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线路及站点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1.(9分)读“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首要因素是。

其顺利建成通车主要依托较高的因素。

(2分)(2)专家称京沪高铁西客站将成为带动济南西部,进而推动全市发展的“发动机”试解释其原因。

(4分)
(3)济南西部为借此机会打造城市副中心,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答案】(1)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2)京沪高铁和济南西站的建设,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客站服务区,带动西部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言之有理即可)
(3)加速济南西部路网及相关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
理发展相关产业。

(第个要点1分)
【解析】
(1)建设京沪高铁可缓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客运压力,其决定的首要因素社会经济。

高铁不同
于普通铁路,其性能、速度、安全等,都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京沪高铁的顺利建成通车主要依
托较高的科学技术。

(2)京沪高速铁路济南站选定济南西部,对济南市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行
政效能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济南西部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济南西部应依靠客站对经济、
社会、城市建设的巨大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客站服务区,带动西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西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3)京沪铁路经过山东省西部,完善其西部路网,必然加快商品流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拉
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新区经济功能,合理发展相关产业;加快经
济建设步伐。

【考点】主要考查高铁建设意义。

2.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

这样选择线路主要
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自然因素D.技术因素
【答案】C
【解析】
台湾的铁路线,沿海岸线呈环形分布,主要与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有密切联系。

【考点】中国地理。

3.(13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12月22日,湖北宜昌至重庆万州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宜万铁路平均每千米造
价两倍于青藏铁路,修建耗时7年,年均进度仅50千米。

(1)分析说明宜万铁路工时长、造价高的自然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说出制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2分)
(3)试分析宜万铁路的建设对当地的意义。

(6分)
【答案】( (1)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或穿越巫山山脉);河流、峡谷众多;地势高差大(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经过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所经地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

(5分)
(2)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水平(2分)
(3)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缓解我国东西向交通压力;增加川渝的出省通道,完善交通网;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6分)(任写三点得6分)
【解析】
(1)宜州到万州地处我国二、三阶梯交界处,山高谷深,地形条件复杂;经过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2)影响现代交通建设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科技水平。

(3)经济方面:缓解长江沿线的交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社会方面:加强民族团结,使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考点】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

4.京广高铁于2013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7小时59分,大大促进南北联系。

这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建设中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促进交通线的运输效率
C.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首要考虑填补地区经济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明显
【答案】B
【解析】
由题目可知,京广高铁运营里程长,速度快,用时短,这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的,故B 正确;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条件对铁路建设的影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是铁路建设的主导因素。

【考点】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5.下表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四地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单位:千米)。

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为()
A. 西藏、云南、上海、黑龙江 B.西藏、黑龙江、上海、云南
C.上海、黑龙江、云南、西藏 D.上海、云南、西藏、黑龙江
【答案】D
【解析】
据表中数据可知,③地内河航道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为零,以公路运输为主,且运输线路长度在四地中最短,可知该地运输需求量小,经济较为落后,可判断该地为西藏,结合答案可知D正确。

【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6.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市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
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
【答案】B
【解析】沃尔玛、好又多主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都位于高区环路与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利于商品的集散。

沃尔玛还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利于商品的流通。

【2】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地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答案】A
【解析】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布局商业点,人流量大,商品流能量大。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7.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交通运输建设,表1为“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以下表为依据完成小题。

某国某交通线路修建说明
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A.公路、管道B.铁路、航空C.航空、河运D.河运、公路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深处大陆内部,对外交流不便,因此修建铁路可以加强该地与外
界的交流、加快物资的流通由于该地的交通线较长,且该地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质复杂,说明水运条件也不好,故判断修建的运输方式为铁路。

注意题目要求的“快捷”,同时也可发展航
空运输。

【2】有关修建该交通线路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
②可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
③可以大力开发各种生物资源
④减少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铁路、航空运输的发展可以通过物资的流通,促进该地区和外界的交流;同时利用当地
各种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高原景观发展观光旅游;在交通线修建后,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
护很可能会影响到当地原始状态的生物群落,也可能因为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加剧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暴雨、暴雪天气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交通线的修建不会改变当地的
气候。

故本题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建设。

点评:本题通过“某条交通线路修建说明”来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受技术、效益因素的影响。

8.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气候B.河流分布C.植被D.地形
【答案】D
【解析】山区的道路尽量避开陡坡,沿等高线延伸可减少道路的坡度,反映了地形对交通线分布
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交通线布局形态的影响即可判
断。

9.2012年春运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

全国旅客运量达到31.58亿人次,同比增长9.1%。

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我国许多地区高速公路蓬勃发展,2012年河南
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

图表示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图(铁路运输供需缺口= 经济发展需
要的铁路网长度(DL)- 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

据上述材料回答题
【1】春运期间的多种运输线路中,运输旅客人次最多的是()
A.铁路B.公路
C.航空D.水路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反映,铁路运量严重不足,故反映承担春运运送人次最多的应为公路。

【2】有关春运旅客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节前主要是从江西、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省前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B.春运客流构成主要是学生流、民工流和探亲流
C.春节后学生流向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高校集中地
D.农民工外出务工客流仍是春节客流的主要构成部分
【答案】A
【解析】结合我国的人口流动特征,春运前应为人群的返乡潮,即人口应从珠三角、长三角等经
济发达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动,A项错误。

【3】根据图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
1B.T
2
C.T
3
D.T
4
【答案】C
【解析】在T3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最大,此阶段铁路运输压力最大。

【4】T
4
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主要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答案】D
【解析】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减小,说明铁路和其他等交通运输方式得到发展。

【5】影响众多河南高速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
C.劳动力因素D.经济因素
【答案】D
【解析】影响交通运输线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其次才是自然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我国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
图示我国已建成铁路与需要的铁路网长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注意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
交通线布局的不同影响。

10.(6分)读“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Ⅰ方案的优缺点是:(3分)
Ⅰ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2)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城市之间应再建设一条公路。

(填字母)(各1分)
(3)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
建设____________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1分)
【答案】(1) (3分)优点:沿线地形平坦(1分),并连接了F居民点(1分)
缺点:但线路稍长(1分)
(2)C B (各1分)(3)人工运河(1分)
【解析】(1)修路的条件是:线路要尽量平坦、尽量尽量短、尽量连接居民点等。

(2)完善交
通网,B、C之间连接起来构成交通网联系。

(3)人工运河可以将河流与河流之间联系起来,形
成水路交通网。

11.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完成问题。

【1】为了加强甲、乙两村与城市的联系,拟建两条公路,图中八条规划线中,最合理的是
A.②a B.③b C.④d D.①c
【答案】D
【解析】在山区修建公路,公路线最好与等高线平行,c线最合理;从甲村到城市公路要过陡坡,道路在陡坡应呈“之”字形,①线最合理。

【2】图中铁路线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①穿越河流②邻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铁路经过城市时应从城市的边缘穿过,铁路穿越城区会带来噪声污染,同时加剧城市的
交通拥堵;铁路线不应穿越陡坡,直接穿过山岭,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不安全。

【3】修建铁路后城市形态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是将来城市形态的是
【答案】A
【解析】在城市已有空间形态基础上,城市以铁路为轴线发展。

12.一小时里程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交通通达性,该图是不同年份到某市商业中心1小时里程。

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从1960年到2010年该市的交通通达性逐渐提高
B.从1980年到2000年该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C.2000年前后该市的公交条件改善和少量私家车的出现
D.2000年至2010可能出现地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和读图分析能力。

A项从1960年到2000年市的交通通达性逐渐提高,2000年到2010年降低;错误。

B项从1960年到1980年该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错误。

C项2000年前后该市的公交条件改善和少量私家车的出现,所以交通通达性高。

正确。

D项2000年
至2010可能出现地铁,通达性反而降低,说明地铁应该出现在2000年前后;错误。

13.2010年4月28日,中国最长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全线贯通,2011年7月1日正式通车,届时市民开车5分钟即可到黄岛。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是国内长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B.社会政治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
【答案】C
【解析】在现代交通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影响,成为决定性因素。

【2】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建设意义的是()
A.带动了隧道沿线经济的发展
B.加速胶州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C.缓解了青岛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D.证明中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答案】B
【解析】可以逐项进行分析:A项,隧道在海底,不能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促进隧道两端地
区的经济发展;B项,胶州湾海底隧道建成后,从青岛到黄岛仅有5分钟的车程,可加速胶州湾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C项,海底隧道在市中心以外,不能缓解市中心的交通压力;D项,一
条隧道的成功建设不能证明我国隧道建设技术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14.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 2010年与1980年比较,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向东大规模扩展
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
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
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读图可知,2010年与1980年相比,首先
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发展了立体交通。

因此A项正确。

15.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首发时速350千米“和谐号”动车组,在广州、长沙、武汉
三个省会城市同时开出,仅用3个小时,千里武广间就实现了直达。

据此完成问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高速铁路选线要求地势平坦,所以,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
是地形。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降低建设成本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B
【解析】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

故影响平原地
区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少占耕地。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答案】A
【解析】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还应该注意两地
之间客流量,杭州----上海距离太短,冲击较小,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客运量较小距离较远。

【4】决定武广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因素②矿产资源因素③经济因素④技术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C
【解析】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交通线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而高铁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16.建成后的昆明新国际机场将是一座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联结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关于该机场区位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云、雨、雾出现的频率大
B.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C.离开市中心,并有快捷方便的公共交通系统
D.良好的地质条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点的区位。

多云雾地区,不适宜机场建设。

17.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为了()
A.保护高原冻土
B.为藏羚羊保留生物迁徙通道
C.降低建设成本
D.以桥代路,减少耕地的占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故主要考虑对
野生动物的保护。

18.该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2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特征:急需、昂贵、量小;同时距离远,故①符合。

【2】货物④最佳运输方式是
A.公路B.铁路C.河运D.海运
【答案】A
【解析】货物④的特点:距离较近,重量较小,价值较小,故选公路。

19.有关我国公路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B.道路应避开沼泽地
C.平原地区地形公路建设限制较少
D.道路在缓坡上应是“之”字形弯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路的选择。

需要考虑地形,地质,地貌的特点。

陡坡处是“之”字形弯曲。

20.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管道运输
C 水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

管道运输的运具即为线路。

21.有关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
B.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谷地带
C.铁路路基要求严格,山岳地区单位距离内施工投资较大
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A项山区的交通线以公路为主;错误。

B项山区的道路多沿河谷地带延伸,地势较平坦;故B项错误。

C项山区交通线
建设施工难度和工程量较大;正确。

D项山区公路建设宜采用“之”字型。

D项
错误。

22.杭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东起杭州,西至长沙,全长883.25公里,线路横贯浙江、江西、湖南
三省。

该图为浙江段工程的线路设计,读图回答9~10题。

【1】浙江段两方案中,铁道部推荐沿既有线方案,以便节省投资并有更大的客流量,但杭州更倾向考虑中线方案,其原因是中线方案()
①有利于与既有浙赣铁路、金温铁路的衔接并发挥整体效益
②对提升杭州西部旅游,对富阳、桐庐、建德三县(市)经济及社会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
③可为今后杭州至黄山的铁路建设打下基础
④沿线地势平坦,工程施工难度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两线均可与既有铁路联网、发挥整体效益;中线对杭州与富阳、桐庐及建德联系意义重大;中线向西北方向可以安徽黄山联通;两线的地势均有起伏。

【2】假如选择中线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②地下水缺乏
③红色荒漠④物种灭绝
⑤耕地破坏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我国浙江北部山地在强降水作用下,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的隐患;山体岩石裸露可称为“红色荒漠”;工程建设均占用耕地。

铁路沿线地下水较为丰富;工程建设不会使得物种灭绝。

23.关于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B.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
C.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
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绕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
【答案】C
【解析】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山谷中的道路应取弯道,避开河流;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经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

24.读天津港略图,回答问题。

(1)建港的有利条件:从经济腹地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建港用地来看。

不利条件是。

(2)为什么天津要修南北两道防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津港与上海港相比,受自然条件制约最大的方面是。

【答案】(1)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广阔地形平坦开阔泥沙淤塞航道;风浪很大。

(2)位于季风区,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为了减少冬夏季风浪对港区的影响。

(3)天津港冬季港口有80天左右的封冻期
【解析】略
25.该图为运距在500千米以上时,铁路、公路、水运及航空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量、速度和运费方面优劣程度的示意图,某一要素的圆圈越大表明这一要素越优越。

据图回答39~40题。

【1】图中I~Ⅳ所表示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铁路公路水运空运B.水运铁路公路空运
C.铁路水运公路空运D.水运公路铁路空运
【答案】B
【2】下列关于这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I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技术要求严
B.Ⅱ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捂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C.Ⅲ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D.Ⅳ是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
【答案】C
26.当前,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首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1)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27.关于京九铁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京广线与京沪线之间B.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C.途径鲁、皖、苏、鄂、赣等省D.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
【答案】C
【解析】略
28.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小的地形区是
A.山区B.高原C.平原D.丘陵
【答案】C
【解析】略
29.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

读图回答:
1.接受湖北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
A.南
B.北
C.东
D.西
2.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答案】1.A
2.B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湖北输出货物运量最多的邻省是湘(湖南),湘位湖北的南面,故选A;由邻省输入湖北货物运量最大是豫(河南),连接该两省的铁路主要是京广线、焦枝线。

30.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城镇布局②地形起伏③河流流向④矿产分布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铁路主要位于山谷地区,地势平坦,地形起伏小;铁路沿线分布有公路和城市,有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故A正确。

【考点】交通线路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