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宏观经济学 第8讲 ADAS曲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古典经济学
假定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具有灵活变动性质, 劳动力市场经常可达出清, 古典短期AS曲线——一直等于yf的垂直线。
Y Y
yE
N
450
Y
(b)
(c)
W
NS(P2)
P
W2
E 2 NS (P1) P NS (P12)
B
W1
E 1 ND(P2)
ND(P1)
P1
A
(a) N e
N
(d) yE yf
W
•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递减P 的,
Y
当N<No时, MP> 可继续雇用工人;
W P
总产值 Pf ( N , K )
当N>No时,MP<
W P
必须减少工人。
工资总额WN
0
N0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2)宏观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Nd
(W) P
W P
是实际工资W()的减函 W 数
•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曲 线右移。
i1
• 第一轮效应(y0 y2):
i0
• G0
AE Y
第二轮效应(y2 y1):
Y MD i I
P
AE Y
• 凯恩斯认为,第一轮效应 P0 (增加政府支出效应)>
第二轮效应(减少投资效
应)。
00
E1 LM (P0) E0
IS0 y0 y1
IS1 y2
E’0 E’1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1. 定义:
• 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愿 意提供的总产量(即GDP)和价格水平 (GDP紧缩指数)的一种关系——短期总 供给。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表
价格水平
实际DGP
(GDP紧缩指数) (1986年份,10亿元计)
萧条区域
105
0~400
a
120
500
b
接近水平,如20世纪30年代,但一般很少见;
• 中间区:
右上方斜线,P↑ y↑
就业率更高。
就业增加
充分就业
延长劳动时间 employment)
• 产量极限区:
超出充分就业(above full
供给曲线垂直,(美国在二战中,曾超出充分
就业,但依然有1%失业率)。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1.古典短期AS曲线推导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宏观生产函数(短期):
Y = f (N, K )
y
Y=f (N, K )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 在微观经济中,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企业将选择一
个就业水平N0,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此时,
利润最大。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在短期中,劳动力市场均衡三种可能:
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超出充分就业均衡。
• 在长期中,劳动力市场一定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含义:
1. 长期供给量与价格水平 的变化无关;
P
LAS AS
2. 只要时间足够,产量会 恢复到YF;
3. 长期中不会出现失业。
YF YL Y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1000 0.5y 260i LM曲线0.5y- 260i 1000
p
p
在IS LM模型中,假 设 P 1,
可求得均衡点: i 5%
y 4600
现在P可以变化,消去i :
y 3640 960 (总需求函数,y与p反向变动。 P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1)扩张性财政政策: i
• 在长期中,一切都可以调整,企业面临的
价格成本比率与需求变化之前是相同的,
供给的数量相对于价格、成本水平是独立
的,LAS是垂直的。
• 结论:
1. 一国的实际GDP不可能>YL(极限产量)
2. 短期中,实际GDP(Ye) YF(长期供给水平)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长期AS曲线的移动:
资本存量的增加 技术水平的提高
2.工资刚性
• 能升不能降; • 由于工资契约和工会的抵抗,工资居高不下,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企业根据ND曲线决定 劳动力使用量 ,从而决定产量水平<yf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Y
yE
y0
N
450
Y
N0
W
NE
y0 yE
P
W
NS
P
P0 W
P NS (P12)
C
P1 W
P2
ND
P1
A
P0
B
N0 NE
价格水平会上涨,斜率为正。
(中间段)
D
C BA
Yf Y
5.凯氏与古典的比较
(1)PoBACD为凯氏AS,包括了古典理论, 作为一特例,自称“通论”。
(2)凯氏AS是以短期AS为导向,有水平段、 中间段、垂直段。
(3)区别在于:
•凯氏AS的垂直段为充分就业量,(不能超 出产量极限)
•短期AS的垂直段为产量极限。
第八讲 AD、AS曲线
• 一、AD曲线 •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 五、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AD曲线
• 1.总需求 • 2.价格变化的效应 • 3.从简单收入决定中推导总需求曲线(AD曲
线)
• 4.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价格水平与LM曲线的关系
N
y0 yE
Y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 在 度 于 为,CP实1A的凯际段价氏工;格认资水为(平实ω/上际P2,工)均资上会衡,产↑劳(量动ω为力/Py市1E,场)A需,S求在曲过大线 • 一旦存在工资刚性,市场上实际工资为
(ω/P0)时,它就不会下降;此时劳动力的 使用量N0由ND决定,便出现(d)中B点, 凯氏短期AS曲线为AB段。
P
P
(W ) P0
(W ) P1
Nd
0
N0 N1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3)宏观劳动力供给曲线:
W
NS
NS(
) P
W
W P
P
NS
W
是实际工资 ( ) 的增函数
P
0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1.总需求
•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 量;
• 需求函数——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在AE-NI和IS-LM中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实际上,价格水平一直在变化之中。
2.价格变化的效应
——价格与总支出反向变动
• 1)利率效应:
P 货币交易需求
i
i1
D
i0
C
0
P
Y1 Y0
P1
D C
P0
LM(P1) LM(P0)
•P与Y反向变
动,在同i水平 上,P增加,y 减小,LM左移;
IS
•图中P由P0增
大到P1,相应
Y LM(P0)向左移
至LM(P1)。
AD
0 Y1 Y0
Y
•举例:
s(y) 1000 0.5y
I(i) 2500 240i IS曲线 05y 240i 3500
Y
(a)劳动力市场,纵坐标为名义工资
(b)短期总生产曲线;(c) 450转置图;(d)AS曲线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2.古典AS曲线的含义:
• 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一样容易出清,工资 灵活可变;一旦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过度,则 实际工资↑;供给过度,则实际工资↓。
• 结论: 市场经济充分就业是常态,失业是暂
125
550
c
130
600
(充分就业)
d
135
650
e 产量极限
140
700
>140
800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表
P
200
SAS
150 100
萧条区
•a b••c •d •e
中间区
产量极限
300 500 700 800 Y 400 600
短期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3.三个分区域:
• 萧条区:
W 、 P 均可调整,
W
W 也可调整;
W
P
P
P
Nd
N
时,达到均衡:
s
(
W P
)e
(
W P
)e
,
N
e
0
NS
E
Nd
Ne
N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宏观经济中:
• 短期——生产要素价格(ω,i,原材料P)不变 时,调整生产总量。 1~2年 劳动合同2~3年。 原材料(石油)价格稳定时期;
• 长期——ω调整,从而劳动力市场的出清,充分 就业实现。
量上升。
00
LM (M0)
E0
L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1)
E1
IS y0 y1 y2
E’0 E’1
AD0 AD1
y0
y1
y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总供给
• 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总产出),取 决于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 宏观生产函数(长期):
Y = f (N, K, T) N:整个社会的就业量 K: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T:整个社会技术水平 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外出)经济社会的 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AD0 AD1
y0
y1
y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2)货币政策和AD曲线的移动 i
• 第一轮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在i0水平上,货
i0
币供给过渡,利率下跌至i2; 投资需求增加导致国民收入上升
i1
至y2;
i2
M i I AE Y
• 第二轮效应:
Y
MD
i
I
P
AE Y
• 一般而言,第一轮效应大于第二 P0 轮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伴随产
• 结论:市场经济并非内在自发稳定,失业是 经常的、大量的,而充分就业是暂时的、偶 然的。
4.极端凯氏主义AS曲线
• 水平曲线PoB:
在充分就业之前,巨大资源闲置;
在Po水平上供给一切产品;
P
• 远离yf,称为极端; 垂 直 曲 线 DA : 达 到 充 分 就
• 业;(古典型)
P0
曲线BC:在接近充分就业时,
i
• 2)实际余额效应:
P 资产实际价值
C
• 3)纳税效应:
P 名义收入
纳税
配收入
C
• 4)外贸效应:
P
出口需求 ,进口
I
AE
DPI(个人可支 NX
3.从简单收入决定中推导总需求曲线(AD曲线)
AE
A
AE0(P0)
AE1(P1)
B
5
0
450
P
Y1 Y0
Y
P1
B A
P0
AD
0 Y1 Y0
Y
4.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价格水平与 LM曲线的关系
时的、偶然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内在的自发 的、稳定的经济。
五、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1.凯氏观点 2.工资刚性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4.极端凯氏主义AS曲线 5.凯氏与古典的比较
1.凯氏观点
• 凯氏认为,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工资 是刚性的(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不是经常 处于充分就业,而是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 状态。
总产量曲线上移
在相同劳动力使用量下,充分就业产 量YF会增加,长期AS曲线右移。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古典AS曲线与长期AS曲线的比较:
古典AS曲线在短期内为一垂线,经济会 自动实现均衡(工资价格灵活可调);
长期AS曲线也是一垂线,政府应干预经 济,因为在短期内,AS曲线是一斜率为正 的曲线。
假定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具有灵活变动性质, 劳动力市场经常可达出清, 古典短期AS曲线——一直等于yf的垂直线。
Y Y
yE
N
450
Y
(b)
(c)
W
NS(P2)
P
W2
E 2 NS (P1) P NS (P12)
B
W1
E 1 ND(P2)
ND(P1)
P1
A
(a) N e
N
(d) yE yf
W
•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递减P 的,
Y
当N<No时, MP> 可继续雇用工人;
W P
总产值 Pf ( N , K )
当N>No时,MP<
W P
必须减少工人。
工资总额WN
0
N0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2)宏观劳动力需求曲线:
Nd
Nd
(W) P
W P
是实际工资W()的减函 W 数
•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曲 线右移。
i1
• 第一轮效应(y0 y2):
i0
• G0
AE Y
第二轮效应(y2 y1):
Y MD i I
P
AE Y
• 凯恩斯认为,第一轮效应 P0 (增加政府支出效应)>
第二轮效应(减少投资效
应)。
00
E1 LM (P0) E0
IS0 y0 y1
IS1 y2
E’0 E’1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1. 定义:
• 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愿 意提供的总产量(即GDP)和价格水平 (GDP紧缩指数)的一种关系——短期总 供给。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表
价格水平
实际DGP
(GDP紧缩指数) (1986年份,10亿元计)
萧条区域
105
0~400
a
120
500
b
接近水平,如20世纪30年代,但一般很少见;
• 中间区:
右上方斜线,P↑ y↑
就业率更高。
就业增加
充分就业
延长劳动时间 employment)
• 产量极限区:
超出充分就业(above full
供给曲线垂直,(美国在二战中,曾超出充分
就业,但依然有1%失业率)。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1.古典短期AS曲线推导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宏观生产函数(短期):
Y = f (N, K )
y
Y=f (N, K )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 在微观经济中, 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企业将选择一
个就业水平N0,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此时,
利润最大。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在短期中,劳动力市场均衡三种可能:
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充分就业均衡,
超出充分就业均衡。
• 在长期中,劳动力市场一定处于充分就业均衡。
含义:
1. 长期供给量与价格水平 的变化无关;
P
LAS AS
2. 只要时间足够,产量会 恢复到YF;
3. 长期中不会出现失业。
YF YL Y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1000 0.5y 260i LM曲线0.5y- 260i 1000
p
p
在IS LM模型中,假 设 P 1,
可求得均衡点: i 5%
y 4600
现在P可以变化,消去i :
y 3640 960 (总需求函数,y与p反向变动。 P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1)扩张性财政政策: i
• 在长期中,一切都可以调整,企业面临的
价格成本比率与需求变化之前是相同的,
供给的数量相对于价格、成本水平是独立
的,LAS是垂直的。
• 结论:
1. 一国的实际GDP不可能>YL(极限产量)
2. 短期中,实际GDP(Ye) YF(长期供给水平)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长期AS曲线的移动:
资本存量的增加 技术水平的提高
2.工资刚性
• 能升不能降; • 由于工资契约和工会的抵抗,工资居高不下,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企业根据ND曲线决定 劳动力使用量 ,从而决定产量水平<yf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Y
yE
y0
N
450
Y
N0
W
NE
y0 yE
P
W
NS
P
P0 W
P NS (P12)
C
P1 W
P2
ND
P1
A
P0
B
N0 NE
价格水平会上涨,斜率为正。
(中间段)
D
C BA
Yf Y
5.凯氏与古典的比较
(1)PoBACD为凯氏AS,包括了古典理论, 作为一特例,自称“通论”。
(2)凯氏AS是以短期AS为导向,有水平段、 中间段、垂直段。
(3)区别在于:
•凯氏AS的垂直段为充分就业量,(不能超 出产量极限)
•短期AS的垂直段为产量极限。
第八讲 AD、AS曲线
• 一、AD曲线 •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 五、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AD曲线
• 1.总需求 • 2.价格变化的效应 • 3.从简单收入决定中推导总需求曲线(AD曲
线)
• 4.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 价格水平与LM曲线的关系
N
y0 yE
Y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 在 度 于 为,CP实1A的凯际段价氏工;格认资水为(平实ω/上际P2,工)均资上会衡,产↑劳(量动ω为力/Py市1E,场)A需,S求在曲过大线 • 一旦存在工资刚性,市场上实际工资为
(ω/P0)时,它就不会下降;此时劳动力的 使用量N0由ND决定,便出现(d)中B点, 凯氏短期AS曲线为AB段。
P
P
(W ) P0
(W ) P1
Nd
0
N0 N1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3)宏观劳动力供给曲线:
W
NS
NS(
) P
W
W P
P
NS
W
是实际工资 ( ) 的增函数
P
0
N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2.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4)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1.总需求
•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 量;
• 需求函数——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 的关系;
在AE-NI和IS-LM中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实际上,价格水平一直在变化之中。
2.价格变化的效应
——价格与总支出反向变动
• 1)利率效应:
P 货币交易需求
i
i1
D
i0
C
0
P
Y1 Y0
P1
D C
P0
LM(P1) LM(P0)
•P与Y反向变
动,在同i水平 上,P增加,y 减小,LM左移;
IS
•图中P由P0增
大到P1,相应
Y LM(P0)向左移
至LM(P1)。
AD
0 Y1 Y0
Y
•举例:
s(y) 1000 0.5y
I(i) 2500 240i IS曲线 05y 240i 3500
Y
(a)劳动力市场,纵坐标为名义工资
(b)短期总生产曲线;(c) 450转置图;(d)AS曲线
四、古典短期总供给曲线
2.古典AS曲线的含义:
• 劳动力市场与商品市场一样容易出清,工资 灵活可变;一旦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过度,则 实际工资↑;供给过度,则实际工资↓。
• 结论: 市场经济充分就业是常态,失业是暂
125
550
c
130
600
(充分就业)
d
135
650
e 产量极限
140
700
>140
800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2.短期总供给表
P
200
SAS
150 100
萧条区
•a b••c •d •e
中间区
产量极限
300 500 700 800 Y 400 600
短期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3.三个分区域:
• 萧条区:
W 、 P 均可调整,
W
W 也可调整;
W
P
P
P
Nd
N
时,达到均衡:
s
(
W P
)e
(
W P
)e
,
N
e
0
NS
E
Nd
Ne
N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在宏观经济中:
• 短期——生产要素价格(ω,i,原材料P)不变 时,调整生产总量。 1~2年 劳动合同2~3年。 原材料(石油)价格稳定时期;
• 长期——ω调整,从而劳动力市场的出清,充分 就业实现。
量上升。
00
LM (M0)
E0
L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M1)
E1
IS y0 y1 y2
E’0 E’1
AD0 AD1
y0
y1
y
二、关于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总供给
• 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总产出),取 决于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 宏观生产函数(长期):
Y = f (N, K, T) N:整个社会的就业量 K: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T:整个社会技术水平 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外出)经济社会的 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AD0 AD1
y0
y1
y
5.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
(2)货币政策和AD曲线的移动 i
• 第一轮效应:
货币供给增加;在i0水平上,货
i0
币供给过渡,利率下跌至i2; 投资需求增加导致国民收入上升
i1
至y2;
i2
M i I AE Y
• 第二轮效应:
Y
MD
i
I
P
AE Y
• 一般而言,第一轮效应大于第二 P0 轮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伴随产
• 结论:市场经济并非内在自发稳定,失业是 经常的、大量的,而充分就业是暂时的、偶 然的。
4.极端凯氏主义AS曲线
• 水平曲线PoB:
在充分就业之前,巨大资源闲置;
在Po水平上供给一切产品;
P
• 远离yf,称为极端; 垂 直 曲 线 DA : 达 到 充 分 就
• 业;(古典型)
P0
曲线BC:在接近充分就业时,
i
• 2)实际余额效应:
P 资产实际价值
C
• 3)纳税效应:
P 名义收入
纳税
配收入
C
• 4)外贸效应:
P
出口需求 ,进口
I
AE
DPI(个人可支 NX
3.从简单收入决定中推导总需求曲线(AD曲线)
AE
A
AE0(P0)
AE1(P1)
B
5
0
450
P
Y1 Y0
Y
P1
B A
P0
AD
0 Y1 Y0
Y
4.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价格水平与 LM曲线的关系
时的、偶然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内在的自发 的、稳定的经济。
五、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1.凯氏观点 2.工资刚性 3.凯氏AS曲线的推导及含义 4.极端凯氏主义AS曲线 5.凯氏与古典的比较
1.凯氏观点
• 凯氏认为,劳动力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工资 是刚性的(短期内),劳动力市场不是经常 处于充分就业,而是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 状态。
总产量曲线上移
在相同劳动力使用量下,充分就业产 量YF会增加,长期AS曲线右移。
六、长期总供给曲线
• 古典AS曲线与长期AS曲线的比较:
古典AS曲线在短期内为一垂线,经济会 自动实现均衡(工资价格灵活可调);
长期AS曲线也是一垂线,政府应干预经 济,因为在短期内,AS曲线是一斜率为正 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