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讲义
第16讲文言文4《活板》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复习讲义(教师版)
第十六讲文言文阅读(四)【教师版】【知识梳理】《活板》一、作家背景二、重点字词句(一)重点字词解释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__ 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冒之___________________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 字平如砥_______________ 一板已自布字____________ 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__ 更互用之________________ 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_ 不若燔土________________ 用讫再火令药熔_________ 殊不沾污________________ 至今宝藏_______________【答案】:是平民覆盖烘烤磨刀石另外准备(好了)交替,轮流完成烧完毕根本珍藏(二)重点句子翻译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每个字做一枚印,用火烧使其坚固。
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他的活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及子侄们得到三、文言文现象(一)通假字活板___________________ 已后典籍皆为____________药稍镕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版”同“以”同“熔”(二)古今异义薄如钱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嘴唇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模范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并列的连词【答案】边缘模子混合(三)一词多义为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_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___ 又为活板__________________ 每字为一印___________________ 满铁范为一板______________ 未为简易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韵为一帖________________ 不以木为之者_________________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__________做是发明刻成为算作做刻制,制作被若不若燔土__________________ 若止印三二本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如果印五代时始印五经____________ 乃密布字印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雕刻印字模以不以木为之者______________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___________【答案】用用来就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 瞬息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靠近完成(四)词类活用板印书籍__________________ 则以纸帖之___________________ 火烧令坚__________________ 用讫再火令药熔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雕刻,名字作状语用标签标出,名作动用火,名作状用火烤,名作动(五)特殊句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__________ 火烧令坚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________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_____________判断省略省略被动【活学活用】【例题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讲义」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讲义《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登岳阳楼》(其二)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诵读欣赏《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短文两篇《黄鹤楼》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于园》张岱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孙权劝学》(一)正确译文,并掌握标色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辞。
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你)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寻阳的时候,跟吕蒙商讨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几天不见,就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二)课文重点内容梳理。
1.文章主旨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当下开始努力学习。
2.结构简析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3.重点问题探究(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答案:①详写“劝学”“论议”,而略写“就学”“结友”。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释电子书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释电子书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比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初一语文复习讲义(文言文)
初一语文复习讲义七(上)文言文实词先自度.其足(量长短)而忘操.之(拿,携带)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及.反(到,等到)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反.归取之(同“返”,返回)遂.不得履(终于)遽契..其舟(立即)(雕刻)入水求.之(寻找)不亦惑.乎(迷惑,糊涂)能张.目对曰(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必细察.其纹理..(观察)(花纹)明察秋毫....(眼力)(看清)(比喻极细小的东西)又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这里是“自己”)(比)使与台齐.(一样高)凹者为壑.(山沟)拔.山倒树而来(移,搬开)鞭.数十(鞭打)项为之强.(同“僵”,僵硬)果如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观之正浓.(兴趣浓厚)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自非亭午夜分....(正午)(半夜)略.无阙.处(完全,全部)(同“缺”,空缺)至于夏水襄.陵(上)沿溯..阻绝(顺流向下)(逆流而上)虽乘奔.御风(奔驰的快马)则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的水)(深水)飞漱.其间(冲荡)属引..凄异.(连续)(延长)(怪异)哀转久绝.(消失)或王命急宣.(宣布,传播)不以疾.也(快)林寒涧肃.(寂静)空谷传响.(回声)千万蔽.地(覆盖)岁.以大穰.(年成)(庄稼丰收)其虫旧.曾有之(过去,以前)土人谓.之(称,叫)钱氏据.两浙(统治)患.其塔动(嫌,担心)未布.瓦(铺排)上.轻(上面)此易.耳(容易)但逐层布板讫.(完毕)便实钉..之(使坚实)(用钉子钉)六幕相.联(相互)眈眈相.向(代屠夫)人履.其板(走,踩踏)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六幕相持.(支撑)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恼恨,怨恨)学.而不思.则罔(死学)(思考)思.而不学.则殆(空想)(认真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知.之为知之(知道)诲.女知.之乎(教导)(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默而识.之(记)是知.也(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敏.而好学(聪敏)不耻.下问(以……为耻) 学而不厌.(满足)必有我师.焉(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诲.人不倦(教导)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发,开导) 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出来的样子)(启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提出,举出)(方角) (类推) 则不复.也(答复)缀.行甚远(连结,这里指紧跟)一狼仍从.(跟随)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屠大窘.(紧张为难)弛.担持刀(放下,这里是“卸下”)顾.野有麦场(转头看,看见)狼不敢前.(上前)一狼径去.(离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目似瞑.(闭眼)屠暴.起(突然)一狼洞.其中(打洞)屠自后断其股.(大腿)意.暇甚(神情)意.将隧.入(打算)(从暗道)狼亦黠.矣(狡猾)虚词其先自度其足:他的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遽契其舟:那必细察其纹理:它的使其冲烟飞鸣:代蚊子常蹲其身:自己神游其中:代想像中的山林其间千二百里:这飞漱其间:代怪柏其喙有钳:代虫其虫旧曾有之:这患其塔动:那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他的匠师如其言:他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场主积薪其中:代麦场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代屠夫屠自后断其股:代狼置之其座:他的其一犬坐于前:其中而而置之其坐:表顺承,然后而剑不行:表转折,可是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顺承而动如初:表转折,但是学而时习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敏而好学:表顺接默而识之:表修饰,相当于“地”学而不厌:表顺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而顷刻两毙:表转折而忘操之:表转折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到于土墙凹凸处:在留蚊于素帐中:在其一犬坐于前:在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何有于我哉:对于之而置之其坐:代量好的尺码至之市:到…去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码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码何不试之以足:代鞋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无实义入水求之:代剑时有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无实义昂首观之:代“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代“昂首观之”的动作观之正浓:代二虫斗草间驱之别院:代蛤蟆春冬之时:的方为秋田之害:的以钳搏之:代子方虫土人谓之傍不肯:代那种虫子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实义钱帅登之:代木塔乃以瓦布之:代木塔问塔动之因:的便实钉之:代木板学而时习之:代所学知识诲女知之乎:代孔子的训言何以谓之“文”也:他,代孔文子知之为知之:代事物是以谓之‘文’也:他,代孔文子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缺点复投之:代骨头默而识之:学习所得的东西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实义久之:无实义又数刀毙之:代狼亦毙之:代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以徐喷以烟:用试之以足:用以丛草为林:把盖以诱敌:用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来则以钳搏之:用岁以大穰:因为乃以瓦布之:用贻以金钗:用,把可以为师矣:凭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凭是以谓之“文”也:因为以刀劈狼首:用以虫蚁为兽:把以土砾凸者为邱:把不以疾也: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用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三峡七百里中:在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从无自信也:自己自不能动:自然为项为之强:因为以虫蚁为兽:当做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方为秋田之害:成为悉为两段:成为可以为师矣:做知之为知之:就是,是不知为不知:就是,是则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那么则素湍绿潭:表轻微转折则以钳搏之:就则不复也:就方方出神:正方两三级:才故故渔者歌曰:所以故如此:所以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或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或王命急宣:有虽虽乘奔御风:即使良良多趣味:的确,实在盖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因问塔动之因:原因盖以诱敌:原来乃乃以瓦而之:于是盖钉板上下……:因为乃悟前狼假寐:才七年级上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完整版)初一语文讲义
启明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姓名:邢嗣宇年级:初一课时数:2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C 文言文基础字词一T 文言文基础字词二授课日期及时段2015年1月24日14:00——15:30教学内容一、重难点知识回顾首先回顾一下课本上的一篇文言文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1、解释加点的词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案1、放弃同“否”拉不回头2、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3、那朋友太丘那朋友4、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
翻译: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一、专题精讲文言文阅读在一套语文试卷中占据重要部分。
语文试卷总体想要拿比较高的分数,这一部分的分数一定要拿到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上课讲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
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阅读文言文作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
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重视积累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 积累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为理解文言文打下基 础。
理解文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逐步深入了解文言文的 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 。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与课文相 关的文言文作品,拓宽 视野,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重点词语解释
对《论语》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等。
《世说新语》选读
文章内容
选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 《望梅止渴》、《画龙点睛》等 ,涉及魏晋时期的人物故事和风
俗习惯。
知识点总结
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人物 特点,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内
涵。
重点词语解释
对《世说新语》中的重点词语进 行解释,如“望梅止渴”、“画
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体会其用词的精妙、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的 运用。
把握主题
分析文言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文言文作品欣赏与评价
经典作品欣赏
《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文言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作品评价标准
从语言、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对文言文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其 优缺点。
语法分析
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 言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真正 含义。
文化背景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有助于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 。
多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文言 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
力。
考试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选择题
对于选择题,要认真阅读题目和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二贾胡买石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
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
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
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欲买之________ ②何所用之________ ③不顾而去________(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
(限断二处)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蒲松龄,世称________,清代文学家。
(2)与“屠乃奔倚其下”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恐前后受其敌B.场主积薪其中C.一狼洞其中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意思。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诸葛亮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________(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②缀行甚远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④一狼径去________(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初一语文文言文讲义
木兰诗作品简介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诵读识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咬文嚼字解字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唧唧:虫叫声。
一说一声叹息声。
杼:织布梭子唯:只。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军帖:军中的文告。
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旦:早晨。
溅溅:水流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谢安幼年谏兄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①,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②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念:怜悯;同情。
②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谢以醇酒罚之/下车引之B.乃至过醉/过中不至C.老翁可念/撒盐空中差可拟D.何可作此/白雪纷纷何所似(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3)结合原文,可以看出谢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2.阅读蒲松龄的《狼》一文,完成后面小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止增笑耳/止有剩骨B.狼不敢前/乃悟前狼假寐C.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2)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有希望。
D.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3)翻译下列句子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七年级文言文入门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发语 词、衬词、虚词删去。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 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 不翻译。
译: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着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
规律方法:
一关键:理解句意。 两原则:结构完整 不改原意 一规律: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发语词后和连词前可 停顿。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①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 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 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 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 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 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相信自己! 我能!我行!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讲义Word版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世说新语》阅读训练题1、本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著的《世说新语》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高兴的样子)..(不久,一会儿)雪骤.(急速、大)欣然何.(什么)所似.(像)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讲义-专题-走进文言文-部编版
走进文言文【考向解读】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学的精粹,因此,文言文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地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而初中文言文学习更是整个文言文学习过程中一块重要的奠基石,它不仅要使学生初步掌握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
就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而言,初一阶段可能更侧重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全面了解,感性认识,产生兴趣,并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所以不夸张地说,初一文言文学习是文言文规范学习的“启蒙期”。
1234【重点点拨】一、知识精讲:(一)纵观文言文:趣味盎然——令人向之求之1. 成语典故狼狈为奸——唐·段成式《酉阳杂俎》2.文言故事杨布打狗——《列子•说符》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缁(zī):黑色。
素:白色。
扑:打,敲。
犹:像。
3. 古籍简介《笑林广记》《山海经》《世说新语》《论语》《史记》(二)透视文言文:规律井然——令人辨之悟之句读知识:传统的古文是不加标点的。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读(dòu):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掌握了六书知识,就等于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
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 三言两语谈大意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注释:欻(xū,忽然)瞰(kān,看)涎(xián口水)昧爽(拂晓)逡巡(qūn xún 疑虑徘徊)直(价值)罹(lí遭遇)2. 斟酌推敲定句读译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
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初一课外文言文复习讲义《诸葛恪得驴》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孙权大会群臣因听与笔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乞请笔益两字使人牵一驴入2、找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3、翻译下面句子乞请笔益两字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长检其面。
4、结合文段,评价“诸葛恪”其人《一行尊法》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狱未具一行从而谢之前后济之数十万寻王姥儿反犯杀人罪终不顾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2、从文中找出一行不愿因情枉法的理由,并用现代汉语把大意写出来3、翻译下面句子及一行开元中承上敬遇,言无不可,常思报之。
明君执法,难以情求,如何?4、结合文段,评价“僧一行”其人《陈在衡遇鬼》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笼灯前行就火吸烟陈悟为鬼张目其一人问曰2、从文中找出与“实不汝欺”句式特点类似的一个句子3、翻译下列句子丗言人畏鬼,信乎?人何足畏4、文中陈在衡是不怕鬼的`人。
当陈在衡听到“君过首七未耶?”的鬼话后,为什么“讶其语”并“漫曰:‘未也’。
”5、陈在衡知道自己遇上了鬼以后,用什么方法获得鬼的信任,并掌握了制服鬼的方法?《嫦娥奔月》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于西王母长斫之学仙有过谪令伐树2、写出几个类似的故事3、翻译下面的句子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长斫之,树创随和。
4、说说你所知道的现代嫦娥奔月的故事《棘刺为猴》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燕王好微巧燕王说之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雨霁日出因逃臣,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难以治棘刺之端吾欲观见之之臣请之舍取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燕王说之2、翻译下面句子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3、文中卫人提出燕王要看猕猴,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用文中话回答)(1)(2)(3)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加载中,请稍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世说新语》阅读训练题1、本文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著的《世说新语》一书。
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谈论诗文)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俄而..(高兴的样子)..(不久,一会儿)雪骤.(急速、大)欣然何.(什么)所似.(像)差.(大致、差不多)可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柳絮因.(凭借)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分析古今词义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儿子和女儿②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打算、计划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暗示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7、按原文中的句子填写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③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⑥暗示谢太傅赞赏谢道韫才气的句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谢太傅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9、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0、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而“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
(比喻)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比喻)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夸张)二、陈太丘与友期(一)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本书是由刘义庆(人名)组织当时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2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1)去后乃.至。
乃:(才)(2)尊君在不.?不:(通“否”)(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4)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3.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一同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就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4.请分析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2分)无信;无礼5.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3分)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
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
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
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选取任意一个观点即可。
观点1分,理由2分)(二)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②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③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④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舍弃)2、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君”是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4、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三)《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6.字音字形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â)愠.(yùn)三省.(xǐng)传.不习乎(chuán)罔.(wǎng)殆.(dài)箪.(dān)好.之者(hào)曲肱.(gōng)笃.(dǔ)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人不堪.其忧(忍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于.我如浮云(对,对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不舍.昼夜(舍弃)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仁.在其中矣(仁德)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练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曰(河流上,河边)..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