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提纲
内容预览:
第三单元
(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答:新、美、力
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分析: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7.课文描绘了春草等多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二)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文段抓住了春雨多、细密、轻盈的特点来写。

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中,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细雨濛濛的情状;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高度;一个“全”字把意境展现得非常开阔。

10.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B)
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
11.文段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C)
A.春雨绵绵,令人喜爱
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
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
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
12.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静景到动景,从物到人,从近到远。

13.仿照例句,以“理想”开头再写两个比喻句,与例句形成排比。

例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答案: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14、从文中找出通出色彩变化来描绘雨中景物的句子。

1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句话用了哪种
修饰方法,有何作用?
16、“可别恼”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三)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7.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承上启下过渡句,总起全段。

8.把这两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依次写出。

山上→树尖→山尖→山坡→山腰;城内→城外→山坡上。

9.加点部分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谈谈你对这一处的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了山坡薄雪的视觉形象与山坡薄雪的感觉形象,而且写出了“情”--热爱冬天的济南,
赞美济南的冬天。

10.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分析:雪后的山的美丽景色
11.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完成下面的表格,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本体比喻词喻体表达作用
顶雪矮松好像日本看护妇亲切温暖
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美丽可爱
卧雪小村庄是唐代名手的小水墨画灵秀恬淡
济南的冬天是空灵的蓝水晶突出响晴
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形象贴切
12、这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济南的冬天》,体裁是散文。

10.对本段文字判断有错的两项是(BD)
A.这段文字描写的是雪后山景的秀美。

B.从这段文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整个小山都积满了雪。

C.这段文字是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的。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如把树尖比作“日本看护妇”,说薄雪“害了羞”。

11.“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是从侧面写出了雪不大,有的地方根
本没积住雪。

12.“山”后面加“们”,是表示(B )
A.表示复数
B.把山拟人化了
C.是北方口语的习惯
13.“带水纹的花衣”是写出了(A)
A.下了点小雪后的山上的景色。

B.下了点小雪后山上有水了,流来流去像带水纹的花衣。

14.本段开头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这里小雪的“妙”处是(C)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C.小雪可以点缀得那些小山更加秀美。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5.雪本来是白色的,文中却说它“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因为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16.给这段话选出一个标题(D)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秀
(四)1、曹操《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
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
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8、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从到的空间顺序。

1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20、本段用了虚写的写法进行联想,由花联想到。

2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作用是:
22、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3、写蜂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