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文库 第20期
23
浅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
周新娟
管仲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改革发展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了人才的道德高度。
熟悉和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才会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铸就高尚的国家民族大义,因此,历史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在中学进行历史的高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科学掌握历史学习技能是历史学科课程改革所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
不断推进的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单纯的灌输式讲解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将老师从满堂灌中释放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将二者较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事物本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适应了新形势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二、中学历史教学存在问题
不少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改革不到位,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局限于师资、场地、图书资料的限制。
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主动学习,有时迫于老师的“威严”,被动的用笔划记书上的知识要点,一些历史知识点也是机械式的识记,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记忆。
往往出现需要变通、灵活运用知识点进行习题解答或考试答题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动笔解答。
三、研究性学习的凸显优势
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面对问题提出各种猜测,从而寻找到答案,获得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一次次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
1、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技能为基点,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尝试获取新知识,并将其主动自觉地纳入到已有的知识框架内,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为以后的教学探索活动提高知识、经验、技能基点。
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了学生自主独立的品格。
2、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是以学生为实践活动主体展开的。
学生不仅需要翻阅资料,借助计算机、网络等辅助设备搜寻相关链接,还需要运用脑、眼、手等感知器官观察、思考、与他人交流。
整个过程,学生的感官、语言、操作协调使用,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浑然一体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从广阔的历史领域或历史事件、人物、古迹中选取,确定学习课题。
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开题报告、课题论证、交流研讨、分析整理、形成结论和研究报告等环节,同学们在这些环节中立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
出不同的假设后逐一进行思考论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研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自身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放在了主体位置。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喜欢的方式适时调整探究性学习的计划和进程安排,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预留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探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提出的问题为风向标,而问题的提出基于学生对学科材料的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
这其中包括对学科教材提供的支撑材料、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学生自主搜集到的材料、现实生活中任意场景的观察分析,让学生逐渐学会了用眼看、用心记、用脑思,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6、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提供不同的选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进行探究,选题确定后,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自由的组成2人以上的合作探究小组,有负责制定探究性学校计划的,有负责收集整理资料的,有负责搜索相关链接的,有负责研讨记录的,还有负责完成研究报告的……一个合作探究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是整体团队的不可或缺的一员,培养了他们的担当和团队意识。
四、研究性学习的多样性
历史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全体动员,全员参与。
1、课堂讨论。
教师在课堂讲授重难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尤其是针对某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不同见解,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加深学生的记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讲授评析。
讲授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提前将讲授内容告诉学生,确定主讲人,由学生做好准备后上台讲授。
讲授完成后,老师组织同学进行评析,对没有讲授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完整。
3、实践调查报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全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许多的人物和事件是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的。
老师指导学生寻找与历史相关的切入口,通过调查实践,得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调查报告。
4、撰写历史研究论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的人的见解是不同的,将自己的见解付诸笔端,形成论文和人物小传记。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占据的分量逐渐加大。
研究性学习促进历史教学向素质化教学转变,我们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中制约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XJK014BJC006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