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与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公开了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触摸屏终端中的触摸屏具有电容感应功能,在触摸屏终端被锁屏的同时打开触摸屏的电容感应功能,电容感应功能在触摸屏终端被点亮前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时,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触摸屏终端不需要额外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就可以避免在口袋中的误操作,而且还简化了触摸屏终端的解锁过程,方便用户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在对所述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打开所述触摸屏终端中触摸屏的电容感应功能;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检测所述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在所述触摸屏被点亮前,如果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阻止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如果未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后,进入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后的步骤之后,在所述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的步骤之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进入解锁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解锁界面;
输入解锁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令解锁界面为图形解锁界面、密码解锁界面、指纹解锁界面或语音解锁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令包含图形、密码、指纹或语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包含:
对所述触摸屏的点亮、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解锁、对所述触摸屏触摸的响应以及对所述触摸屏终端按键的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同时关闭所述电容感应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为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终端为平板电脑或触摸屏手机。

9.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触摸屏,执行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触摸屏包含电容感应功能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用于在对所述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开启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模块的电容感应功能;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用于检测所述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在被点亮前,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是否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若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所述执行模块阻止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若未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所述执行模块在点亮所述触摸屏之后,控制所述触摸屏终端进入操作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输入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用于在所述执行模块点亮所述触摸屏之后,在所述执行模块控制所述触摸屏终端进入操作界面之前,通过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解锁界面输入解锁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

技术说明书
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特别涉及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在上锁后容易因为挤压滑动出现误操作的情况,特别是触摸屏手机放在口袋里时,一不小心就会因为挤压导致解锁,会突然听到各种按键音操作音响起,拿出手机发现手机切换了情景模式、拨打了电话号码、打开了多个应用等。

现有的触摸屏产品或是通过物理按键或系统功能控制上锁灭屏,或是通过距离感应去控制灭屏。

通过物理按键或系统功能控制上锁灭屏的方法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仍然会因为挤压滑动出现误操作;所谓通过距离感应去控制灭屏就是检测终端与人体存在的一个距离,当人体与触摸屏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触摸屏产品中存在的传感器会感应到人体与触摸屏的距离,当这个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触摸屏就会灭屏,这样就可以避免触摸屏手机在口袋中出现误操作,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一个传感器的硬件支持。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用开机键点亮屏幕之后,一般是要通过滑动解锁方式解锁触摸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终端的解锁方法。

步骤201:点亮触摸屏终端屏幕;
步骤202:用手指滑动屏幕;
步骤203:解锁触摸屏终端。

这种方法在点亮屏幕后仍需要用户再用手指滑动一下屏幕才能解锁触摸屏终端,比较麻烦,而且对防止触摸屏终端误操作作用也不大。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及其系统,使得触摸屏产品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就可以避免在口袋中出现误操作,而且还简化了触摸屏终端的解锁过程,方便用户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在对所述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打开所述触摸屏的电容感应功能;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检测所述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在所述触摸屏被点亮前,如果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阻止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包含:触摸屏,执行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触摸屏包含电容感应功能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用于在对所述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开启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模块的电容感应功能;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用于检测所述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所述判断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在被点亮前,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是否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若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所述执行模块阻止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中就自带有电容感应功能,该电容感应功能能够在触摸屏终端被锁屏的同时开启,不需要用户额外操作其它的按键,方便快捷;开启后的电容感应功能能够在触摸屏被点亮前检测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在触摸屏被点亮前,只要电容感应功能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就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任何操作;这样就不需要触摸屏终端额外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就可以避免在口袋中的误操作,另外,因为本技术触摸屏中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触摸屏终端在口袋中时时刻刻都会检测到电容的变化,所以即使因为挤压滑动碰到了解锁键,由于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也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任何操作,包括点亮屏幕或解锁触摸屏终端,所以,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触摸屏终端的误操作,尤其是当触摸屏终端放在口袋中,避免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误操作程序、误拨号等尴尬
的局面。

优选地,所述电容感应功能在所述触摸屏被点亮前,如果未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后,进入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

在触摸屏被点亮前,如果电容感应功能未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通过按键点亮触摸屏之后,就可以直接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省掉了滑动解锁的解锁过程。

这样就简化了触摸屏终端的解锁过程,方便用户使用,而且因为本技术中的触摸屏终端又有上述的误操作的处理方法,所以即使省掉了滑动解锁的过程,也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

优选地,在所述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后的步骤之后,在所述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的步骤之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进入解锁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解锁界面;
输入解锁所述触摸屏终端的口令。

上述情况是针对用户需要对触摸屏终端设置解锁密码的情况,如果用户需要设置解锁密码,就可以在点亮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之后,不需要进行滑动解锁就直接进入口令解锁界面,直接输入解锁口令即可,简化了解锁过程,方便用户使用。

优选地,所述口令解锁界面为图形解锁界面、密码解锁界面、指纹解锁界面或语音解锁界面。

本技术中的口令解锁界面是除掉滑动解锁界面之外的一切口令解锁界面,因为考虑到滑动解锁本身安全性就不高,对防止误操作无太大的作用,所以本技术针对滑动解锁的这一特性对解锁过程作了简化,去掉了滑动解锁,简化之后的解锁过程也能够防止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为了能够更好地避免终端被误操作,本技术也可以增加诸如图形解锁界面、密码解锁界面、指纹解锁界面或语音解锁界面等口令解锁界面,保证终端能够更加安全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口令包含图形、密码、指纹或语音。

本技术中所述的口令包含图形、密码、指纹或语音等,因为滑动口令安全系数较低,所以本文不考虑滑动口令。

优选地,所述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包含:
对所述触摸屏的点亮、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解锁、对所述触摸屏触摸的响应以及对所述触摸屏终端按键的响应。

当满足所有避免误操作的条件时,触摸屏终端就会阻止触摸屏终端屏幕的点亮,也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解锁、阻止对触摸屏触摸的响应,还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按键的响应以及其它一切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有效的防止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

优选地,所述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通过按键点亮所述触摸屏的同时关闭所述电容感应功能。

本技术中的触摸屏在被点亮的同时将会关闭上述电容感应功能,以避免在被点亮后需要对触摸屏终端操作的时候因为这个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出现用户不方便操作的情况,用户只需要跟现有产品中一样解锁触摸屏终端,就可以实现关闭电容感应功能,非常简便。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为投射电容式触摸屏。

因为电容感应功能较容易在电容式触摸屏上附加,本技术中优选使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这种触摸屏采用多层氧化铟锡ITO层,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轴、Y轴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可通过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电容的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之所在,基于此种架构,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做到多点触控操作,使用这种触摸屏更有利于本技术的实现。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终端为平板电脑或触摸屏手机。

一切以触摸屏为基础的终端设备都可以应用本技术的解锁方法,应用广泛,本技术优选比较
常见的平板电脑和触摸屏手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根据现有技术中通过物理按键或系统功能控制上锁灭屏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终端的解锁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

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在对所述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打开所述触摸屏的电容感应功能;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检测所述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
所述电容感应功能在所述触摸屏终端被点亮前,如果检测到所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阻止对所述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下面将结合图3详细阐述本实施方式中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

首先是步骤301:在触摸屏终端被锁屏的同时打开电容感应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中由电容感应功能,该电容感应功能能够在触摸屏终端被锁屏的同时开启。

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触摸屏手机等一切以触摸屏为基础的智能终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本技术中的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优选使用投射电容式触摸屏,这种触摸屏采用多层氧化铟锡ITO层,形成矩阵式分布,以X轴、Y轴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可通过X、Y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电容的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之所在,基于此种架构,投射电容式触摸屏可以做到多点触控操作。

接着进入步骤302:电容感应功能检测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

在电容感应功能开启后就会在触摸屏终端后台自动检测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这是电容屏自有的功能,是现有成熟技术,此处不做赘述。

接着进入步骤303:判断电容感应功能在触摸屏被点亮前,是否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

如果判断在被点亮前电容感应功能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进入步骤304。

步骤304: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这里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包括阻止触摸屏终端屏幕的点亮、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解锁、
阻止对触摸屏触摸的响应、阻止对触摸屏终端按键的响应等其它一切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有效的防止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

如果在步骤303中判断在被点亮前电容感应功能未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进入步骤305。

步骤305:判断是否使用按键点亮了触摸屏,如果没有点亮,则重新返回步骤302,电容感应功能后台运行,时刻监控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如果点亮了,则进入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解锁过程,即进入步骤306。

步骤306:滑动解锁。

接着步骤307: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

至此,整个流程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本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在点亮的同时将会关闭上述电容感应功能,以避免在点亮后需要对触摸屏终端操作的时候因为这个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出现用户不方便操作的情况,用户只需要跟现有产品中一样解锁触摸屏终端,就可以实现关闭电容感应功能,非常简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中就自带有电容感应功能,该电容感应功能能够在触摸屏终端被锁屏的同时开启,不需要用户额外操作其它的按键,方便快捷;开启后的电容感应功能能够在触摸屏终端被点亮前检测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在触摸屏终端被点亮前,只要电容感应功能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就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任何操作;这样就不需要触摸屏终端额外增加任何硬件设备就可以避免在口袋中的误操作,另外,因为本技术触摸屏中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触摸屏终端在口袋中时时刻刻都会检测到电容的变化,所以即使因为挤压滑动碰到了解锁键,由于电容感应功能的存在,也会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任何操作,包括点亮屏幕或解锁触摸屏终端,所以,本技术能够有效的防止触摸屏终端的误操作,尤其是当触摸屏终端放在口袋中,避免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误操作程序、误拨号等尴尬的局面。

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

如图4所示。

本实施方式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步骤405中,如果判断的结果是按键点亮了触摸屏,则将直接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即步骤406,不需要经过实施方式一中步骤306的滑动解锁过程。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终端有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防止误操作的处理方法,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去掉了滑动解锁的过程,也不会导致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所以本实施方式中的触摸屏终端能够在防止误操作的同时简化解锁界面。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步骤401~步骤40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301~步骤305是相同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按键点亮触摸屏之后,当用户手指离开触摸屏的感应范围时,屏幕会维持点亮状态在小于1秒的时间内,以防止触摸屏被频繁的点亮或熄灭。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方法。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按键点亮触摸屏之后,就直接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

而在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防止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在通过按键点亮触摸屏之后,在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之前,根据用户需要,还可以增加在口令解锁界面输入触摸屏终端的解锁口令的步骤,即图5所示的步骤506,以使触摸屏终端的使用更加安全,智能。

如图5所示,步骤501~505以及507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401~405以及406完全相同,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可以实现,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施方式步骤506中的口令解锁界面是除掉滑动解锁界面之外的一切口令解锁界面,因为考虑到滑动解锁本身安全性就不高,对防止误操作无太大的作用,所以本技术针对滑动解锁的这一特性对解锁过程作了简化,去掉了滑动解锁,简化之后的解锁过程也能够防止触摸屏终端被误操作,为了能够更好地避免终端被误操作,本实施方式中增加诸如图形解锁界面、
密码解锁界面、指纹解锁界面或语音解锁界面等口令解锁界面,保证终端能够更加安全的使用。

另外,所述的口令包含图形、密码、指纹或语音等,因为滑动口令安全系数较低,所以本实施方式中不考虑滑动口令。

步骤506主要是针对用户需要对触摸屏终端设置解锁密码的情况,如果用户需要设置解锁密码,就可以在点亮触摸屏终端的触摸屏之后,不需要进行滑动解锁就直接进入口令解锁界面,直接输入解锁口令即可,简化了解锁过程,方便用户使用;如果用户不需要对触摸屏终端设置解锁密码则步骤506就可以省略。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含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

包含:触摸屏,执行模块和判断模块。

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

所述触摸屏包含电容感应功能模块;
执行模块用于在对触摸屏终端进行锁屏的同时,开启电容感应功能模块的电容感应功能;
电容感应功能用于检测触摸屏上的电容变化,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判断模块;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触摸屏在被点亮前,电容感应功能是否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若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执行模块阻止对触摸屏终端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若判断模块判断在触摸屏终端被点亮前,电容感应功能未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执行模块在点亮触摸屏之后,将控制触摸屏终端进入操作界面。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

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

此外,为了突出本技术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

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

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中,若判断模块判断在触摸屏被点亮前,电容感应功能未检测到触摸屏上有电容变化,则执行模块在点亮触摸屏之后,将直接控制触摸屏终端进入所述操作界面模块。

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触摸屏终端误操作的处理系统中,还包含输入模块,如图7所示。

具体地说,输入模块用于在执行模块点亮触摸屏之后,在触摸屏终端进入触摸屏终端的操作界面之前,通过触摸屏终端的口令解锁界面输入解锁触摸屏终端的口令。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

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

此外,为了突出本技术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