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实验小学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预案
5、泉水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

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

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

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四五个生字“瓦、泉、杜、股、鹃”会认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教学安排: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导入。

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听准生字的读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
ɡǔ fnɡɡun tǎ d juān cu
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1)指名读,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开火车读
⑶去掉拼音读
4、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1)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

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读几遍。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班内展示朗读。

三、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交流反馈。

(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1)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哦,原来是一股清
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2、再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反馈。

(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结合理解“瓦罐”)
(2)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5)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跑下山去。

四、学习生字“瓦、泉、股、杜、鹃”
1、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学生练写生字,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四个生字“然、结、脆、塔”。

2、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安排: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山谷
()的镜子()地喝水()地歌唱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
1、认真读课文,你觉得这是怎么样的泉水?
板书:()的泉水
请你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

能填一个词,不错;能填两个词语,不简单,能填三个词语,了不起,然后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填?
学生可能填:(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琴声很美的、爱做好事、乐于奉献、欢快……)的泉水
2、学生每填一个词后,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感情朗读相关句子强化形象。

2、随着学生的汇报随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

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理解“天然水塔”)
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镜子。


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就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
3、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三、跳出文本,想像说话
(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1、小朋友,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四、背诵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五、读儿歌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

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六、学习生字“然、结、脆、塔”。

(1)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

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不要写成“巳”。

(2)强调“塔”字右边不要写成“答”。

(3)生练写,师讲评。

七、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板书:
山腰姐姐多
平地杜鹃花清
果园果树甜
山谷画眉鸟美
教后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力争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始终爱读、爱说、爱想象,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由此,我在教
学语言的设计上,采取轻松的、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从童趣的角度切入。

比如: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对果树和泉水对话的想象上,本人问:“泉水,你想对梨树说什么?”,“苹果树,你想读泉水说什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他们就是果树、就是泉水。

由此扩展到对“泉水还会经过,哪里帮助谁?”的想象说话时,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说得合情合理。

另外,在认读新词语的时候,我和学生实行了一场竞赛:比比谁读得好。

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非常踊跃。

这样,本人从学生的角度运用了童趣的语言,和学生亲切地交流,成功地实现了让学生愿意读和愿意想的目的。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难点: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四、教具准备:
教师:《学习雷锋好榜样》磁带、课外书《雷锋的故事》、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4个字:“需、雷、锋、叔”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雷锋形象,初步了解雷锋精神。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雷锋图像。

2、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雷锋的事迹。

3、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湖南望城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就成了孤儿。

1960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了一名汽车兵,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

4、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导入课文学习。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雷、锋、叔、需。

2、学生观察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发现:“雨”字当作偏旁后变成“雨”,“锋”字左窄右宽,“叔”字左右相等的特点。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生字。

4、在投影仪上评议书写作业。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识字与读文情况。

指名读自己喜欢读的小节,相机正音。

用卡片重点正音:ceng ning jing ban ying
曾泞荆瓣莹
四、朗读感悟,自主表达
1、轻声读文,思考:我们在哪儿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划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汇报,师板书:小溪旁、小路边……;随机理清诗歌脉络。

3、口头填空:
当孩子迷路的时候,雷锋叔叔曾()。

当年迈的大娘行走艰难的时候,雷锋叔叔曾()。

他时时(),哪里需要他,哪里就()。

4、多种形式读文:a、引读:师读1、3小节,生读2、4、
5、小节。

五、拓展延伸,巩固识字
雷锋叔叔曾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曾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行路。

那泥泞路上的脚窝,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那花瓣上的露珠,将永远闪烁着雷锋的光辉。

板书设计:
小溪旁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小路边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识字,学写8个字:冒、迈、迷、迹、滴、洒、泥泞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深化雷锋形象,移情内化。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口头扩词:锋、需
3、听写词语:雷锋叔叔、需要
二、自读课文,个体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我认为雷锋是个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汇报并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

3、齐读最后小节:
⑴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谈谈雷锋叔叔还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好事?
⑵齐读这一小节。

三、练习背诵
1、说说自己的背诵好方法。

2、自己练习背诵。

3、指名背,全班齐背。

四、拓展文本
人民的勤务员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

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一天,雷锋冒雨去沉阳,路上,看见一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
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

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

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

雷锋还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

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

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各种文娱活动。

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到附近车站,帮车站搞卫生,为旅客服务,他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好事的人就想起了雷锋。

相关链接:
1、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

湖南望城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时就成了孤儿。

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雷锋参加工作以后,曾当过乡人民政府通讯员,中共望城县委公务员,参加过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

他1957年加入共青团,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平凡的岗位,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表现了革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品质。

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1、阅读资料。

2、总结:雷锋曾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是的,雷锋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是伟大的。

雷锋的精神永放光辉。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无比的崇敬,来齐唱这首歌。

4、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五、随情扩展,体验内化
1、说说你身边的雷锋(也可说自己),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句式)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班级里,你看,我们班的()就是小雷锋。

有一次(),我想对他说:“”。

3、想一想:你今后想怎么做?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
4、师范写:滴、洒、冒、迹
5、生练写生字。

6、同桌互评,全班评议。

七、实践作业
开展“我是小雷锋”活动,每天在校或校外做一件好事,把它记录在笔记本上;一周上交一次,一个月后进行评比。

板书设计:
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学雷锋,做好事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的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但是雷锋生活的年代距今较远,低年级学生对他的生平事迹还是比较陌生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雷锋”,更好的寻找雷锋的精神,向雷锋同志学习。

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①让学生去收集雷锋的名言,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等,并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②指导学生做《雷锋》手抄报③开展讲雷锋的故事。

这样一来,学生崇敬雷锋之情油然升起,学生感悟课文内容顺理成章。

7.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会认“弱、末、萨、托”等14个生字,会写“扑、托”等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理解“簇拥、倾盆大雨、娇嫩”的意思,并学着积累词语。

4、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教学重点:
1、会认、写生字。

2、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教学难点: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弱、末、萨、托”等14个生字,会写“扑、托”等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揭题
⑴学习“弱案”;
⑵齐读课题
⑶说说:弱小的()
⑷“弱小”的反义词(强大)
⑸写一写“弱”:你怎么记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基本相等)
2、设置悬念。

课文为什么要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建议:(1)大声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词语的词语划起来,想想它的意思。

3、交流
⑴分节读课文,相机识字、写字
末:扩词;试着写一写“夏末”评议(重点:夏中间2横,末:上横长下横短)倾、铃:读准后鼻音。

⑵读读你喜欢的词语。

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雷声大作娇嫩簇拥
4、集中识字:开火车读读不带拼音的字。

三、学写生字
1、提出自学建议:
(1)找一找和“弱”同结构的字(扑托利摸铃该),想办法记一记。

(2)观察生字,看清它的结构特点,在田字格的位置。

(3)自己描一个,写一个。

2、展示台展示评议,再写一个。

(重点:摸)
四、复现生字:弱小周末比萨斜塔托付
铃兰花簇拥跟随芬芳扑鼻聊天
倾盆大雨递交娇嫩掀开
五、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许多新的生字,也把课文读正确了,还学会了写9个生字,下节课老师还要考考你,没教过的字能不能写。

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2、懂得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试听写“应该芬芳弱小夏末”(一生上来写,众生在本子上练写)
2、开火车读生字
3、我会填(课后第2题)
二、悟读课文
1、出示课文1、2小节
⑴谈话:一个夏天的周末,萨沙一家来到森林中,一同享受着美丽的风光。

⑵出示森林的美丽图画: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森林中到处一片葱绿,在美丽的铃兰花的簇拥下,一朵娇嫩的蔷薇花随风摆动,散发着芬芳)
⑶出示课文1、2小节
⑷自己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起来,多读几次,读出美的感觉。

(重点指导:看!这儿还有一朵也蔷薇呢!)
⑸交流:
重点句: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

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看图理解“簇拥”。

图一:铃兰花簇拥着蔷薇。

图二:记者簇拥着明星。

)学动作“老师被你们簇拥着。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听音乐轻轻摆动,体会句子的美感)6齐读1、2小节
过渡:这一朵蔷薇这么美,而它却非常弱小,需要保护。

2、自由读课文,讨论:课文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要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
3、主题讨论:
(1)提出问题:课文中谁在保护比他们弱小的?
(2)小组讨论
(3)大组讨论:
A、妈妈(他把雨衣给了托利亚保护比她弱小的孩子)
B、托利亚(把雨衣给了弟弟,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弟弟)相机读好第3小节。

C、萨沙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找出第8节。

抓住重点词体会:
重点:体会蔷薇花很弱小(娇嫩无力垂)
体会萨莎掀起雨衣的勇敢,体会他对蔷薇花的爱护(掀轻轻地遮)
D、读好3----9小节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⑷齐读3---9小节
三、总结课文
1、指导实践: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去保护比你更弱小的?
2、谈话: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年龄比我们小的幼儿、残疾人,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们,娇嫩的花儿草儿,都比我们弱小,我们都有责任保护他们。

希望你们都不是最弱小的。

3、齐读课文
板书:
雨衣
妈妈——哥哥——萨沙——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5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文章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是一篇很好的德育教育文章。

在读完课文后,我问孩子们:“你帮助过比你还小的小朋友吗?”听了这个问题,孩子们先是一楞,一会儿,有几个小朋友点了点头,但大多的同学竟想不起来,自己是否帮助过别人。

情景不容乐观,我话峰一转继续问:“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否受过别人的帮助?”一分钟,两分钟……没有人发言。

这到底是怎么了?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是什么呢?什么都坐享其成吗?难道说如今独生子女的心中,永远只有他自己的轨迹?
难道孩子们对别人的帮助都淡忘了?孩子们谁没被人帮过啊,在幼儿期,得到家人的呵护与搀扶;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教育与关爱;在班级中,得到同学的帮助又是何其之多,且这种帮助更多体现出真诚与友谊。

这种真情理应存在于孩子们的记忆中啊。

正在我万分失落之时,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他,是小强(化名),一个一年级的“哭鼻子明星”。

一年级时,每天早上都哭个不停,任你苦口婆心,凭你口干舌燥,都是无济于事,有时真叫人束手无策。

着实让我操了不少的心啊。

此时此刻,最让我感动的竟然是他?
“老师,一年级时,我很会哭,谢谢你不嫌弃,我哭,你陪我站;我哭,你帮我打电话;你一直说好话劝我,不停地给我抹眼泪,我还是只顾哭。

现在,我很惭愧,我谢谢张老师,你给我的帮助和关心太多了。

”虽然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深情款款,但足以让我的镜面模糊了。

多么会感恩的孩子,多么可爱的孩子。

说真的,当时的那种说不出的感动确实无言以表。

“一是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在小组讨论中,在同桌探讨中,一种种美好的发现又呈现在我的课堂,一种种人类美好的情縤又充盈于我的课堂。

孩子们的思绪飞扬了,忆起了父母的一次又次的呵护,想起了老师的一回又一回的关怀,赞起了同学间无私的一桩又一桩的帮助……
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

3、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4、体会广告的作用之大。

二、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欢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难点
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教学时间:共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的广告词。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2、读通课文,初步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感受广告的作用之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动物)
2、卡罗尔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小动物,她最喜欢的是小猫。

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要求: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⑴组长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⑵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指名分小节读全文,指导读通,读正确难读的句子。

三、默读课文,感知全文
1、教以默读方法。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懂课文。

出示:
默读:默读时,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想课文内容。

2、默读全文,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读了课文,可能有的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特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
3、从你们的感受中,老师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有趣。

(板书:有趣)
四、巩固识字。

1、猜字谜。

①不上不下——(卡)
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
2、读词。

卡车、卡罗尔、合适、剩余、船垫、洛阳、喵喵叫、绒毛、抽屉、避免、糊涂、厨房、磨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用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2、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体会广告的作用之大。

教学安排
(一)回顾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是什么方法?
2、默读时该怎么做?
3、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有趣,这节课我们来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很有趣。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地方用“①②……”标出来,说说理由,然后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说理由,读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归纳,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归纳板书:
⑴猫可爱、调皮、有趣。

⑵卡罗尔喜欢猫,猫喜欢卡罗尔。

⑶广告作用很大。

4、随机穿插:生活中你听过哪些广告词,它们有什么作用?
(反馈课前学生搜集的广告词)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