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王忠林
【摘要】黑龙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10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02.6亿斤,成为继河南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

粮食商品量、商品率连续多年居各省(区、市)之首,是全国粮食净调出量最多的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2011(000)017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保障;现代化;商品粮基地;2010年;农业大省;粮食总产;粮食生产
【作者】王忠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黑龙江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省,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010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002.6亿斤,成为继河南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

粮食商品量、商品率连续多年居各省(区、市)之首,是全国粮食净调出量最多的
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黑龙江省资源富集,大耕地、大草原、大江河、大湿地、大森林、大农场闻名全国,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和优势潜力。

近年来,全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坚持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路子,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黑龙江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发展大农机
农业机械是实施先进农艺措施的有效载体,是抢农时、上标准、提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黑龙江省耕地平坦,集中连片,耕层深厚,适于大机械作业,增产潜力大,同时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播种、收获有效时间短,农时紧迫,急需发展农业机械化。

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农民投入能力增强的机遇,通过组建大合作社、装备大机械、制造大农机等方式大力实施农机化战略工程。

目前,一批世界顶级的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具制造企业已落户黑龙江,一些大型现代农机装备开始投产,将加快全省农机化建设进程。

到2015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实现全面积、全方位、全过程机械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

发展大水利
虽然黑龙江省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衡,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加之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农业灌溉能力严重不足,一遇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就较大幅度减产。

全省要从工程性缺水的实际出发,加快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是突出两大平原重点: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加强蓄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

西部松嫩平原地区拥有耕地面积1亿多亩,常年易受旱耕地5000多万亩,是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瓶颈。

为充分发挥良好的光热资源条件,提高粮食产能,对龙甘泰地区
“十年十旱”的1000万亩严重受旱耕地,利用尼尔基引嫩扩建工程等,发展世界一流的大型喷灌,既抗春旱,又抗夏旱,还抗夏伏连旱,使作物保持高产稳产;对齐齐哈尔、大庆、绥化部分地区的4000万亩易旱耕地,重点发展喷灌和膜下滴灌。

在东部三江平原等地区,加快灌区工程建设,稳定扩大水田面积。

东部三江平原地区拥有耕地面积7000多万亩,生态环境优良,水资源富集。

黑龙江省将重点推进总规模1300多万亩的14个大型灌区建设,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大灌区和新的“都
江堰”。

到2015年全省水稻面积要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三江平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生产基地。

发展大科技
全省要着力在发展大科技上下功夫,全面实现科学化种植和管理,实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依靠科学技术来不断夺取高产稳产。

一是应用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要把良种创新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加快种子更新换代步伐。

全省重点培育推广第一积温带亩产超1700斤、第二积温带亩产超1500斤、第三积温带亩产超1300斤、第四积温带亩产超1000斤的玉米新品种,加快培育适于三、四积温带生产、更加受消费者喜欢、适口性更好的水稻新品种。

二是推广良法。

按照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坚持旱区抗旱节水、玉米合理密植、水稻增加积温的技术路线,发挥农业科技共建示范田和高产创建示范田的辐射引带作用,对各种增产措施进行综合配套组装,形成适合黑龙江特点的水稻、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三是建立良制。

建立农作物轮作制度是重点,特别是在麦豆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早熟玉米、马铃薯、亚麻等作物生产,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有效降低生物灾害,促进作物优势互补。

同时,全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植物保护制度和水稻大棚育苗制度,为加快推广水稻高产技术路线,实现全省水稻单产超1000斤创造条件。

发展大合作
农业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的弱势产业,发展农业大合作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可靠保障。

全省要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大合作:农民与农民合作、农民与企业合作、农村与农垦合作。

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种养大户、各类经纪人、村干部等能人领办,采取土地、资金、产品等入股形式,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企业+村级组织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开发领域,加快发展订单农业;黑龙江垦区与农村镶嵌相融,通过开展场县共建加快装备、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农垦现代农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实现全省农业均衡发展和粮食均衡增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