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教师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24《诗词曲五首》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冢.()雉.()狗窦.()舂谷()羹.()罗mù()狐裘.()锦衾.()阑.干()yuán()门风掣.()兜鍪.()liáo()落潼.关()峰luán()踌躇..()宫阙.()【答案】(zhǒng)(zhì)(dòu)(chōng)(gēng) (幕) (qiú)(qīn)(lán) (辕) (chè)(móu) (寥) (tóng) (峦) (chóuchú)(què)【解析】考查字音字形。

“踌躇”“掣”“衾”“雉”不要取下半边字的读音。

“裘”“潼”可用形声字来辨析读音。

“峦”不要写成“恋”。

“鍪”“冢”属于不太常用的字,平时要特别注意。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松柏冢累累..(2)不知饴.阿谁(3)瀚海阑干..百丈冰(4)中军置酒饮.归客(5)风掣.红旗冻不翻(6)何处望神州..(7)坐断..东南战未休(8)零丁洋里叹零丁..(9)留取丹心照汗青..(10)望西都,意踌躇..【答案】(1)众多的样子。

这里形容坟丘众多(2)同“贻”,送给(3)纵横交错的样子(4)宴请(5)拉,扯(6)中原地区(7)占领,占据(8)孤苦无依的样子(9)这里指史册(10)迟疑不决。

这里形容心潮起伏【解析】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意思是“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风掣红旗冻不翻”意思是“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

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掣:拉,扯。

“不知贻阿谁”意思是“却不知送给谁吃。

”贻(yí):拿、给的意思,即羹饭做好了不知道该给谁吃。

3.古诗文默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出师表》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23 出师表,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1)语法推断法,可根据前后文判断出词性,再推断其含义;可根据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推断词义。

(2)语境推断法,可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具体含义。

(3)联想推断法,即联想课内所学、联想现代汉语、联想双音节词等。

(4)语言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修辞,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

(5)代入检验法,选择题可将题干所给的义项代入句中,通过句意通顺与否判断解释是否恰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zhì)臧否..(zānɡ pǐ) 猥.自枉屈(wěi)裨.补(bì)阙.漏(quē)行.阵(hánɡ)夙.夜(sù)庶.竭(shù)驽.钝(nú)攘.除(rǎnɡ)咨诹.(zōu)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存亡之秋.(时候)(2)先帝之殊遇..(特殊的礼遇)(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4)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5)陟.罚臧否..(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6)先帝简拔..(选拔)(7)悉以咨.之(询问)(8)躬.耕于某某(亲自)(9)猥.自枉屈(辱。

谦辞)(10)攘除..奸凶(排除,铲除)(11)斟酌损益..(损害)(益处)(12)以彰.其咎(揭示)(13)咨诹.善道(询问)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X .圣听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效⎩⎪⎨⎪⎧讨贼兴复之效.(功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奏效)(2)道⎩⎪⎨⎪⎧中道.崩殂(路途)咨诹善道.(方法)(3)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5.文学常识填空。

第六单元的语文测试卷答案

第六单元的语文测试卷答案

第六单元的语文测试卷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六单元)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玉盘珍羞直万钱b、百废具兴c、偕数友出东直d、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格外)b.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日光)d.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走送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b、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c、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②感...激而悲者矣.5、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中,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2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情态,鸟的羽毛、鱼的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7、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c.“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明朝二、古诗阅读与积累(14分)暮春翁格【清】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 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 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 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 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 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 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 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③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 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 勇、严,阙一不可。”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_指__祭__祀__用__的__纯__色__全__体__牲__畜___
牺牲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 古义: ___可__以__凭__借________
可以 今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可能或能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___指__诉__讼__事__件____
A.学射于.周同
所欲有甚于.生者
B.朔望设祭于其.冢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有枭将舞刀而.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飞何功之.有 何陋之.有
D )(3 分)
【解析】 A.介词,向/介词,比;B.代词,代指周同/语气副词,表示祈 使语气;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是;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评小卷(六)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评小卷(六)

单元测评小卷(六)[测试范围:第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玉帛.(bó)又何间.焉(jiān)远谋望其旗靡B.昳.丽(yì) 小信未孚.(fú)社稷门廷若市C.遗诏.(zhào) 庶竭驽.钝(nǔ) 驱弛猥自枉屈D.窥.镜(kuī) 咨诹.善道(zōu) 斟酌攘除奸凶【解析】A.又何间.焉(jiàn);B.门庭若市;C.庶竭驽.钝(nú),驱驰。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再:第二次)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私心)C.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D.度.已失期(度:推测,估计)【解析】私:偏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战于.长勺欲有求于.我也B.何以.战扶苏以.数谏故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必能使行.阵和睦D.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解析】A.在/对;B.靠,凭借/因为;C.都读háng,队伍;D.认为……美/美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期史官左丘明所著。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合称“苏辛”。

D.“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陛下”“寡人”都是敬称。

【解析】“愚以为宫中之事”“陛下亦宜自谋”“安陵君其许寡人”中的“愚”“寡人”是谦称,“陛下”是敬称。

5.“偶遇”是小说设计情节的常用方法,请根据给出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6.根据提示默写。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同步练习课件下册 第6单元-浩然正气 23 诗词曲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同步练习课件下册  第6单元-浩然正气  23 诗词曲五首

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 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 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 主的歌行体。其特点是:
篇幅可短可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十八句,杜 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有二十四句。 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 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如《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好好在在运运用用拟拟人人手手法法,,“聚“聚”字”字化化静静为为动动,,形形容容潼潼关关在重在 重重山峦山的峦的 包围包之围中之,中“,怒“”怒字”赋字予赋了予黄了河黄人河的人情的绪情,绪形,容形 黄 容黄河之河水之水 的奔的腾奔澎腾湃澎,湃从,视从觉视和觉听和觉听两觉个两方个面方写面出写了出潼了 关 潼关的险的要险要 。 。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出作者 报报国国无无门门 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
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明明经经入入仕仕 和 起起兵兵抗抗元元 。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
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第三联很巧妙地借 惶惶恐恐滩滩 和 零零丁丁洋洋 两个地名,写出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22 陈涉世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六单元 22 陈涉世家

(一)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广故.数言欲亡
温故.而知新
B.且.壮士不死即已 年且.九十
C.苟.富贵,无相忘 故不为苟.得也
D.扶苏以.数谏故 以.其境过清
【解析】A项,故意/学过的知识;B项,况且/将近;C项,如果/苟且;D项, 因为。
奋:会意字。金文字形,中间是“隹”(鸟);外面像鸟振翅欲飞之势;下面是 “田”,表示空旷的田野。
(2)【座右铭撰写】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奋斗梦。班主任拟写了一则座右 铭送给大家,但只给出了上半句,请依据下面材料,仿写出下半句。
材料一:“(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 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22* 陈涉世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鸿鹄.( hú ) 辍.耕( chuò ) 社稷.( jì ) 怅.恨( chàng ) 鞭笞.( chī ) 適戍.( shù )
度.已失期( duó ) 以数.谏故( shuò ) 陈胜王.( wàng )
2.划分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每句划三处)
【参考译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 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 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 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 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飞的父亲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 “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13.读下面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①粮而景②从。山东③豪俊遂并起而 亡秦族矣。 【注释】①赢:提,背。 ②景:同“影”,像影子一样。③山东:崤山以东,即 东方诸国。 (1)这段文字与课文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示例: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2)课文和这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 说明。 示例:课文中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 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意对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评小卷(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测评小卷(四)

单元测评小卷(四)[测试范围:第四、六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诘.难(jí)怡.情(yí)暄.染(xuàn) 狂妄.自大(wàng)B.滞.碍(zhì) 荒辟.(pì)暮霭.(ǎi) 味同嚼.蜡(jué)C.惆怅.(chànɡ) 聪颖.(yǐng)赋予.(yǔ) 铢两悉称.(chēng)D.拘泥.(nì) 真挚.(zhì)寂寥.(liáo) 栩.栩如生(xǔ)【解析】A.诘.难(jié),渲染;B.荒僻,味同嚼.蜡(jiáo);C.铢两悉称.(chè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A.登上白云山的山顶,可以观赏到夏日羊城五光十色、浮光掠影....的美丽夜景,令人难忘。

B.整个工程队吹毛求疵....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这项跨海大桥建筑工程最好的保障。

C.航天员们在“天宫课堂”上高谈阔论....,为广大青年埋下了逐梦航天的种子。

D.班级“风采秀”上,博览群书、文思敏捷的晓语同学妙言佳句信手拈来....。

【解析】A.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不符合语境。

B.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贬义词。

用来形容整个工程队认真的态度不恰当。

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褒贬不当。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高尔基曾说:“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①通过这次活动,我从心里由衷感谢父母多年来对我的默默付出。

②以后,我要养成热爱劳动。

③劳动不但能给我们带来思想和精神的盛宴,更能创造物质。

人类文明始于劳动,也会顺着劳动的道路,继续绵延下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清 检测内容:第五、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清 检测内容:第五、六单元

检测内容:第五、六单元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诡谲.(jué)怯懦.(nuò)雷霆.(tíng)赫.赫扬扬(hè)B.睥.睨(pì) 侦揖.(jī) 眼馋.(chǎn) 雕梁画栋.(dòng)C.凝.视(níng) 犀.厉(xī) 忌讳.(huì) 蹑.手蹑脚(liè)D.鼎.盛(dǐng) 囫囵.(lún) 鞠.躬(jǔ) 哗众取庞.(chǒng)【解析】B.侦缉,眼馋.(chán);C.犀利,蹑.手蹑脚(niè);D.鞠.躬(jū),哗众取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今天王强迟到了,为了不让老师看见,他蹑手蹑脚....地从后门溜进了教室。

B.他这般哗众取宠....的做法,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欢迎。

C.这座赫赫扬扬....近百年历史的宅院,坐落在人烟稀少的郊外。

D.这天老奶奶寿诞,贺客川流不息,门庭若市....。

【解析】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含贬义。

在此句中褒贬误用。

3.(辽宁本溪中考)选出对选文中的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C )(2分)历史大剧《觉醒年代》近期领跑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榜单。

①该剧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建党前后这段时期风起云涌。

《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就赢得良好口碑,②这部剧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对历史人物进行脸谱化的塑造,而是比较严谨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群像的原因。

整体上看,《觉醒年代》制作精良、好看耐看。

③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只要打破束缚,多接地气,主旋律题材才能产生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④希望创作者继续用更多精品力作书写伟大实践,表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新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比归! (文天祥《南安军》)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3.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4.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5.《南安军》中,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作者亡国之痛的句子是“山河千古在, 城郭一时非”。

6.《别云间》中,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7.《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8.《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三、古诗词阅读。

(一)阅读《南安军》,回答问题。

1.“风雨湿征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描绘出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兵败后就擒被押往大都受审的诗人及兵丁的征衣的凄凉景象。

表达了诗人兵败被俘的沉重心境。

2.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二)阅读《别云间》,回答问题。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2.“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中,作者“难”在何处?“难”在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家中老母尚在,无法尽孝;妻子孤守,生死不得相依。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蒹葭》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蒹葭》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第二十四课《蒹葭》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蒹葭》中用反复咏叹的形式营造可望而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执着、热烈的相思之情的语句是:, , 。

答案: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词的诗句默写,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坻”“沚”字的书写正确.点评: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2.填空溯游从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答案: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解析:分析:此题属于承接性默写,默写时需识记清楚外,还要求字的书写要正确无误.如“宛”不能写成“婉”。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答案:C解析:分析:“琴瑟友之”的“友”是意动用法,以……为友。

故C错误.点评:对于词语的特殊用法要记忆积累.4。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答案:A解析:分析:运用比兴的手法,故A错。

点评:理解比兴是借物起兴之意.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古诗文02(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 古诗文02(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最新单元测试卷:第六单元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测试范围:第六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昳.丽(yì)玉帛.(bó)小信未孚.(fú)B.崩殂.(cú)间.进(jiān)咨诹.善道(zōu)C.期.年(qī)舂.谷(chōng)望其旗靡.(mǐ)D.夙.夜(sù)行.阵(xíng)陟罚臧否.(pǐ)【答案】A【解析】B项,“间”应读“jiàn”;C项,“期”应读“jī”;D项,“行”应读“háng”。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第二次)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丽)C.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展)D.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答案】B【解析】B项,“美”的意思是“认为……美”。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明日..,徐公来D.使内外异.法也【答案】D【解析】A项,“狱”的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B项,“鄙”的古义是“目光短浅”,今义指“卑鄙,鄙视”;C项,“明日”的古义是“次日,第二天”,今义是“今天的下一天”。

D项“异”的古今意义相同。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答案】C【解析】C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

2016-2017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考查范围:人教版1-6单元,侧重第6单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四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卷)(人教版)(考查范围:1-6单元,侧重第6单元)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卷上答题;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庖代(páo)攫取(jué)翘首(qiào)豁免(huò)B.恻隐(cè)陋习(lòu)犀兕(sì)涟漪(yī)C.山麓(loù)愤懑(mèn)阴霾(mái)打鼾(hān)D.癖性(pǐ)馈赠(kuì)恐吓(hè)瘠薄(j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盘缠唿哨浩瀚无垠封疆之界B.巍峨峥嵘不动声色有例可援C.弥撒意测不以为然忍禁不禁D.徘徊糍粑大煞风景顶礼模拜3.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两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悠悠岁月已抹去了绝大多数历史的(痕迹遗迹),历代古人的悲欢离合早已烟消云散。

(2)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4、古诗文默写(6分)(1)无限河山泪,。

(2),骨肉流离道路中。

(3)角声满天秋色里,。

(4),在河之洲。

(5),臣之妾畏臣,,皆以美于徐公。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①为了进一步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校团委、校绿色低碳协会组织了一场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绿色低碳活动。

②经过同学们两个小时的辛勤劳动,()食堂门口荒芜的校园绿化带都播上了希望的种子,()同学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每课达标训练卷(24份)及(1-6)单元检测卷附答案第一单元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一、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1、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能力提高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完成习题: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思念。

B.《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明朗、集中而又强烈,表达的情感丰富、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的前三节侧重于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结尾则把个人的悲观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寄寓了诗人所代表的万千海外游子的绵绵乡关之思。

D.诗共有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基本均衡而对称,句与句之间则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想像、夸张、反复、叠词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韵律。

2、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抒发爱国之情的?3、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4、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第六单元 出师表随堂练习题附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出师表随堂练习题附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下册语文】

出师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疲弊.(bì)陛.下(bì)陟罚臧否.(pǐ)B.行.阵(háng)驽钝.(dùn)裨补阙.漏(quē)C.崩殂.(cú)恢弘.(hóng)夙.夜忧叹(sù)D.攘.除(rǎng)以彰其咎.(chù)妄自菲.薄(fěi)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赞扬)性行淑均.(公正、公平)夙.夜忧叹(早)B.中道崩殂..(忠良、诚实)..(死)悉以咨.之(询问)此皆良实C.平明之理.(治理)臣本布衣..(平民)以彰.其咎(公布)D.咨诹.善道(询问)引喻失义.(道理)危急存亡之秋.(时候)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必能裨补阙漏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臣不胜受恩感激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5)由是感激..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7.指出下列加点形容词的活用现象并写出其意思。

人教版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综合复习检测试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5分)1.默写(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3)。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4)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感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归期不定的戍边将士们只能借酒消愁,流泪感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借助明月遥寄祝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春暖花开,风清乌鸣。

在备考的特殊日子里,同学们,我要托清风捎给你们一个“静”字。

古语有“宁静致远”,将宁静的“静”化为进阶的“进”。

我愿流水捧给你们一个“熬”字,你们要不断续航,熬过去必定海阔天空。

我邀蓝天写给你们一个“勇”字,狭路相逢勇者胜,愿你们能勇敢地走进考场,将多年所学倾注笔端,以试卷为舟,以勇敢为架,划向理想的彼岸,矗立你们的精神大厦,开拓你们的精神kuàng野,成为永立潮头的新青年。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海阔.天空( ) ②kuàng ( )野(2)下列短语类型不同的一项是()A.春暖花开B.风清鸟鸣C.海阔天空D.精神大厦(3)语段画横线句中引号的用法表述正确的项()A.表示称谓B.表示简称C.表示强调D.表示引用(4)语段中“以试卷为舟,以勇敢为桨,划向理想的彼岸”这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反复C.排比D.比喻二、阅读(4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恐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陕西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主题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陕西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主题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张养浩对“众盗”和李虎等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置方法。小 语认为:“张养浩这一做法不对,诸葛亮在《出师表》中 提出赏罚应该采取统一的标准。”你该如何根据本文内容 反驳小语的观点呢?(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示例:小语,你的观点不对。张养浩认为“众盗”本 来是良民,为饥寒所迫,不得已做了盗贼,要给他们改过自 新的机会,从他处理“旧盗”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宽容大 度;而李虎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暴虐残忍,百姓不能忍受 其役使,“旧尹莫敢诘问”,张养浩却“尽置诸法”,这体 现出他不畏强暴、严格执法。(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所选诗句: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描绘画面: 风在吹拂,吹得两岸的叶子瑟瑟发抖,树叶 间似乎发出了凄凉的悲鸣;清冷的月光洒在江面上,一叶 小舟孤独地随波漂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小丽准备从整首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角度分享品诗感悟, 请为她写出分享内容。(2分) 答案:示例: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月、孤舟等,这是诗 人眼中所见;风吹树叶声,这是诗人耳中所闻。②借景抒 情:借夜晚桐庐江上寥落的景象,表达诗人迷惘悲苦、孤 寂无依的心情。“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两句蕴含深 情,将思乡怀友之情表达得极其诚挚动人。
第六单元 文言文主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92页第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 .弗.敢专也(f ú) 荷.(h é)担者 小惠未徧.(bi àn) 又何间.焉(ji àn) B .朝.服衣冠(zh āo) 期.年(q ī) 荇.(x ìng)菜 始龀.(sh èn) C .万仞.(r èn) 魁.父(ku í) 箕畚.(b ěn) 夫.(f ú)大国 D .孀.妻(shu āng) 陇.断(l ǒng) 昳.丽(y ǐ) 望其旗靡.(m 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惩.山北之塞(苦于)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 .战则请从. 一狼仍从.B .上书.谏寡人者 乃丹书.帛曰 C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D .人恒过.然后能改 能面刺寡人之过.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 .可以..一战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何苦.而不平 D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也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颂”是各地的民歌。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本文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

8.默写。

(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3)《月下独酌》表现诗人富于浪漫想象,邀月共饮排遣寂寞的诗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卜算子》中借描绘山水之貌暗示离别之情的诗句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5)《从军行》表现诗人弃笔从戎、保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1分)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略【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2分)我想对老师说: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

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

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2分)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

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

(2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经年此去杳无音,何日再相逢。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他年此地重相逢,再画青春梦。

——同学改写二、阅读理解(44分)(一)(10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参与)(2)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2分)(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4.曹刿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战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分)示例: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

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④谨慎、稳重。

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后才下令追击。

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写出任意一点即可)(二)(11分)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3分)(1)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3)臣之妻私.臣(偏爱)(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5)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17.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18.《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

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分)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

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

(如答“三问”“三思”“三赏”等,言之成理皆可)(三)(11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3分)(1)面山而居.(居住) (2)杂然相许.(赞同)(3)且焉.置土石(哪里) (4)固不可彻.(通)(5)帝感其诚.(诚心)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21.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怎样的态度?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2分)愚公之妻并没有反对移山,只是从关心的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处置土石的问题提出疑问;智叟则是对移山持反对态度,斥责愚公不聪明,讥笑他不自量力。

22.故事的结尾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

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并说说理由。

(2分)天神相助不损害愚公的形象,而且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精神感动了天帝,才有这样的结果。

这样结尾借助神力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四)(12分)【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