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
《秦晋肴之战》翻译
![《秦晋肴之战》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c16d2bda2161479171128d2.png)
就是 施恩、报答 呢
放跑
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可说子是孙为,了可已死谓的死国君君吧
判断句
祸患 考虑、打算
cuī dié 姜姓的戎族,居于秦晋之间,与晋国友好
乎?”遂发命,遽 兴 姜戎。子 墨
丧现衰服因绖。军,本事应需梁为要弘白染晋色黑国,迅将速领驾征御.御调戎兵晋车,襄晋莱公国(驹未将即为领位右) 。染 名副黑 作将1, 动3
韦:熟牛皮 先送,v. 犒劳秦军
我国国君,
闻吾子将步师即十出二于牛敝,定邑后,句敢犒从谦者称,t不iǎn
您 行军 经过 我国,谦辞,跟随秦 丰厚,
主谓倒装句
谦称 冒昧 帅的人 富饶
腆敝邑,为从者之 淹, 居则具一日之
取独 停留,住下 准备 军需给养
积动,行作名则,备保一卫夕工作之驻卫扎。. ”
jù驿车
yáo
秦晋殽之战
《左传》
.
1
冬名,重晋耳,文春公秋卒五。霸之庚一辰, 将殡于
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据推 殡葬
算为十二月初十日
介后句
曲沃,jiàng出绛, jiù 柩有声如牛。
晋君祖坟所 晋国的都城 棺木 定后句
在地
bǔ卜
y偃ǎn使大夫拜。曰:“棺君木中命传大出事牛。叫的将声有音
掌管晋国卜筮的大
军事
夫,姓郭名偃 yì
饩xì
牵
干粮
竭矣。
已杀的牲畜 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 完
.
9
w为è吾i 子之 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
取独 就要走
取独 猎场名
取独
有具y囿ò也u 。吾子取其麋鹿,以x间ián敝邑,
猎场名
通“闲”使 ……休息
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75add0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9.png)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和翻译(分段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85f6f3c2b160b4e767fcf77.png)
秦晋崤之战《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秦晋肴之战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5847ebb0717fd5360cdcf4.png)
1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
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将要在曲沃殡葬;刚出晋国都城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棺木中传出像牛叫的声音。
卜偃带领众官员向灵柩行礼,说:“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秦军将要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攻打他们,一定大功告捷。
”2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人派我掌管北边城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来袭击,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郑国郑国可以得到。
”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不是我听说过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都用完了,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作好了准备,恐怕不可以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而无功,(士兵)必定有叛离的心思;况且行军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难道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听取蹇叔的意见。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蹇叔为这事大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3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蹇叔的儿子在部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阻击我们的军队,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有南北两座山,那南面一座是夏代国君皋的墓地;那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42e05dce009581b6bd9eba5.png)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参战部队:晋国、秦国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时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地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人物:晋襄公秦穆公秦晋崤之战的详情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秦晋肴(觳)之战翻译及赏析
![秦晋肴(觳)之战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6cc4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b.png)
秦晋肴(觳)之战《左传》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j iu)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日:“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日:“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日:“汝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日:“晋人御师必于觳。
觳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回宫后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日:“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日:“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xi)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固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z hen)日:“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日:“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于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c ui)绖(d i e),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觳,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
![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b74358df524ccbff1218492.png)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完整word版)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完整word版)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67c486011ca300a7c39041.png)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秦晋肴之战》原文、注释、译文
![《秦晋肴之战》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2b2d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9.png)
《秦晋殽之战》原文、注释、译文【原文】《秦晋殽之战》《左传》冬①,晋文公②卒③。
庚辰④,将殡⑤于曲沃⑥;出绛⑦,柩⑧有声如牛。
卜偃⑨使大夫拜,曰:“君⑩命(11)大事(12):将有西师(13)过轶(14)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15)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16)我掌其北门之管(17),若潜师(18)以来,国(19)可得也。
”穆公(20)访(21)诸(22)蹇叔(23),蹇叔曰:“劳师(24)以袭远(25),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26)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27)而无所(28),必有悖心(29);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30)焉(31)。
召孟明、西乞、白乙(3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3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34),中寿,尔墓之木拱(35)矣(36)!”蹇叔之子与(37)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38)必于殽(39),殽有二陵(40)焉(41),其南陵,夏后皋(42)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43)之所辟(44)风雨也。
必死是间(45),余收尔骨焉(46)。
”秦师遂(47)东(48)。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49),左右(50)免胄(51)而下,超乘(52)者三百乘(53)。
王孙满(54)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55)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5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57),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58),遇之。
以乘韦(59)先(60),牛十二犒师(61)。
曰:“寡君(62)闻吾子(63)将(64)步师(65)出于敝邑(66),敢(67)犒从者(68)。
不腆(69)敝邑,为从者之淹(70),居(71)则具(72)一日之积(73),行则备一夕之卫(74)。
” 且使遽(75)告于郑。
郑穆公(76)使视客馆(77),则束载(78)、厉兵(79)、秣马(80)矣。
使皇武子(81)辞(82)焉,曰:“吾子淹(83)久于敝邑,唯是脯(84)、资(85)、饩(86)、牵(87)竭(88)矣。
10肴之战
![10肴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b17da88fb9d528ea81c77944.png)
殽之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秦国晋国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先轸丙不详不详不详不详秦晋殽之战,首见于《春秋左氏传》,乃是秦国与晋国之间所发生的一场大战。
此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五年、郑穆公二年、秦穆公三十二年、晋襄公元年)。
目录[隐藏]∙ 1 战地位置∙ 2 战争前因∙ 3 战事之前∙ 4 行军之中∙ 5 秦晋决裂:殽山大战∙ 6 战后发展∙7 参考文献战地位置主条目:崤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属秦岭支脉,分东西两崤,延伸黄河、洛河之间,长160余公里,山势自西南向东北走向,高峰有青岗山(1903m)和冠云山(1666m)等。
战争前因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周襄王二十二年、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时,晋文公率兵入侵郑国首都,进行武力包围。
而秦穆公也应晋文公所请,也率兵加入包围行列。
而秦晋两国围兵于郑的原因有二:1.郑国当年对晋文公没有礼貌。
2.对晋国有贰心,私底下和楚国亲近。
[1]当时,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退兵,其主要说服内容如下:1.郑国灭亡对秦国没有半点好处、只是单独图利晋国增加领土。
2.郑国的地理位置在齐、楚、晋的边境上,烛之武暗示秦穆公将来有一图中原的野心时,郑国是秦国的后勤中心。
3.烛之武已经把利害说完后,再批晋惠公不守当年与秦穆公说好的条件,将焦、瑕两城池送给秦国的事,暗示就算郑国被灭了,秦国也拿不到好处。
[2]4.烛之武最后语重心长的说:晋国要扩张领土,首先吃掉郑国时候,下一步就是对着你秦国的领土。
而秦穆公听后不仅答应退兵,甚至还派遣三位将军:杞子、逢孙、杨孙三人率军防卫郑国;而晋国大夫子犯知情后,请求攻击秦军,但是晋文公以不能恩将仇报、亦不能失去盟国等两大理由拒绝,并随之退兵。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此事之后,秦晋两国的邦交关系已然出现裂痕,并且亦为尔后的殽山之战埋下了伏笔。
(春秋左氏传中称此事为:烛之武退秦师)战事之前到了公元前628年(鲁僖公三十二年、周襄王二十四年、郑穆公元年、秦穆公三十一年、晋文公八年)冬季时,晋文公薨世,公子欢继位,是为晋襄公。
秦晋肴之战解析
![秦晋肴之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c159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课文内容
•蹇叔哭师 •王孙满论师 •弦高犒师 •穆公逐客 •殽之战 •文嬴释囚 •秦伯悔过
课文题目为《秦晋殽之 战》,却为什么只用一 句话写战争?
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叙战”,而在于“论 战”——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 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故而文章只用 一句话略写秦晋殽之战,使全文中心突出, 详略得当。
这段文字又反映了秦穆公怎样的性格?
秦穆公认识到殽山之败全由自己不听蹇 叔一意孤行所造成的。他“乡师而哭”, 一再声称“孤之罪也”“孤之过也”, 引咎自责,表现得非常沉痛。他“不替 孟明”、“不以一眚掩大德”,这些都 反映了他在刚愎自用之外,还有着勇于 承认错误和不迁怒、善用人的品质,塑 造了一个性格完整丰满有血有肉的真人。
哪些内容再次印证了蹇叔的预见?
蹇叔早就断定“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晋国的军事讨论就印证了这点。 原轸主张伏击秦师的根据是“秦违蹇叔, 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这与蹇叔说的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呼应。 晋“败秦师于殽”,不仅直接证实了蹇 叔“御师于殽”的推断的正确性,也证明 “师劳力竭”的观点是正确的。
言特色
• 文中人物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 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 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 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的典型例子:
• 弦高的话委婉中透露锋芒; • 皇武子的话以殷勤之词表严正之态; • 孟明的话在谦卑中包藏杀机。
根据有二: “轻而无礼”——“轻则寡谋, 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也说必败,不 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
弦高的机智勇敢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当机立断,随机应变。一方面自称奉郑 君之命来犒劳秦师,一方面又迅速派人 回国内报告。 从容镇定,言辞得体。他向秦军主帅说 出一段貌似谦恭、实则强硬的言辞,使 秦军对郑国早已准备与之周旋深信不疑。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e7cc107e21af45b207a81c.png)
21秦晋殽之战原文+译文1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
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将要在曲沃殡葬;刚出晋国都城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棺木中传出像牛叫的声音。
卜偃带领众官员向灵柩行礼,说:“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秦军将要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攻打他们,一定大功告捷。
”2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人派我掌管北边城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来袭击,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郑国郑国可以得到。
”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不是我听说过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都用完了,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作好了准备,恐怕不可以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而无功,(士兵)必定有叛离的心思;况且行军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难道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听取蹇叔的意见。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蹇叔为这事大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3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蹇叔的儿子在部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阻击我们的军队,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有南北两座山,那南面一座是夏代国君皋的墓地;那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晋肴之战》翻译
![《秦晋肴之战》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fdbfcf6c8d376eeaeaa31fc.png)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在部队里 与:参加
yù
“晋人御师 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
抵抗,狙击 一定在殽山
介后句
yáo
两个山头
判断句
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
夏代的君主,名皋,夏桀 的祖父。后,君主。
周文王 同“避”,
躲避
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
这中间,指南北陵之间 你的尸骨 于之,到那里 就 省介“于”,死(于)是间 焉。” 名作动,向东进军
晋大夫
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 为死君
恩惠,动作名 难道 忘了先君晋文公 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 乎?” 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
wèi
先轸曰:“秦不哀 吾丧而伐吾同姓,秦
sāng 为…哀悼 丧事,指晋
宾前句,“施何之为” 文公新死 就是 施恩、报答 呢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
四月十四日
介后句 俘虏
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 墨以葬文公。晋于是
从此 墨: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
始墨。
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
开始形成穿黑 色丧服的习惯
文嬴
请三帅,曰:“彼实构
不厌,君何
晋文公的夫人,晋襄公 向襄公请求释放 使„„结怨 的嫡母,秦穆公的女儿 秦国三个统帅 代他们的肉
介后句 周襄王,当时
的周天子
少谋略
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险境,形作名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粗疏,此 指不谨慎
及 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到了 姬姓小国 shèng 此指“四”
以乘 韦 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
![秦晋肴之战 原文+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2c1e44a45177232f60a231.png)
21秦晋殽之战原文+译文1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
晋文公死后的第二天,将要在曲沃殡葬;刚出晋国都城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秦军将要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攻打他们,一定大功告捷。
”2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人派我掌管北边城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来袭击,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郑国郑国可以得到。
”秦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不是我听说过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都用完了,远方国家(指郑国)的君主作好了准备,恐怕不可以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而无功,(士兵)必定有叛离的心思;况且行军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难道谁会不知道!”秦穆公拒绝听取蹇叔的意见。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蹇叔为这事大哭,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现在你坟上的树木都已经长得合抱粗了!”3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蹇叔的儿子在部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阻击我们的军队,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有南北两座山,那南面一座是夏代国君皋的墓地;那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4秦师遂东。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5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天子都城(洛阳)的北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摘下头盔下车步行,超乘者三百乘。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42e05dce009581b6bd9eba5.png)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参战部队:晋国、秦国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时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地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人物:晋襄公秦穆公秦晋崤之战的详情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秦晋肴之战》原文及注释
![《秦晋肴之战》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f9e8ed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7d.png)
秦晋殽之战《左传》冬(1),晋文公(2)卒。
庚辰(3),将殡(4)于曲沃(5); 出绛(6),柩有声如牛(7)。
卜偃(8)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9 :将有西师过轶我(10),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11)自郑使(12)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13),若潜师(14)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15)。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16),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17)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18),必有悖心(19)。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20),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21),尔墓之木拱矣(22)! ”蹇叔之子与师(23)。
哭而送之(24),曰:“晋人御师必于殽(25)。
殽有二陵焉(26):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27);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28)。
必死是间(29)! 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30)。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31)。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32)。
王孙满尚幼(33),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34),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35);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36),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7),遇之。
以乘韦先(38),牛十二,犒师(39)。
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40),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41)。
”且使遽(42)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4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44)。
使皇武子辞焉(45),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46)。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47),吾子取其麋(48)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49)。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50)。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51),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52):“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53),天奉我也。
【高中语文】《秦晋肴之战》篇目解读及拓展
![【高中语文】《秦晋肴之战》篇目解读及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baa098264431b90d6c85c7f4.png)
《秦晋殽之战》篇目解读及拓展秦晋殽之战《左传》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将有西师过轶(音邑,超前)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怨恨)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同“崤”)。
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
入险而脱。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富厚)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干粮)、饩(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牵(未宰杀的牲畜)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
”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忘记死去的国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秦晋崤之战原文以及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以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2900b558762caaedd33d4e9.png)
秦晋崤之战原文以及翻译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秦晋崤之战原文以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砺”,磨刀石,此指磨 快通“缧”,被俘虏的
词类活用
1、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远方的国家
2、秦师遂东
名作动,向东行进
3、左右免胄而下
名作动,下车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名作动,做生意
5、以间敝邑
使动,使……休息
6、而动,穿黑色丧服
8、以逞寡君之志
使动,使……称心
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中的
4、吾子取其麋鹿
代词,那里的
5、吾其还也
副词(祈使),还是
6、其为死君乎
副词(反问),难道
通假字
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通“避”,躲避
2、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通“餍”,满足
3、堕军实而长寇雠
通“隳”,损害,毁坏
4、乡师而哭
通“向”,面向,朝向
5、厉兵、秣马矣 6、不以累臣衅鼓
咨询、征询;之于 恐怕……吧 拒绝,不接受 参加,参与
停留 辞谢 希望 为什么……呢 从这时候
重点虚词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为吾子之将行也 3、为从者之淹 4、何施之为 5、莱驹为右
动词,做 介词,在 连词,因为 表疑问的语气词,呢
动词,担任
重点虚词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代词,他们的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它,指秦军
秦晋殽之战 《左传》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一部编年 体史书,其文字简炼生动,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 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实词
1、穆公访诸蹇叔 2、无乃不可乎 3、公辞焉 4、蹇叔之子与师 5、为从者之淹 6、使皇武子辞焉 7、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8、何施之为 9、晋于是始墨
9、彼实构吾二君
使动,使……结怨
10、先轸朝,问秦囚 名作动,上朝
词类活用
11、武夫力而拘诸原 12、秦伯素服郊次 13、以辱二三子 14、厉兵、秣马矣
名作动,出力 名作动,穿着素服 使动,使……受辱 名作动,磨快;喂饱
特殊句式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3、晋人御师必于殽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5、使归就戮于秦 6、尔何知 7、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8、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成语及名句
1、不以一眚掩大德 2、厉兵秣马
写作特色及主旨
1、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2、刻画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3、语言简约、个性鲜明
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 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 律——贪暴轻狂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