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感官教育论文:论幼儿园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论文感官教育论文:论幼儿园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及途

[摘要]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幼儿准确地感知事物是十分有益的,对教学活动的效果也大有益处,文章阐述了幼儿园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提出对幼儿进行感官教育的途径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感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感觉发展应在高等智能活动发展之先,婴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感觉具体形成时期,促进感觉发展的帮助应该及时地提供给孩子们。

因为感觉的参与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而在国内,大多数家长认为,婴儿呱呱坠地,只要五官齐全,无先天缺损,就能自然做到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对各种感官进行专门训练缺乏全面的认识。

婴幼儿的感官教育因此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代价不仅是个人与家庭的,同时也是民族的和人类的。

一、感官教育的含义
幼儿园的感官教育就是使幼儿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学习使用和保护感官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从而能比较完整
地、准确地感知事物。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如:让幼儿知道眼睛可以看见各种物体的颜色、形状,比较出物体的长短、大小等;耳朵能听见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比较出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高与低、强与弱;鼻子能嗅出各种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舌头能品出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手能够触摸出各种物体的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能掂出物体的轻与重等等。

二、感官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主张,先有感官才有智能。

孩子在乍一接触
复杂的世界时,会感到异常混乱,通过感官教育,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精确化,使儿童逐渐能认识事物,对事物进行辨别、分类、将混乱的现象排列成序。

抛弃多余,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智力活动的表现,这不仅能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还能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评价、理解能力、形成概念,发展创造力。

因此说感觉是初步的和基本的智力活动,它使人的心理和外界联系起来。

智力的培养首先是要靠感觉,只有利用感觉来搜集和辨别事实,才能产生智力活动。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善儿童的人格。

从事过感官教育的儿童不仅能够娴熟地使用双手,而且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

如果一个人既事物特性的有规则的分类,又知晓每种特性的等级,那么,他就可以明晰周围环境和自然界中一切纷繁复杂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上说,外部世界对于他而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陶冶,可以完善儿童的人格,使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更加积极。

教师教一个受过感官教育的儿童和教一个没有受过此种帮助的儿童,其效果是截然不同。

不论教师呈现什么教学教具或材料,都会受到前一个孩子热烈的欢迎,因为比起后者来,他显得更加地独立和积极,而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可以鉴别出各种花、草和昆虫等的细微之
处。

所以说,一颗有准备的心灵比一位好老师更为重要。

而一个虽然聪明,但在人格上模糊的儿童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感官教育可以塑造儿童良好的人格,许多研究表明,在蒙台梭利班受过感官教育的幼儿,在自信、独立性、社交、适应性、同情心等人格特征方面都比普通班幼儿的水平高,这也证实了感官教育对完善儿童人格的作用。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对儿童而言,在幼儿期对感官进行全面教育,是他长大成人后,具有审美感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必要前提。

每种感官都有其特有的艺术领域。

有了视觉,才会有绘画、雕塑和所有的造型艺术;有了听觉,才会有音乐、舞蹈和与它们相关的艺术;通过嗅觉,人们去寻找好闻的东西,加以培养制造,发明了香料;味觉将食品制造变成了一门真正的艺术——烹饪法;最后是触觉,它归根到底是所有艺术的基础,所有艺术的信息都要通过双手才能传达出来。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感官不灵敏的人对艺术的天然和谐往往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感官觉醒后,儿童就能进入艺术殿堂,就能用美育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幼儿园感官教育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比如上课、游戏、散步、观察和日常生活等进行感官教育。

(一)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幼儿懂得怎样使用感官,怎样说出感知到的物体的特点。

如请全体孩子吃同一种食物,然后让他们分别说说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

这种教学形式,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起他们积极的、愉快的学习情绪,教学效果好。

(二)在游戏活动中,为了训练幼儿视觉的敏锐性,老师可用游戏的口吻说:“谁看到的东西最多?”“谁能告诉我活动室里多了一样什么东西?”为了训练幼儿的触摸觉,教师可以做一个盒子或口袋,在里面放上各种形状,各种质量的物体,请幼儿伸手去摸并描述出这些东西,再让幼儿拿出来看。

为了训练听觉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做“猜猜谁在叫”的游戏。

此外,还可以提供给儿童各种玩具,如颜色异同、大小异同、不同粗糙程度的物体,让幼儿观察辨别,也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三)带幼儿出外散步,也是训练感官的好机会。

在城市的公园中或农村的田野里,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

在这种场合,老师要加以恰当的提问,如:“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听听什么在叫?”“哪儿飘来了香味?”“谁能找一块光滑的小石块?”等等。

启发幼儿运用眼睛去观看各种自然景色,运用耳朵聆听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运用鼻子去探索香味的来源,运用小手去寻找
各种物品。

(四)为了全面训练幼儿的感官,家长和老师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感官教育,如夏天的早晨,可以请孩子到草地上走一走,看一看,然后问他有什么感觉,看到了什么?进餐前,可以先请幼儿嗅一嗅味道,猜猜今天吃什么?这样做,就能使幼儿随时注意使用感官,使感知能力得到发展。

四、幼儿园感官教育注意的问题
(一)幼儿的感官教育要逐步提高要求,由单向的感官训练发展到综合的感官训练。

如:“你看到了什么?”这是视觉的单项训练。

“你知道这块石头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这就要求幼儿考虑用什么感官和怎样感知。

“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幼儿的要求就更高了,它要求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物体多方面的特征。

经过这样长期的单项和综合的感官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就能不断的得到提高。

(二)感官教育必须与语言教学紧密结合。

在幼儿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注意自身的语言的准确性,其次应该要求幼儿用确切的词汇表达所感知事物的外形特征,从而逐步地使他们过渡到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所认识的事物。

(三)感官教育必须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避免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训练方法。

教师可以把感官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懂得怎样使用感官,怎样说出感知到的物体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感官训练就能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得到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时刻铭记有这样一个公式:
play+experience =learning,即“玩乐+体验=学习”。

以玩乐为平台,大胆尝试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创造一个有趣的欢乐的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在跌打滚爬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学习,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四)在发展幼儿感知能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其他能力的发展,尤其要使幼儿在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发展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思维能力。

总之,感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老师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幼儿获取多方面的感性经验,为智力发展提供丰富的材料。

同时也必须强调的是,幼儿的感官教育并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亲,更应予以重视,只有园内外与家庭内外同时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刘文.蒙台梭利幼儿感官教育[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冯惠燕.幼儿园综合艺术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梁志燊.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成功运用[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