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指南古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指南古文部分翻译
(四)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
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
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
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问他。
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
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徙到温县居住。
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
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
”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
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
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
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
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
他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
三、点评: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五)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
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
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
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
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
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
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
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
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
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
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六)从前楚国有个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
恰好他让仆人到鞋店里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他,果然是他偷了我的鞋。
”于是和他断绝了联系。
过了几年事情暴露,他的朋
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却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
(七)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
回去之后,他召见并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就看见老虎,下沼泽就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
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
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
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八)元佑初年,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钱勰)一起到京城的宝梵寺游玩。
吃完饭,山谷写了几张草书,东坡对山谷的字很赞赏,而穆父在旁边观看过后说:“鲁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气。
”山谷问:“为什么?”穆父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看过怀素的真迹。
”山谷心里很疑惑,从此不肯再为别人写草书。
绍圣中年,山谷被贬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扬休家里看到怀素的《自叙》,所以借走回去临摹了很多天,几乎废寝忘食。
自此对于草书茅塞顿开,下笔飞动,写下的字与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这才相信穆父的话不是胡说的。
但是穆父已经过世了。
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九)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
遇到汉末天下扰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野外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知道诸葛亮有不凡的才干,于是前后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明刘备确实雄姿杰出,立即解下腰带,送给刘备以表诚意,双方因此结交深厚。
等到魏武帝移兵南下攻打荆州,刘琮举兵投降,而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
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贡献计策,亲自出使到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孙权素来佩服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非常敬重他,即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
刘备才能用这支军力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
后来刘备又向西取得益州。
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将军刘备称帝后,再拜他为丞相。
(十)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谘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是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假如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三、点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十一)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
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
”于是,飘飘然
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
尊卢沙说:“当心!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
”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
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
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
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
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诉他。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
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
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
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
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那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可以空口白说的。
”楚王说:“对。
”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
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
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
”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十二)当下,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
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希望大王快快渡江。
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十三)南康太守听事之东
岌然:高耸的样子
委曲:屈曲变弯
皦察:精明苛求
特立:独立,高高耸立填委:堆放。
循吏:奉公守法。
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
严明苛刻的政令。
说:同“悦”,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
怜:爱惜
揭:高举
(十四)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
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
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
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
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
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
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
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
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
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
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
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
《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
”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十五)
1.息:呼吸。
2.行者:过路的人
3.哂:嘲笑;讥笑。
4.终:满;终月即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5.术:方法。
6.移时:不多时。
7.竭:完;尽。
8.喘喘:气喘吁吁的样子。
9.仆:倒。
10.谓:对…说。
11.亦:也(是)。
12.然:这样。
13.服:心服口服。
14.退:离开。
15焉:…的样子
特殊句式:
甚矣,农之惰也 (倒装句)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这个田满一个月也耕不完。
”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向我示范耕地的方法吗?”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
他对农夫说:“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
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