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课件(18个必考文言虚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作助词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索引
牛刀小试
1、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1、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代词,其中
3、亦各言其志也
3、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4、国无主,其能久乎
4、副词,表反问,难道
5、呜呼!其信然邪?其梦 5、连词,表选择 邪?
3、壮士,能复饮乎
3、表疑问语气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4、表商量语气
死国可乎
5、表反问语气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6、表疑问语气 7、表感叹语气
7、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四、乃 ★★★★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2名词,处所,地方
3.固定结构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 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 故)”
索引
练习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如果
2)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们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至于
八、所 ★★☆
1.作代词?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送东阳马生序》)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 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 论,译为“况且、再说”。
索引
练习
1)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5)三军既惑且疑 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暂且 将要 而且 况且 又 况且
七、若 ★★★☆(未考) 1.作代词 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才,就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副词,竟然,却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动词,是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代词,你的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返回
五、其 ★★★★★ 1.作代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
作第二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你”、 “你们”、“你(们)的”。
2.作副词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用在动词前,表揣测,译为:好像、似乎
3.作连词 ①若弗与,则请除之。《郑伯》 ②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4 .动词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索引
牛刀小试
1、大王来何操? 2、所在皆是也,而此独
以钟名,何哉? 3、何由知吾可也?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
沾襟,何其衰也! 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代词,为什么 3、疑问代词,哪里 4、副词,多么 5、副词,多么 6、通“呵”,喝问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⑷指示代词,其中(的)。
2.作副词。 ①汝其勿悲。《与妻书》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⑴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还 是”、“一定(要)”。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⑵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 “大概”、“可能”。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然而、可是、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所说的。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⑷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2.作副词
①不出,火且尽。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将要,将近。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 ③卿但暂回家,吾今且报府。
3.固定结构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 若也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 吾尝跂而望矣
表并列 又、和,不译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 ……
……
第二人称 你、你的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⑶表假设关系,连接 主语和谓语,相当于 “如果、假使”。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⑷表示并列关系。“又”、“和”或不译。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表示承接关系。“然后”、“接着”、“就” 或不译。
1.助词
三、乎 ★★★(未考)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⑴表疑问语气。吗、呢。
①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⑵表示反问语气。吗、呢。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⑶表推测或商量语气。吧。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⑶作定语,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多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⑴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们)、它 (们)”,“他(们)的、它(们)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⑵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译为“我 的、我(自己)”或“你、你的”。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②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指示代词,多表示远指。译为“那”、“那 个”、“那些”、“那里”。(表近指时译为 “这(些)”)
2.作代词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⑴你,你的。
索引
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C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末能远谋。”乃人见。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14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07年高新考课程“高大考纲语文”考规纲定规定应掌掌握握的文的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则、者、之、与 。
2004-2013年高考广东卷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考查词语
题干设问
2013 2012 2011 2010
为、以、而、者 为、之、所、以 其、以、之、且 之、为、所、于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9 2008
其、之、以、乃 因、与、以、于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7 而、以、所、于 2006 以、因、乃、为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5.作助词 1 像,好像 2 及 比得上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繁盛的样子)
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的、地”。
5.固定结构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 ③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至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起 话题。相当于“再说,至于”之意。
2005 与、且、以、而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4 于、之、则、其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共考查了13个虚词。未考:何、若、焉、乎、也
语句 均选自 阅读文 段
文段与 课内组 合
虚词高效学习方法——表解法示例
虚词 用法
意义
例句
表转折 然而、可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
关系 却
于蓝
连 表递进 而且、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⑵表限制范围、数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量、程度。译为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才、这才、然后
才”、“仅”等。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背常理,译为“却、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 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六、且 ★★★
1.作连词。 ①且尔言过矣。②且臣少仕伪朝 ③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⑴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再说”等。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⑵表让步关系或让步递进(先让步,后推进一 层),译为:尚且,况且,还。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⑶转折关系,然而,但是 ①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迢迢牵牛星》)
【寻而、既而、已而、俄而、继而】等,表示 时间短暂。译为“不久、一会儿”
索引
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掩口胡卢而笑。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蟹六跪而二螯 5)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若欲死而父。 7)如是而已。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转折 修饰 假设 并列 承接 你的 罢了 递进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⑹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⑺表示因果关系。因而、因此。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②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⑻表示目的关系。来,用来。
2.作代词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你的。
3.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已】在句末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 ③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后】才,方才;然后。 ④俄而百千人大呼 ⑤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 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二、何 ★★★★(未考) 1.疑问代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黄州快哉亭记》
⑴作宾语,什么,哪里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⑵作谓语,用于询问原因,后常有“哉、也” 等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3.作连词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 遥游》
⑴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送东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⑵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赤壁赋》 (5)作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用作介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相当于“于”。译为“在”、“比”、 “对”、“对于”等。
索引
牛刀小试
1、日食饮得无衰乎
1、表揣测语气
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2、表反问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