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8风筝》PPT课件 (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3
13
3、解释下列词语。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
憔悴:
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此指风筝色彩黯淡。
苦心孤诣: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诀别:
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笑柄: 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虐杀:
虐待人而致死。
瑟缩:
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1
41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2
42
亲
亲情是 和煦的春风 黑夜的星光
亲情是 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
亲情是 心灵的港湾 生命的源泉
亲情是 父母温暖的怀抱 兄妹甜美的欢笑
情
亲情是 家乡古井水 家乡河坝泥
亲情是 意味深长的牵挂 血脉相依的思念
31
31
1、鲁迅先生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 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
--
“他和我一样,早已 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
--
“他什么也不记 得了”
失败
201920/159//52/020
风筝
32
32
• 2.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 ,有自省精神。
风筝
8
8
(1881—1936)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 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 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0129/05/1290 /5/20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3
33
• 3.“我”讨弟弟宽恕,而弟弟“全然忘却”, 我的心情怎样?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4
34
我爱弟弟吗?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5
35
手足亲情
荡漾在:为了弟弟有出息,我蛮横毁坏风筝的愤怒 里; 荡漾在:我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悲哀中;
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 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 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 空中荡漾了”。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3
23
3、“精神的虐杀”在文中具体 指哪件事?
• 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 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20129/05/1290 /5/20风筝3030源自研读共品(5-8段).
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 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 如何?
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 想补过,你从“我”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 质?
20129/05/1290 /5/20
风筝
研读共品(1-2段):
• 1、为什么“我”看见天上“一二风筝浮动”竟会感到“惊 异和悲哀”,我惊异什么?悲哀什么?
•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 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 3、“精神的虐杀”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1
21
明确:
1、为什么说看见 “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风筝
11
11
è 凶恶 恶 ě 恶心
wù 嫌恶
鲁迅在八道湾的住房
20129/05/1290 /5/20
shí 什物 什 shén 什么
模
mó 劳模 mú 模样
风筝
12
12
嫌 xián 嫌恶 赚 zhuàn 赚钱
堕 duò 堕落 坠 zhuì下坠
诀 jué诀别
决 jué 决定
抉 jué 抉择
怒 nù 愤怒 恕 shù 宽恕
风筝
9
9
交流感知
1、了解作者和背景
鲁迅: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是“骨头最硬的人”。
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16部。
鲁迅的性格: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善于自我解剖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0
10
2、检查字词预习
shí
huáng sè
shù
什物 惊惶 瑟缩 宽恕
chà líng dīng xián wù bǐ
丫杈 伶仃 嫌恶 可鄙
zhì nüè duò
yì
掷 虐杀 堕 苦心孤诣
qiáo cuì mú wúgōng chéng
憔悴 模样 蜈蚣 惩罚
20129/05/1290 /5/20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4
24
互助释疑、总结提高
• 小组交流互助释疑。 •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5
25
作业:
• 1、巩固本节课所学,完成《新课堂》相关题目。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6
26
第二课时
• 课时目标: • 1.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的
20129/05/1290 /5/20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
1
1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
2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
3
飞 龙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
4
红蜻蜓 20129/05/1290 /5/20
一、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
出回忆。
(1—2)
二、 “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
小兄弟风筝的事情。
(3—4)
三、到了中年,意识到错误,当道歉时,
小弟已忘却, “我”心情更沉重。
(5—12)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9
19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0
20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醒悟。
肃杀:
(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惊惶:
惊慌。
可鄙:
令人鄙视。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4
14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5
15
整体感知课文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4、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6
16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概括全文
主要内容。
答案: 1.悲哀 2.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弄坏了弟弟苦 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 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 全然忘却,使作者的内心非常沉重。
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 里。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6
36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7
37
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文章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人物的?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8
38
学海拾贝
惟妙惟肖展动作 细致入微描神态 微妙复杂表心理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 严冬。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
“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 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2
22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
感情。 • 2.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7
27
1、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 是怎样的?
2、我对弟弟玩风筝这件事的态度有着怎样 的变化? 3.我为什么要抓坏风筝?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8
28
对象 比较点 平时对风筝的态度
“我”发现弟弟偷做 风筝时
20129/05/1290 /5/20
风筝
39
39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0
40
听歌曲,忆亲情,诉真情。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 脸都彼此铭刻;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 走遍了世间的角落。
想一想,生活中你与亲人间所发生的一些事 情,或让你感动,或让你内疚,或让你……让我 们倾吐心声,诉说亲情。
亲情是 夕阳中的牵手 晚风里的祝福
亲情是 斩不断的茎 永远忘不了的根.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3
43
板书设计
•
风筝
• 我 嫌恶 毁坏 忘却
• 小兄弟 喜欢 偷做 悔恨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4
44
布置作业
• 阅读你喜欢的鲁迅作品
20129/05/1290 /5/20
风筝
5
5
鲁迅怎么看待放风筝呢?
20129/05/1290 /5/20
风筝
6
6
风筝 鲁迅
20129/05/1290 /5/20
风 筝
风筝
7
7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 3 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体验人间真情。
20129/05/1290 /5/20
结果
弟弟
张着小嘴、呆看、惊呼、跳 跃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
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我”
笑柄、可鄙 愤怒、折断掷、踏
傲然走出
20129/05/1290 /5/20
风筝
29
29
3、(1)从表面,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 做的玩艺。(2)从深层意义看,是我深受封建礼教 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
风筝
45
45
20129/05/1290 /5/20
风筝
46
46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7
17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的作用
本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二是:“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
悔; 三是:“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20129/05/1290 /5/20
风筝
1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