡红舌为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若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三)红舌(1)表现特征: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的表现。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
(2)临床意义:红舌主实热、阴虚。
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或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故舌色鲜红。
1)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热表证初期。
2)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多属实热证。
3)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5)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
(四)绛舌(1)表现特征:绛舌指舌色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的表现。
(2)临床意义: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
其形成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或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7be9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0.png)
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中医舌诊是中医师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的一种诊断方法。
以下是中医舌诊的基本知识:
1. 舌质:舌质是指舌头的颜色和形态。
中医认为舌质反映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状况。
常见的舌质有淡红、暗红、紫红、淡白、暗紫等。
不同的舌质可以反映不同的病理变化。
2. 舌苔:舌苔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细腻的白色物质。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而白。
根据舌苔的颜色、厚薄、湿润程度和粘腻程度等特征,中医可以判断人体的消化吸收情况和内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3. 舌体形态:舌体形态主要指舌头的大小、形状和舌身的颜色等方面。
中医认为,舌体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循环、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舌体形态有舌红、舌胖、舌瘦、舌大等。
4. 舌诊的方法:中医舌诊通常采用观察法、望诊法和摸诊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观察法是通过仔细观察舌面的舌质、舌苔和舌体形态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望诊法是通过观察舌诊时的舌相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摸诊法是通过触摸舌头的硬度、湿润程度和舌尖的酸味等来判断人体的气血循环情况。
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面的颜色、质地和形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中医师提供具体的
治疗方案和调理建议。
但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无法取代其他的医学检查和诊断方法。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望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望舌](https://img.taocdn.com/s3/m/26a1383ff7ec4afe04a1dfdc.png)
第三单元望舌舌诊原理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别系舌本。
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是受心神的支配。
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舌象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
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规律:舌质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肾舌两侧反映肝胆舌可反映气血津液的盛衰舌诊方法望舌的体位和伸舌的姿势患者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望舌的方法顺序: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先看舌质,后看舌苔。
刮舌与揩舌刮舌——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用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揩舌——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意义: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诊舌注意事项光线:以白天充足的自然光线为佳饮食或药品的影响: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抗生素——舌苔黑腻或霉腐苔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
如:牛奶、豆浆、钡剂、椰汁等可使舌苔变白、变厚。
如有疑问,可询问饮食、服药等情况进行鉴别。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同侧舌苔偏厚镶牙——舌边留有齿痕睡觉张口呼吸——舌苔增厚、干燥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特点——色:淡红鲜明质:滋润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意义: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望舌质舌色(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淡白舌特征: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枯白舌)意义:气血两虚、阳虚淡白湿润,舌体胖嫩——阳虚水湿内停淡白光莹,舌体瘦薄——气血两亏枯白舌——脱血夺气淡红舌特征: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意义:气血调和正常人病轻者红舌特征: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可见于整个舌体,也可见于舌尖意义:实热、阴虚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外感风热表证初期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实热证舌尖红——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肝经有热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绛舌特征: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意义:里热亢盛、阴虚火旺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b2148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a.png)
《中医诊断学》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等来判断人体内脏功能的变化及病理情况。
以下是舌诊的主要辨证要点:1. 舌苔的颜色:- 白苔: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脾胃虚弱、气虚等情况。
- 黄苔:表示湿热内蕴,常见于湿热病变、黄疸等情况。
- 黑苔:表示病邪内陷,常见于热毒病变、中毒等情况。
- 脱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虚热亢盛、津液不足等情况。
2. 舌苔的厚度:- 厚苔:表示病邪重症,常见于湿热病变、痰饮内蕴等情况。
- 薄苔:表示气血亏虚,阳气亢盛。
常见于气虚、阳虚等情况。
3. 舌质的颜色:- 淡红舌: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 暗红舌:表示湿热病变,火热病邪内蕴。
常见于湿热病变、炎症等情况。
- 红绛舌:表示热症体质,炎热病邪侵袭。
常见于实热、炎热等情况。
- 淡白舌: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贫血等情况。
4. 舌体形态:- 舌红:表示病邪内炽,热症病变。
常见于热病、炎症等情况。
- 舌胖大:表示湿痰重浊,脾胃湿气重。
常见于湿痰、脾胃虚弱等情况。
- 舌紫:表示血液循环障碍,气血瘀滞。
常见于血液循环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
- 舌细长:表示气血不足,阳气不足。
常见于气虚、血虚等情况。
舌诊作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方法,需要结合其他病症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准确的辨证施治。
在舌诊过程中,对于舌苔的颜色、舌苔的厚度、舌质的颜色以及舌体形态等要素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对于中医诊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中医舌诊之淡白湿润舌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中医舌诊之淡白湿润舌](https://img.taocdn.com/s3/m/d535601ef78a6529647d53e6.png)
主病及相关研究:前者淡白舌为气血两虚,其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气虚则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又气虚,最终气血两虚。
不能上荣舌面,多由于疾病久延,失血过多所致,治宜气血双补,以十全大补汤之类,缓缓图功。
后者湿润舌为脾虚寒湿淡白舌,其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多因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之,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则舌淡白无华,脾虚无以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则舌体湿润胖嫩。
治宜温脾助阳,祛寒逐湿。
临床多见于虚证、妇科大失血后气血两虚证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补气养血类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全鹿丸、乌鸡白凤丸、人参养荣丸、安坤赞育丸等。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34be7a7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2.png)
【医学】医学笔记——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淡红舌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常人,气血调和。
病轻。
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气血两虚、阳虚、寒实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
③寒实或亡阳枯白舌舌色白,几无血色主脱血夺气,病情危重红舌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主实热、阴虚①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②实热证:舌体不小,色鲜红③心火上炎:舌尖红④肝经有热:舌两边红⑤虚热证: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阴虚火旺①热入营血:舌绛有苔②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③血瘀:舌绛少苔而润紫舌①全紫舌:全部紫色,或局部青紫斑点②淡紫舌:淡而泛现青紫③紫红舌:红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①瘀血:全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②青紫舌:血脉凝滞,阴寒凝滞,热毒炽盛,外伤③淡紫舌:阴寒内盛、血瘀、阳衰而泛现紫色④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⑤斑点舌:局部青紫色斑点④紫红舌、绛紫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胖舌舌淡胖嫩(阴证)脾肾阳虚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先天性舌血管瘤无全身辩证意义瘦舌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点刺舌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舌边生点刺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裂纹舌舌红降而有裂纹热盛伤津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盛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称先天性舌裂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先天性齿痕舌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痿软舌伤阴气血俱虚舌痿软,淡白无华气血俱虚舌痿软,红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热灼津伤舌绛而痿:阴亏已极舌红干而渐痿肝肾阴亏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阴亏已极舌强硬,色红绛少津邪热炽盛舌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舌强,语言蹇涩,伴肢麻、眩晕中风(先兆)歪斜舌中风、喑痱、中风颤动舌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动风新病舌绛,颤动热极生风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酒毒内蕴吐弄舌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热甚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全短缩舌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热极伤津痰浊内阻舌短缩,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或气血俱虚舌短缩而胖,苔黄腻脾虚,痰浊舌短缩,红绛干燥热盛伤津先天性舌系带过短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薄、厚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薄苔正常舌苔厚苔痰湿、食积、里热由薄转厚:邪气渐盛,表邪入里,为病进。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6f2fcd2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0.png)
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中医诊断学之望诊——舌诊【【舌象与诊断】】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系,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之脉挟舌本,足厥阴(肝经)之脉络舌本,足太阴(脾经)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1、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2、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裂纹舌主病: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https://img.taocdn.com/s3/m/f9d9a4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9.png)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边-肝胆 舌根-肾
望舌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自然光线 2.自然伸舌,不可用力太过 用力或时间过长-充血 3.辨别染苔 ➢ 牛奶、乳汁-白 ➢ 花生、瓜子、杏仁、黄豆-腐腻苔 ➢ 咖啡、色酒果汁、杨梅-黑褐色 ➢ 蛋黄、V、柿子、桔子、有色糖果-黄色 ➢ 药物等
3)瘦薄:多见于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4)裂纹:多见于热盛、气血不足(先天裂 纹舌除外)
5)齿痕:多见于脾虚 6)芒刺:多见于邪热内盛
(3)望舌态
1)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
2)痿软:多见于气血虚极、阴亏至极、热灼 津液
3)颤动:多见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酒 精中毒、心脾两虚
4)歪斜: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5)吐弄: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6)短缩:多为热病(天生舌短者除外)
2.望舌苔
(1)望苔色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 表证-薄白苔 • 寒证-白厚苔 • 湿证-白腻苔
2)黄苔:多主热证、里证(从黄的程度辨别 热的的轻重)
薄黄
黄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黄
黄腻
3)灰苔:多主痰湿、里证 4)黑苔:主里热重证、寒盛证
(2)望苔质
1)厚薄: 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较重。 由薄变厚-病情由轻转重 由厚变薄-病情由重转轻
2)润燥: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 由润转燥-热势加重,津液耗伤,病情发展 由燥转润-热邪渐退,津液恢复,病情好转
3)腐腻: 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刮之易去-腐苔 颗粒细腻,粘滑不易刮去-腻苔
4)剥落:-胃气胃阴之存亡 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光剥苔(镜面舌) 舌苔部分剥落,界限清楚-花剥苔 大面积脱落,形似地图-地图舌
3.舌诊的临床意义
中医舌诊3
![中医舌诊3](https://img.taocdn.com/s3/m/472da2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d.png)
中医舌诊3望舌质诊病法1、正常舌质正常的人,由于血液充足,阳气和畅,能够充养,温润于舌,因此,舌质淡红而活泼光润,上布薄白苔。
由于人有老幼之不同,四时有阴阳之差异,因此,老人正常舌色也可略深,春夏舌色淡红之中也也可略红,此体质、四时之有别也。
2、淡白舌望诊可见患者从舌尖到舌根均呈淡白色临床意义(1)血气亏虚血乃不能充养于舌,故色淡白;气主温煦、统血、帅血,气虚不能帅血于上,则舌色淡白。
常伴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治法补益气血。
亏虚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2)阳虚阳主化。
阳虚,特别是脾肾阳虚,运化不足,生化无力,湿气内停,故可致舌质淡白湿润,若阳虚津不上布,也可舌质淡白少津。
常伴有畏寒,手足不温,纳少或浮肿等治法温补脾肾。
可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3)脾胃衰败脾胃衰败,化源枯竭,血无由生,胃气欲无,故可见舌质淡白,薄苔全部脱光,热新剥皮之鸡肉。
同时可见身羸、面色萎黄、恶心、纳食少进等治法养脾。
可选当归黄芪建中汤淡红舌望诊可见舌质淡红,不深不浅,红润内充临床意义(1)正常人气血充盈、营养于舌,故淡红而润,是为无病(2)邪犹在表外感伤人,邪气轻浅,尚未入里,邪未入营血,正气未伤,故舌质淡红而苔薄白。
多有头痛,鼻塞,身微热等治法解表法。
可选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3)气血尚旺在杂病中,如见舌质淡红而明润,是气血尚旺,病势轻浅或转愈之佳兆治法可酌情对症治疗4、淡红干裂舌望诊可见患者舌质淡红,干而无津,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临床意义(1)寒邪化火寒邪在表,初入里化热,热已伤津或阴虚之质,故可见舌淡红干裂、苔黄白相兼,同时看伴有身热,心烦,口干渴等治法透热生津。
可选竹叶石膏汤(2)温燥犯卫温燥之邪干犯,最易伤人津液,胆邪气在卫尚浅,故可见舌淡红而干,同时可见头痛、汗出、恶风等治法扶正祛邪。
可选用加减葳蕤汤5、淡红滑舌望诊可见患者舌质淡红而滑湿多津,舌体稍胖,边缘齿痕临床意义(1)脾虚湿停由于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湿泛滥,可致舌淡红滑润。
舌诊——望舌色诊病——淡白舌
![舌诊——望舌色诊病——淡白舌](https://img.taocdn.com/s3/m/53d6b91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73.png)
舌诊——望舌色诊病——淡白舌今天我们来看淡白舌。
淡白舌是指舌质颜色变浅,从淡红往淡白转换,白多红少,甚至全无血色的,就称之为“淡白舌”如下图:造成淡白舌主要是机体虚寒的缘故。
虚是指气血亏虚,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故舌色相应浅淡;寒者,是指阳气衰微,虽然其血量不减;但阳气不足以温运血液而滋荣于舌,故舌色呈浅淡改变。
如果运用象思维就很好解释了。
(一)虚者,是气血都不足,就像秋天的黄叶一样,由于树根、树干要保持自身的机体,以应付寒冬,所以把主要的气机往里收藏,从而舍弃末梢的枝叶,秋风一刮起,营养就不往末梢上送了,于是末梢的枝子与叶子就渐渐枯黄了,接着就往下掉了。
人体也是如此,当一个人血虚时,血与气就被调用去维护机体的大本营、维护重要脏腑的运作,气血内收,外面就显得缺血了。
(二)寒者,是指阳气衰微,虽其血量不减,但阳气不足以温运血液而滋荣于舌,故舌色呈浅淡改变。
这个好解释,就像冬天一样,冰天雪地,到处白茫茫一片,一片寒冷之象。
所以,舌质变淡了,一般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血虚,一是寒。
但淡白舌还可以按其红、白比例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比正常舌色浅一些和淡一些,但仍可见有红色存在。
如淡白湿润胖嫰舌,多属中阳不足所造成的。
脾阳亏损,一方面是化源匮乏,脏腑无以滋荣,反映于舌,故见舌色浅淡而无华;一方面是温运失职,血行缓慢,经脉收引,所以舌色白多而红少;最后一方面是制水无权,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舌质被泡胖,就显得湿润而胖嫩。
但如果舌质是瘦的,舌色淡白光莹,一般就是气血俱虚的缘故了。
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气衰,终致气血两虚,以致不能上荣于舌而出现淡白舌色。
2、整个舌质全无舌色,枯白而无华,甚至连牙龈、口唇也变得苍白而无华,属枯白舌,提示阳气衰败,脱血夺气,多见于气血极度耗损或阳虚阴盛等危重病症的患者。
然而,淡白舌里面还可以再细分:淡白舌但舌体薄大的,属气虚。
舌尖瘦削的,属阴阳两虚。
舌面湿润而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的,属阳虚水湿内生,或为中焦气滞、痞胀湿满。
【经方学堂】,一起学习舌诊,教您如何看舌质:淡白、淡红、红舌
![【经方学堂】,一起学习舌诊,教您如何看舌质:淡白、淡红、红舌](https://img.taocdn.com/s3/m/369747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4.png)
【经方学堂】,一起学习舌诊,教您如何看舌质:淡白、淡红、红舌舌质一、舌神舌神,即舌的神气,是全身神气表现的一部分。
舌神是对舌象特征的综合判断,以“红活”作为辨别要点,主要表现为舌质的荣枯。
1.荣舌(图2-1、图2-2)舌象特征:舌色红润,运动灵活。
临床意义:舌有神气,正常舌象或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枯舌(图2-3、图2-4)舌象特征:舌色晦暗,运动不灵活。
临床意义:舌无神气,病情较重或预后不佳。
二、舌色舌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五大类,主要反映气血阴阳状况和病邪的属性。
1.淡红舌(图2-5、图2-6)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主要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气血调和,常见于正常人或外感病等初起,病情轻浅的阶段。
2.淡白舌(图2-7、图2-8)图2-8 淡白舌2舌象特征:又称“淡舌”,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淡白舌常见于贫血,重度营养不良,慢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中医学理论认为淡白舌形成主要原因有如下3点。
(1)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
(2)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
(3)阳虚内寒,经脉收引,气血不能上荣于舌。
3.枯白舌(图2-9、图2-10)图2-9 枯白舌1图2-10 枯白舌2舌象特征:舌色淡白,全无血色,且无光泽。
临床意义:精血亏耗,全身极度虚损,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
4.红舌(图2-11、图2-12)图2-11 红舌1图2-12 红舌2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红,呈鲜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证,一般舌质愈红,提示热势愈甚。
红舌所主热证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别:① 实热典型舌象表现为舌红有苔,舌苔薄黄或黄厚腻;② 虚热等典型舌象表现为舌红少苔或无苔,或各类剥苔。
5.绛舌(图2-13、图2-14)图2-13 绛舌1图2-14 绛舌2舌象特征:舌色较红舌更深红或带暗红色。
临床意义:主热入营血,耗伤营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病及相关研究:淡白光莹舌由于脾胃损伤,气血两虚,久久不能恢复,造成营养不良,舌质的不到足够的营养,使舌苔逐渐脱落,又无新苔续生,使全舌淡白而光莹。
另外当辨淡白光莹舌与纯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区别。
《伤寒舌鉴??白苔舌总论》:“舌见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见亦有白苔厚积之象,为阳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气血双亏。
有淡白透明首舌,为全舌明净,被覆一层极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湿亮,《舌鉴辨证》:“淡白透明舌,不论老幼,见此者即是虚寒,宜补中益气汤加姜、桂、附……。
”即认为此舌由于中阳不振,水湿之气反而上显,出现骤视无苔的透明薄苔,当温补脾肾之阳。
当予鉴别。
在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水肿的病人多见此舌。
治宜养胃健脾,补气生血。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