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I
大学物理与实验(I)2时间空间与运动学
![大学物理与实验(I)2时间空间与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e75e7d27284b73f24250cb.png)
(1)平动 )
(2)本身线度 << 其活动范围 )
地球
太阳
地球绕太阳公转
三,时间 空间 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持续性 空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广延性或物体形状, 空间是物体运动过程的广延性或物体形状,相 广延性 对位置的反映 对位置的反映
o t
o t
vz = v0z + ∫ az (t )dt
o
v =vxi + vy j + vz k
例1:一质点在(X,Y)平面内运动, 一质点在( , )平面内运动, 一质点在 运动方程为: 运动方程为:
r (t ) = 2ti + (2 t ) j
2
(SI )
求: (1)质点的轨迹; )质点的轨迹; (2)在最初 内质点的位移和平均 )在最初2S内 速度; 速度; (3)在第2S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在第 时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t dx ∴∫ = ∫ dt 0 1+ 2x 0 x
1 ln(1+ 2x) = t 2
1 2t ∴x = (e 1) 2
d x 2t a = 2 = 2e dt
2
平面内运动, [例4]一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运动方 4]一质点在 y=19(1)写出质点任意 程为x=2t,y=19-2t2.(1)写出质点任意 时刻的位置矢量, 时刻的位置矢量,速度矢量和加速度矢 (2)写出轨迹方程 写出轨迹方程; 量;(2)写出轨迹方程; 2 解 : 1) (
d x(t) 1 2 ∵ v(t) = = 2+t + t dt 2 x( t ) t 1 2 ∴∫ d x(t ) = ∫ (2 + t + t )dt x0 0 2
《大学物理I》作业-No.03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A-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I》作业-No.03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A-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22b2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2.png)
《大学物理I 》作业 No.0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A 卷)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一、选择题[ ]1、一质点沿直线做匀速率运动时,(A) 其动量一定守恒,角动量一定为零。
(B) 其动量一定守恒,角动量不一定为零。
(C) 其动量不一定守恒,角动量一定为零。
(D) 其动量不一定守恒,角动量不一定为零。
答案:B答案解析: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很显然运动过程中其速度不变,动量不变,即动量守恒;根据角动量的定义v m r L⨯=,质点的角动量因参考点(轴)而异。
本题中,只要参考点(轴)位于质点运动轨迹上,质点对其的角动量即为零,其余位置均不会为零。
故(B)是正确答案。
[ ]2. 两个均质圆盘A 和B 密度分别为A ρ和B ρ,若A ρ>B ρ,两圆盘质量与厚度相同,如两盘对通过盘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的转动惯量各为A J 和B J ,则 (A) A J >B J(B) B J >A J(C) A J =B J(D) A J 、B J 哪个大,不能确定答案:B答案解析:设A 、B 联盘厚度为d ,半径分别为A R 和B R ,由题意,二者质量相等,即B B A A d R d R ρπρπ22=因为B A ρρ>,所以22B A R R <,由转动惯量221mR J =,则B A J J <。
[ ]3.对于绕定轴转动的刚体,如果它的角速度很大,则 (A)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一定很大 (B) 作用在刚体上的外力矩一定很大(C)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和力矩都很大 (D) 难以判断外力和力矩的大小答案:D 答案解析:由刚体质心运动定律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只影响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因此无法通过刚体运动的角速度来判断外力矩的大小,正如无法通过速度来判断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一样。
《大学物理 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 I》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423b0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9.png)
《大学物理I》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I适用专业:理工科非物理类本科各专业学时:112 学分: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物理课是普通大学的一门科学课程,物理学是探讨人类直接接触的世界,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的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着重研究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规律。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方法、世界观建立的基础。
它的教学性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近现代发展和成就。
使学生在试验能力,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受到初步训练。
熟悉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的作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零章绪论基本内容与要求1了解物质与运动的基本概念。
2了解物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了解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基本内容与要求1掌握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2掌握质点的概念。
3掌握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4掌握运动迭加原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5理解切向与法向加速度。
6掌握圆周运动角量描述。
教学重点1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2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质点运动描述的方法。
2切向与法向加速度。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基本内容与要求1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2掌握单位制和量纲。
3掌握惯性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4掌握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5掌握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耗散力、势能、弹性势能、万有引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1牛顿运动定律。
2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掌握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耗散力、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1.4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1]
![实验1.4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1]](https://img.taocdn.com/s3/m/dd7f4c3dcaaedd3382c4d35c.png)
智能型致冷/加热温度控制仪
1
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1
数字万用表
1
LCR Meter
1
温度传感器
8
导线
若干
[ 原理概述 ] 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一些金属、半导体等材料与温度相关的特性制成的。常用的温度
传感器的类型、测温范围和特点请翻阅教材的§6.2 节-温度计。本实验将通过测量几种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的特征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来学习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 1.4 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
2. 数据处理 (1)作 Cu50 的 RCu ~t(℃)关系曲线并拟合求出电阻温度系数 A。要求写出最小二 乘法拟合的中间过程,而不是用数据处理软件直接得出结果。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制
Page学《基础物理实验(I)》课程报告模板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课程报告模板
3. 传感器测量设备
实验 1.4 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的测量
图 1.4. 5 JK-31 型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图 1.4. 6 DM3051 型数字万用表
图 1.4. 7 TH2811D 型 LCR Meter 直流稳压稳流电源提供了三组电源,一个是 0-30V 连续可调的稳压电源,一个是 0-250mA 连续 可调的稳流电源,第三个为集成电路工作电源,输出电压为±(3.3,5,8,12,15)V。DM3051 数字万用表 的使用方法请查阅教材的第 4-15 页,TH2811D 型 LCR Meter 的使用方法请查阅第 4-24 页。
EX =f (t) f (t0 )
(5)
EX 仅与两种导体的材料和两接点处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粗细、长短及两种导体的
接触面积无关。 EX 和两接点的温度差 t (t t0 ) 一般是非线性的,但温差不大时,可
大学物理 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_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大学物理 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_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3d6bda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8.png)
大学物理 I-(力学、相对论、电磁学)_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 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卡车上,一物块置于该斜面上。
在卡车沿水平方向加速起动的过程中,物块在斜面上无相对滑动。
此时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的冲量的方向[ ]。
【图片】参考答案:沿斜面向上或向下均有可能2.如图所示,假设物体沿着竖直面上圆弧形轨道下滑,轨道是光滑的且固定在地面上,物体在从A至C的下滑过程中,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图片】参考答案:轨道支持力的大小不断增加3.一个质点在某一运动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为零,则[ ]。
参考答案:质点的动量的增量为零_质点的动量不一定守恒4.关于质点系内各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做功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一对内力所做的功之和一般不为零,但不排斥为零的情况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系统内力不改变系统的动量,但内力可以改变系统的动能6.静止在原点处的某质点在几个力作用下沿着曲线【图片】运动。
若其中一个力为【图片】,则质点从O点运动到【图片】点的过程中,力【图片】所做的功为[ ]。
参考答案:12J7.质量为m=0.01kg的质点在xOy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图片】,则在t=0 到t=2s 时间内,合力对其所做的功为[ ]。
参考答案:2J8.如图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的圆弧形槽D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开始时质量为m的物体C与弧形槽D均静止,物体 C 由圆弧顶点 a 处下滑到底端 b 处的过程中,分别以地面和槽为参考系,M与m之间一对支持力所做功之和分别为[ ]。
【图片】参考答案:=0;=09.对质点系有以下几种说法:① 质点系总动量的改变与内力无关;② 质点系总动能的改变与内力无关;③ 质点系机械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④ 质点系总势能的改变与保守内力无关。
在上述说法中[ ]。
参考答案:①和③是正确的10.质量分别为【图片】和【图片】的两个小球,连接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两端,并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大学物理学I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I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ba977471ed9ad51f01df2c4.png)
《大学物理学I》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编码:151408205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3.学时:48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普通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采用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仪器,验证某些理论和方法,达到让学生熟练操作仪器,并能结合实际,解决某些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理论教学中适当结合实际应用相关知识的介绍,以便于将枯燥的理论分析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考核方式:考试8.考核标准与比例: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期末考试占80%,实验测试占2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
后续课程:大学物理学II。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大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了解大学物理学的基本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大学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大学物理学发展简史。
2.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1.大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大学物理学的基本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大学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4.大学物理学发展简史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6.教学要求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位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用来解决质点运动规律的运动方程。
大学物理实验I
![大学物理实验I](https://img.taocdn.com/s3/m/01fe090590c69ec3d5bb7541.png)
压力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参数。
2. 了解非电量的转换及测量方法——电桥法。
3. 掌握非平衡电桥的测量技术。
4. 掌握应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及物体重量的测量。
5. 了解多个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线性组成、调整与定标。
二、实验原理压力传感器是把一种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弹性体在压力(重量)作用下产生形变(应变),导致(按电桥方式联接)粘贴于弹性体中的应变片,产生电阻变化的过程。
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是它的最大载重(压力)、灵敏度、输出输入电阻值、工作电压(激励电压)(VIN)、输出电压(VOUT)范围。
压力传感器是由特殊工艺材料制成的弹性体、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电路组成;并采用非平衡电桥方式联接,最后密封在弹性体中。
弹性体:一般由合金材料冶炼制成,加工成S 型、长条形、圆柱型等。
为了产生一定弹性,挖空或部分挖空其内部。
电阻应变片:金属导体的电阻R 与其电阻率ρ、长度L 、截面A 的大小有关。
A LR ρ= (1)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电阻率、长度、截面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
A A L L R R ∆-∆+∆=∆ρρ (2)这样就把所承爱的应力转变成应变,进而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弹性体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电阻应变片一般由基底片、敏感栅、引线及履盖片用粘合剂粘合而成。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1-敏感栅(金属电阻丝) 2-基底片 3-覆盖层 4-引出线图1 电阻丝应变片结构示意图敏感栅:是感应弹性应变的敏感部分。
敏感栅由直径约0.01~0.05毫米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固定在基底片上。
b ×l 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工作宽度,应变片标距(工作基长)l ),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如3×10平方毫米,350欧姆。
大学物理与实验(I)7恒定磁场-
![大学物理与实验(I)7恒定磁场-](https://img.taocdn.com/s3/m/4cd592114431b90d6c85c7d5.png)
大小反映场点磁场的强弱, 方向为场点的磁场方向
r
Idl
I
L
§7-3 产生磁场的规律
一、电流的磁场
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 0 0 Idl r dB 2 4 r ---毕奥-萨伐尔定律
dB
任意载流导线的磁感应强度: 来自0 0 Idl r B dB l r 2 l 4
r
载流导线环L对电流元的作用
Idl
I
L
0 0 Idl r dF0 I 0 dl0 2 L 4 r
0 0 Idl r 定义 B L r 2 4
0 0 Idl r dF0 I 0 dl0 L 4 r2
----载流导线环L在P处的磁感应强度 P 单位:特斯拉(T) dF0 I 0 dl0 B I 0 dl0
P r Idl
I
[例1]有一长为L的载流直导线,通有电 流为I,求与导线相距为a的P点处的 B
解:取电流元,它在P点的磁感应强度
I
l
r
0 0 Idl r dB 2 4 r
a
P
方向垂直于黑板向内,
0 Idl sin 大小 dB 2 4 r
L
bc da
B
0 j
2
B
a
b
两侧是均匀磁场, 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d l c
B
[例8]半径为R的无限长直导体,内部有 一与导体轴平行、半径为a的圆柱形孔洞 ,两轴相距为b。设导体横截面上均匀通 有电流I,求P点处的磁感应强度。 解:设体电流密度方向垂 直于纸面向外 P R
工科物理实验I_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工科物理实验I_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90cbb2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4.png)
工科物理实验I_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实验一静态拉伸法测材料弹性模量,以下关于弹性模量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属性,只和材料本身性质有关系2.实验八弹簧振子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中,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用计算机作图时应使打印出的图足够大以减小作图误差3.实验二用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关于刚体对轴转动惯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
4.实验二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中,将转动惯量转化为哪个直接测量()答案:周期5.实验三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什么是空气的比热容比()答案:定压热容量/定容热容量6.实验十基本电表的使用以及伏安特性研究,研究发光二极管LED伏安特性曲线,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时,由于LED的电阻小,应该避免电流表内阻的加入;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时,由于LED的电阻大,则电流表内阻可以忽略,并且需要测量通过LED的电流更加精确,那么正确的接线方式是()答案:测量正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外接法;测量反向伏安特性曲线时用内接法;7.实验四用电桥测电阻中,关于本实验说法错误的是()答案:电桥调平后调节R0改变△R0,当改变相同的△R0检流计偏转越小,说明电桥的灵敏度越高8.实验十一用四端法测量Fe-Cr-Al丝的电阻率中,关于本实验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应用误差等分配原则可以计算出待测电压的上限和下限9.实验五示波器的使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可以通过示波器改变原始波形的频率10.实验六声速测量,用行波法测波长时,图形从某一方位的直线变为另一方位的直线,在此过程中换能器移动的最小距离为()答案:11.实验十二多普勒效应,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固定,观测者远离声源时,观测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比声源频率_______;若观测者做加速运动远离声源,则接收频率逐渐_______。
()答案:小减小;12.实验十三几何光学综合实验中,以下操作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答案: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凹透镜用来成像的是实物13.实验十四分光仪的调节及三棱镜折射率测量,在分光仪望远镜自准直调节中,当绿十字单面镜反射像呈现在分划板的上十字位时,可以判定______与______垂直。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https://img.taocdn.com/s3/m/39d606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e.png)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的结果和观察。
通过对不同光学现象和装置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光学实验的原理。
正文内容:I. 單色光干涉實驗A. Young's Double-Slit干涉實驗1. 描述Young's Double-Slit干涉實驗裝置2. 觀察到的干涉條紋現象3. 分析干涉條紋之間的距離與波長的關係4. 探討干涉條紋的明暗交替原因B. 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1. 解釋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的原理2. 觀察到的干涉圖案3. 討論干涉圖案的變化與鏡面角度的關係4. 探討Lloyd's Mirror干涉實驗的應用II. 衍射實驗A. 單狹縫衍射實驗1. 描述單狹縫衍射實驗的裝置2. 觀察到的衍射條紋現象3. 分析衍射條紋的寬度與狹縫寬度的關係4. 探討單狹縫衍射實驗的應用B. 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1. 介紹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的原理2. 觀察到的衍射圖案3. 討論不同焦距的透鏡的影響4. 探討焦鏡和接區衍射實驗的應用III. 偏振實驗A. 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實驗1. 描述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裝置2. 觀察不同角度的偏振片的現象3. 分析不同偏振片的透光情況4. 探討偏振片在光學設備中的應用B. 雙折射實驗1. 解釋雙折射現象的原理2. 觀察不同材料的雙折射現象3. 討論雙折射在電子顯示器等設備中的應用4. 探討雙折射的應用在光學儀器中的重要性IV. 電磁波的反射和折射實驗A. 描述反射實驗裝置B. 觀察到的反射現象C. 分析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D. 描述折射實驗裝置E. 觀察到的折射現象F. 分析入射角、入射光速度和折射光速度的關係V. 光的干涉技術在科學和工程中的應用A. 干涉技術在干涉式顯微鏡中的應用B. 干涉技術在光柵中的應用C. 干涉技術在光纖傳輸中的應用D. 干涉技術在光學儀器校準中的應用E. 干涉技術在光學表面檢測中的應用結論:通过本次实验的各个部分,我们对光学实验的原理和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3ab12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1.png)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简介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实验过程与数据记录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电子在气体中的能量分布情况。 了解夫兰克赫兹常数电子发生碰撞,使 电子的能量降低,并产生光子。
通过测量电子在气体中碰撞后产 生的光子的能量,可以推算出电
子的初始能量。
通过测量不同气体中电子的能量 分布,可以得出夫兰克赫兹常数。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夫兰克赫兹 管、高压电源、测量仪器等。
将夫兰克赫兹管抽成真空状 态,并通入适当的气体。
02
01
调整高压电源,使电子在气
体中通过。
03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光子的能 量和数量。
为了减小误差,建议使用更精确 的测量仪器,如高精度的电流表 和电压表,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
优化实验条件
控制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 以减少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 外,确保电极间距均匀,以减小 测量误差。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理论与实践结合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 解。
04
05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夫兰克赫 兹常数。
02 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
夫兰克赫兹实验装置
真空泵
包括放电电极、真空玻璃管、高压电 源和控制电路等部分,用于产生和测 量夫兰克赫兹辐射。
用于抽真空,确保玻璃管内的气体被 充分排除。
测量仪器
包括电流表、电压表、频率计和示波 器等,用于测量放电电流、电压、频 率和波形等参数。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实验答案】大学物理实验答案
![【实验答案】大学物理实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dcf13cf111f18583d05a74.png)
实验一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的测定一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预习思考题】1.如何测量任意形状物体对特定轴的转动惯量?答:先在载物盘上装上几何规则的物体,测量其摆动周期,计算出弹簧的扭转常数K值。
再将任意形状物体装在载物盘上或直接装在垂直轴上,绕特定轴转动,测量出转动惯量。
若绕过质心轴转动,测量出过质心轴转动惯量,利用平行轴定理计算出绕特定轴转动惯量。
2.扭摆启动时摆角要在90°左右,为什么?答: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值不是固定常数,它与摆动角度略有关系,在小角度时变小,摆角在90°左右基本相同。
【分析讨论题】1.扭摆在摆动过程中受到哪些阻尼?它的周期是否会随时间而变?答:空气的阻尼,转轴与轴承间的摩擦阻尼。
由于弹簧的扭转常数值不是固定常数,在小角度时变小,因此它的周期会随时间而变。
2.扭摆的垂直轴上装上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考虑阻尼的情况下分析对摆动周期大小的影响。
答:同样形状、同样质量分布的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其摆动周期大。
转动惯量的测定二三线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预习思考题】1.对下圆盘的摆角有何要求?为什么?答:下圆盘的摆角要小于10°。
因为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公式推导过程中应用了。
2.怎样启动三线摆才能防止下圆盘出现晃动?答:让已调水平的三线摆保持静止,用手轻轻扭动上圆盘上的扭动杆,使下圆盘摆动角度小于10°,随后将扭动杆退到原处。
【分析讨论题】1.三线摆在摆动过程中要受到空气的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摆动周期是否会随时间而变化?答:它的摆动周期是不会随时间而变化。
2.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是否一定比空盘的周期大?为什么?答: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不一定比空盘的周期大。
由下圆盘对中心轴转动惯量公式可知,若J/m>J0/m0 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变大;若J/m<J0/m0 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变小。
3.如何用三线摆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答: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圆柱体m分别置于下圆盘的中心,测出绕圆柱体质心的转动惯量J;再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对称置于下圆盘的中心两侧,圆柱体质心与下圆盘的中心l,测出两个圆柱体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ˊ。
Physics Experiments( I ) -2大学物理实验( I ) -2
![Physics Experiments( I ) -2大学物理实验( I ) -2](https://img.taocdn.com/s3/m/93d750ac55270722182ef78b.png)
Sichuan UniversityP.R.ChinaDepartment of PhysicsPhysics Experiments I-2Course SyllabusCourse Name Physics Experiments I-2Course No.202038040Department Physics Hours64Academic credit4Course Descriptions This is a basic physical experimental course set up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physics.The main goal is to enhance students’abilities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 by enabling them to have a systematic training in basic physics methods,basic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good experimental habits.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re encouraged in this course.Physics experiment I-2,the advanced section,consists of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based integrated experiments.Physical quantities of mechanics,thermodynamics, electrics and optic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various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experiment skills is required in each lab step.Course Materials(Textbooks)Wang Zhiheng,He Yuan,Zhu Jun,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Higher Education Press ISBN:9787040248722GradingClass Participation40%Homework60%Tentative Course ScheduleChapter Title Topic1Unit41)Millikan oil-drop experiment2)Semiconductor thermocouple3)Frank,a Hertz experiment4)Air heat5)Determination of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 and Planck's constant6)The use of 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P.R.ChinaSichuan University7)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the critical transitiontemperature measurement8)Polarimeter9)Resistance strain sensor performance10)Determination of the volt-ampere characteristic of thesemiconductor photodiode11)CCD image sensor12)Hologram13)Reflection holographic photopolymer materials14)Digital signal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experiment2Unit51)Measured with three-wire pendulum rigid body moment ofinertia2)Verify Newton's second law on the air track3)Simple harmonic motion in the air track4)Compound pendulum method to measure the rigid body momentof inertia5)The free fall method measuring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6)Gravity acceleration with air track7)Pendulum method measuring the 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8)The resistance and resistivity of the double bridge metalmeasuring rods9)DC isolation measurement design experiments10)Assembly of the digital multimeter11)Analog multimeter assembly12)Ultrasonic experiments13)Computer measured in physics experiments14)Virtual instrument with the Fourier analysis of periodic signals15)Determination of thin concave lens focal length and Galileotelescope assembly16)Limit measured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solid17)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ectrometer18)Measurement of the hydrogen lamp visible light spectrumwavelength19)Image plane hologram20)Preparation an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the holographicgrating21)Semiconductor heating and cooling48022)AC hysteresis loop measurement transformers23)Measurement of transformer iron loss24)Of Fourier analysis of signalsP.R.China Sichuan University25)Acoustic Doppler effect with Cobra326)Measuring the struts.velocity.configfile The Velocity of light27)Demonstrating the Pockels effect in a conoscopic beam path。
2016级大学物理实验I讲义 (1)
![2016级大学物理实验I讲义 (1)](https://img.taocdn.com/s3/m/f1e70770af1ffc4ffe47acff.png)
大学物理实验(I)实验讲义班级:物理学院2016级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2月目录实验1: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分析 (1)实验2:温度测量及热传导 (7)实验3:示波器的使用 (15)实验4:霍尔效应与应用设计 (23)实验1: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分析【实验目的】1. 学会几种常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误差均分原理及其应用。
3. 学会用不确定度法分析评估实验结果。
4. 研究单摆的运动规律,测量本地重力加速度。
5. 研究扭摆的运动规律,测量转动惯量和切变模量。
【实验原理】(一) 误差均分原理设间接测量量值为y ,它是由n 个互不相关的直接测量x 1, x 2, x 3……x n 通过函数关系f 得到),...,,,(321n x x x x f y = (1)根据误差理论,间接测量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传递公式为()()i c n i i x u x f y U 2212∑=⎪⎪⎭⎫ ⎝⎛∂∂= (2) 间接测量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传递公式为()()i c n i i r x u x f y U 2212ln ∑=⎪⎪⎭⎫ ⎝⎛∂∂= (3) 若要求间接测量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r (y ) < k %,各直接测量量的测量精度就有一定要求,即需通过选择各直接测量量测量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来满足这一要求,这就是实验设计。
若假设()()()n c nc c x u x f x u x f x u x f ∂∂==∂∂=∂∂ln ......ln ln 2211 (4) 则()()i c i r x u x f n y U 222ln ⎪⎪⎭⎫ ⎝⎛∂∂= (5) 这一方法被称之为误差均分原理,它常用于实验设计之中。
以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为例,运用误差均分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仪器选配如下: 由公式g =4π2L /T 2得到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传递公式:()g r U U g g == (6) 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L 为单摆线长,T 为单摆摆动周期。
大学物理教案实验设计
![大学物理教案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6bba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f.png)
大学物理教案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中,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比如说,在电磁学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形状的导体的电阻率来了解物质的导电特性;在光学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普朗克常数来了解光子的本质。
其次是实验的过程设计,这个设计应该包括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步骤的细节、实验数据的处理等等。
例如,在探究热传导现象时,可以通过使用导热板来观察热量传导的过程;在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中,可以使用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在控制光源、反射板位置等因素的条件下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
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这个部分应该是基于实验数据的严密分析和理性推断得出的。
例如,在测量导体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以根据不同导体形状的电阻率数据分析得出导体形状与其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光电效应时,可以根据测得普朗克常数与理论值的差距来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而言之,大学物理教案实验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旨在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在实验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严密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细节,才能够让实验取得较为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因此,对于物理教师和学生来说,实验设计和实施的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第 1 页共 1 页。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53b3b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d.png)
大学普通物理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名称(这一部分应包含实验的具体名称,例如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2. 实验目的(在这一部分中要清晰地描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或测量物体的密度等)3. 实验原理(这一部分应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
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中,可以解释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4. 实验器材(列举实验所用的主要器材和设备。
例如,平衡测力器、运动轨迹测量装置等)5.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确保读者能够根据这些步骤进行实验。
可以使用项目符号或数字格式来组织步骤)6.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测得的数据。
数据可以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确保数据的清晰和准确)7.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部分应包括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
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中,可以使用加速度的定义公式a = Δv/Δt 进行数据处理,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8. 结果与讨论(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和讨论。
可以讨论实验的准确性、实验结果与理论是否一致等)9.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所得到的主要结论。
例如,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性和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该定律)10. 实验心得(可以在这一部分中分享个人的实验体验和心得,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11. 参考文献(列举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
确保引用和参考文献格式的准确性)12. 附录(在这一部分中可以附上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如数据表格或记录表)通过以上的报告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注意,实验报告的排版应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1.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实验1.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af218b8762caaedd33d430.png)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基础物理实验室编制
Page
/
2013 年 3 月 25 日更新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 》课程报告模板
实验 1.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 实验内容及步骤 ] 1. 选择合适的量具,测量金属或有机玻璃薄板的厚度。要求测量误差小于 0.5%。 2. 选择合适的量具,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要求测量误差小于 0.5% 3. 选择合适的量具,测量实验桌桌面面积。 4. 选择合适的量具,测量钢制毫米刻度尺的不均匀度。要求测量至少 10 个刻度。 5. 测量金属杯的密度并评估其不确定度。 1) 方法一。 用游标卡尺和天平直接测量铜杯的体积和质量, 计算密度及不确定度。 2) 方法二—排水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用排水法测金属杯的密度。 3) 方法三—直读法。用密度天平直接测量金属杯的密度。 4) 比较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 问题:请写出实验内容 5 的实验步骤:
Page
/
2013 年 3 月 25 日更新
中山大学《基础物理实验(I) 》课程报告模板
实验 1.1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数字式读数显微镜可清零, 故可直接测出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li; 如果采用机械式读数显微镜, 则需测出连续 11 个刻度线的位置 ai,再计算出 li。
计算不均匀度:
5. 测量金属杯的密度和不确定度(设自由度为无穷大) (1) 方法一 铜杯质量 m = 次数 i 1 2 3 。 4 5 平均值
mm.
图 1.1. 4 螺旋测微计读数
注意: (1)转动微分筒之前需逆时针扳动锁把,使微分筒可自由转动。 (2)为保证测量时测杆 与被测物表面的接触力恒定,测杆上安装有棘轮装置,使用时应通过旋转棘轮使测杆与工件接触, 直至棘轮发出“咔咔”的声音。这点对测量橡胶等较软的物体特别重要,同时还可起到保护螺纹的 作用。 (3)使用螺旋测微计之前需校准零刻度。 (4)使用完毕,需使对杆和测杆离开一段距离,避 免存放过程中因热胀冷缩损坏螺纹。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a93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7.png)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含答案)
实验目的
探究{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器材
- {器材1}
- {器材2}
- {器材3}
实验步骤
1. 设置实验装置,确保器材摆放正确。
2. 测量并记录初始值。
3. 对实验进行{操作1},并记录相应数据。
4. 对实验进行{操作2},并记录相应数据。
5. 对实验进行{操作3},并记录相应数据。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和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结论}。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结论1}
- {结论2}
- {结论3}
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内容}对{实验目标}的影响。
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理论,并且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附录
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额外信息和实验数据的详细记录:
实验过程记录
- 步骤1:...
- 步骤2:...
- 步骤3:...
实验数据详细记录
- 数据记录1:...
- 数据记录2:...
- 数据记录3:...。
大学物理实验(最新)1
![大学物理实验(最新)1](https://img.taocdn.com/s3/m/a0f55b3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8.png)
1.959
2.406 1.064
3
自由度 v= n-1
表1 计算A类不确定度的t 因子表(置信概率p=95%)
自由度
3 4 5 6 7 8 9 10 15 20
v
因子
t 3.18 2.78 2.57 2.45 2.36 2.31 2.26 2.23 2.13 2.09 1.96
0.95(v)
UA的统计意义:
2.2 不确定度的估算
• 扩展不确定度U从评定方法上分为两类:
U
U
2 A
2
U jB
j
A类分量UA:
(重复测量时) 是用统计方法计算 的分量
B类分量UjB(j = 1,
2,…):
是用其它方法(非统计 方法)评定的分量
• A类分量UA的计算:
UA tv( p) n s
n 为测量次数
tv
(0.95)
• 直接测量:可以用测量仪器仪表或量具直接读
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 量称为直接测量量。
• 间接测量: 有些物理量需要依据待测物理量与
若干个直接测量量的函数关系求出,这样的测 量称为间接测量。相应的物理量称为间接测量 量。
• 大多数的物理量都是间接测量量。
这里s就是一个间接测量 量,可以通过测量直接测
❖ 有限次测量中,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的 最好近似,是多次测量的最佳值;
❖ 可以用算术平均值来近似代替真值作为 测量结果。
实验标准(偏)差:
实验标准偏差 s 表征了随机误差引起的测
得值 xi的分散性,s 由贝塞尔法算出:
s
1 n 1
n i1
( xi
x )2
s 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s 大表示测得值分散, 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宽,精密度低;s 小表示测得值密 集,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窄,精密度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传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参数。
2. 了解非电量的转换及测量方法——电桥法。
3. 掌握非平衡电桥的测量技术。
4. 掌握应变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及物体重量的测量。
5. 了解多个应变压力传感器的线性组成、调整与定标。
二、实验原理压力传感器是把一种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弹性体在压力(重量)作用下产生形变(应变),导致(按电桥方式联接)粘贴于弹性体中的应变片,产生电阻变化的过程。
压力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是它的最大载重(压力)、灵敏度、输出输入电阻值、工作电压(激励电压)(VIN)、输出电压(VOUT)范围。
压力传感器是由特殊工艺材料制成的弹性体、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电路组成;并采用非平衡电桥方式联接,最后密封在弹性体中。
弹性体:一般由合金材料冶炼制成,加工成S 型、长条形、圆柱型等。
为了产生一定弹性,挖空或部分挖空其内部。
电阻应变片:金属导体的电阻R 与其电阻率ρ、长度L 、截面A 的大小有关。
A LR ρ= (1)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电阻率、长度、截面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变化。
A A L L R R ∆-∆+∆=∆ρρ (2)这样就把所承爱的应力转变成应变,进而转换成电阻的变化。
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弹性体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电阻应变片一般由基底片、敏感栅、引线及履盖片用粘合剂粘合而成。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1-敏感栅(金属电阻丝) 2-基底片 3-覆盖层 4-引出线图1 电阻丝应变片结构示意图敏感栅:是感应弹性应变的敏感部分。
敏感栅由直径约0.01~0.05毫米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固定在基底片上。
b ×l 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应变片工作宽度,应变片标距(工作基长)l ),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如3×10平方毫米,350欧姆。
基底片:基底将构件上的应变准确地传递到敏感栅上去.因此基底必须做得很薄,一般为0.03~0.06毫米,使它能与试件及敏感栅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另外它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抗潮性和耐热性.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等。
引出线的作用是将敏感栅电阻元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一般由0.1-0.2毫米低阻镀锡钢丝制成,并与敏感栅两输出端相焊接,覆盖片起保护作用.粘合剂:将应变片用粘合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随着试件受力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也获得同样的形变,从而使其电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反映出外力作用的大小.图2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将四片电阻片分别粘贴在弹性平行粱A的上下两表面适当的位置,如图2所示.R1、R2、R3、R4是四片电阻片,粱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用于加载荷(如外力F)。
弹性梁受载荷作用而弯曲,梁的上表面受拉,电阻片R1、R3亦受拉伸作用电阻增大,梁的下表面受压,R2、R4电阻减小。
这样外力的作用通过梁的形变而使四个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压力传感器。
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了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还需把电阻的变化再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最常用的测量电路为电桥电路。
三、实验仪器四、预习要求1. 了解压力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参数2. 了解电桥的相关知识3. 作图解释全等臂电桥、半等臂电桥的含义?4. 本实验中,测定单臂电桥平衡时或近似平衡时,两电阻箱的阻值R。
取多少?5. 什么是电阻箱的额定功率?金属电阻参数为100欧姆(正负5%,1/8瓦),说明什么?五、实验内容实验(1)1.测定单臂输入时电桥的电压输出特性(1)(1)按实验电路接好测量电路。
其中R1和R2在实验板上为固定电阻,R x1和R x2用电阻箱,调节供电电源电压E0=6.00伏。
(2)R1=R2=1MΩ,即K=1;再调节R x1= R x2=10KΩ,即使U AB=0。
但由于电阻箱存在一定误差,以及接触电阻等因素的影响,此时电桥未必能平衡,即U AB≠0;为此需要微调电压表,使U AB=0。
图6 实验板图7 实验电路(3)使R x1每次增大200Ω,用电压表测出电桥相应的输出电压U AB,直到R x1增大1.200KΩ。
2.测定双臂输入时电桥的电压输出特性(1)调节Ω==kRRxx1021,使电桥平衡。
(2)使R x1每次增大200Ω,而R x2相应每次减少200Ω,测出电桥的相应输出电压ABU。
直到R x1、R x2的最大改变量为1.2000KΩ。
实验(2)1.仪器连接仪器的连接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接压力传感特性测试仪的电源输出端,为传感器提供工作电源,传感器输出端接压力传感器特性测试仪的信号输入端,从而对不平衡电桥(即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放大、测量和显示。
图8 仪器连接2.仪器调节先将仪器电源打开,预热十五分钟以上,调节电源电压为10.0伏。
再旋转调零旋钮,使压力电压显示值为0.000伏。
3.测量(1)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1千克,共9次),记录每次加载时的输出电压值U0。
(2)再按相反次序将砝码逐一取下,记录输出电压值U0。
(3)用逐差法求出传感器的灵敏度S。
F U S ∆∆=0(伏/千克) (13)4.用压力传感器测量任意物体的重量(1)将一个未知重量的物体放置于加载平台上,测出电压0U ',同一物体测量三次求出平均值0U '。
(2)物体的重量S U W 10⨯'= (14)(3)共测三个未知重量的物体,样品由实验室提供或学生自己提供被测物体。
5.测量传感器电源电压E 与电桥输出电压U 0的关系,保持加载砝码的质量为1千克。
(1)改变HC-IPF 压力传感特性测试仪的电源电压,使其由2.0伏变至10.0伏,每隔1.0伏记录一个输出电压值U 0。
(2)作E -U 0关系曲线,分析是否为线性关系。
6.测出本实验系统的最小分辨重量。
用实验室提供的砝码1克至9克,由1克加载,每加1克记录传感器输出电压值U 0。
分析测量结果,给出实验系统所能测出的最小重量以及能分辨的最小重量。
六、实验操作中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操作中的重点、难点:非平衡电桥注意事项:1.仔细检查电路有否接错,否则会烧坏电阻箱、压力传感特性测试仪。
检查后方可通电。
2.根据电源电压的大小、电阻大小,估算流经电阻箱的电流,是否超过其额定电流。
3.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才能离开。
清理导线、整理清洁实验桌面、桌凳。
4. 本次实验做完后,申报仪器状态,经老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开。
七、思考题1.分析给出本系统的最小分辨重量。
2.分析此种压力传感器是否线性传感元件?3.设计由四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的汽车称原理连接图,如何调整称平面各处称重的一致性。
4.写出此种压力传感器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是什么。
霍尔效应及霍尔元件基本参数的测量一、实验原理静止的载流导体位于磁场中(三个条件,静止、通电导体、磁场),当电流I 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载流导体的两侧面之间会产生电动势,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产生的电动势最大,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本质是运动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作用而引起偏转,当带电粒子被约束在固体材料中,这种偏转就导致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产生正、负电荷的聚集,从而在材料中形成附加的横向电场。
霍尔效应一般极为微弱,但在高纯度的半导体中比较明显,因为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很高,电阻率也比较大。
实用中为提高霍尔元件的灵敏度,将元件制成很薄、很小的矩形。
过去霍尔元件的尺寸都在毫米数量级,新的制作工艺(真空镀膜)已使霍尔元件的尺寸更小,仅为微米数量级。
所以实验中要严格按要求施加工作电流,注意安全,保护仪器。
霍尔效应已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霍尔传感器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测量磁场强度;测量交直流电路电流强度和电功率;转换信号,如将直流电流转换成交流电流;对各种非电量的物理量进行测量并输出电信号供自动检测、控制和信息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无论工科或理科学生,了解这一极富实用性的实验,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帮助。
二、实验仪器实验仪器由两部分组成,实验仪和测试仪。
实验仪包括一个用来产生匀强磁场的电磁铁,一个置于电磁铁缝隙中的霍尔传感器,其位置可调节,左右两个开关分别控制霍尔传感器工作电流I S和电磁铁线圈激励电流I M的方向,中间开关向上闭合用以测量霍尔传感器输出的霍尔电压V H,向下闭合用以测量霍尔传感器上的电压降V0。
仪器上标有该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KH,注意要将单位mV/(mA*KGS)换算成国际单位制。
测试仪是实验电源和测量仪表,两个恒流源分别输出霍尔传感器工作电流I S和电磁铁线圈激励电流I M,调节I S和I M,可实现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两者共用一个电流表读数,注意测量霍尔传感器工作电流时读数最大值是1.999毫安,测量电磁铁线圈激励电流时读数最大值是1.999安培,左边电压表用来测量霍尔电压V H和V0,读数单位是毫伏。
三、实验内容、方法、实验报告要求由于产生霍尔效应的同时还伴随着多种副效应,使得测量过程包含着系统误差,为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采用对称测量法,然后求各次测量的平均值,要正确应用公式(V a-V b+V c-V d)/4≈V H,需正确定义I S、I M的方向。
1、测绘电磁铁气隙中磁感应强度B沿X方向的分布曲线,作B—X图。
用表4.7.5记录数据,用公式(20)计算各点磁感应强度B的值,调节I M为0.8A,IS为1.0mA,电磁铁气隙边长(X方向)为50mm;2、测绘V H—I M关系曲线,用表4.7.3记录数据,调节IS为1.0mA,霍尔元件置于电磁铁气隙中心;3、测绘V H—I S关系曲线,用表4.7.1记录数据,,调节IM为1.0A,调节I S从0.1~1.0mA(间隔0.1mA),霍尔元件置于电磁铁气隙中心,根据中心点的磁感应强度B应用公式(9)计算霍尔元件材料的霍尔系数RH;4、测量霍尔元件的电导率、载流子迁移率,用表4.7.2记录数据,调节I S从0.2~1.0mA(间隔0.1mA),绘制I S—V0曲线;5、实验报告要求分析四个坐标图的物理意义,并给出文字说明和实验结论。
以上实验内容适用06年版《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的调整和使用示波器利用电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来反映电压的瞬变过程。
由于电子惯性小,荷质比大,因此示波器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可用以观察变化极快的电压瞬变过程。
用它可以直接测定电信号的电压、相位、周期和频率等参数。
实验目的(1) 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和工作模式。
(3) 掌握用示波器观测信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