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雅俗共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雅俗共赏》教案
[教学目的]
一、筛选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二、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三、了解作者丰富的积累、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时安排]
两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割然开朗。
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
二、作者介绍
2
三、整体把握文,筛选有效信息
(唐以前、唐、宋、宋以后)
(“唐以前”和“宋以后”需老师点拨)
2
(唐以前的社会发展特点指导学生由唐推出)
3
4
(以上思考题设计,一是为了快速有效地读文,即长文短读;二是为了填写表格,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
四、研读填表
请整理你筛选出的信息,填写下表。
(在后练习一的表中加一栏“作品、文体的特点”)
社会外因“士”、“民”等级分界严格等文学内因所涉文体或审美形式所涉历史人物或著作特
点社会外因安史之乱,门第垮台,“士”“民”分化;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禅宗化俗等文学内因所涉文体或审美形式所涉历史人物或著作特
点社会外因印刷术发达;道学家讲学等文学内因所涉文体或审美形式所涉历史人物或著作特
点社会外因“新时代”“新文化”“欧化的新艺术”“‘大众语’运动”“大众化”等文学内因所涉文体或审美形式所
涉历史人物或著作特
点五、作业
2
第二时
[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分析上节的表
那些认识?
要点参考:
(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因决定。
(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贯彻“文艺是为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俗”的趣味,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
()《西厢记》和《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
2
(1)我们以前只知道每个朝代的文学主流,而作者却
能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纷繁芜杂的文学形态中,找到一个窗口,认识每一种文学样式诞生的共同点:争取群众,走大众化道路;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在共同的探求并为之努力,并一步步地在推进。
(2)文学发展的目的是一致的,探求一条道路,让文学走一条健康发展,永保青春的道路,但提法在变:求真与化俗——为了争取群众——获得广大的群众——做诗如说话——提倡“大众语”运动——“通俗化”运动——大众化就是要达到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应该就是鲁迅先生说的“我们的文艺是为大众的”。
(3)提起朱自清,就会想起《背影》中那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深情,还会想到《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郁闷和月色下荷塘静谧的美,一直就以为他是一个抑郁气质的文人,但没想到,他还有这么冷静理性的思考和独特的认识。
(设计本思考题一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揣摩品味并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新旧知识相连,做到融会贯通。
)
三、拓展思维
自己的看法。
2
的见解。
四、作业
读下面一段新闻采访,想想白庚胜先生的认识与朱自清先生认识的异同。
新浪观察:关于“二人转风波”的争论,大多集中在“雅俗”二字上,在您眼中,什么是雅,什么又是俗?雅和俗谁说了算数?
白庚胜:关于文艺的“雅”和“俗”,我们中国一直都存在着争论。
古代就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说,现在又有“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之说。
所谓“阳春白雪”和“精英文化”被认为是雅的,所谓的“下里巴人”和“民间文化”被认为是比较俗的。
其实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里面,都有优秀的和糟粕的东西。
所以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主要由人民来选择,由生活来选择。
生活在不断的淘汰很多不应该存在的文化,又在产生新的文化,所以新的文化和旧的文化里,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里,都有优秀的东西,也有不健康的东西。
所以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我们就应该弘扬什么样的艺术。
但是人民是个很泛的概念,所以我们应该在民间文化里去扶持具有优秀性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的人和团体,来对民间文艺做一些相对的导引。
一个是按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在走,一个是按生活的逻辑本来的选择,还要有民间艺术的管理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到民间活动当中
去,对一些导向性的引导我们不能放弃。
新浪观察:您说这种引导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引导?
白庚胜:很多民间文艺进入到城市,有的没有意识形态性,只有艺术性,比如泥人、剪纸。
但是二人转有情节,有思想内容,这样有意识形态性的作品,它跟我们主流文化是融合的关系,还是对抗的关系,这个问题就会更突出。
我们尽量的还是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宣传健康的、让人们高尚的、纯洁的,有力于我们道德的东西为主。
一家三代坐在那儿看“黄色”的东西,毕竟这个“饭”还吃不下。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讲性开放、性自由,开放得无度,自由得无度,很多东西违反了中华民族传统。
所以民间的一些黄的、过分的东西需要引导,但不是用强制的方式。
而是我们从民间艺术团体中选择“雅”的人、“雅”的团体、“雅”的节目,进行宣传和扶持,本身就起到了对次的、不健康的节目的抵制作用。
并不是说我们下个文说这个节目不能演,那个团不行。
对文艺问题要有文艺的特殊的方法:自由的、民主的、讨论的和引导的方式去做。
这几年,我们党的文艺政策非常成功,不是用强迫的、行政命令的取消的方式,是在讨论和引导当中来使我们的民间文艺和我们的主流文化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起来。
……
新浪观察:那么大家都在讨论的民间艺术难登大雅之堂
的这个“大雅之堂”,您觉得央视的晚会称得上吗?
白庚胜:雅不到哪里去,无非是广告多,投资多,名人多,我们民间文化势力弱,农民的东西嘛。
民间文艺不仅应该登大雅之堂,而且完全可以登大雅之堂。
京剧就是从民间的戏曲开始的,还有相声、曲艺全是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不只是二人转,二人转也不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个“坏”的作品。
二人转里面好的作品多得很,歌颂人民生产生活的作品很多,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尊重这些艺术家,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规范和引导这些艺术家。
问题出在这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