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说课稿1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逻辑性的内容和简洁的风格。板书分为三个部分:标题区、主干知识区和细节补充区。
1.标题区:位于板书中央,突出显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主题。
2.主干知识区:列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采用时间轴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2.多媒体资源:视频资料、音频资料、PPT等,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实现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直观展示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三是拓展教学时空,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主题为“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该章节在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困境,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分析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改革开放时期的不同角色,模拟当时的决策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撰写小论文:鼓励学生针对改革开放的某个方面,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撰写小论文,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八年级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学科年级八年级课题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主备人赵红叶复备人上课时间 3.30 教学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了解家庭联产承包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重点认识十一届山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难点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师生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一、预习导航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开始 ,背景、一、导入新课内容、意义,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课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______进行---包二、讲授新课产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1.十一届三中全会业发展。
出示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3、对外开放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 经济特区,5, 学生自读课本介绍~了解十一届经济开放区,5, 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意义对外开放的格局: ----- 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 ----- 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况~分析转折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假如你是一位新闻记者~请简要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情况。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 2、看课本p.61表格回答: 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家流程 ,1, 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含义、期的标志是什么, 作用。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哪里开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展,其形式是什么, 3.对外开放播放视频《对外开发》~让学生了,3, 上面表格中有关安徽凤阳县小岗解对外开放的经过、重要举措、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效果和新格局。
以深圳为例~分析经济特区创办的重要意义。
,4,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确定在哪三个省设立经济特区,山东又三、巩固提高是在何时作为经济开放区的, 引导学生总结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时间、政策、内容、意义,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开始总结政策调整应吸取的教训。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这一历史转折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变化,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同时,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改革开放的原因、意义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关系,可能还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掌握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政策、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成就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改革开放背后的原因、动力,以及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涉及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能取得这些成就?这一切的背后有何原因?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就。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2.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难点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件:1.文艺复兴;2.工业革命;3.法国大革命;4.两次世界大战;5.冷战的结束。
2. 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历史人物的观点等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行重点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对历史事件的背景进行分析;2.掌握历史人物的观点和认知。
2. 教学难点1.理解复杂事件的真正影响;2.分析、判断历史事件的真正含义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式教学;2.图片、图表辅助教学;3.听写、阅读训练。
五、教学流程1. 课前预习1.预习课本内容,了解本节课主要的伟大转折点;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
2. 课堂教学A. 问题导入(10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历史转折点?你能说出几个世界历史上的转折点吗?”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
B. 历史事件的分析与探讨(40分钟)1.文艺复兴;2.工业革命;3.法国大革命;4.两次世界大战;5.冷战的结束。
C. 总结与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各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观点;2.请学生进行总结与小结。
3. 课后作业1.阅读有关的历史资料;2.完成相关的学习笔记。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表现积极;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3.最后的小结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七、教学参考1.《历史下册》2.《世界文化历程》3.《世界史纲》。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比赛用)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比赛用)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围绕“转折”二字,分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外开放的窗口”。
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2、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转折意义;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以深圳为例,了解对外开放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影视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设计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学习,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的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强国之路,增强对家乡、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围绕着这些目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通过图说历史,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历史,明确重点)。
(2)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上的伟大转折;(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二、说学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八年级学生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相对薄弱,表现欲有所消退,想法逐渐内敛,不愿在课堂上发言;经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方法。
因此教师应当制造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模拟、图说历史、抢答等方式,实现师生互动。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7页]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说课稿[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826182dc1c708a1294a443f.png)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晚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课程标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总结、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节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和历史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

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 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本课要提供 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 2.学法指导:
❖ (1)课前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 (2)课堂指导: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加深理 解。
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资料,通过总结和对比得出 结论:
时间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
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
❖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 ❖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设立经济特区
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深圳为例了解经济 特区的情况。 ❖ 过程与方法: ❖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联系实际,加深理 解。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会用 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分析教材
❖ 1、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后,中 国经历了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分析教材
❖ 1、教材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的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后,中 国经历了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转折 说课稿

四、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 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 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返回
பைடு நூலகம்、说学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六、说教学过程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 1、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 材料,了解当时的一些情况。
六、说教学过程
2、焦点访谈: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 采用记者报道的形式介绍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内容、意义。
六、说教学过程
3、拓展延伸: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 会与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相 同的?
六、说教学过程 四、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节课学得怎 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有哪些地方你觉 得还没有讲清楚?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 性总结和评价。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 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归纳等探究合作 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 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勇于纠正错误的伟大胸怀和敢于创新的 开拓精神。
返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做题的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 回顾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该怎 样去纠正?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该如何走下去?
六、说教学过程
二:让学生自学文本,看看自己都了 解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六、说教学过程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选自冀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5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是党在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后,开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因此本单元内容具有继往开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口述史料的能力,分析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填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通过了解邓小平的事迹,总结学习他身上的优秀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对外开放。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课中的事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主要靠教师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互动、情境、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2、学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看影视,辩证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的这个伟人是谁吗?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转折点,包括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程的曲折性和历史转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6.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本课内容包括:三中全会前的探索与困境,三中全会的召开,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伟大转折还缺乏深入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掌握我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我国是如何走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与提问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什么?进而导入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如何实现历史转折的。
4.讲解与提问: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篇一:《伟大的转折》说课稿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说。
一、关于教材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能力目标:通过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学习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培养学生完整、准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中虽曲折,但依然是前进的,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国家,并下决心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的决心。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1、教法(1)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充分运用要素梯度、内容梯度、时间梯度、问题梯度的调控,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课的内容,深刻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
(2)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提问、讨论等方法,并利用小组、团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智力因素。
初二历史《伟大历史转折》说课稿

初二历史《伟大历史转折》说课稿初二历史《伟大历史转折》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伟大历史转折》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
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
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说课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地位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点,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在本主题中是学习的重点,同时在知识的关联中上承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下启本主题的学习内容:《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子目关系:《伟大的历史转折》共安排了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
“人民再次选择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个子目间的关系是:“人民再次选择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分别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介绍。
重点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会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历史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的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解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课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旧革命的总结、新革命的曙光;是旧思想的发展、新思想的肇始。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前让学生感知本节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主要是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精神去震撼学生,让学生在心灵上接受一次洗礼。
3、重点与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事件,没有深刻的认识。
这节课主要靠教师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互动、情境、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2、学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辩证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四、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昨天晚自习老师要你们带着大屏幕上的5 个问题对第十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进行了预习,在分组对这5个问题展开讨论前,老师要对重申回答问题的规则,首先各组派一名代表抽签决定回答的题次,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到讲台上自问自答,即先提出问题,再讲出答案,每组另外有一次其他同学上台补充答案的机会。
下面请各组对这5个问题展开讨论,时间为5分钟。
(二)、新授: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抽签。
第一个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问题一(答案):当时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错误。
问题二(答案):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却继续坚持”左”的错误,政治上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不愿纠正“文革”的错误。
(学生回答后,评价计分)点击课件,老师讲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在北京召开。
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大”虽然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是来自某中学的某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推荐一下我精心准备的一篇课程说课稿。
本次说课的课程为“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授课方法。
一、教学内容1.学生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
2.了解国外伟大领袖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以及适时聚焦中国1810-1840年代的变革。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分析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了解其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影响。
3.了解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讨论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总结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并理解其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成果。
2.学会在多方面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整理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进行判断和评价。
3.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了解中国1810-1840年代的变革。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深刻感受和情感共鸣。
2.提高学生对拿破仑及其影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引入学生们进入课题的情景是重要的。
通过简要介绍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要求的时间内讨论并介绍法国大革命的契机、过程和结果。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充分交流和沟通。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
3.学生发言,收集资料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逐步梳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分析,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让学生搜集有关拿破仑及其变革的历史资料,以理解拿破仑的一生及其变革,并讨论拿破仑时代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
4.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元化的游戏形式,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发言,自由交流,分享历史知识和感悟。
伟大的历史转折

浦东
汕 头
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 放”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近代的开放是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强行迫使,
中国被动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 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近代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为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目的不同: 与掠夺。当今的开放是中国为了吸收外国先 进的技术和资金,发展本国经济,为建设社 会主义服务。
结果不同: 近代的开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
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当今的开放使中国走向 富强繁荣,提高了国际地位。
达标反馈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有①粉碎了四人帮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 想④“左”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4、“文革”结束以后“左”的错误继续发展的表现是( ) A、大搞批斗“四人帮”运动 B、坚持“两个凡是” C、制造冤假错案 D、阻止邓小平复出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珠海)
中国改 标志中国进入改 开创包产到户 对外开 革开放 革开放和社会主 (家庭联产承 理由 的总设 放的窗 计师 义现代化建设新 包责任制) 口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和意义,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认识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识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四、学情分析本课所涉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开发区、开放区等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整理以及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改革开放后家乡巨变、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等图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课堂互动、情境设置、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看图、讨论分析,结合事实谈内心的感受。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感受家乡的变化,导入课题。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1、让学生看书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通过活动“情景剧场”,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师从“转折”二字重点指导,突破教学难点。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1、播放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学生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的喜悦之情,憧憬美好未来,教师提出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内容及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承接上一课,文化大革命,讲述了文革之后,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的巨大作用。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意义。
2、教学目标:
◆陈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复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说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强
3、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4、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史料分析法、情景体验法、探究法、比较法等,同时,采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三、学法指导
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本课我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调查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又加强了情感上的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
我为此设计了这样的导课:是谁一生三起三落,却百折不挠?是谁在文革中顶住压力,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是谁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教育的“三个面向?是谁提出一个了史无先例构想--"一国两制"?又是谁提出改革开放,让中华大地荡起滚滚春潮?--他就是邓小平,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永远怀念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伟人。
(用激情激发学生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究,深入历史:为便于学生理解,我把教材内容编排分为三部分:徘徊篇、转折篇、推进篇。
(1)徘徊篇:实际上就是探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这是本课的难点。
我用如下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①讲述故事《阿毛在1977年》,通过这个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和同情心。
②预设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文革”结束后,阿毛最盼望的是什么?问题二:请同学们帮阿毛明辨是非“党中央坚持的两个“凡是””方针正确吗?请同学们讨论。
问题三:困扰阿毛的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看书解答。
③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设计一个辩论赛的环节---“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还是实践?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联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多么的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历史课堂活起来”。
(2)转折篇:也就是讲解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是本课的重点。
首先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
) 会议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如果你是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将如何报道本次大会呢?自学课文,并组织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参与到历史之中,体验了历史,提高了能力。
)为了便于记忆,老师将大会内容概括为思想、政治、组织三大路线,并且将其意义概括为“一个标志,两个形成,三大功绩”(顺便提问一下目前的领导人,延伸知识。
)
(3)推进篇。
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过渡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规。
但当时全国还有三百多万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没有得到平反。
现在怎样才能让他们心情舒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对,要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
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那么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一起了解一下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播放视频)
刘少奇在文革中作为国家主席,在未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文革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人们也更加认识到了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
那么,取得了哪些成就?自学了解并回答练习题。
过渡语: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文革前后有什么变化呢?自学了解。
2、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并播放港澳回归,2008奥运会、加入世贸,航天等大事件,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拓展延伸升华感悟:教师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学生欣赏。
在歌声中回顾学过的历史,情感得到升华。
4、总结反馈,巩固知识:通过板书提炼出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基础练习巩固知识,这样利用学生的有意后注意,及时梳理线索,巩固知识。
5布置作业:走访经历过“文革”的人,结合课文,理性认识历史事件。
附:
故事《阿毛在1977年》:我今年17岁,我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因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一句“太阳像块死马肉一样挂在西边的天际”,就成了他攻击“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的罪证;被打成“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关进了牛棚。
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我依然是“反革命分子”的儿子。
我迷茫的走在大街上,墙上刷着刺眼的标语“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真的是真理吗?几年的“造反”生涯,我学到了什么?我的前途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