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熟悉性原则
小学语文《想起这件事-我就-----》作文指导课

•1.你对它的了解程度有多少?(最好对它的 特性进行描述)
•2.它对你有哪些重大影响?
•3.通过一件典型的事例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它 是你的最爱。
第一招: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下手
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 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可 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历 史、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 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 的素材。
(大题化小的小技巧)
将要写的内容细化程具体事物, 或者加上一个修饰限制性词语。
《善待生命》- 《善待小鸟》
-
“题__目__:_________的味道” 你会写什么呢?思考一下
写读书的味道,写思念的味道,如果 没写具体生动的事就会显得空洞无物。 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 象最深的几个细节,以此来写出心理的 感受,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为文章 增光添彩。比如写“一碗热汤的味 道”“糖葫芦的味道”。
• 审题: • 题目:想起那件事我就…… • 1、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 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 3、写出自己的生活体验。
• 选材:
• 本节课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事, 关键是写出想起那件事给你的感受
• (伤心、高兴、难过、感动、骄傲、 害怕、笑出声来……)通过事情展 现出来。
提示:
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事情只允许写一件。而且这 件事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 目睹的。应该说,在 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是十分多的,但使自己总想着的事 却不太多。惟独 “这件事”使作者“总想着”而不能 忘却,说明“这件事”决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这 件事”也许对自己帮助极大,也许十分有趣,也许对自 己教训十分深刻等等。写作时,要在“就”这个字上下 功夫,如果写的“这件事”,让读者看了也忘不了,那
介绍礼仪

(一)正式介绍的礼仪
在较为正式、郑重的场合,有两条通行的介 绍规则:其一是将年轻的人介绍给年长的人; 其二是将先生介绍给女士。在介绍过程中先 提某人的名字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比如要 将一位姓张的先生介绍给一位姓王的女士, 就可以作如下介绍:“王××,让我把张 ××介绍给你好吗?” 然后给双方作介绍: “这位是王××,这位是张××。”假如, 女方是你妻子,那你就先介绍对方,后介绍 自己的妻子,这样才能不失礼节。如把一位 年轻的女同志介绍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 则不论性别,均应先提这位于长辈。在介绍 时,最好是姓名并提,还可附加工厂简短的 说明,像职称、职务、学位、爱好和特长等 等。
介绍的礼仪
顺序:把职位低者、晚辈、男士、未婚者分别介绍给职位高者、 长辈、女士和已婚者。
介绍时不可单指指人,而应掌心朝上,拇指微微张开,指尖向 上。
避免对某个人特别是女性的过分赞扬。 被介绍者应面向对方。介绍完毕后与对方握手问候,如:您好! 很高兴认识您!
坐着时,除职位高者、长辈和女士外,应起立。但在会议、宴 会进行中不必起立,被介绍人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2、介绍他人的规则:
⑴ 为他人作介绍时必须遵守“尊者优先”的规则。把年轻者介绍者年 长者; 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 ⑵ 清楚地介绍每个人的姓名,并多提供一些相关个人资料,如职务、 头衔等。 ⑶ 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介绍之前,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 切勿上去开口即讲,显得很唐突,让被介绍者感到措手不及。 ⑷ 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有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拒绝, 而应欣然应允。实在不愿意时,则应说明理由。 ⑸ 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待介绍人介绍完毕 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 ⑹ 在宴会、会议桌、谈判桌上,视情况介绍人和被介绍人可不必起立, 被介绍双方可点头微笑致意;如果被介绍双方相隔较远,中间又有障 碍物,可举起右手点头微笑致意。 ⑺ 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握手,并且彼此 问候对方。问候语有“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久仰大名、幸会幸会”, 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做自我介绍。
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专题五:命题、半命题作文一、命题作文(一)审题技法1.审题目限制。
作文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限定词,在审题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否则会出现偏差。
如:《一次特别的拜访》“一次”限制了选材范围:一次,而不是多次。
“特别”限制了写作的范围:要写出这次拜访的不同之处。
“拜访”的对象可以是现实中某个德高望重的人也可以是阅读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把“拜访”看作与家人之间的一件小事等。
2.推敲题眼。
题眼是指题目中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题目是句子的,句中动词往往是“题眼”;题目是短语的,往往其修饰语或点明中心的词语是“题眼”。
如:2019·咸宁《人生从诚信起航》题眼:诚信2019·黄石《遗憾,从未缺席》题眼:遗憾2019·荆门《这样玩,真好!》题眼:这样2019·湘西州《向祖国献礼》题眼:献礼3.审导语。
导语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和角度、提示写作重心等方面的功能,认真阅读导语,可有效避免写作跑题。
4.领会题目的“言外之意”。
多角度理解题目中关键词句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如《那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性质;“我的世界”,规定了对象;“春暖花开”,设定了情感基调。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就是那一刻,“我”觉得“我”所处的世界是那么温馨、美好。
因此,“那一刻”是“我”动情的一刻,难忘的刻。
注意,文中的事情必须与“我”的世界有关,并且不能没有任何征兆就春暖花开了。
以上四个方面是审题的切入点,具体如何审题尝试如下两个技巧:(1)设问引领法。
(2)添枝加叶法。
(二)立意技法1.向下一步,跳出大众化立意,深挖一层,确定主旨。
立意时,要紧抓题目往深处想。
如2019·衡阳《想写你的名字》。
探究“想写你的名字”的原因:因为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或某个地方人可以是亲人、朋友、恩师、同学或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新时代默默奉献的人物……;“物”可以是给自己带来启示,让自己感悟到一种积极健康的力量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可以是某个有文化、历史特点或是带有个人情感的地域,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则是一种家国情怀、历史的厚重感,那些人、物或是地域给自己关心、爱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方向,让自己懂得了感恩,学会了自立,树立了信心,磨炼了意志,激发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写你的名字”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心疼、祝福、思念、爱、感激、牵挂、赞美、崇敬……2.向上一步,以小见大,跳出个人情感,站到环保、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立意。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1)

实验室生物安全试题及参考答案100题(1)感谢田疆,卢博,刘畅,陈芬,田立春,陈洁,高莎莎,陈敏,褚明亮,以及其他同学,做出的工作。
虽然你们有些还没有来得及上传答案。
感谢大家的协作精神。
1, 检验科应配置生物安全柜作为微生物接种、分离等操作的场所,条件确实困难时,可戴上口罩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此类操作。
(1分) 错误2,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1分) 正确3, 生物安全实验室可与建筑物内其它实验室和场所共用配电箱。
(1分) 错误4, 酚类化合物对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以及各种病毒均有杀灭活性。
(1分) 错误5, 碘伏是很好的抗菌剂,但一般不适合作为消毒剂。
(1分) 碘可以使纤维和环境表面着色,一般不适合作为消毒剂碘伏的杀菌范围广,不仅能杀灭细菌,还可杀灭真菌、病毒,杀菌强度也明显高于红汞、紫药水;其毒性低,对伤口几乎无刺激性,患者容易接受;外用皮肤不产生色素沉着,因此用后不需要用酒精脱碘;虽然其本身为黄棕色液体,但衣物沾染后易于清洗。
碘伏不仅用于外伤消毒,还可以用于家庭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消毒,使用时需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碘伏的浓度为%,用于注射部位消毒需半分钟以上,用于皮肤创伤消毒需保留2分钟以上,用于口腔、妇科等黏膜消毒需用纯净水稀释10倍。
2.碘伏用于餐具、蔬菜、水果、玩具等消毒需用30倍的水稀释,浸泡5-10分钟,因为其稀释溶液性质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3.碘伏对金属有腐蚀性,所以不可用于金属容器的消毒和浸泡物品。
4.碘伏应在酸性或中性环境中使用,因为其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减弱。
有机物也可降低其疗效,须避免接触。
5.碘伏有效期为2年,家用最好选择100毫升的小瓶包装,平时应密封存放于阴凉、避光、防潮的地方,但不可存放在冰箱冷藏室,因为其最佳杀菌温度为30℃-40℃。
(江和平) 6, 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为确保移液准确,应将移液管内最后一滴液体用力吹出。
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探究数学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探索和本质认识,它蕴含于知识的发展变化之中,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能使学生打破思维的僵局,摆脱题海战术的困扰,跳出机械记忆的怪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化归思想是数学思想的基础,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等均体现了化归思想;它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迁移转化达到化难为易、变繁为易的目的.一、化归思想方法的内涵古今中外,众多数学家在原本中对化归思想做过精辟的研究,如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波利亚的《怎样解题》,等等.数学大师阿基米德将测量皇冠的体积转化为测量水的体积,智慧过人的曹冲将称大象的体重问题转化为容易称的石头重量,他们将不易解决的a问题转化为等价的容易解决的b问题,通过解决b问题达到解决a问题的目的.如在初中数学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次根式方程等可运用化归达到“消元降次”的目的,将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二、化归思想方法应用的原则1.熟悉性原则.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图,在五角星abcde中,求∠a+∠b+∠c+∠d+∠e 的度数.”分析:五角星的五个角不在同一个多边形中,通过连接mn、nq、pq、pr和pm,将五角星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解:连接mn、nq、pq、pr、pm,∠amn=∠c+∠e,∠anm=∠b+∠d∴∠a+∠b+∠c+∠d+∠e=∠a+∠amn+∠anm=180°利用化归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正迁移,认知结构也得到了拓展.2.简单性原则.在数学研究中,常试图将一些表面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代换、变换、递推等方法解决问题,如:m、n为不相等的两实数,且m■-4m+2=0,n■-4n+2=0,求■+■的值.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设m、n为x■-4x+2=0的两根,此题可化归为:■+■=■+■解:设m、n为一元二次方程x■-4x+2=0的两根,∴m+n=4,mn=2.将m、n分别代入方程得m■-4m+2=0,4n■-4n+2=0,∴■+■=■+■=■=■=■.3.统一性原则.问题的化归往往表现在形式上和谐、数量上统一,解题时要单个击破,切忌面面俱到,使问题变得复杂.已知:a+b+c=0,求■+■+■的值.分析:将此题a、b、c三个字母位置轮换,分式的值也不会发生改变,这样的式子称为轮换对称式,解决此题时只需将其中一个进行分析转换,另两个同理可得.由a+b+c=0可得b=-(a+c).■=■=■=■,同理■=■,■=■.代入解得1.解:∵a+b+c=0∴b=-(a+c)∴■=■=■=■同理■=■,■=■故原式=■=■=■=■=1三、化归思想方法应用的策略1.特殊与一般的转化策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总是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对于数学规律的探索,也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计算:■-■+■-■+■-■+■-■分析:若运用通分计算,公分母是2520,显然较大,直接计算就会显得困难.通过观察发现,可以采用裂项的方法:■=■+■,由此推广到■=■+■.解:原式=■+■+■-■+■-■+■-■=■+■-■-■+■+■-■-■+■+■-■-■+■+■-■-■=■-■=■=■2.映射策略.数学知识内总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而言,有些部分存在着同构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映射.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如几何中的点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序数对表示,直线用y=kx+b表示.实质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所用的方法称为解析法.如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化归为一次项系数k是否相等;判断两直线是否垂直化归为斜率是否互为负倒数;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化归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如: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p(2,1),且与直线y■=2x+1平行,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两直线平行,说明一次项系数相等,由y■//y■可得出k=2.又y■=kx+b的图像经过点p(2,1),将p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出b的值.解:∵y■//y■,∴k=2又∵y■=kx+b的图像过点p(2,1),∴2k+b=1解得b=-3.∴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3.3.分解策略.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复杂的、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熟悉的小问题,通过解决小问题寻找化归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已知有理数a,b,c,d满足2|a-c|+■=2c+4d-c■-d■-5,求ad-bc的值.分析:观察等式左边为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和,右边为一个多项式,如直接求解是相当困难的.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右边等于-[(c-1)■+(d-2)■],左边不小于0,右边不大于0,因而左边和右边同时为0.解:∵右边=-[(c-1)■+(d-2)■]∵左边=2|a-c|+■≥0,右边=-[(c-1)■+(d-2)■]≤0 ∴2|a-c|+■=0,-[(c-1)■+(d-2)■]=0∴a-c=0,2b+d=0,c-1=0,d-2=0解得a=1,b=-1,c=1,d=2∴ad-bc=1×2-(-1)×1=2+1=3.4.恒等变形策略.恒等即无论用何值替代等式中的字母,它的左、右两边总是相等.数学中的配方法、因式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等恒等变换都能起到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的作用.如:若x■+mx■-nx+2能被x■-3x+2整除,试求m、n的值.分析:此题可用竖式除法、待定系数法求解,不过计算比较繁琐.x■+mx■-nx+2能被x■-3x+2整除,因而x■+mx■-nx+2=k(x ■-3x+2).若x■-3x+2=0,则x■+mx■-nx+2也一定为0.解:∵x■-3x+2=0=(x-1)(x-2),∴x=1或x=2时,x■-3x+2=0.∵x■-3x+2=0是x■+mx■-nx+2的一个因式,∴当x=1或x=2时,x■+mx■-nx+2=0.∴1+m-n+2=0,16+4m-2n+2=0解得m=-6,n=-3.总之,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经历观察、联想、分析、类比、归纳等思维过程,把待解决的问题化归为学生所熟知的、已解决的问题,这样解答会容易许多.化归思想对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网络、厘清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化归思想是内隐于数学知识中的,学生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内化,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化归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原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原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设计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质和量双重角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年龄需求。
一、明确性原则插图的设计要与教学目的和主题相吻合,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这是插图设计的关键和前提。
在设计插图过程中,插图设计失误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插图的设计必须遵循明确性原则。
为什么要用插图,插图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使用插图会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插图时,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一旦使用,就要突出插图的实质性作用,能够明确作者意图,主题明确,学生易懂。
插图必须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否则就会造成浪费。
二、简单性原则目的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就要思考插图的组织和安排,通过简单元素的编排,突出主题。
插图一目了然,所承载的信息和功能要适中。
主功能要尽可能地阐释事物特征,次功能不能喧宾夺主,要尽可能删掉繁琐的插图细节。
插图元素要简洁,根据人的记忆容量,插图元素需要控制在7以内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就会增加人的记忆负担。
在插图使用中,尽可能地删掉背景,不提倡使用照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三、科学性原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设计与普通的插图设计存在差异,它存在于教材的意义是为了协助学生认知世界,开阔视野。
因此,教材中的插图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无误的信息,要避免插图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另外,语文教材插图对于民族、种族、性别等要给予尊重,传递正能量。
插图要紧紧围绕文章主题,与文章内容契合,不可肆意发挥,随心所欲。
四、熟悉性原则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插图内容和风格的设计遵循熟悉的原则为佳。
插图设计的内容需要至少20%的元素为学生所熟知,才能促进新知识的生长,才能够实现对新知识认知的建构。
在教科书中,插图的风格或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风格要一致,要控制在2~3种范围之内,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把握。
中考半命题作文指导剖析

生活如棋,在生活的棋盘里当然少不了失败的痛苦。 一会儿“大意失荆州”,一会儿“火烧赤壁”,更严重 的时候甚至会“破釜沉舟”,如此种种,数不胜数。然 而,棋会败,生活却不会败,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总结, 不弃不厌,继续拼搏,就一定能 够“过五关,斩六 将”,重新东山再起。 生活如棋,棋场里“落子无悔”,生活更是这样, 从不许你后悔。有人总是在失败之际感慨:“如果不是 那时我……现在,哼,我早就……”是啊,如果,我们 在做每件事之前都细细打算,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就一 定能积小成大,取得最后的胜利。
生活好比一幅画 生活对于我这个懵懂少年而言,虽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但却如梦般梦幻。 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我问。戴着厚厚眼镜片的爸爸定了定,提着画 笔笑了笑说:“生活……正如你眼前的这幅画。”我睁大眼睛 盯着这幅还没画完的画,带着疑惑的心情开始无限遐想。 白皙的纸上画着一望无际的江水,正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在画的一隅,一股江水怕打着悬崖;一棵石松像一位诗人一样 朝着大海,似乎是在等待离乡的故友归来,风无情地吹着,但 他仍面不改色地凝望远方。我恍然大悟,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不愉快的事,都会有离别的痛苦与不舍。正 如画里一样,虽然经历困难,但只要想想重逢的喜悦。我虽不 能有古仁人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但我们 也要学习那种精神,要知道悲伤不可怕。让心间的少一份灰暗, 多一份坦荡,让快乐永驻心头。
生活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错误、有过失、 我们都应当容纳它们。这成功、失败、挫折、错误、过失, 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组合元素。 痛苦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就 会变成甘甜。 生活好比一桌宴席,一桌不散的宴席,当你大饱口福 之后,也许留在你的记忆里的不是那“可口的饭菜”,而 且那些“甜、酸、辣、苦、麻”的味道! 朋友们,请珍爱生活,不要轻易放过生活中的任何一 次失败、挫折、过失与错误,它们给你的启示往往超过成 功给你的启示! 人生重体验,甜、酸、苦、辣、麻,味味皆有。
跨文化管理(全)

第一章导论一、文化的层次:1、冰山模型水面之上:文化的物质层,组织或群体形象、展现组织或者群体个性特征的器物水面以下:核心观念体系,群体共享的社会规范、价值观、隐含信念、基本假设等2、洋葱模型外表层:可以观察到的外部事物,对应于冰山模型中的器物层或群体符号体系中间层: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部分,对应于冰山模型中的相应水下部分核心层:群体所共享的基本假设二、跨文化管理:1、概念: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即在全球化经营中,对东道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手段,强化跨文化沟通,克服跨文化冲突,并在融合双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组织文化。
2、兴起时间:规范的跨文化管理研究及跨文化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思考题:1、简述文化的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上)2、什么是跨文化和跨文化管理?(上)跨文化是指一种跨越不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隐含信念和基本假设的现象和过程。
第二章企业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模式一、国际化发展阶段的顺序和特征:1、顺序:国内阶段→多国阶段→跨国阶段→全球阶段2、特征:国际化发展阶段的特征按照文化及地理的差异性:母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地区中心战略、全球中心战略1、母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A、特点:由母公司集中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B、优点:强化品牌形象,节约成本支出C:缺点:产品和服务对当地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较差;对不同国家消费者行为和需求变化的反应较慢2、多国中心战略/地区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统一的经营原则和战略目标下,按照东道国/地区的实际情境来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A、特点:母公司进行总体战略制定、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经营目标控制及财务监控;海外子公司拥有较大经营决策权B、优点:东道国/地区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较好,市场反应速度快C、缺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大;整体运营成本大3、全球中心战略:将全球作为一个统一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的最佳配置A、特点: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相连接,功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经营管理、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B、优点: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顾及整体利益C、缺点:国际化管理水平的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管理复杂性和难度较大三、思考题:1、阐述公司国际化进程中母国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地区中心主义、全球中心主义四种战略倾向的含义和特征。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内容

安全评价的原则:1)实质等同性原则(substantial equivalence)在应用实质等同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和宗教等的差异进行评价。
在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对待。
2)预先防范(precaution)的原则为了更好的利用生物技术,防止潜在的风险威胁人类的健康,必须采取以科学为依据,对公众透明,结合其他评价的原则,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估,防患于未然。
3)个案评估的原则(case by case)针对不同转基因食品逐个地进行评估,该原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采取的方式。
4)逐步评估的原则(step by step)逐步评估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每个环节上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且以前一步的实验结果作为依据来判定是否进行下一阶段的开发研究。
5)风险效益平衡的原则(balance ofbenefits and risks)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评估时,应该采用风险和效益平衡的原则,综合进行评估,以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将风险降最低6)熟悉性原则(familiarity)所谓的熟悉是指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关性状、与其他生物或环境的相互作用、预期效果等背景知识。
在风险评估时,应该掌握这样的概念:熟悉并不意味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而仅仅意味着可以采用已知的管理程序;不熟悉也并不能表示所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也仅意味着对此转基因食品熟悉之前,需要逐步地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内容:包括营养,毒理,过敏评价:营养评价:化学成分分析,短期喂养试验,营养利用率试验化学成分分析:主要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毒素,过敏原短期喂养试验:分别采用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对照食品对幼龄动物进行28—42天的短期喂养。
毒性评价:第一阶段为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为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为亚慢性毒性(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为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过敏评价:通过将外源蛋白与过敏数据库中的已知过敏原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预测外源蛋白是否具有潜在的过敏原性。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几个原则》
1. 熟悉性原则。
作为启发的材料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感知过的而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否则将会启而不发。
因此在讲解新知识、新问题之前要组织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
这样就可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对新课题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一层一层地揭示矛盾,最后达到问题的解决。
2. 准确性原则。
启发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处。
关键就是突破难点到达重点的知识点,要害是指学生思路受阻的地方。
这两者往往是一致的。
3. 及时性原则。
要做到启发时,就要创设“愤、悱”的情境,就是说以一系列的启发过程,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
当这个境界形成以后,教师抓住本质、关键,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也就最好。
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推迟启发。
4. 思维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对矛盾的分析。
因此,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转化过程的教学,这里特别要揭示教材内容中展示的矛盾。
矛盾的展示、分析、转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启发因素,这个过程的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
浅析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浅析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心理咨询的通常原则各类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尽管有很大不一致,但都共同遵循一些根本性要求,这便是所谓的心理咨询原则。
较之咨询过程中各项具体的要求,它更概括、更有指导性。
张人骏等认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务必遵守如下10个基本原则:(1)交友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疏导性原则;(4)尊重信任与细心询问相结合的原则;(5)明确与委婉相结合的原则;(6)整体性原则;(7)保密性原则;(8)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9)通常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10)预防性原则。
马建青根据自己对咨询规律的认识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心理咨询的6条原则:(1)开发潜力原则;(2)咨访结合原则;(3)综合性原则;(4)灵活性原则;(5)矫正与进展相结合的原则;(6)对咨客负责的原则。
梁宝勇认为,各类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尽管有着不一致的理论根据与方法,但都务必服从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此务必遵循5条通常原则:(1)良好医患关系原则;(2)教育、启发与进展的原则;(3)整体与综合的原则;(4)计划与针对性原则;(5)保密原则。
现以马建青提出的心理咨询原则为例,做简要介绍。
(一)职业要求中应遵循的原则1、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是指咨询者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给予保密,不得对外公开来访者的姓名、个人情况等。
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不能在咨询室以外的其它地方随意谈论来访者的问题。
有关来访者的个人资料,未经来访者本人同意,不得向其亲友、教师与同学等人透露。
假如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需要以来访者的情况作为案例,务必以不暴露来访者为前提,能够适当地更换或者隐去来访者姓名与工作单位等。
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双方建立与维系信赖关系的基础,基于信任的基础上,来访者才会向咨询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
假如咨询者一旦将其个人情况向外泄露,那么来访者就失去了对咨询者的信任感与对咨询的安全感,重者还会使来访者的自尊受到伤害,使咨询难以正常进行,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咨询效果。
2015高考备考高考最后四十天作文典型例题优化训练及优秀范文3(整理精校版)

2015年高考最后四十天作文典型例题优化训练及优秀范文3作文辅导0410 1517第九次作文序列训练审题立意训练之九半命题型1要义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2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无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后空式和补首尾等形式。
如,前空式《我的梦想》;中空式《给的一封信》;后空式《告别》;补首尾《,别再让我》。
3方法导引半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过程实质上是作文审题过程,填充一个字一个词,看似简单,实则内中颇有奥妙。
补题一方面考查了对命题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补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切中题旨原则。
多数半命题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看到题目时首先要总体把握,注意关键词,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题旨,以利正确补题。
(2)正确、深刻原则。
补到题目上的词语表现的内容要能够揭示正确、深刻的主题。
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能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所谓深刻,就是要有思想深度,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激发人思考,启迪人心智。
主题正确、深刻,文章才有社会意义,才有价值。
(3)新颖性原则。
补充到题目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应当是新鲜的,别人不曾写甚至不会写的。
文章只有内容新,才能写出个性特征,才能吸引。
(4)熟悉性原则。
补上的词语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的材料比较丰富的。
考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
请以《站在的门口》为题作文。
(2015高考湖北卷)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3)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4)不少于800字。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三、特定情境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 如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 可以采用特定情境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的 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 58 分的时候”“当我面对那双眼睛的 时候”“当我面对那张笑脸的时候”等,将人物置于特定的场 景中,赋予人物特定的感情,便会获得一种奇妙的效果。
二、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 感。“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可以填上“虚荣”,敞开心扉 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 又如“寻找____”,可以填上“心灵的伊甸园”或“人生 的方程”等词语,写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追求。 又如“行走在____”,就可以填上“爱与恨的边缘”“唐 诗宋词之间”等抽象的概念,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也不容易 与别人撞车。
考场招法
第三招:提升文章的立意 ( 3)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 昨天与前天,类古推今,以古谏今,这样 得到的见解才有深度。 ——《想起了屈原 》
考场招法
第四招:从超常反常的立意下手
要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 出,有时候还得妙用逆向思维, 人家这样说,我偏那样讲,跳出 常规思维的框框,更容易受到瞩 目。
补题技巧
• • • • • 以写“我”为中心 以内容“熟”为重点 以立意“新”为前提 以“口子小”为上策 闪亮登场,抢人眼球。
小试牛刀:请你补题
(1)《我渴望 》 (2)《让 的 》 (3)《____牵动我的情思》
(1)《我渴望
》
《我渴望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拟人)表达“钢筋水泥人群” 对大自然的向往。 《我渴望时光倒流》 (特定情景)表达对自己初一、 初二不懂得珍惜时间的悔恨。
题目:
“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___”
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

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命题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写作基础知识: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命题作文概说:1、命题作文类型: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2、全命题作文特点:题目写作要求明确完整,利于考生通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步骤,迅速构思行文。
但是,审题要求较高,要求审清题目里隐含的内容。
只有审清题意才能根据写作特长或者生活积累,明确文体,确定写作重点。
3、半命题作文特点:给予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上更强的自主性,开拓学生视野,减少学生审题失误,易于学生自由发挥。
在半命题作文中,提示语是关键,提示语能从选材的内容、范围、角度给予学生于启示。
二、命题作文类型:(一)全命题作文:①直接式命题②含蓄式命题③设想式命题④观点型命题⑤散文型命题(二)半命题作文结构形式:①命前半题②命后半题③命首尾题三、命题作文的提示语:1、设计提示语,创设写作情境(作用)①多方列举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②尽力拓展文题外延。
③提供想象空间。
2、半命题作文设置备选项,拓展写作空间。
四、补题遵循原则:①补自己最熟悉的。
②补自己最有把握的。
③补自己最记忆犹新的。
④补自己最能写出新意的。
五、命题内容范围:1、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3、运用联想与想象,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
六、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审题要做到“不漏、不改、不误”,“不漏”指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不改”指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要求;“不误”指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要求。
审题具体做法:①审清作文题目中的限制语。
限制内容主要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性质、程度、范围。
转化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解题策略

转化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解题策略作者:姚学旺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11年第08期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策略有:列表法、画图法、列举法、假设法、倒推法,转化法等等。
其中转化法是比较重要的渗透广泛的一种方法。
数学方法论中的“转化”就是指将未解决的或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转化为已解决的或易解决的问题。
最终使原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原则。
小学数学中到处蕴涵着转化的思想。
一、转化法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中减法是转化成加法,除法是转化成乘法而完成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法则的基本思想是借助通分将其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进而转化为整数(分子)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
例1:比较和两个数的大小。
直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很难看出。
可以将原来的两个数经过通分变成和,然后比较24和7的大小很快便得出本题的答案。
例2:计算2.8÷1 × ÷0.7原问题直接计算比较麻烦,而分数的乘法运算比小数方便.故可将原问题恒等变形为:×××这样利用约分就能较快获得本题的答案。
二、转化法在求未知数中的运用小学数学中出现的求未知数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通过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解答的。
如果超出这样的范围,可以用转化的思想进行解答。
例3:解方程3x+2=7解这样的方程,学生直接计算是不行的。
只有先将3x看作一个加数,通过变形使它成为简易方程3x=5再求方程的解。
三、转化法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运用运用转化法处理问题,是将一个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问题,有时则把一个问题分割成几个问题,这样几何中组合图形求面积问题常常分割成几个较为简单的求面积问题。
例4: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
阴影部分面积=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先将原问题“化整为零”,分散处理。
然后再“集零为整”。
使问题获得解决。
小学五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

小学五年级作文《介绍一种事物》一、写作指导(一)、明确写作目的与对象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
对于《介绍一种事物》这篇作文,目的通常是让读者对该事物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象则是广大读者,特别是与你有相似年龄和兴趣的小学生。
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让文章既吸引人又富有启发性。
(二)、选择事物,激发兴趣1. 事物选择原则熟悉性原则: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这样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新颖性原则:尽量选择一些不常见但有趣味性或教育意义的事物,避免内容雷同。
实用性原则:事物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知识价值,让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2. 灵感来源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文具、玩具、家用电器等。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如动植物、自然现象等。
科技产品或发明:如机器人、无人机、新型材料等。
文化艺术品:如传统工艺、书画作品、音乐乐器等。
(三)、观察与分析,收集素材1. 细致观察外观特征: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内部结构(如果可能):通过拆解或查阅资料了解。
动态表现:如使用过程、生长变化等。
2. 深入分析功能用途:事物的主要功能和实际应用场景。
历史背景:事物的起源、发展历程及重要事件。
科学原理(如适用):涉及的技术原理或科学现象。
情感价值:自己与该事物的特殊情感联系或它对你的意义。
3. 收集素材实地观察:亲自去接触、感受事物。
查阅资料: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访谈他人:向专业人士或相关人士请教,获取第一手资料。
(四)、构建框架,规划内容1. 开头引入设疑引入:提出问题或现象,引起读者兴趣。
故事引入:通过一个与事物相关的小故事引出话题。
直接描述:直接描述事物的显著特征,吸引读者注意。
2. 主体展开外观特征:详细描绘事物的外貌,让读者有直观印象。
功能用途:分点介绍事物的多种功能或用途,条理清晰。
历史背景/科学原理:根据事物特点选择介绍。
情感价值/个人体验:分享自己与事物的特殊情感或使用体验。
例谈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半命题作文兼顾了出题者的指引方向和考生的自由选择,其题型灵巧、活泼,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作文时的立意与构思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很受人们欢迎,成为日常训练和考场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
半命题作文成功写作的关键是补题,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是作文优劣的第一窗口。
题目的优劣,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
因而补写一个正确、鲜明、新颖的标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就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的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作者去补充。
这种题目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命前半题如:“生活需要”。
2.命后半题如:“的乐趣”,“,我最需要”。
3.命首尾部分如:“在充满的日子里”。
4.命中间部分如:“真”,“把带给”。
二、半命题作文补题原则1.熟悉性原则即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在平时的积累材料中是比较多的。
一般来讲,可按“学校、家庭、社会、自然、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如“珍惜所拥有的”:从学校考虑:可填“同学情、师爱”等;从家庭考虑:可填“亲情、母爱”等;从社会考虑:可填“信任、诚信”等;从自身考虑:可填“乐观、豁达”等;从自然考虑:可填“绿色、和谐”等。
2.贴切性原则标题范围要尽量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宽泛。
例:“我学会了”,可填“宽容”“摆渡自己”等。
3.新颖性原则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新鲜的。
例:“我关注”,可填“雾霾”“神舟十号”等。
4.正确、深刻性原则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能够提示正确、深刻的主题。
例:“我懂得了”,可填“拥有现在”“母亲的唠叨”等。
三、几种创新补题技法1.与众不同“唱反调”要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有时候还得妙用逆向思维,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也就是来个“唱反调”。
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

教师读书笔记(集锦15篇)教师读书笔记1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不愁吃穿,不知道寒冷不知道饥饿。
当我看到读到了高尔基的童年,我很庆幸我出生在这个地方,这个时代。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
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
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
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
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
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
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
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
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
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
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性原则---杨飞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利用我们的认知经验对问题信息的表述形式或内容进行处理,转化为我们认知结构中熟悉的信息材料,这种处理信息的原则就是熟悉性原则。
由于每一个解题者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各自有独立的熟悉结构。
而问题呈现的信息又是纷繁复杂的,即使具有相同形式和内容某一信息也不可能适合于每一个解题者的认知结构。
在解题时,我们必须对问题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化陌生为熟悉,寻找问题信息与自己的熟悉结构间的联系。
熟悉化的新信息更适合个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欲求,使神经系统的工作积极主动而且方向准确,有利于新信息与认知结构的正确链接。
例1 设对一切实数x ,不等式12log 2)1(4log 222+++a ax a a x 2224)1(log a a ++>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令t aa =+21log 2,则t a a t a a t a a 24)1(log ,12log ,3)1(4log 22222=+-=++=+。
所以原不等式化为t tx x t 22)3(2+-+>0 ①由于对于一切实数x ,不等式①恒成立. 又当03=+t ,对R x ∈不恒成立.则⎩⎨⎧<⨯+-+∆>+02)3(4403t t t t ⇒t >0所以aa 21log 2+>0⇒10<<a 上述解答过程中,用换元法将原不等式化为不等式①,问题的实质没有改变。
只是把问题的信息通过形变化归后,在形式上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例2 (1994年澳大利亚竞赛题)设,1 ,1 ),,2,1( ,10q a a i R a R q n +===∈∈+ 且对所有自然数k ,均有 ①1222212---=k k k k a aa a ; ②k k k k a a a a 212122 -=-+-. 求证:对每个给定的正数q ,总能找到自然数N ,使得N n >时,总有1994>n a .证明 因①对所有自然数k ,均有22212222212----=⇒=k k k k k k a a a a a a .代入②得k k k k k k a a a a a a 22222222-=-+-222222-+-=-⇒k k k k a a a a 所以}{2k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q a a =-02.于是2202)1(1+=⇒+=+=qk a kq kq a a k k .)1)(1(22212+++==++qk q qk a a a k k k . 则}{n a 是递增无上界数列,从而得证.上述解答将信息①形变化归后再与信息②综合加工,就得到了“}{2k a 为等差数列”这一结论,的确巧妙。
怎么会想到这一系列加工信息的方法呢?因为“双重递推数列问题,用消元法可化为线性递推数列求解”已扎根于熟悉结构之中,我们将信息①化为22212--=k k k a a a 是为了寻找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关系,然后再与信息②综合,消去奇数项就可找到偶数项的递推关系,即使得不到“}{2k a 为等差数列”,也一定会产生其它类似结果。
(此题求通项可用先猜后证法)例3 第39届IMO 预选题:已知x 、y 、z +∈R ,且1=xyz .求证:43)1)(1()1)(1()1)(1(333≥++++++++y x z x z y z y x此赛题的证法很多,“一道IMO 预賽题的推广”(中等数学,2001(2))曾对此给以推广,南开中学赵毅同学发现其结论有误,给出了新的推广:设+∈R x x x n ,,,21 ,且k x x x n = 21,则)())(()())((312321n nn n x k x k x k x x k x k x k x +++++++ 1121)()())((--+≥++++n n n n n k k nkx k x k x k x . 证明 令s xni i=∑=1,则n k n s ≥.nn i i n n i i n n n x k n x k x x k x k x x k x k x k x ⎪⎪⎭⎫ ⎝⎛++≥++=+++∑∏==111111321)(1)()()()())(( n n n s nk x k x n )()(11++= 左边==++≥++∑∑∏===ni ni n i n ni nj j n i s nk x k x n xk x k x 1111)()()()(⎪⎪⎭⎫ ⎝⎛++∑∑==+n i ni k i n i nnx k x s nk n 111)( 1()n nnnn s s n nk nk s n n +⎡⎤⎛⎫⎛⎫≥+⎢⎥ ⎪ ⎪+⎝⎭⎝⎭⎢⎥⎣⎦()()n ns s nk nk s =++11()(1)n s nk nks -=++ 令11(), ().(1)nf sg s s nk nks -==++显然(), ()f s g s在[)+∞恒正且递增.所以[]min () ()((f s g s f g ==()1n nkk -=+.2001年暑假,笔者在课堂上,突发灵感,巧用“等号条件成立法”得到新证:因++++++-)())(()(111n i i ni x k x k x k x k x个1111)()()()(-+-+++++++++n n i i x k p x k p x k p x k p nn in n ni p nx px n 11--=≥.其中1)(-+=n n k k k p (n i ,,2,1 =),显然,p <1,则p p n n >-1.原不等式左边)()1)((21121n n n n x x x p n n x x x nk p +++≥-+++++-⇒不等式左边k n pn p np p n x x x n n n )1()(121--⎪⎭⎫ ⎝⎛+-+++≥-n n x x x n 21≥k n pn p np p n n n )1(1--⎪⎭⎫ ⎝⎛+--1)(-+=n n k k nk。
赵毅同学不迷信权威,大胆辟谬,结论之妙,推证之奇。
是因为他长期坚持竞赛学习,熟悉结构中储备了各种解决不等式的的策略;笔者能够在课堂上突发灵感,也是因为擅长“等号条件成立法”之所致。
上述一系列加工信息的形变化归手段,正是熟悉性原则的体现,至于质疑并产生奇思妙想,此乃情理之中,我们惊奇但不惊诧。
化归思想▬▬▬▬综合性原则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利用个人的认知经验对问题的某项信息进行挖掘或对多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使信息得到优化、更新和拓展,这种处理问题信息的原则,我们称为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挖掘更新式综合和桥式综合. 例1 已知ααααθcos sin cos sin tan +-=(θα,为锐角),求证:θααsin 2cos sin =-.该问题的信息有:①ααααθcos sin cos sin tan +-=(一个关于θ与α的关系式);②θα,为锐角;③求证:θααsin 2cos sin =-(一个关于θ与α的关系式).对信息①②进行挖掘综合;1.形变化归信息①:ααααθθθcos sin cos sin cos sin tan +-==αθθααθαθcos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0)4sin(20)sin()cos(=+-⇒=-+-⇒παθαθαθ再与信息②进行综合加工:由⇒∈)2,0(,παθππαθπ4344<+-<-. 404παθπαθ-=⇒=+-⇒ (1)2.形变化归信息①:)4tan(1tan 1tan cos sin cos sin tan παααααααθ-=+-=+-=再与信息②综合:由)2,0(πθ∈,)2,4(4πππα-∈-4παθ-=⇒ (2)3.形变化归信息①:αααααααααθcos sin cos sin cot cos sin cos sin tan -+=⇒+-=222)cos (sin 2cos sin cos sin 1cot 1ααααααθ-=⎪⎭⎫⎝⎛-++=+⇒ ααθαθθcos sin sin 2)cos (sin 2sin 12-=⇒-=⇒(3) 4.由信息①②直接综合:由⇒∈)2,0(,παθ0tan cos sin cos sin >=+-θααααααcos sin >⇒ (4)对信息③进行挖掘综合:由ααθcos sin sin 2-=⇒-=⇒)4sin(2sin 2παθ)4sin(sin παθ-= (5)通过对信息①②③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后,我们得到许多新信息,再将这些新信息综合加工,由(1)、(5)结合或(2)、(5)结合或(3)、(4)结合都能很快找到解题方案。
其实,这种挖掘更新式综合,并不是对信息的简单繁殖,每一次挖掘,都是认知结构与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脑在挖掘信息信息的同时,又在对新信息作进行有效组织、编排和链接。
例2 在数列{k x }中,已知21=x ,当2,≥∈n N n 时,1112--+=n n n x x x , 求证:nx n 122+<< . 通过我们的熟悉结构,很容易想到数学归纳法. 证明 ⒈ 当1=n 、2时,命题显然成立. 2.假设当k n =时,kx k 122+<<成立,那么当1+=k n 时, kk k x x x 121+=+。
① 应当如何运用归纳假设来证明11221++<<+k x k 成立呢?综合归纳假设与①式两项信息可知,应当通过k x 的范围来确定)112,2(1++∈+k x k . 于是再回想我们的熟练结构,自然会想到:①式可以看作自变量)12,2(kx k +∈的一个函数───=)(x fx x 12+,只要这个函数的值域是集合⎪⎭⎫ ⎝⎛++112,2k 的一个子集即可.如何求)(x f 的值域呢?这又离不开我们的认知结构───求值域的方法. 下面我们利用)(x f 的单调性来求其值域.xx x f 12)(+=在),2(+∞上递增,(这是中学熟知的结论) )12()()2(kf x f f k +<<⇒112122)(2122--+++<<+⇒kk x f k <<⇒+12x x 112212122++<+⎪⎪⎭⎫ ⎝⎛+k k 所以当1+=k n 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原命题成立.此题证明的关键在于:将运用归纳假设证明“当1+=k n 时命题成立”转化为“求函数x x x f 12)(+=在)12,2(k+上的值域问题”,又由“函数的值域问题”联想到“函数的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