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论之窗#
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
陶文钊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对冷战史的重新研究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美国华盛顿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还专门组织了一个国际冷战史项目,邀请美国、原苏联、欧洲、中国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前往研究,并分别在美国、俄国、意大利、香港、北京举行了五次国际学术讨论会。

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部分档案开放了,这对搞清许多重要历史问题提供了方便。

但档案的解密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根据这些解密的档案,历史学家们仍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美国学者以往对冷战起源大体有这样三种解释:传统的说法是,冷战之所以不可避免,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扩张与专制制度、斯大林的革命狂热和领土欲望结合在一起,使西方震
惊,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

¹修正学派的解释是,冷战的爆发该由美国负责。

美国决策者
担心,苏联与共产党国家会使它们的国家与世界经济体系相隔绝,冷战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
的需要而发生的。

º后修正学派综合考察了战后国际体系的地缘政治因素,认为西欧国家
担心新的专制主义的庞然大物,要求美国把它们从东方的掠夺者手中解救出来是冷战爆发
的原因,苏联是/独裁与恐怖的帝国0,而美国是/被邀请的帝国0。

»¹º»斯帕尼尔和加迪斯是这一派的代表,如见约翰#斯帕尼尔: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外交政策6(John Spanier,American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Ò,7th ed.),纽约1977年版;诺曼#格里勃讷:5冷战外交:美国外交政策,1945)19756(Norman Graebner,Cold War Diplomacy: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45-1975),纽约1977年版;约翰#加迪斯:5遏制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评析6(John Gaddis,Strategy of Containment:A Cri tical Ap 2prai sal of Post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纽约1982年版;加迪斯:5后修正学派对冷战的论述6,5外交史6(Gaddis,/The Emerging Post-Revi sioinist Thesi s on the Origin of the Cold War 0,Diplomatic History),1983年第7期,第171_190页。

科尔科、伯恩斯坦、爱森伯格是这一派的代表,见乔伊斯、加比尔#科尔科:5权力的限度:世界与美国外交政策,1945)19546(Joyce and Gabriel Kolko,The Li m i ts of Power:The World and United States Forei gn Policy,1945-1954),纽约1972年版;巴同#伯恩斯坦编:5杜鲁门政府的政治与政策6(B arton Bernstein ed.,Politics and Policies of the Truman Administration),芝加哥1920年版;卡洛林#爱森伯格:5划线:美国划分德国决定,1944)19496(C arolyn Einsenberg,Drawing the Line:The American Decision to Divide Germany,1944-1949),纽约1996年版。

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回忆录中都是这样说的。

见杜鲁门:5杜鲁门回忆录:决定的年代6(Harry S.Truman,Mem 2oirs:1945,Years of Decisions),纽约1955年版;5杜鲁门回忆录:考验和希望的年代6(Memoirs:Years of Trial and Hope,1946-1952),纽约1956年版;艾奇逊:5参与创世:在国务院的岁月6(Dean Acheson,Present at the Cre 2ation:My Years at the State Department),纽约1969年版。

历史学家中菲斯和汤姆斯是这一派代表,如见菲斯:5从信任到恐惧:冷战的起源,1945)19506(Herbert Feis,From T rus t to Terror:T he Onset of the Cold War,1945-1950),纽约1970年版;汤姆斯:5停战:冷战的开始,1945)19506(Hugh T homas,Armed T ruce:T he B egi nning of the Cold War,1945)1946),纽约1987年版。

原苏联部分档案解密以后,美国的许多报刊及学术刊物反复论证,美国关于冷战起源的传统观点是正确的。

苏联决策者不知道自我约束,企图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扩张,夺取政权,对其他国家的安全需要不加考虑,他们是冷酷、野蛮与专制的。

美国著名外交史学家、俄
亥俄大学教授加迪斯(John Gaddis)就是这种说法的主要代表。

¹但远不是所有美国历史学家都同意这种看法。

在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举办的暑期美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知名外交史学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梅尔文#雷弗勒(Melvin Leffler )作了题为5美国冷战外交与政治的再研究6的报告,发表了与加迪斯等颇不相同的看法。

雷弗勒认为,罗斯福与杜鲁门都不希望冷战。

罗斯福认为,战时的大国合作可以在战后继续下去,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使苏联利益合法化。

最初杜鲁门也持这种看法。

另一方面,斯大林也不希望冷战,不希望与美国迎头相撞。

他尊重罗斯福,尊重美国的力量。

他和他的下属认为,苏联利益是可以与美国利益并行不悖的。

斯大林需要的是权力与安全,而不一定是冷战。

他没有把共产主义制度强加于东欧的计划。

斯大林的继承者马林科夫、贝利亚也并不想要冷战。

他们甚至想在德国统一、并使之保守中立问题上与西方达成一笔交易。

赫鲁晓夫虽然真诚地相信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他也痛恨战争,并且担心德国的复活。

他认为,保障苏联人民免受复活的德国可能的侵略是他的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

战后最重要的问题是重建一个国际体系。

战后美苏两国决策者都缺乏安全感。

令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不是苏联的军事侵略,而是战后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全利益范围之外。

他们担心,时间将对苏联有利,苏联将会填补由于德国和日本战败形成的真空,而革命的民族主义者将向苏联寻求鼓舞与帮助,将会有一批国家被吸引到苏联轨道中去。

他们还担心,法国、意大利及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将合法地或非法地夺取政权,从而大大增强苏联的力量。

总之,在华盛顿的决策者看来,上述国际政治与各国国内政治种种因素的结合使战后世界充满了危险。

另一方面,斯大林及其战友、继承人同样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本来苏联领导人指望,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作为战胜国会享有安全,但罗斯福的去世、广岛与长崎两次原子弹的爆炸、美英在西德采取的措施、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改变了斯大林的想法。

美国的实力超过苏联,这使斯大林不安。

他担心,美国会运用它所拥有的各种手段使苏联传统的敌人复活,以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

斯大林担心会与美国支持下的德国和日本再次进行战争。

意识形态使苏联的受威胁感变得更加强烈。

它驱使苏联准备战争,并不是因为斯大林喜欢战争,并不是他感到苏联即将受到进攻,而是因为战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意识形态因素强烈影响了苏联领导人观察国际体系演进的方式,使他们对自己的制度的必然胜利充满信心。

意识形态同样影响着美国决策者。

他们无不认为美国的意识形态是优越的,美国的民115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¹如见道格拉斯#麦克唐纳:5冷战初期共产主义集团的扩张6,5国际安全6(Douglas J.MacDonald,/Commun i st B loc Expansion in the Early Cold War,Challenging Reali sm,Refuting Revisi onism 0,Internati onal Security)1996年,约翰#加迪斯:5冷战史战略6,5外交6(John Gaddis,/The Strategy of Cold War H i story 0,Foreign Affairs)1994年,第142)154页。

116世界历史1998年第2期
主制度、崇尚自由的价值观是至高无尚的。

他们认为,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所依赖的国际体系与自由贸易正受到苏联与各国共产党扩张的威胁。

而大战的经验就是,对独裁国家的侵略不能稍有软弱的表示。

这样,美国决策者就感到必须采取谨慎的措施来挫败苏联及各国共产党力量的增长,亦即需要遏制苏联。

1946年美国的中期选举使共和党取得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杜鲁门政府感受到政治上的束缚。

为了得到两党一致的支持,杜鲁门政府求助于民主制度对抗共产主义这样的说法。

既然美国决策者自己求助于意识形态因素来为其外交政策服务,他们就使自己的行为方式受到束缚,他们要缓和与苏联的关系、要与中国新政权建立某种关系也就更加困难了。

冷战在美国国内取得了势头。

对于苏联决策者来说,1947年的事态是至关重要的。

斯大林认为,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是一方面为了向东欧国家进行渗透,吸引它们脱离苏联轨道;另一方面是要建立包括西德在内的西方集团。

斯大林显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命令东欧国家拒绝参加马歇尔计划,并组织了共产党情报局。

斯大林派日丹诺夫和马林科夫出访东欧国家,日丹诺夫在他的一个关键的报告中提出了世界分裂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个互相对立的阵营的著名说法。

苏联政策的这一转变引起了一系列的权力之争与重新结盟,苏联断绝了与南斯拉夫的关系,捷克共产党夺取了政权,罗马尼亚、匈亚利和波兰都发生了清洗。

在苏联,意识形态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斯大林越来越感到不安全,变得越来越多疑,似乎到处都是敌人,连克里姆林宫中的人们也难以信任。

这样,在苏联也像在美国一样,冷战有了国内的势头。

总之,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既不是苏联的革命热情也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结果。

尽管冷战的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

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而意识形态又加强了他们的受威胁感。

为了对付这种威胁,他们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来动员国内公众对外交政策的支持,这就又扩大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既然他们使用了意识形态的因素,他们就催化了国内政治派别的力量。

这些力量一旦被动员起来,自有它们各自的势头,从而越来越限制决策者的灵活性,使他们难以摆脱冷战的驱动力。

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就是显著的例子。

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的时候,艾森豪威尔是没有可能改变政策取向的。

[本文作者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
(责任编辑:徐再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