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
供热计量是供热改革和供热节能的重要措施。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中规定,分户热计量可采用直接计量和分摊。

通断时间面积法作为一种分摊计量方式,目前应用面积已超过千万平米,相关生产企业超过20家。

不同企业产品间,技术要求、性能指标不一,差距较大,导致计量结果难于统一及比对。

目前,热量表、散热器热量分配计已有相关产品标准,其它计量方法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标准。

为满足热计量工作的迫切需要,急需统一规范该方法技术条件,促进该计量方法的合理应用,提升热计量装置技术水平。

为此,2011年该标准被列入《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建标[2011]16号。

通过制订该标准,统一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参数
及质量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将对我国通断时间面积法的推广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供热计量体制改革事业的发展进程。

二、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原理及特点
通断时间面积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
建筑的总供热量。

其具体做法是,对于按户分环的水平式供暖系统,在各户的分支支路上安装通断控制器,对该用户的循环水进行通断控制来实现该户的室温调节。

同时在各户靠近室内中心相
对统一位置的内墙上安装室温控制器,用于测量室内温度和供用户设定温度,并将这两个温度值传输给通断控制器。

通断控制器根据实测室温与设定值之差,确定通断阀的通断时间,以此调节送入室内热量,同时记录和统计各户通断控制器的接通时间,按照各户的累计开启时间结合供暖面积分摊整栋建筑的热量。

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住宅每户须为一个独立的水平串联式系
统,设备选型和设计负荷要良好匹配,不能改变散热末端设备容量,户与户之间不能出现明显水力失调,户内散热末端不能分室或分区控温,以免改变户内环路的阻力。

该方法能够分摊热量、分户控温,但是不能实现分室的温控。

通断时间面积法应用较直观,可同时实现室温控制功能,适
用按户分环、室内阻力不变的供暖系统。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通断时间面积法按控制方式大致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通过通断控制器内置的反映建筑热特性的控制策略预先计算出阀门开启的时间并进行存储,进而调节通断控制阀通断以控制室温;另一类是,直接通过室温控制器的实测温度和设定温度值之差,确定通断控制器的通断时间以控制室温。

三、通断时间面积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根据调研资料和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在北方采暖地区
采用通断时间面积法的供热计量建筑面积大约在5000万平方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等省、自治
区和直辖市,其中又以北京、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城市较为集中。

在如此大面积的应用中,发现由于各种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干扰,造成通断时间面积法计量准确性出现偏差或错误,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断时间面积法在操作实施前,施工单位未进行外网及
户间的水力平衡调节,系统的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未消除;(2)在实施过程中,用户自行改动更换了散热器;
(3)室温控制器的测温元件质量不符合要求,测量温度不准
或偏差过大;
(4)室温控制器的安装位置不统一,或受到了日照和其它热
源影响;
(5)通断控制器的执行器和阀门质量不符合要求,执行器对
通断阀的启闭功能失效,通断阀出现关闭不严或无法动作等情况发生;
(6)由于系统运行前未进行管道清洗工作,致使管道或装置
发生局部堵塞。

四、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从其计量原理及特点出发,规范前提条件,保证方法的合
理应用;
2、兼顾不同类型产品,提出通用性要求;规范目标要求,不
限制实施途径;
3、在总结实际工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颁布
的供热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以及我国的供热系统形式等特点,从方便用户角度出发,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性强、安全适用、管理方便为原则。

同时在实用性、自动化程度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能兼顾在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上得以推广和应用。

鉴于目前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现状,本标准应包括该
装置各部件的功能与质量要求、应用环境要求及热量分摊方法。

五、主要技术内容及特点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集中供暖系统中使用通断
时间面积法进行室温调控与供热量分配的装置,共分为5章。

章节目次及说明: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集中供暖系统中
使用通断时间面积法进行室温调控与供热量分配的装置。

2、引用标准:本标准重点规定装置整体性能要求,其中单个
部件性能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要求。

引用标准中列出的主要为相关产品标准。

3、术语和定义:仅对与通断时间面积法相关的特定术语进行
了规定。

4、一般要求:对应用条件及通用性技术要求进行规定。

适用条件及热量分摊计算方法、楼栋热计量是通断时间面积
法应用的前提条件,特别在一般要求中首先进行了规定;
室温控制器、通断控制器的应用条件及相关材料的要求在此
进行了规定;
信号传输、电源、安全及电磁兼容等通用性要求进行了统一
规定。

5、技术要求:针对通断时间面积法中热计量装置的各构成
部件分别对其基本功能、技术性能、质量要求等进行了规定。

标准的特点:
1、本标准按一般要求和技术要求进行章节划分,并针对通
断时间面积法中热计量装置的构成部件分别进行了规定,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方便使用。

2、基于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现状,在总结实际工程
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构成、应用条件、热量分摊的周期及计算方法。

3、兼顾了目前多种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特点,强调
了装置的基本功能要求,规定了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构架,以及数据存储的内容、保留时间、存储格式及数据管理等要求,提高了系统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性能方面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溯源性,为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及实现供热系统网络化集中监控和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4、分别对各功能部件的应用条件、基本功能、技术参数
及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实用性、自动化程度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兼顾了在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上推广和应用的可能性。

六、重点条文解读
1、一般要求
(1)标准4.1条首先规定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构成,是由室温控制器、通断控制器、楼栋热量表、采集计算器以及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等组合在一起的,并对各构成部件的安装位置在图上进行了示意。

能让读者在第一时间大致的了解到整个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构成形式。

(2)标准4.2条中规定了通断时间面积法的使用条件及热量
分摊计算方法。

尤其在使用条件中对室内供暖系统的形式、户内散热末端的要求以及供暖系统的水力平衡等做了硬性的规定,从而保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和装置的良好使用性。

对于热量分摊计算方法的修正问题上,标准提出了引导性建议和规定“4.2.2.3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第4.2.1条要求的供暖系统,应对式(1)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修正时应采用供回水温度或室温等与供暖状态相关的参数进行修正,修正算法应明确、可查。

采用供回水温度修正时,温度测量应采用配对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结构和安装应符合CJ128-2007附录C的规定”。

(3)标准4.4.2条规定了室温控制器的安装要求“同一分摊
系统内,室温控制器安装位置应相对统一,并宜安装在靠近室内中心位置的内墙上,且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宜在700mm~1800mm范围内”,其隐含条件说明了室温控制器为固定安装装置,非固定安装装置则不符合标准规定。

(4)标准4.7条对电源的规定主要包含两个构件:通断控制
器和室温控制器。

对通断控制器的主要规定“应具备不间断备用电源开启阀门”,目的是为防患采暖季运行中室内管路被冻坏的保障措施。

如果,当出现整个供热系统停运(停电)的紧急情况发生时,5.3.1.2条对通断控制器的执行机构控制器做了规定,“控制器应具备停电后自动开启阀门并保持开启状态的功能”。

对室温控制
器的主要规定“应具有电量不足提醒功能”。

2、技术要求
(1)标准5.3.2.5条规定了通断控制器的阀门耐久性,要求
阀门“耐久性寿命测试方法应符合JB/T8861-2004中第六章和JG/
T195-2007中第六章的规定。

当开关次数达10万次时,阀门应运
行无故障、无外漏、无损坏”,是通断控制器技术要求中的一项重要规定,保证了系统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

(2)标准5.4规定了采集计算器的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采
集功能、计算功能、存储功能以及具备显示、查询数据及故障信
息等四方面的功能。

其中,对采集功能方面硬性的规定了采集的内容和采集时间“采集内容应包括通断控制器记录和存储的数据、楼栋热量表测量值等信息。

通断控制器每一分摊周期累计数据的采集存储应在第一次分摊周期结束后,且第二次分摊周期第一次温度记录时刻前完成”。

存储功能方面规定了存储的数据种类和时间要求。

(3)标准5.5规定了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和
辅助功能。

基本功能包括:应具有权限管理功能,实现对各功能模块的访问与控制;应具有对设备和用户信息进行存储、查询和管
理的功能;应具有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与恢复的功能;应具有数据
信息导入功能;应具有远程数据线路的核对校验,对异常数据进行
自动清洗并报警功能;应具有对出现异常的设备、仪表实施报警功
能;应有自动对时和校准功能;宜具有用户用热量明细、费用分摊
明细、单据报表打印等功能。

辅助功能包括:宜具有分析历史热量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用能习惯等数据分析功能;宜具有网络查询功
能;宜具有用能成本登记与核算功能;宜具有预付费功能。

七、结语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明确了通断时间
面积法热计量装置的构成、适用条件及热量分摊计算方法;分别对各功能部件的应用条件、基本功能、技术参数及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定了各构成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构架,以及数据存储的内容、保留时间、存储格式及数据管理等要求,提高了系统在数据传输和存储性能方面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溯源性。

该《技术条件》立足我国国情和供热系统现状,吸收国内经验及先进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还需进一步跟踪该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该装置的性能检测方法,完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产品标准。

积极开展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促进该方法的合理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