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及并发症处理

合集下载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是一种长期静脉置管,用于输液、输血、化疗药物等治疗。

虽然PICC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其常见并发症不能被忽视。

以下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1.感染:感染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在每次操作前洗手,并戴手套和口罩;-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消毒插入点附近的皮肤;-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入点干净;-检查管路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定期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感染症状。

2.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内置管的损伤和持续性刺激,血栓形成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上肢肿胀、疼痛和发绀症状;-维护患者上肢血液循环,定期活动患者的上肢;-定期检查管路是否有堵塞,如有需要及时通畅。

3.穿刺点渗漏:穿刺点周围渗漏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护理措施包括:-维持患者的卧位,防止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导致穿刺点活动;-定期检查敷料和插入点周围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如有渗漏,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血气胸:PICC置管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肺部组织,可能会导致气胸。

护理措施包括:-在插管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呼吸状态,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及时停止操作;-定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或胸闷症状,及时通知医生。

5.神经损伤:在PICC插入过程中,如果不慎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损伤。

护理措施包括:-插管前准确测量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定期观察患者上肢的肌力和感觉变化,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漏血: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操作操作不当或插入点血管损伤,可能会导致漏血。

护理措施包括:-加压止血:如发生漏血,可用无菌纱布加压并固定,然后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定期检查插入点是否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

在护理PICC患者时,护士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的常见并发症,并告知对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强调患者保持插入点周围的皮肤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教育患者及家属定期观察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等血栓形成相关症状,并告知相关应对措施。

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PPT

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PPT

案例五:血栓形成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定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长时间留置导管,出现血栓症状时及时就医,根据情况使用抗凝药物 或溶栓治疗,严重时考虑拔除导管。
THANKS
感谢观看
减少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动 作,以减少导管脱落的可 能性。
及时处理
如发现导管脱落,应立即 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医 生处理。
静脉炎的处理策略
冷敷或热敷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冷敷或 热敷,以缓解静脉炎引起 的疼痛和肿胀。
拔除导管
如静脉炎严重且无法缓解 ,可能需要考虑拔除导管 。
药物治疗
使用抗炎药物、止痛药等 药物治疗静脉炎,缓解症 状。
导管堵塞的处理策略
01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冲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打折或 受压。
02 机械性阻塞
如因导管打折或受压引起的阻塞,可尝试轻轻调 整导管位置或解除压迫。
03 血栓性阻塞
如因血栓形成引起的阻塞,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 疗,必要时考虑拔除导管。
导管脱落的处理策略
01
02
03
固定导管
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如 胶布、绷带等,确保导管 在位并减少脱落风险。
增强患者自我观察意识
向患者介绍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 项,提高患者的自我观察意识。
指导患者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皮肤 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
员。
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置 管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物压迫。
定期对导管进行检查与更换
根据患者情况和导管类型定期对导管 进行检查与更换,确保导管功能正常 。

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

详细描述
静脉炎表现为置管侧肢体疼痛、 肿胀、发红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反应。
处理方法
可以采用局部热敷、硫酸镁湿敷 等方法缓解症状。预防措施包括 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减少置管
次数等。
血栓形成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由于PICC置管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所致。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表现为置管侧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皮肤 颜色改变、感觉异常等。
总结词
处理方法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主要由于血液反流凝固所致。
可以采用尿激酶溶栓、肝素盐水冲管 等方法进行处理。预防措施包括定期 冲管、避免置管侧肢体过度活动等。
详细描述
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多种,如血液反流、 纤维蛋白鞘形成、药物沉淀等。患者 可能出现输液速度减慢或无法回抽的 现象。
处理。
保持导管通畅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避免导管堵塞。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做剧烈运动,以免对导管 造成损伤。
定期更换敷料
01
02
03
04
敷料变湿、变脏或松动 时应及时更换。
更换敷料时,应遵循无 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敷料应选择透气性好、 无菌、透明的材料。
更换敷料后应观察穿刺 点情况,确保无异常。
VS
详细描述
患者应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 。在置管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导管滑脱处理方法
总结词
重新固定,避免移位
详细描述
如果导管滑脱,应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并重新固定导管。在固定时,应确保导管 的位置稳定,避免再次滑脱。如果滑脱严重,可能需要拔出导管。

PICC导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总结

PICC导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总结
分泌物培养
应用抗菌素
局部消毒
及时更换敷料
合理位置
血栓形成
大多数为无症状
肿胀
侧枝循环的形成
漏液
不能回抽
滴速变慢
局部水肿
肩颈部不适
麻木刺痛
心动过速
呼吸困难
原因
“涡流”形成
导管材质
血管条件
血管内膜受损
病人状况:肿瘤晚期、
既往史。特定治疗?
导管堵塞
措施
肝素钠预冲导管
通知医师
超声检查溶栓治疗
破裂、断裂
拔管
拔管时急救准备
自然重力
重新定位
导管脱出
临床表现
1. 输液速度减慢或
停止
原 因
1、不正确固定
2、换药不当
2. 无法冲管
3、病人躁动
3. 输液时上肢肿胀
4、未缝合固定
4. 输液时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1、妥善固定导

2、换药方法正确
3、动作轻柔
4、护士患者宣教
5、专业护士操作
静脉炎
WHO关于静脉炎的分度标准
Ⅰ度:
Ⅱ度:
力地将粘
在导管壁
上的内容
物冲洗干

直冲:水注
只能在导管
中心流动,
无法冲洗导
管壁,容易
造成导管腔
狭窄而堵塞
导管
维护——注意事项







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
禁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上
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地移入体内
禁止将连接器打开后重复安装使用
不能用于某些造影检查时高压注射泵推注造
2、对消毒液或敷

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目录
• PICC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 • 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PICC并发症的特殊情况处理 • PICC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的注意事项
01
PICC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
患者评估
01
02
03
评估适应症
确认患者是否适合置入 PICC,排除置管禁忌症。
保持PICC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 燥,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每周
更换一次。
避免接触污染物
避免PICC穿刺部位接触水、化 学物质和其他污染物,以防感 染。
遵循无菌操作
在更换敷料和护理PICC时,应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消毒 剂清洁周围皮肤。
监测体温和局部症状
密切监测体温和PICC穿刺部位 的局部症状,如红肿、疼痛等
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置管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
02
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预防 及处理
预防导管异位
置管前评估
在置管前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 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和置管位置,尽量选择贵要静脉
进行置管。
正确置管技巧
熟练掌握置管技巧,确保导管放 置到位,避免在置管过程中过度
准备影像设备
在置管前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以便 更好地了解血管情况,提高置管成 功率。
置管前的沟通与告知
沟通置管目的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置管的目的、 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 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置管。
告知置管风险
告知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置管前后的注意事项,如 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等 ,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置管及后续护 理。
患者应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 管打折、弯曲或受压。

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及处理
PICC置管期间的并 发症及处理
目录
• PICC置管并发症 • 处理方法 • 预防措施 • 并发症处理流程
01
CATALOGUE
PICC置管并发症
导管相关感染
总结词
导管相关感染是PICC置管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 至威胁生命。
详细描述
导管相关感染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 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无菌操作不严格、导管维护不当 、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导管破裂或断裂通常发生在导管的连接处或穿刺部位,可能 由于导管材料质量问题、过度弯曲或暴力牵拉等原因引起。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如压迫止血、重新置管等。
导管移位或脱落
总结词
导管移位或脱落是PICC置管期间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 需要重新置管。
感染症状识别
密切观察PICC置管部位有 无红肿、疼痛、渗出等感 染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
抗生素治疗
对于严重的感染症状,可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 抗生素进行治疗。
堵塞处理
预防堵塞
定期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 ,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 管内形成血凝块或药物沉 淀。
堵塞症状识别
密切观察PICC导管是否通 畅,如发现输液速度减慢 或无法回抽血液,应及时 处理。
随访关注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情况进行了解和关注,确保 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液等异常症状。
询问反馈
02
及时询问患者感受,了解是否有不适或异常感觉。
记录情况
03
详细记录并发症的症状、时间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ppt课件

PICC置管后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ppt课件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不断改进PICC置管技术和护理措施,提高 置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 对治疗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促进患者的康 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异位
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 置,调整导管位置或重新 置管。
导管断裂
立即停止使用,用无菌纱 布包裹断裂部分并拔出, 必要时手术取出。
感染性并发症处理
局部感染
加强局部护理,定期更换敷料,遵医嘱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立即拔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病情变化。
血栓性并发症处理
静脉血栓形成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以保持 导管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避免压迫
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或进行静脉穿刺,以 免压迫导管影响通畅。
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弯曲置管侧肢体, 以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
加强患者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注意穿刺点有无红肿、疼痛、渗 出等感染迹象。
抬高患肢并制动,禁止在患肢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凝及溶栓 药物。
导管内血栓形成
用生理盐水冲管,若无法疏通则拔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 。
其他并发症处理
静脉炎
停止在此静脉输液,抬高 患肢并制动,局部外用药 物如喜辽妥等。
穿刺点渗血
局部加压包扎,减少肢体 活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 止血药物。
空气栓塞
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 头低足高位,吸氧,密切 观察病情变化。
PICC置管方后法并p发pt症课及件相关处理
目录
• 引言 •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 •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 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 • 总结与展望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摘要】PICC(全称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是一种常见的静脉通道,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或药物治疗。

本文主要围绕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通畅并定期冲洗管腔等。

接着分析了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和漏液等。

最后探讨了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缺乏活动和定期检查置管部位等。

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细致的护理和及时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 PICC- 置管患者- 护理- 并发症- 原因分析- 处理- 重要性1. 引言1.1 PICC置管患者概述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辅助手段,用于给予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

PICC置管患者指的是接受了PICC置管手术的患者,他们通常需要长期留置导管以维持治疗的需要。

PICC置管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专业的护理,以确保导管畅通、无感染、无并发症等。

由于PICC置管涉及血管穿刺等操作,患者也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风险,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针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和并发症处理,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和安全保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处理策略,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关于PICC置管患者护理的指导和帮助。

2. 正文2.1 PICC置管患者护理PICC置管患者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影响着患者的置管效果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关于PICC置管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1. 术前准备:在进行PICC置管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留置部位的清洁和消毒等。

PICC常见并发症和处置

PICC常见并发症和处置
成心律失常 5.局部出血、血肿 6.误穿动脉或神经损伤
送管不到位
原因:
预防:
1.穿刺时保持与病人旳良好交流,降低
1.静脉痉挛
患者紧张程度
2.静脉瓣、静脉分叉多 2.尽量选择贵要静脉
3.静脉有瘢痕、硬化 3.若有其他血管选择可重新穿刺置管
4.若没有其他血管选择可做为中长导管 留置(不做首选)
送管易位
PICC具有操作措施简朴、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 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
国内概况
开展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注重。 目前国内大量利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
和早产儿营养通路旳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 患者、颅脑损伤患者。 有某些相应旳书籍出版、有关旳论文刊登。 并发症出现旳频次也有所增长。
急性无菌性炎症
机械性静脉炎
✓ 原因
1、选择导管旳型号和血管旳大小不当 2、导管置入困难 3、导管未到达预期旳位置 3、穿刺侧肢体过分活动
✓ 处理
1、热敷或超短波治疗,2-4次/日 2、休息,抬高患肢,鼓励患者适度活动肢体 3、防止剧烈运动 4、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5、硫酸镁、金黄散外敷、喜辽妥软膏外涂
病人年龄分别为84岁,80岁,于置管后旳40天及10天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全 身寒战、皮肤粘膜紫绀、呼吸急促,随即体温升高等症状,经过对症及抗 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停止使用PICC管道,改用其他静脉输液方式后无 类似症状发生,考虑此症状与PICC管道感染有关,分别拔管后做导管前 端细菌培养,成果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析原因 ✓与高龄及病人本身旳情况有关: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差 ✓与侵入性操作有关:操作不严,易将细菌在操作过程中带入血液循环 ✓与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有关:肝素帽和正压接头连接输液器时消毒不严 ✓与输入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有关:将受污染旳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 细菌就会停留于导管内生长繁殖,引起有关性感染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穿刺和换药,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2)选择适当的导管型号和材质,避免过敏和血管损伤。

3)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避免导管与血管壁产生机械摩擦。

4)保持导管通畅,避免血栓形成。

5)注意敷料的透气性和穿刺部位的清洁卫生。

6)加强病人营养和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3.处理方法1)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如局部冷敷、升高肢体、口服抗生素等。

2)如病情加重,应及时拔管,并进行相应治疗,如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病情不稳定或有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Before inserting the catheter。

select a blood vessel with good XXX the size of the vessel。

The preferred site is the midline vein of the elbow。

followed by the basilic vein (which has XXX)。

It isbest to choose the right side for the catheter n。

as the left side is longer and more curved。

making it XXX size should be appropriate for the size of the blood vessel.XXX。

XXX dressing (once every 4-7 days) and checking the n of the puncture site to keep the XXX movement of the limb during XXX puncture。

the site should be fixed with a XXX。

XXX。

the dressing XXX。

PICC的置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处理

PICC的置管维护及常见并发症处理
胸椎,心包影膨出处。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误伤动脉、神经 原因:技术问题 预防:避免穿刺过深,进针时15-30 °角穿刺。 穿到动脉时立即拔针,加压包扎止血。 避免在有静脉瓣处进针,防止刺激瓣膜神经,进针部位不要过高,若损
伤神经可做理疗。 4、心律失常 原因:导管插入过长 预防:准确测量长度,避免导管过长。若出现心律失常回撤导管并经X
局限性: 1、输液速度受限,难以满足急救、临时血透等要求。 2、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准确性低。 3、最多只能做到双腔导管。 4、病人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5、有产生静脉炎的可能。 6、对输液压力有一定限制。 现在国内使用的PICC有四种:巴德、BD、arowwer、贝朗 型号:1.9Fr(婴儿)、3Fr(儿童)、4Fr、5Fr 有头端开口和侧端开口两种(巴德三向瓣膜型)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穿刺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送管困难: 原因:静脉痉挛;静脉瓣及分叉多,静脉有瘢痕、硬化。 预防: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减低紧张及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确保穿刺鞘在血管内,即送鞘顺利、回血好。 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穿刺,送管速度不要过快。 对于静脉瓣多的血管可一边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 2、导管异位: 原因:体位;动脉畸形;动作粗暴;肺部病变。 预防:摆好体位:上臂与躯体呈90°。 送管到颈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术侧,下巴抵住肩膀,必要时助手协助。 送管动作轻柔、匀速,防止粗暴。 若撤导丝困难时可将导管拔至25cm处重新送管。 置管后立即拍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上腔静脉下1/3处。第三前肋间隙,第6、7
置管操作过程略。
PICC的维护
维护内容:更换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敷料 时间:正常情况下1/3d, 巴德1/7d 注意:以下情况需立即更换透明敷料:穿刺点出血;出汗;穿刺处皮肤感染;

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

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

PICC置管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管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是当前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术,通常选用的都是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来进行穿刺置管,主要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的患者,也可以用于那些血管状态不佳的老年人。

但是长期留置PICC管很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在PICC置管期间,需要做好相应的护理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那么PICC置管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又该如何进行护理管理呢?1.静脉炎静脉炎是置管早期的一种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常在置管后1周内发生,PICC 置管后,如果置管部位过于频繁的活动,肌肉对血管产生挤压,引起静脉内膜受损,便很可能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除此之外,输液过快或者穿刺次数过多,也很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出现。

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应该选择合适的导管进行,在置管时应该尽量动作轻柔,缓慢置入导管,坚决要避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内膜损伤。

如果患者在置管后出现静脉炎,一定要及时抬高患者的肢体,每天进行3-4次热敷,暂停PICC管的使用,并且进行观察,如果静脉炎症状仍旧不见缓解,则应该及时拔管。

如果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则需要立即拔管,并且予患者行溶栓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对于静脉炎的患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形式来进行治疗,每天3次使用95%酒精和50%硫酸镁对损伤部位交替进行湿敷,并辅以芒硝外敷。

如果静脉炎的面积较大,则应该在换药之前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来帮助皮肤进行局部清洁,出现红肿热痛的患者,可以使用百多邦进行涂抹。

倘若使用上述治疗方法5日后,症状仍旧没见缓解,则需要考虑拔管治疗。

2.导管堵塞引起PICC导管出现堵塞的原因有很多,管内脂类物质出现沉积;患者血脂含量较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管扭曲;采血或者输血后没有及时冲洗干净导管,都会导致PICC管阻塞的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在置管后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来帮助防止导管堵塞,具体的措施为:向患者进行PICC导管护理相关的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液的时候需要掌握技巧,需要根据药物的浓度与性质来调节点滴速度,保证高渗液和低渗液体交替输入,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每次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合理的封闭PICC管。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让人头疼的话题: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虽然这个话题有点严肃,但别担心,我会尽量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跟大家分享,让大家在了解的还能开怀一笑呢!我们来说说PICC置管吧。

PICC置管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可以长时间留置在人体静脉内的导管。

它的优点是安全、简便、经济,可以为患者提供长期、连续的静脉输液、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

但是,PICC置管后也会有一些并发症哦,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那么,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呢?别急,我一一道来。

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并发症:感染。

PICC置管后,细菌可以通过导管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所以,咱们要做好日常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导管周围干燥清洁。

当然啦,如果发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哦!第二个并发症:血栓形成。

PICC置管后,导管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栓形成。

这可不好,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所以,我们要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过度充血或压迫导管。

要注意多做一些肢体运动,增加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接下来说说第三个并发症:导管异位。

PICC置管后,导管可能会移位,穿过动脉或静脉壁,甚至进入胸腔或腹腔。

这可真是让人头大啊!所以,我们要定期观察导管的位置,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当然啦,平时也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受到撞击或拉伸。

第四个并发症:导管堵塞。

PICC置管后,导管内可能会出现凝固物、异物等堵塞物。

这会导致输液不畅,甚至影响药物治疗。

所以,我们要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及时清除堵塞物。

要注意不要让导管接触到物品或衣物,避免被异物卡住。

第五个并发症:导管脱出。

PICC置管后,导管可能会从皮肤上脱落。

这可真是让人惊慌失措啊!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敷料,定期更换,确保导管稳定。

要注意不要让导管受到拉扯或压力过大。

好了,以上就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五个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处理

暴力冲管所致导管破裂
❖ 临床使用导管发现流速变慢时要先排除是否有导管堵塞发生,及时解决,而 不能强行冲管。建议不得对导管施加压力进行冲管,当管路阻塞时,10毫升 注射器设计可能会产生高压(超过40磅/平方英寸)使导管破裂。
渗出概念
❖ 渗出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药物或 溶液进入周围组织
❖ 渗处的发生应被作为不利于病人 ❖ 护士应具备识别评估渗出的部位以及是否需要干
置管后相关的并发症
渗血、水肿 静脉炎 感染 导管堵塞 血栓 导管脱出、断裂 心律失常 拔管困难 导管异位 过敏性皮炎 渗出
置管后相关的并发症
❖ 渗血、水肿: ❖ 症状:穿刺点渗血、剧痛、肿、麻木、刺痛、皮
肤冷有斑纹。 ❖ 原因:导入针型号过大,留置导管过细;穿刺不
当或创伤性穿刺;选择血管不当;有出血倾向者; 抗凝治疗的病人;穿刺部位活动过度。 ❖ 预防:用药史;实验室结果;熟练穿刺技术,避 免“钓鱼”探针。 ❖ 处理:加压止血;加压敷料固定;避免过度活动; 停服抗凝剂;必要时给予止血剂。
拔管
抗菌治疗
Site Maintenance
预防
无菌操作
最少的静脉操作及 侵入 监测敷料状况 观察导管及输注液 体的性质
置管后的并发症
导管堵塞
Site Maintenance
❖ 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 或停止。
❖ 原因: ▪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未经盐水冲管就用肝素封管。 ▪ 未正压封管至血液返流,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病人体位导管打折。 ▪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Empty空的
120–150 psi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PICC置管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1)导管堵塞预防:①保持PICC导管的通畅,避免扭曲、打折,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②穿刺点外露导管妥善固定,在置管后,记录每个患者的导管置入长度,在每次换药和冲管过程中,仔细观察现有长度是否与置入长度相符。

③正确的冲管方法是置管成功后立即用肝素钠稀释液脉冲式冲管等,输注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

④输液完毕时应及时封管,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推注冲管,使用输液接头正压封管。

(使用中冲管2-3次/日间歇期1次/周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处理方法①先仔细检查导管外露部分有无打折、扭曲及长度。

②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先抽回血,若遇有阻力不见回血,切不可用暴力、导丝或冲管来清除凝块,以免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栓塞,可用负压方式进行再通,反复数次,见回血后抽3~5ml血,使导管畅通。

如溶栓不成功,可考虑拔管。

2)静脉炎,穿刺点感染预防:①置管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其次是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②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管的型号应于血管的大小相适宜。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置管前严格消毒局部皮肤,置管24小时换药1次,后定期换药(3—7天1次),及时检查创口情况,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

穿刺时送管动作轻柔、被穿刺肢体制动,可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以免损伤血管内膜;穿刺完毕后以无菌透明贴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点,及早发现静脉炎。

④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敷贴,特别是当病人出汗较多时,更换时采用适当的敷贴,消毒范围大于lOcm。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精选全文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精选全文
处理
CONTENTS
症状: 1、给药时液体自穿刺点回漏 2、导管外露部分漏液 3、导管断裂
导管的损失与断裂
原因:穿刺鞘反复使用损伤导管 导丝划伤导管 修剪导管不当 安装连机器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导管固定 暴力冲管和高压注射所致 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 患者躁动、精神异常
处理
体外部分损伤:修剪后重新更换新的连接器体内部分:如果是导管体内部分断裂,应立马拍胸片,查看断裂导管的位置,查看断裂导管是否会漂移。如果随血流漂移,需立即处理,避免漂移到肺动脉造成阻塞,引起病人呼吸困难,突发死亡。如果断裂在外周静脉内,并且残留较短,可以病人先制动,行静脉切开术,取出导管;如果断裂在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均可以使用介入方法可以取出。
导管相关性感染
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2. 每天评估穿刺局部,并按要求及时更换敷料,夏天适当缩短敷料更换间隔时间。3. 出现穿刺点局部感染时,要及时就诊,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要把分泌物尽量挤出,局部可用碘伏湿敷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洁,穿刺局部用银离子敷料覆盖,再视渗出多少选择纱布敷料或透明敷料覆盖。4. 局部热敷促进吸收及炎症消退。5.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加强局部换药并使用抗菌敷料,取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并使用敏感抗生素。
抬高患肢,增加手指的精细活动, 促进静脉回流 局部:--- 喜疗妥乳膏,可预防性使用。置管后,穿刺点上方可以贴水胶体。--- 物理治疗:红外线、微波照射等。--根据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在3天后症状没有缓解考虑拔管
CONTENTS
不正确固定方法使导管打折 维护不当,未及时或正确冲管 药物沉积:甘露醇等 药物配伍禁忌 脂类药物堵塞:脂肪乳
CONTENTS
PICC穿刺处渗血
原因:包括穿刺损伤;病人有出血倾向;抗凝治疗的病人;穿刺点选择不当,如靠近关节部位穿刺;穿刺部位活动过度;穿刺针直刺血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性静脉炎-1
原因:静脉内形Biblioteka 血栓所致 相关因素:1 反复穿刺,损伤外套管前端。
2 操作不当损伤静脉内膜。 3 封管技术不正确。 症状:沿静脉走向红、肿(上臂肿胀,臂围增 加)、热、痛,严重可导致静脉硬化。
血栓性静脉炎-2
处理:停止在此输液。局部热敷,必要
时进行溶栓处理(尿激酶)。 预防:1 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 成功率。 2 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 伤静脉内膜。 3 理解并正确掌握封管技术。
——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拔针后静脉炎
静脉炎分级
1级:疼痛、红或肿。
2级: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房沿静
脉走向见红色条纹。 3级:疼痛、红、 红肿、穿刺点上方沿 静脉走向见红色条纹、静脉变硬、 条索状。
静脉炎的症状及体征
红、肿、热、痛 滴速减慢
选右侧上肢),包括血管走向、弹性、静脉瓣 及皮肤状况等。 穿刺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穿刺针的外套管卷 边及损伤血管壁内膜层,如果一次穿刺不成功 不可在皮下反复找血管。 选择合适的病人及穿刺前全面的评估。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操 作顺利完成。 医护人员精湛的操作技术。
发症2
PICC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穿刺失败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并发症1
——穿刺失败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通常没有将穿刺失败列为并发症。 严格来讲,穿刺失败对病人造成了局部损伤,潜在的危险因 素及后果也很严重。 穿刺技术不娴熟或操作手法不正确都可以造成穿刺失败。
穿刺失败的预防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双上肢穿刺部位情况(首
——导管堵塞
原因:血液或药物在导管内形成栓子造
成堵塞。 相关因素:1 封管技术(回血、药物)。 2 并发症导致的结果(导管尖端纤 维蛋白鞘形成)。 3 导管打折或肢体受压。 4 高血压患者静脉压力过高引起血 液返流。
导管堵塞
症状:无法冲管、有阻力、滴注困难(滴速减慢或停 止)、不能抽回血。 处理:拔管或溶栓处理。 预防:1 严格遵守封管原则 2 输液泵应用 3 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 多种药物输注—— S 药物 A 生理盐水 S 药物 A 生理盐水 H 肝素 5 臵管后及每日输液前观察并记录滴速
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静脉呈条索状
穿刺点脓性分泌物
机械性静脉炎-1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1 导管留臵状态(固定不良;导管至于关节部 位;不适当的活动) 2 导管材料过硬 3 大导管/小静脉 4 穿刺时绷皮技术不好或送管过快
机械性静脉炎-2
症状:穿刺点出现红、痛 处理:停止输液,局部热敷、涂静脉炎软膏 或喜疗妥 预防: 1 选择材料柔软的留臵导管。 2 避开关节部位穿刺,建议在肘窝下 两横指处进针。 3 稳定固定导管,减少移动。 4 必要时应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辅助 工具。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穿刺护士是否接受过专门培训? 血管及穿刺部位的选择是否恰当? 是否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 是否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进行穿刺? 穿刺时有无损伤血管的内膜和外膜? 是否严格无菌操作? 是否应用透气性较好的无菌透明敷料固定? 是否正压封管? 保留时间是否过长? 是否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 是否合理用药? 拔针后是否做好穿刺点的护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病人因素 - 不可变因素 静脉状况 皮肤状况 疾病状况 免疫状况 已往输液史
并发症
- 可变因素 穿刺失败 静脉炎 渗出/组织坏死 堵塞
医护人员因素 - 可变因素 知识 评估技巧 穿刺技术 产品应用
并发症的出现不 是必然的,它可以通过 医护人员的努力而得到 有效改善!
拔针后静脉炎-1
原因:感染所致 相关因素:1 老年人皮下组织松弛,拔
针后穿刺点不能马上愈合。 2 拔针后伤口处理不当造成 感染。 症状:穿刺点红、痛,严重可见分泌物。 处理:穿刺点严格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涂抗 生素软膏。
拔针后静脉炎-2
预防:1 选择导管柔软的留臵产品。
2 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3 拔针后及时消毒穿刺部位,覆 盖无菌敷料,提醒病人防水。 4 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