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ne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一、课程设计要求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采用“机房集中完成”和“课后分散完成”想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程设计严格执行学院学习纪律、规章制度,学生有事必须请假。
事假时,学生应持请假条经辅导员签字后交指导教师签字;病假时,学生应持校医院证明和请假条交指导教师签字;每次机房集中都进行考勤(也许一次,也许两次签名),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无故旷课每次扣8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开发工具(例如VB、VF、ASP等)可以任选。
二、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选题与搜集资料:根据选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需求分析
学生应按照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开发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认真收集相关资料,明确所要开发的管理数据库的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画出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编写数据字典。
(3)概念设计
采用E-R方法描述所要开发的管理数据库对象中涉及的实体、属性及其实体间的联系。
可先画出E—R图,然后再进行综合与优化,并绘制综合与优化过的E-R图。
得到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4)逻辑结构设计
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所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要求,转变为该数据库管理系统所能接受的数据模型(一般采用关系模型)的形式。
在这一步中要特别注意将概念模型转变为逻辑模型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5)数据库的规范化
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的要求,对第三步中得到的逻辑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避免该数据库在操作时发生诸如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数据冗余等问题。
(6)物理结构设计
对于已经符合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要求的逻辑模型,可以进入数据库物理结构的设计了。
即按照所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VFP 等)来加以实现,完成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库文件的物理构造。
包括数据库及数据表的命名、数据表的结构设计、索引的设置、数据表之间关系的确立,以及关于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的保证措施的设置。
(7)数据库实施
通过上机,将第五步中设计出的数据库物理模型在计算机中加以实现,并录入部分原始数据(或模拟数据)。
在数据库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数据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8)应用系统的开发
开发该管理数据库的部分操作界面,包括设计一些有关的表单和报表,实现数据库的添加、删除、更新、检索等相关功能,并加以优化和完善。
(注上述内容与步骤可视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作适当的增减。
)(9)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开发的系统,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
(一) 题目:题目要概括设计的中心内容,简单明确,突出主题;
(二) 目录: 目录是整个设计的提纲,也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方便评阅教师了解设计的整体结构。
目录以章、节两级目录为宜。
(三) 正文: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正文一般可按章、节的格式来书写,正文常常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引言(单位介绍、意义等)
(2)系统概述(单位的组织结构、现状分析、需求分析、数据字典等)
(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数据库设计:
A、概念结构设计
包括:根据“一事一地”的原则,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实体类、联系、每个实体类的属性和有属性的联系类的属性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E-R图的设计。
B、逻辑结构设计
包括:由E-R图导出关系模型;表结构设计;完整性约束等待。
C、数据模型的优化,利用所学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模型的优化。
(4)系统实施(*)
包括:界面设计、安全性设计等等。
(5)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软件的开
发情况1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6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
作态度30%)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者人数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10%。
五、课程设计题目及题目分配
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特提供以下题目:
1.企业入库管理子系统;
2.企业供应商管理子系统;
3.企业出库管理子系统;
4.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5.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6.学生选修课信息管理系统
7.企业销售商管理子系统
8.企业原料管理信息系统
9.企业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10.企业进货管理信息系统
11.汽车租借管理信息系统
12.客户跟踪管理信息系统
13.企业客户管理信息系统
14、课程管理
15、学生宿舍管理
16、酒店客房管理
17、酒店预定
18、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
19、医院病案管理
20、外贸企业的订单管理
21、团购系统的订单管理
22、其他(必须经过指导教师同意)
六、其它说明
1、课程设计小组人员任意自由组合,每组2-3人,每组设组长一人,负责课题的规划、分析、任务分解及小组成员的管理;完成组合后报指导教师批准后不得任意更改,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组成作出调整。
2、每个题目最多由两个小组选择;
3、每个小组完成一份课程设计报告,报告结束语中应详细写明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要详细体现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
4、系统完成后即可交由指导教师验收,指导教师验收认可后课程设计阶段即可结束。
5、严禁抄袭、下载网上已有的系统,一经发现一律按不及格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