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研究[1]-14页word资料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解大学生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追求,本文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揭示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一、人生目标与追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人生目标和追求时,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
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
二、人际关系与社交活动在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加看重真诚和互助。
他们认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友谊,是实现个人价值和幸福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价值观的塑造与影响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价值观塑造者之一,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也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媒体、社交网络和社会风气等。
四、人生困惑与挑战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和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
其中,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许多大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一些大学生还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困扰,包括与同学的相处、与父母的沟通等。
这些困惑和挑战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早塑造者,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从五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正文内容:1. 教育与职业观念- 大学生对教育的看法: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重视获得学历证书。
- 对职业的选择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应该与个人兴趣、能力相匹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薪职业。
2. 人际关系与社交价值观- 对友情的看法:大学生看重真诚友情,追求共同兴趣和利益。
- 对爱情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爱情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追求互相理解、支持和尊重的爱情关系。
- 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构成威胁。
3. 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是个人应尽的义务,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 参与公益活动的态度: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但大多数学生还需要更多机会和平台来发挥自己的公益意识。
4. 人生目标与追求- 对成功的定义:大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多样化,有些追求经济上的成功,有些更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 对个人发展的期待:大学生普遍期望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追求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5. 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注-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等,希望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对文化传统的价值认同: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
总结:本文通过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教育、职业、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态度和追求。
这些调查结果可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的调查报告摘要: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处理各种关系时, 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用这样的看法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因而对人生产生了一系列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
人生观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人生观;大学生;当代社会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调查对象:工学院,师院在校大学生。
1 世界观的概述世界观的释义一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也叫宇宙观。
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世界观的特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
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联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对后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对后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招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和相关研究文献阐述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表现和问题。
一、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对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共有200名样本对象参与了此次调查。
下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个人目标在问到个人目标方面,有55%的参与者认为他们的目标是清晰的,17%的受访者认为目标模糊不清,28%的受访者则选择了“没有确定的目标”。
具体来说,对于有目标的受访者而言,大多数人的目标集中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上。
2.态度和行为在回答是否在追求自己对生活的满意感方面,有80%的受访者回答“是”的。
此外,大多数受访者在大学期间都参加了一些社团和组织,并表示这些经历丰富了他们的社交圈和增强了交际能力。
3.价值观在对个人价值观的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对于人而言,健康、家庭和自我价值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而在对社会的关心方面,大多数人则认为对保护环境和倡导公益事业的关注比较高。
二、相关研究文献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的研究文献也有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下面列举一些相关文献结果,以加深我们对后大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1.社交需求James A. Trent(2019)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需要将发展人际关系和社交圈子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因为80%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一些社团和组织,并表示这些经历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2.职业目标梅根·霍尔(2020)在其研究中发现,与表现与年龄相同的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在职业目标上的表现比其他群体更优秀。
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符,即大多数受访者的个人目标集中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上。
3.道德观念Andrea Scarpa(2014)的一份研究表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建立在家庭和“非正式”教育中的。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473名学生为例1管贝贝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日照 276800摘要: 本研究运用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对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473名一至四年级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兼顾国家和个人的利益而又比较重视自我,他们既注重实际又崇尚理想抱负,但值得注意的是,“90后”大学生更加强调“自我”,更加注重实用性,若任其发展,很容易走向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结合"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改革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与切实途径。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大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
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层面,在整个德育内容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们作为人的思想的总开关,指导和支配人的一切行为活动。
其中,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也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
大学阶段是个体的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的成因,有利于正确把握新时期高等院校德育的客观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用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对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大学生的价值观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是曲阜师范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年龄范围为16----23岁。
本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为Rokeach编制的“价值调查表”,此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是18项终极性价值和18项工具性价值,每种价值后都有一段简短的描述。
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的调查报告

90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网络上一直充斥着关于90后各式各样的新闻,但其中以负面信息居多。
最为充斥着网民眼球的莫过于关于90后的xx门事件,阳台门,性爱合同门,脱裤门,破处门……这些XX门无一例外是关于性爱方面的,其不雅行为与开放程度使人目瞪口呆,而且网络上不时流传出一些关于90后富二代频频炫富,抨击穷人的视频。
由80后引导开始兴起的非主流文化在90后中也颇为盛行。
在网络文化中,不少网民将90后称为“脑残的一代”,“网络文化的毒瘤”。
虽然网民对90后的总体评价并不太好,但也有一些比较正面的事例涌现,例如90后官兵出色的完成国庆阅兵典礼,长江大学的学生舍身救落水者等等。
90后虽然年纪尚轻,却也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不少的杰出人物,例如:运动员中的丁宁、刘诗雯。
龙清泉……文学圈的老赖、刘志坚、李树津等等演艺圈的:张一山、杨紫、尤浩然等调查目的:2010年对于中国某些90后而言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他们在今年正式踏入了双十年华。
在中国古代,当一个男子年满二十岁时,他就要举行成人仪式,行加冠礼,这意味着他们将要承担起家庭宗族与社会的责任。
然而,作为在改革开放日益成熟的环境下,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里成长的,业已年满或者以及将要达弱冠之年的90后们又是否已经为自己成年后所要担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现在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状况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综合以上现象,虽然同处于一个社会时代背景,但由于家庭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90一代的同龄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也有很多迥异之处。
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90后拥有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
为了更好的深入了解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现状,使得社会增进对这一群体的了解,与本着方便社会各界人士帮助90后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指导意见的原则,制定这一份针对90后大学生的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问卷对90后大学生就其道德观念、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后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调查

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
社交媒体在后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过度 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对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 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引导 和管理。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人生观
后大学生的人生观更加积极向上,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 现。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关注社会和他人, 并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价值观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向于多元化,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平 等、公正等社会价值,同时也关注个人成就、家庭、朋友 等个人价值。
调查结果
通过对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 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本次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调查范围较窄等,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03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 查 对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后大学生是指95后、00后等年轻一代,他 们所持有的对于人生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看 法和观念。
特点
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影 响,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10所高校的500名后大 学生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要点二
结果
研究发现,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之间存在明显 的关联性。具体表现为,拥有积极人生观的后大学生 更倾向于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重视家庭、尊重 他人、追求真理等;反之,持有消极人生观的后大学 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等。
对比分析
与以往研究的对比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次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后大学生 人生观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 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探析

新形势下90后高校生人生观调查报告

新形势下90后高校生人生观调查报告多年前社会上也有很多针对70后、80后的评价,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70后与80后已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社会上很多专家与学者开始将评价的方向转向90后,尤其是90后的高校生。
近年来,90后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而这些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又怎样呢?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关于90后的评论,其中也不乏一些批评。
那么在当前形式下,90后高校生的人生观究竟怎样呢?他们的价值观具有哪些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呢?这些对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因此目前我们需要对90后高校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开展实践性的调查活动,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方法这次对90后高校生人生观的调查是在科研小组的努力下完成的。
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首先是科研小组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集体讨论的方式制定了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分别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交大希望学院、成都理工、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20个系的2000名90后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最后由本班的问卷分析小组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一共发放了2000张调查问卷,共收回1987张,收回率为99.35%,充分保障了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2.分析2.1道德理念2.1.1 90后高校生具有浓厚的民族荣誉感与乐于助人的思想虽然90后高校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深受父母呵护,但是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我们发现90后高校生的民族荣誉感强。
在本次调查的2000份问卷中,对于“您是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它是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90%的同学是回答“荣誉感”,只有10%的同学回答是“归属感”。
可见90后新生代大学生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却具有浓厚的民族荣誉感,实属难能可贵。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调查与研究

新 鲜事物 ; 个性更 加独 立 , 在独 立思考 与选择上 , “ 9 0 后” 大 学
第一 , 学校教育偏 向于市场需求 , 忽视价值观教育 。
为解决 学 生毕业 后 的就 业 问题 , 某 些 学 校 在 课 程 安 排
上煞 费苦 心 . 以市 场需 求 为导 向 。 加 大专 业课 程 的设 置 , 减
多 识广 : 在社 交能 力 、 英语 口语 、 文 体 活动 、 计算 机操 作 和网 络 技术 上有优 异的表 现 , 整体 素质 相对 较高 ; 表 现 出强烈 的
入 片面甚 至形成错误 的人生观 、 道德观 和价值观 。 2 . 2 . 2 学 校 因 素
因此 , 根据“ 9 0 后” 大学生 思想 特点 , 利 用 大学 时期加 强教 育
和 引导 .以社 会主 义核心 价值体 系 引领 大学生 的价 值观 教 育. 具有非 常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一
“ 9 0 后” 大学 生 产生 极端 个人 主 义价 值倾 向 , 缺乏 与他 人 合
作 意识 , 忽视 集体利益 。 其次, 网络文化带来 的双重效应 。网络具有迅 速的信息 收集、 便利 的资料 查询 、 广泛 的信 息交流 、 文 化传播 等 , 丰富
方面有 利 于加强 和改进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另 一方 面
2 . " 9 0 后”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现 状 分 析
2 . 1 现 状。
《 中 国青 年 网) i f - 批“ 9 0 后” 大 学 生踏 入校 园时 , 对 其 展 开 了一 次调查 , 调 查对象 是某 大学 各 院系 的1 2 0 0 名新 生 , 调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一、人生观、价值观的名次解释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
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调查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然而,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对后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 活中的问题。
社会教育对策
加强媒体监管
社会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后大学生 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应该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博物 馆、文化中心等,为后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 会。
鼓励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应该鼓励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 、实习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和需求,提高他们的社 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 性别、学科、家庭背景等方面 存在差异。
多元化发展
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路径不再单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
后大学生人生观问题
自我认知不足
部分后大学生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缺乏清晰的认识,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价值观偏差
一些后大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和享乐主义,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责任意识。
人生目标模糊
部分后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导致在面对人生选择时感到迷茫和困惑。
实践意义
为政府、高校等提供有关后大学 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实践指导,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综合素质。
现实意义
通过对后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 的调查研究,为解决当代大学生 面临的思想困惑和价值选择提供 指导和帮助。
02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01
02
“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探析

“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探析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特点主要是对未来和生活充满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但是内心有时会空虚,比较急功近利。
建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认识水平。
标签:“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特点;原因;建议一、引言“90后”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上最具活力的人群,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对于当前和以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90后”群体,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而应该全方面的剖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只是行走在成长的路上,在未来必定能挑起社会的大梁。
二、“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特点1、学习积极,大部分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充满热情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在大学四年里要努力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从而为毕业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此也可以看出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比较积极的,而非一些人认为的作风懒散、无进取心。
当前虽然有个别“90后”大学生有啃老的思想,但是主流还是积极的,我们不能因为个别同学而产生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误解。
整体而言,“90后”大学生群体很有主见,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2、有丰富的信息,但是内心有时会空虚伴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化,“90后”大学生成为网络生活中的活跃群体,他们需要大量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
由于网络资源丰富多样,他们通过经常上网来获得一些新鲜的资讯。
他们对于新闻类别关注较多,像社会热点、时政要闻、娱乐头条是他们关注较多的。
但是通过网络渠道得来得知识良莠不齐有待考证,而且网络上的资讯会给“90后”造成一些困惑。
而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更容易造成他们内心的失落。
3、张扬自我个性,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事物,“90后”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与他们张扬的个性密切相关。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doc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报告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判断一个社会怎样,不仅要根据它的经济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要看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
因此,研究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与客观事物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之间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当代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取舍的思想观点。
在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学生自我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态度,个人态度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他们关注国际形式走向,关心国内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下岗困难职工、贫困失学儿童等。
大多数对人生价值观的标准基本相同,对社会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为偏远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务实的,在这次调查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而把努力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锻炼各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放在第一位。
课余时间很多学生通过书籍或网络开拓知识面,涉猎广泛。
他们渴望求知,多学些本领,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竞争,适应社会,已为大学生普遍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进取的、向上的。
他们崇尚人间自有真情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他们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和正义感。
对现实社会充满信心,并拥有自己的美好的理想。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区人生理想的不明确和个人主义现象。
关于90后新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90后新生人生追求的调查报告浙江师范大学迎来08级新生已有三个月,这届新生大都出生在89年后半年和90年上半年,这也意味着浙江师范大学迎来了首批90后大学新生,而对于外界褒贬不一的90后新生,进入大学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目标与追求呢?本部门对90后新生的人生追求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大学,一个千千万青年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然而,进入大学,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转变的问题,从高中到大学,无论从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都会有全新的感受。
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未来,需要大学新生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去体会,去学习。
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而今年,首批90后新生(指主要同90后生活在一起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了,历来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对于他们的人生追求,本课题小组就他们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发展及其自身的能力拓展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
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得出一些实用的数据,了解90后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一些实际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引性的建议,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
我们这次调查的最终目的是想借此帮助90后大学生认识自己在人生追求,人生目标的制定与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改善这种状况。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1989年后出生的大学新生217名基本信息:这部分人出生在90年前后,大体上是跟90后的人生活在一起,有着同样的思想,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同时也是传说中敏感自私的一代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是在浙江师范大学各学院大一年级随机选择89年后出生的大一学生当场填写。
全校共发放问卷217份,收回217份,回收率达100%四调查时间2008年11月9日-2008年11月31日五调查内容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90后大学新生的学习发展,目标定向,能力拓展(包括职业规划,素质拓展),价值观人生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研究(小组成员:严佳琪张恒高雄汪杰)“90后”大学生是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走向革新的一代。
这一代大学生政治观念上坚持主流价值体系,政治参与热情高,但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人生观念上开拓进取、积极主动、灵活务实,但存在厌世情绪;道德观念上思想开化,在坚持传统中创新;学习上主体意识鲜明,但学习风气有待提高;消费上个体差异大,新型消费观念正在形成;生活方式上健康向上,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但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加强;恋爱方面注重实际经历,独立自主,深受女性主义影响。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没有绝对的界限,社会大众应该以一种更加理性、包容的态度来看待“90后”亚文化。
为更好地了解“90后”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我们小组组织了本次调查。
研究主题为“90后”大学生思想生活状况调查,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并分别对其进行结构化分解,从而有效地实现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转化。
现有的研究成果对“90后”大学生这一“新事物”涉及较少,资料相对匮乏。
本研究运用文化相对主义和女性主义视角,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机结合,对“90后”大学生进行了系统化、整体化研究,有助于打破社会大众的刻板印象和主观偏见,更好地认识“90后”大学生群体,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设计1 方法: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访谈法,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对象: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20收有效问卷116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女生分别占总数的31.1%、68.9%;3 研究假设:“90后”大学生深受全球化、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变迁、社会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与“80后”大学生有显著差别,如果说“80后”大学生是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代,那么“90后”大学生则是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走向革新的一代。
二、结果与分析(一)政治观念:坚持主流价值体系,政治参与热情高,但存在认知误区1 “90后”大学生坚持主流价值取向,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73.4%的学生对党和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充满信心,75.7%的学生有意愿加入中国共产党,“90后”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有坚定的信心,渴望加人到党组织中来。
70.1%的“90后”大学生认为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较高,28.0%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9%的学生给予了较低的评价,这说明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与此同时,部分“90后”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淡薄,7.1%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纯粹的空想,永远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化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
2 “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但理性思维程度不高。
33.3%的学生经常关注国内、国际时事,62.6%的学生偶尔关注,只有4.1%的学生表示从不关注,“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
15.4%的同学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非常支持,认为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25.0%的学生选择了“无论谁当选,其代表和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对中美关系影响有限”;44.2%的学生认为“其代表民主党的执政理念,在贸易、外交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不同的影响”;15.4%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
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理性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看问题、办事情存在表面化、感性化的特质。
(二)人生观念:积极主动、乐观进取,灵活、务实,但存在利己主义倾向和厌世情绪1 “90后”大学生人生目标明确、积极向上,但部分存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倾向。
31.6%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59.5%的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90后”大学生追求奋斗型、责任型人生,其人生目标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2 “90后”大学生人生态度主动进取,勇于竞争,但部分存在颓废、厌世情绪。
高考志愿完全由父母决定的学生仅占1.0%,完全由自己决定、和父母商量后由自己决定者占71.9%;92.1%的学生会主动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见解;“90后”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现实生活,人生态度主动性强。
与"80后”的保守主义、现实主义相比较,“90后”大学生更加富有探索精神,勇于挑战自我。
56.4%的学生对未知领域采取“乐于探索、挑战自我”的态度,38.1%的学生选择“随时准备迎接困难和挫折的到来”,只有4.8%的学生选择“最好永远不要遇到”。
“90后”大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接受挑战,面对新生事物积极尝试,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
39.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充实,21.6%的学生认为“悠闲、快乐、没有太多想法”,超过六成的“90后”大学生拥有较高的幸福指数,对现状比较满意。
然而,也有16.2%的学生表示“生活茫然,没有目的”,3.1%的学生认为“生活颓废、心情郁闷”,有近二成的“90后”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明显不满,幸福指数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三)道德观念:道德上思想开化,在坚持传统中走向革新1 “90后”大学生坚持核心道德体系,能够辩证统一地看待认同传统道德。
对待传统道德观念(见表1),如“勿以恶小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超过九成的同学表示赞同。
而对有些传统观点,如“舍生取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超过四成的学生表示反对。
“90后”大学生能够坚持核心道德体系,但更加理性和务实,能够辩证地看待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
2 “90后”大学生重视道德自律,对社会整体道德现状认同率较低,自我认同率高。
我们以诚信、热情、仁爱等几个指标来考察"90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61.3%的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表示反感和鄙视;26.1%的学生认为这不太正常,但自己偶尔也操作;12.6%的学生认为作弊成功也是一种本事。
当同学向自己请教一个问题的时候,85.4%的学生选择讲解思路;13.1%的学生会简单说明结果;1.1%的学生会爱理不理;4%的学生会说自己不会做。
如果在乘车途中遇到老弱病残的乘客,62.8%的学生选择主动让座;36.5%的学生会看情况再让;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在看待韩国女明星崔真实自杀事件中,61.4%的学生认为这是一场网络暴力,是网民不负责任的“狂轰滥炸”导致了崔真实的死亡;18,6%的学生认为责任不在网民,这纯属崔真实的个人选择;11.0%的学生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的网络立法不规范。
从整体上看,“90后”大学生有着较强的道德意识,但其道德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2.0%的学生认为社会总体道德状况是好的;65.2%的学生认为情况一般,少数人道德缺失;19.5%的学生认为情况很糟糕,多数人道德缺失;3.4%的学生则表示说不清楚。
53.6%的学生对道德缺失现象表示深恶痛绝,43.8%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2.6%的学生则表示与己无关。
47.9%的学生认为与其他群体比较,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状况要好得多;30.9%的学生选择差不多;1.5%的学生选择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状况差很多;19.6%的学生认为不好说。
总之,“90后”大学生对社会整体道德现状认同率较低,对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道德认同率相对较高。
3 榜样对“90后”大学生影响巨大,但他们不盲从榜样,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问卷中涉及的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精英、商业精英、道德精英、体育明星及娱乐明星。
“90后”大学生对政治精英胡锦涛、温家宝、普京及奥巴马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其中温家宝总理的支持率达到了96.3%,务实、亲民的政治人物深受学生喜爱。
经济精英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百度总裁李彦宏和中星微总裁邓中翰,分别有23.6%、40.4%、51.2%的学生不清楚他们是谁,经济精英对学生的道德影响相对较小。
汶川大地震中,救援英雄谭千秋、张米亚以及救灾全体官兵,其事迹的影响范围比较大,“90后”大学生也给予抗震救灾人员以很好的评价。
体育明星方面,篮球巨人姚明和跨栏冠军刘翔已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大多数学生对他们也非常欣赏,认知度高达99.6%。
而娱乐界的周杰伦和王力宏,喜欢他们的“90后”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对于近几年兴起的炒作,宋祖德和芙蓉姐姐可以被视为当前中国社会“牛人”。
然而,59.6%的学生表示讨厌芙蓉姐姐;28.3%的学生讨厌宋祖德;不难看出,“90后”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对于炒作比较反感和厌恶。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预备人员,其素质应该更加全面。
社会精英人物可以作为他们行事、立身的榜样和道德楷模,但同时,其自身形象和内涵的塑造还需要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的引导,从而获得更多的主流价值体系熏陶的机会,构建合理、健康的意识形态。
(四)学习方面:学习自主性强,选择性强,学习风气有待提高1 “90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是提升自我,个人本位主义鲜明,专业学习兴趣亟须提高。
86.5%的学生最期待在大学里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其次是实现理想、报答父母和应对社会竞争,约占50%;再次是毕业后谋好职业、将来过富裕生活和取得较高地位、光宗耀祖和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然而,也有4.5%的学生认为来大学只是混张文凭。
兴趣是学生孜孜不倦地探索的动力,如果缺少了学习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对专业感兴趣的“90后”大学生只占38.3%,这可能与他们涉足专业领域不深、填报专业时对自身和专业不够了解所致,此外兴趣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39.5%的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一般,有22.2%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对专业学习缺乏足够兴趣者达到61.7%,这说明90后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亟须提高。
2 “90后”大学生学习计划意识强,但实施效果欠佳;赞同自主学习,重视交流和沟通。
“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学习计划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提高学习质量,实现自我督促。
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但存在计划制订粗糙、执行率低的问题。
制订和曾制订过学习计划的学生有88.7%,从执行情况看,基本上能执行的高达79.2%,这说明学习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从效果上看,认为能很好地执行的仅有3.6%,较好执行的仅有25.6%,这表明“90后”大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执行实效低,可能是与计划制订粗糙、任务过多不符合实际、自身自制力不够有关。
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赞同自主学习。
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比较强。
遇到困难时,选择找同学和老师商量的学生占63.2%,而选择自己查找资料寻找答案的占10.8%。
3 “90后”大学生学习态度较好,然而学习风气不浓,需要加强学风建设。
50.2%的“9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很认真。
将课余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的人数最多(30.1%),此外娱乐消遣(27.3%)、参加社团活动(20.1%)也占有重要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