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吉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吉尔•培根的科学思想初探
作者:王东晖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4期
摘要: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受宗教神学的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罗吉尔·培根被称为“中世纪的思想之王”,他的科学思想对于把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罗吉尔·培根的科学思想及形成,以及他的科学态度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实验;科学态度
欧洲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期,在教会的摧残下,学术没有了生机,科学也成了教会恭顺的婢女。
欧洲中世纪前期,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中世纪后期,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最终结束了中世纪的历史。
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曾评论说:“由古代学术衰落到文艺复兴时期学术兴起的一千年,这是人类由希腊思想和罗马统治的高峰降落下来,再沿着现代知识的斜坡挣扎上去所经过的一个阴谷。
一、罗吉尔·培根科学思想的形成
罗吉尔·培根是一位中世纪哲学家、科学家,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进行自然科学原理、方法阐述的科学家,他提倡所有一切事物都必须通过经验来证实,这为西方近代科学实验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他的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诸方面的影响。
(一)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在人类的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欧洲的黑暗时期,阿拉伯最主要的功劳之一就是保存了古希腊的科学成就,并辗转将其传入了欧洲。
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阿拉伯翻译运动及伟大的科学、哲学成就来实现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及其他思想家的科学思想构成了阿拉伯翻译运动的重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通过阿拉伯世界这一纽带,得以重新进入西方。
通过阿拉伯的翻译运动及伟大的科学和哲学成就,欧洲的思想理论界受到了深刻的启迪。
仅就罗吉尔·培根所处的英国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及自然哲学中经验的认识论方法逐渐被英国的学者所采用,这为英国经验科学和实验科学思潮的兴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英国翻译运动的影响
阿拉伯的翻译运动主要是将用希腊语等语言写的古希腊经典著作译成阿拉伯语,而英国的翻译运动则是将希腊语、阿拉伯语译成英语等语言,从而能够被人们领会和阅读。
罗吉尔·培根也是这场翻译运动中的一位主力。
英国的翻译运动带来了蕴藏于希腊、阿拉伯经典中的经验科学方法和“求新探索的好奇心,推断力,已经冲击‘旧逻辑’的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新逻辑》”[6]。
阿拉伯著作中的科学成果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经验认识方法被吸收进来,为经验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三)基督教哲学的发展
基督教哲学的最初形态是教父哲学。
教父哲学产生的重要的时代背景之一就是罗马统治者的残酷迫害。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督教哲学坚定的信仰超过其他一切的东西,这其中也包括理性。
在基督教哲学逐渐稳定之后,一方面需要系统化的理论突破,另一方面也需要形成系统化的教义等,这都要求基督教哲学在保有信仰的同时,更需要突破理性。
二、罗吉尔·培根的科学思想
(一)数学思想
罗吉尔·培根虽然没有提出新的数学建树,但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学思想,他认为,数学和其他的科学是相伴而生的,没有了数学也就没有了其他任何形式的科学;同时数学还服务于其他的科学,它能够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发现其他真理。
罗吉尔·培根认为数学是学术的基础,在培根的一切具体的科学成就中,理解并运用具体的数学原理,已经成为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艺。
培根把数学理解为一门基础课程,在现代意义上来说,即对文史学科来说数学能够训练人们的思维,对理工学科来说数学则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工具。
(二)实验科学思想
在历史上,罗吉尔·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科学”这一概念。
罗吉尔·培根将实验看作是同推理并列的获得知识的经验方法,他认为获得知识要靠外感官,认识自然要从感性到知性,感性活动是人们认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现有知识的验证,而实验在这中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罗吉尔·培根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推理论证的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
他对亚里士多德的推理作了补充和说明,即科学的认识除了要借助于逻辑上的归纳与演绎外,还必须“通过经验而认识理由和原因”,即借助于实验。
三、罗吉尔·培根的科学态度启示
(一)求知精神
罗吉尔·培根受古希腊的科学影响颇深,同时他也没有忽视古希腊的哲学遗产。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培根的一生都体现出了对智慧的追求。
罗吉尔·培根以这种求知精神,涉猎了各种学科,他掌握了身处那个时代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的知识,他的博学在当时有目共睹。
(二)不盲从于权威
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思想离不开时代,时代给予了思想深刻的影响而使其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
罗吉尔·培根属于中世纪,他的心底留有时代的痕迹,他的身上集有信仰和理性的辩证统一。
通过罗吉尔·培根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罗吉尔·培根对于理性和信仰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视。
中世纪的学术氛围沉迷于形而上学的讨论,忽视理性的作用。
而罗吉尔·培根执着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他坚持用理性来支撑信仰。
对于罗吉尔·培根来说,没有信仰的科学是盲目的,同时没有科学的信仰是脆弱的。
为了信仰,他去研究科学,同时在信念之下,他对科学的信念更加的坚定。
罗吉尔·培根的终极目标是接近上帝,而接近上帝的工具正是科学。
信仰作为一种终极关怀,在罗吉尔·培根的身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科学无信仰则盲,信仰无科学则空,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在中世纪的黑夜中,罗吉尔·培根高举科学的明灯,在科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路标,指引我们前行。
参考文献:
[1]查尔莫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
[2]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亨普爾.《自然科学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 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