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刑法修正案_八_对刑事处罚制度的完善_谢望原(1)
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罚体系构建

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罚体系构建【摘要】减少死刑是现代刑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13个罪名的死刑,对我国现有的刑罚体系进行了积极的完善。
重构了以死刑立即执行、长期自由刑、死缓、有期徒刑、管制、拘役等刑种组成的阶梯性刑罚体系,辅之以减刑、假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法实践中“生刑偏轻”的问题,保证了我国刑罚体系预防犯罪基本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刑罚体系;阶梯刑罚刑法修正案(八)的修订内容涉及减少死刑、醉酒驾驶、飙车等敏感话题,其中大规模减少死刑罪名是本次修订的亮点之一,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把减少死刑的问题从学术探讨提升到立法议程,具有重大意义。
死刑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本次刑法修正案对我国现有的刑罚体系进行了积极改进,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减少死刑是刑罚改革的趋势1764年,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废除死刑的理论主张,[1]自此以后便引发了人们对死刑存废的激烈争论,死刑废止论对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很多国家采取废止死刑或者削减死刑罪名的立法改进措施。
随着世界人权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为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作为刑罚体系中最严厉也是最古老的刑罚,死刑要不断减少并最终废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趋势。
在人类刑法发展历史上,我们经历了一场刑罚由残暴走向人性化的变革;对刑法功能的认识也由最初的工具说进化为如今的犯罪预防理论。
[2]从人类刑罚发展史看,各国的刑罚体系也是从以肉刑为中心到以自由刑为中心不断演变的,当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死刑是要不断减少并最终要被废除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和大趋势下,死刑的存废问题近年来成为了刑法学界最热门的一个研究问题。
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刑罚具有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
而在现有的刑罚体系中,死刑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它可以最大程度上使犯罪人不能、不敢犯罪,也可以威慑社会上的危险分子使之不敢犯罪,从而实现达到预防犯罪和保卫社会的目的。
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

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摘要:2011年2月25日我国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修正案中首次减少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对老年人犯罪做出了限制。
此次修正对我国死刑制度做了重大的修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
本文从我国死刑的现状、问题来探讨我国的死刑制度,从而总结出我国死刑制度的变化。
关键词:死刑;现状;问题;变化死刑,也称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内容的刑罚,是凭借从肉体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从而达到防卫社会目的的方法,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因此也称为极刑。
随着“近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废除死刑,人们对于死刑的废除问题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
《刑法修正案(八)》中废除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总数的19.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死刑制度的变化。
一、我国死刑的现状死刑在我国有漫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现实基础。
纵观历史长河,死刑在我国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周礼》、《尚书》、《春秋》、《史记》等史书中都有对死刑的记载,并且行刑相当的残忍,包括了夏的“炮烙”之刑,秦的“戮”、“弃市”、“车裂”、“扑杀”、“腰斩”、“肢解”、“镬烹”、“具五刑”,汉的“枭首”、“腰斩”,唐的“绞”、“斩”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比较重视死刑的国家。
(一)死刑存废之争。
自1776年贝卡利亚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了死刑的残酷性、无人道姓以来,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结合我国的国情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在现如今条件之下,我国仍需要保留死刑,原因主要有:1.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死刑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手段,必然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是一个社会的必然,它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
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上层建筑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条件之下,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比较大,人的生命价值比较低。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与补充

作者: 张绍谦[1]
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200240
出版物刊名: 中州学刊
页码: 107-10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刑法修正案(八);刑罚理念;刑罚制度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和补充,体现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刑罚理念,体现了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要求,体现了与限制、废除死刑的世界刑法发展大势相一致的精神,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合理,更能发挥好应有的功能。
当然,我国刑罚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完善。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与补充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与补充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和补充,体现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刑罚理念,体现了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要求,体现了与限制、废除死刑的世界刑法发展大势相一致的精神,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合理,更能发挥好应有的功能。
当然,我国刑罚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完善。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刑罚理念;刑罚制度我国现行刑罚制度初创于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
1997年立法机关对这部法典进行全面修订时,主要集中于分则罪名的增减与构成要件、法定刑的修改,对刑罚制度虽然也有一些修改,但大的变动不多,基本刑罚制度方面基本没有涉及。
此后的历次修正都未涉及刑罚基本制度。
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完全打破了这一惯例,其50个条文中有19条事关总则,且都直接或间接关涉刑罚制度的完善。
从立法权限角度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这种程度的修订是否合适暂且不论,仅从修订的内容来看,这无疑是我国刑罚制度完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进展,其中所体现的全新的刑罚理念和刑事政策内容,都是需要充分给予肯定的。
总体来看,立法机关这次对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体现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体现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刑罚理念我国传统刑罚理念虽然重视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但刑罚制度和实践中更偏重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强调通过惩罚罪犯来达到警戒可能犯罪者的效果,对于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往往重视不足。
以管制刑为例。
管制是我国主刑中唯一不剥夺、只限制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罚。
1979年《刑法》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规定了三方面限制人身自由的内容,即“(一)遵守法律、法令,服从群众监督,积极参加集体劳动生产或者工作;(二)向执行机关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迁居或者外出必须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该部《刑法》生效后我国社会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上述管制内容很难对罪犯起到应有的管制作用,因而学界曾就是否保留管制刑产生过较大争议。
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刑法也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社会情况和问题。
刑法修正案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它对原有的刑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
刑法修正案八主要对刑法中的若干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力度的增加。
在过去的刑法中,对一些严重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而修正案八对这些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对其处罚力度进行了明显的提高,以更好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刑法修正案八还对一些新型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新型犯罪行为也随之出现,给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修正案八通过明确界定这些新型犯罪行为,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有力地打击了这些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刑法修正案八还对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
在过去的刑法中,由于一些程序上的不完善,导致一些犯罪分子逃脱了应有的惩罚。
修正案八通过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法律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
同时,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也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有效地打击了各类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然而,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刑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刑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共同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和公共安全。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力度,并对新型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处罚。
此外,它还对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中纪委、中监部关于《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

中纪委、中监部关于《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公布日期】2013.09.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纪委、中监部关于《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三、完善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规范非监禁刑的适用(一)完善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对老年人犯罪适当从宽处理的法律机制,明确其条件、范围和程序。
”1.完善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规定。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老年人犯罪,刑法没有从宽处理的规定。
近些年来,司法机关和专家学者多次提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早在西周时期的法律就有关于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历经汉、唐、明、清各朝代到民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法律中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作出相应的规定,也是现今许多国家的做法,我国刑法也应有所规定。
在立法调研中,一些司法机关和法律专家建议在刑法中增加“对已满七十周岁的人犯罪的,从宽处罚”的规定,其主要理由:一是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言,一个人到了老年阶段,责任能力有一个不断减弱乃至衰竭的过程,老年人对其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承担理应与青壮年人有所不同;二是从现代刑罚的目的角度来看,老年人犯罪,除难以改造的累犯和惯犯外,其社会危害性较小。
对老年人适用过于严厉的刑罚,既不能起到吓阻社会上不稳定分子的作用,也很难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刑罚的一般预防效果也并不理想;三是由于犯罪的老年人年事已高,再加上其行为能力弱等因素,他们再次实施犯罪的可能性降低,其人身危险性要明显小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为了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有必要对老龄犯罪从宽处罚,这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立法机关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司法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总体认为,对老年人犯罪适当从宽处理,不会影响到社会治安秩序,也有利于体现刑法宽严相济的原则。
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这是继1997年新刑法修订后的第八次修改和补充,也是自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典以来进行的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一次刑法修正。
《刑法修正案(八)》贯穿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中对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假释作了严格规范,对数罪并罚执行期限作了调整,加大了对累犯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处力度,对社区矫正作出了规定。
这些修改和补充必将对监狱行刑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即不仅会出现押犯数量和构成的变化,也将促使监狱的教育、管理模式出现新的转变。
一、《刑法修正案(八)》与监狱行刑直接相关的内容分析《刑法修正案(八)》与监狱行刑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于刑法第五十条、七十八条、第八十一条的修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限制对死缓犯的减刑《刑法修正案(八)》第四条的内容对《刑法》第五十条作了两点重要修改:一是将原规定中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改为“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二是增加规定第二款内容,即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这方面的修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建立严格的限制适用死刑以及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执行制度。
另一方面,对死缓犯减刑的严格限制将使监狱关押死缓犯的数量逐步增多,加大了重刑犯监狱的监管压力。
(二)延长死缓、无期犯减刑后的实际执行刑期《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五条的内容对《刑法》第七十八条有两点重要修改:第一,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最低实际执行刑期由10年提高到13年。
二是《刑法修正案(八)》第十条对《刑法》第69条作了修改,对数罪并罚后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执行的刑期最高可达25年,其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就要超过10年(不能少于12.5年)。
刑法修正案八的全文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一、在刑法第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为第三款,修改为:“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三、在刑法第四十九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四、将刑法第五十条修改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五、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六、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的更多相关文章-《刑法修正案八》解读《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生效,本次修改共涉及了刑法50个条款、49个问题,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罚政策,加强了对民生的保护,加重了对一些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些犯罪行为的处罚,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读。
二、完善惩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的法律规定。
调整敲诈勒索罪的入罪门槛,完善法定刑;将特殊累犯的范围扩大至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刑法修正案(八)》司考深度解读2011-02-27 S.L.K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刑法第226条规定了强迫交易罪。
刑法第293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罪,规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修改刑法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_网易新闻中心2011-02-26 merry668899此次取消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作以下修改:刑法第八次修正九大亮点2010-09-10 酒泉刑法第八次修正九大亮点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
拟取消的13个死刑罪名分别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罚执行的影响及反思

《刑法修正案(八)》对刑罚执行的影响及反思《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因其是历次刑法修改中力度最强、范围最广的一次修改,无论在理论研究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主要内容一是对有些刑罚进行了调整,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刑法对民生的保护,加重了对一些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些犯罪行为的处罚,这给以监狱为主的刑罚执行机关带来长远影响。
《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一方面它完善了我国的刑罚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惩罚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而另一方面由于它未充分考虑到我国当前刑罚执行工作的现状,与当前“给出路”的教育改造方法产生违背,过分加重了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负担,给社会埋下了新的隐患。
本文拟就《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对刑罚执行工作产生的影响作一些分析探讨,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大家对监狱工作的重视,对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进步发展尽绵薄之力。
尽管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刑事司法体系在不断完备,但刑罚体系,尤其是监狱刑罚执行工作若想真正地符合法治社会要求,体现社会之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
_刑法修正案_八_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2011・10(下)上体现出对严重犯罪分子从严惩处的精神。
2.完善累犯制度。
严格普通累犯的构成条件,即犯罪嫌疑人实施前罪和后罪时均须年满18周岁,即未成年人犯罪不可能构成普通累犯,从而体现对未成年人从宽处理的精神。
3.规定“坦白从宽”制度。
《刑法修正案(八)》第8条即“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在该次刑法修改中的体现,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再次架起一座回头是岸的“黄金桥”。
一方面,我国刑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而非单纯的报应性惩罚,犯罪分子“坦白”,即说明其改造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的顺口溜实际上说明司法实践并没有真正区分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没有解决好“宽”、“严”的问题,因而“坦白从宽”进入刑法规范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应有之义。
(二)关于刑罚执行制度的修改1.建立严格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
第一,将死缓犯减为有期徒刑后应实际执行的刑期由“原来的15年以上20年以下”改为“25年有期徒刑”;第二,针对犯罪情节恶劣的9类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上述两处修改均体现了对犯有严重罪行的死缓犯从严惩处的立法精神。
2.完善减刑制度。
第一,由于延长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的最高刑期,结合《刑法修正案(八)》第15条之规定,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的刑期如果是25年的,则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2.5年,大于原来的10年;第二,无期徒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13年;第三,对于人民法院限制减刑的死缓犯,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的,不能少于25年;缓期执行期满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20年。
上述几处修改也均体现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立法精神。
3.完善假释制度。
规定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犯有9类罪名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适用假释。
上述两处修改均体现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立法精神。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精)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全面修订了刑法。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根据惩治犯罪的需要,先后通过了一个决定和七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
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社会有关方面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对刑法的有关规定作出修改。
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法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法制工作委员会即着手对当前刑事犯罪中出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进行研究,多次听取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地方人大代表、地方人大常委会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在充分论证并取得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
现就主要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调整刑罚结构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落实中央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完善死刑法律规定,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
经与各有关方面反复研究,一致认为我国的刑罚结构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惩治犯罪,教育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
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等问题,需要通过修改刑法适当调整。
一是,刑法规定的死刑罪名较多,共68个,从司法实践看,有些罪名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可以适当减少。
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取消一些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不会给我国社会稳定大局和治安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三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期限较短,对一些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难以起到惩戒作用,应当严格限制减刑。
据此,建议对刑法作以下调整:1.适当减少死刑罪名建议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过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
具体是: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
浅谈《刑法修正案》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刑法修正案》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的影响和对策《刑法修正案(八)》是我国刑法领域的重要立法文件,对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来讨论《刑法修正案(八)》对该领域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谈谈《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影响。
一方面,《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修订后的刑法明确了对于犯罪分子的刑罚执行应当坚决执行,拒绝减刑、假释等方式的通行。
这意味着监狱刑罚执行机构必须更加严格地执行判决,不能减刑或假释犯罪分子,以保证刑罚执行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另一方面,《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资源要求。
随着刑法修正,犯罪人数和刑罚执行的时间都将增加,这将给监狱刑罚执行机构的资源分配和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保障犯罪分子的基本权益、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改善监狱条件等方面,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切实保障刑罚执行的合法性和便民性。
此外,《刑法修正案(八)》也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为了更好地监管犯罪分子的行为,防范和化解监狱内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监狱刑罚执行机构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此外,监狱刑罚执行机构还需加强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面对《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管理。
监狱刑罚执行机构应确保刑罚执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增加专业化的执法人员,提高监狱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其次,我们应加大对监狱刑罚执行机构的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监狱刑罚执行机构的财政支持,增加专项资金用于监狱刑罚执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训,以提高刑罚执行的水平和效率。
论我国刑罚结构的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论我国刑罚结构的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正案(八)》为视角
张云霄;张丽祥
【期刊名称】《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综观我国刑罚结构的演变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三种模式,即“倒三角”结构、“梭型”结构和“正三角”结构模式.伴随着我国刑事政策轻刑化的不断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刑罚结构又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和系统的调整与完善,其更加趋向于“正三角”结构模式.鉴于我国社会进步的发展度、司法实践的需求度以及社会公众的承受度,以《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关规定为视角,在对我国刑罚结构进行较为深刻剖析的基础上,又对刑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新构想.
【总页数】5页(P52-56)
【作者】张云霄;张丽祥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北京100025;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技术侦察支队,江苏苏州21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612
【相关文献】
1.结合刑法修正案(八)探析我国刑罚结构改革——以刑罚轻缓化为视角 [J], 杨逊
2.刑罚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以《刑法修正案(八)》为切入点 [J], 贾健;刘远
3.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确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观照[J], 吕伟
4.论我国刑罚结构之应然选择——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的分析 [J], 张景亮
5.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薛丰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的修改

论《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的修改
王鹏祥
【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对累犯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规定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不构成累犯,扩大了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对判处死缓的累犯限制减刑,这一修改集中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体现了与国际社会刑事立法的接轨,刑法立法应适度限定特殊累犯的成立范围,排除老年人构成累犯,将毒品犯罪纳入特别累犯的范围,增设单位累犯制度。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王鹏祥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61
【相关文献】
1.盗窃罪的新趋向——以《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基本罪状的修改为视角 [J], 周立波
2.对《刑法修正案(八)》之缓刑制度修改的解析与思考 [J], 吴波;贾楠
3.对《刑法修正案(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修改的思考 [J], 曾瑾
4.环境警察制度构5建的理念嬗变--以《刑法修正案(八)》对污染环境罪的修改
为视角 [J], 卞维常
5.盗窃罪修改之我见——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J], 崔怀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合刑法修正案(八)探析我国刑罚结构改革——以刑罚轻缓化为视角

结合刑法修正案(八)探析我国刑罚结构改革——以刑罚轻
缓化为视角
杨逊
【期刊名称】《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4)001
【摘要】我国刑罚结构是以死刑、自由刑为中心,属于重刑结构。
刑法修正案(八)彻底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在完善刑事处罚体系,对刑罚进一步轻缓化具有极
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此次修法也给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还应在刑法修正案(八)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削减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提高罚金刑的地位和增设轻刑刑种等,对刑罚的设置进行
结构性的改革。
【总页数】8页(P38-45)
【作者】杨逊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4.13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刑罚结构的不断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张云霄;张丽祥
2.论我国刑罚结构的缺陷及其完善——以刑罚轻缓化为视角的思考 [J], 卢建平;田
兴洪
3.刑罚轻缓化理论探析——兼论我国盗窃罪刑罚结构 [J], 汪力;高铭爱;李高峰
4.论我国刑罚结构之应然选择——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的分析 [J], 张景亮
5.社区矫正的完善与我国刑罚轻缓化的实现——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周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行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行刑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陈文峰【摘要】《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调整了“死刑偏重,生刑偏轻”刑罚结构,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中限制减刑、禁止假释范围的扩大,必将导致监狱长刑犯、累犯、死缓犯的增加,给监狱的监管安全、教育矫正带来极大挑战.监狱只有认真解读《刑法修正案(八)》,分析其对监狱行刑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维护监狱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期刊名称】《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8页(P10-17)【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刑罚结构;行刑策略【作者】陈文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镇江 2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4.13刑法应当与国家的社会现实相适应。
马克思说,“社会是法律的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
相反,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
”[1]许多西方学者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上也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如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认为,“如果人的性格和内心感情因气候不同而产生极大差异,法律就应当与这些性格和感情的差异有关系”[2]271。
此外,他还认为,除了一国的地理环境,其法制传统也能影响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经验告诉我们,具有刑罚从轻传统的国家,公民的精神受轻刑的影响,正像其他国家受到严刑的影响一样”[2]81。
由此可见,刑法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其构建的刑罚体系也才能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才能最终实现刑罚的功能和目的,确保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而“刑罚是有限的,犯罪是无限的,以有限的刑罚对付无限的犯罪,是社会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因此,宽容和节俭用刑是社会最明智的选择。
”[3]为了更有效地惩治犯罪,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称《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八)》贯穿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了“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的刑罚结构。
从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看我国有期徒刑上限的提高

从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看我国有期徒刑上限的提高胡文斌;王镞【摘要】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将有期徒刑上限提高,这一修改意见的提出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它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现行刑罚体系中的冲突与矛盾,也顺应了世界各国通过提高自由刑上限从而废除死刑的趋势,更是从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大幅提高的实际出发而提出来的.不过,刑法草案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年限提高到25年还是比较低,应将其提高到三十年.此外,为适应有期徒刑上限提高的现实需求,还应当完善我国的减刑、假释等制度.【期刊名称】《湖南警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3)004【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自由刑;有期徒刑;上限提高【作者】胡文斌;王镞【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检察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4.12自由刑是我国刑法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刑罚,故自由刑的中心——有期徒刑的完善应该成为我们对刑罚制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死缓与无期徒刑在执行中均可减为有期徒刑,而我国有期徒刑的上限仅为15年,数罪并罚时上限为20年,因而被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的重刑犯通过减刑和假释后的实际服刑期限均可能低于15年,这不仅凸显了我国重刑体系的冲突,也可能同民众对惩治重刑犯的期待产生错位,不利于死刑的限制。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适当提高我国有期徒刑的上限。
即将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提出将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其中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笔者认为,这一修改意见的提出是具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的。
众所周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制度与无期徒刑本质上应当具备刑罚功能上的惩戒与安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各
科
专
论
法学杂志·2011 年第 6 期
管制刑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刑罚制度。 管制, 从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雏形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刑罚和行政 《刑法 》 处罚双重属性, 再到 1979 年 将其正式作为主刑规 定下来, 直至今天, 作为最轻的自由刑, 管制刑无疑发挥 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司法实践中的管制刑已经 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近年来判处 管制的案件在整个法院给予刑事处罚的案件中所占比重
并不是一个法律用语 , 它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相对于死刑的一个概念, 一般是指自由刑。 ② “生刑”
③ ④
: 《中国死缓制度的三维考察 》 , 《政治与法律》 2010 年第 2 期。 参见高铭暄、 徐宏 载 、 : 《 》 , 《 》 2006 田文昌 颜九红 简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 载 法学杂志 年第 1 期。
2011 年 2 月 25 日, 第 11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 可以肯 委员会第 19 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 八 ) 》 , 《刑法修正案( 八 ) 》 定 乃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新时期抗 制犯罪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必 然 要 求。 该 刑 法 修 正 案 是 1997 年以来我国刑法立法步子迈得最大的一次, 有很多 但其最大的亮点则是对我国刑事处罚制 值得称道之处, 度的发展与完善。具体言之,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顺应世界潮流, 大幅减少死刑 死刑乃是历史最为悠久且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极其 , “杀人者死, 重要地位的刑罚方法。长期以来 伤人者刑 ” 的观念在我国深入人心, 而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法哲学 流派也坚信死刑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刑罚正义的 重 要 手 段。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刑罚越来 越理性化、 人道化, 各国对于刑罚目的之选择也逐渐由报 应转向积极预防, 主流的法哲学观念不再认为以死刑作 为对犯罪的报应乃是天经地义的正义之举。 作为严酷刑 罚之首的死刑的生存空间渐趋缩小, 严格限制甚至主张
《刑法修正案( 八 ) 》 的另一亮点, 就是更好地协调了 “生刑 ” , 适度加重 使得刑罚阶梯层次 各刑种之间的关系, 有序、 刑罚种类各显其能。 其具体表现在对死刑缓期执 无期徒刑减刑、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等方面的修改 行减刑、 完善。 ( 一) 对死缓制度做出了重要修改 死刑缓期执行是我国一项特色制度, 从 20 世纪 50 年 代毛泽东同志正 式 提 出 死 缓 至 今, 已 有 60 年 的 历 史 。
③
死缓制度在生和死之间划分了一个缓冲带, 对于死刑的 限制和减少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 死缓制度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 死缓本来是区别 但是死缓的 于死刑立即执行的另外一种死刑执行形式, 实际执行状况却和死刑立即执行有着天壤之别 、 生死之 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平均实 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表明, 际执行的刑期约为 18 年, 这与平均执行刑期约为 15 年的 无期徒刑没有多大差别。 死缓和死刑之间差距过大而和 有期徒刑之间的差距过小, 最后变成死缓有期 无期徒刑、 徒刑化, 难以实现罪责刑均衡、 合理有效的惩处和预防犯 《刑法修正案 ( 八 ) 》 全面提高了死缓的严厉程 罪。此次 度, 不仅限缩了减刑空间, 而且提高了实际执行期限。 首 先, 被判处死缓的犯罪人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二年期 满以后, 减为 25 年有期徒刑, 缩小了死缓减刑的空间。其 次,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 强 奸、 抢劫、 绑架、 放火、 爆炸、 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 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 , 人民法院 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 时 决 定 对 其 限 制 减 刑。 另 外, 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 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 无期徒刑的, 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能少于 25 年; 缓期执 行期满后依法减为 25 年有期徒刑的, 减刑后实际执行刑 期不能少于 20 年。 这样一来, 死缓执行过程中有期徒刑 化的不良现象有望得到遏制, 死缓和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之间的层次适当拉开。 死缓制 度 本 是 对 死 刑 的 缓 期 执 因此其严厉程度和刑罚效果应当高于和重于无期徒 行, 刑以及有期徒刑。对于死缓的减轻从严把握不仅符合刑 罚体系协调性的要求, 同时也符合罪责相当、 罚当其罪的 要求, 对于有效惩治和预防犯罪有重要意义。 ( 二) 对无期徒刑执行进一步完善
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刑罚改革的重要趋势。 此前 《刑法》 我国 中, 挂有死刑的罪名共有 68 个。 我国的死刑 罪名之多在国际社会颇受诟病。 虽然我国的国情民意均 但严格控制死刑、 减少死刑适用 不能认同完全废除死刑, 早已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 此次刑法修正案一举取 消了 13 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 的死刑, 减少了将近 20%
各
科
专
论
法学杂志·2011 年第 6 期
论《 刑法修正案 ( 八 ) 》 对刑事处罚 制度的完善
On Improvement Of The Criminal Punishment System I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Act ( The Eighth)
谢望原 王 波
①
的死刑罪名, 这一明智之举不仅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称 而且在国际社会也得到普遍好评。 这不仅表明了我 赞, 也显示了我 国立法机关正确选择了刑罚人道化的立场, 国立法机关运用刑法手段处理犯罪问题的政治智慧: 首先, 这 13 个罪名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非常之少, 基 本上属于挂而不用的状态; 这样的刑罚规定不仅使得刑 罚体系臃肿, 而且毫无有效性可言。 其次, 经济性犯罪以逐利为其本质特征, 适用死刑无 法对症下药, 不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并且对于非侵犯 生命权的经济性犯罪适用死刑, 以剥夺生命的形式来保 护经济性法益, 是和刑法的价值相悖的。
⑤ ⑥ 欧盟的框架决议中也有非监禁措施的规定 , 联 缓刑。
合国在 1985 年和 1990 年的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上 对于非监禁刑给予了关注。 按照国际社会认可的非监
⑦
法到位, 特别是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不完善的地方和广大 农村地区。学者们对于管制刑的存废也是众说纷纭 , 没 。《刑法修正案( 八) 》 有定论 除了增加对管制犯罪人实行 社区矫正的内容, 还增加了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 进入特定区域、 场所, 接触特定的人的 间从事特定活动, 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 决定给予上述禁令。 这一修订可以辅助管制的相关规定, 更好的约束和限制 犯罪人的行为, 有利于对其监督和改造。 重要的是, 该修 正案还规定了违反上述禁止令的法律后果: 由公安机关 《治安管理处罚法 》 依照 的规定处罚。 这样一来, 这些禁 “没有牙的法律 ” , 令将不再是 一旦违反就要负相关的责 任, 这对犯罪分子来说当然具有巨大威慑力。 ( 三) 缓刑、 假释更加明确 在我国, 缓刑是自由刑 ( 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的缓期执行方式, 在判决时就可以宣告。 适用缓刑要考 “犯罪情节 ” 、 “悔罪表现” “确实不致再 察的三个方面是 和 ; 前两个方面和犯罪事实以及行为人悔罪事实 危害社会” 较为容易客观认定, 但是后一个方面具有很大的模 相关, 。“不致再危害社 糊性, 在实践中适用起来存在较多问题 会” 的判断容易主观化, 对于同一个犯罪嫌疑人, 不同的 法官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法官自身的价值观、 人生 观、 生活经历等都会对这一判断有所影响。 因此, 这次刑 法修正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条件作出了更为明确的界定。 《刑法修正案( 八) 》 第 11 条规定了适用缓刑须考虑三个 : “犯罪情节较轻 ” 、 “有悔罪表现” “没有再 方面, 分别是 和 。 这三个条件的规定比起原来的规定更加 犯罪的危险” 明确、 具体, 更便于司法过程的操作, 有利于缓刑的正确 在这三个条件基础上还增加了第四个条件 : 适用。同时,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实践中很 多宣告缓刑的罪犯, 由于缓刑的监管组织设置不合理、 监 管措施不到位等而致使缓刑的考察流于形式, 不能很好 地实现缓刑设置的初衷。 该修正案明确了宣告缓刑要考 虑对居住社区的影响, 从而使得缓刑适用更加慎重, 这样
⑧ 只有 2% 左右。 而且, 很多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其监管无
三、 完善非监禁刑, 增设社区矫正 非监禁刑( non - custodial penalty ) 是与监禁刑 ( incarceration) 相对应的概念, 是指监禁刑以外对犯罪人适用的 刑事制裁方法的总称。非监禁刑是随着刑罚教育论的发 展而出现的, 目前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 美国 1991 年刑事法案中规定的非监禁刑包括社区服务和强化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 100172 )
《刑法修正案( 八) 》 内容提要: 彻底贯彻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重在完善刑事处罚体系 。 其最大亮点之一就是 “生刑” 取消了 13 种罪名的死刑以及调整了死缓的相关执行规定 ; 其次是对自由刑的重要调整 , 使得 和死刑之间差 、 , ; , ; 距更加合理 管制刑更加完善 假释和缓刑规定更加明确和丰富 其三是财产刑得到重视 有所增加 其四是量刑情 节相关规定更加完善。总之, 本次务实、 协调的刑法修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刑法修正 刑罚协调 务实立法
作者简介:谢望原( 1957 - ) , 男, 汉族, 湖北天门人,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王 波( 1985 - ) , 女, 汉族, 陕西商洛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物罪, 走私贵重金属罪, 走私珍贵动物、 珍贵动物制品罪, 走私普通货物、 物品罪, 票据诈骗罪, 金融凭证诈
②
各
科
专
论
无期徒刑本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严厉刑罚,
④ 但是在我国的刑罚体系下却呈现“无期徒刑不无期 ” 和
有期徒刑相差无几的现象; 我国的无期徒刑和本应具有 同一功能的西方国家的终身监禁无法同日而语。 在我国 《刑法》 很多 条文中, 无期徒刑是作为死刑的替代刑而规 因此无期徒刑应该具有仅次于死刑 定在法定刑之中的, 它需要以较长期的监禁来实现对于那些人身 的严厉性, 危险性很大的犯罪分子的矫正, 从而实现有效的惩治和 。《刑法修正案 ( 八 ) 》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规定对于 预防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刑罚 能少于 13 年; 同时, 执行 13 年以上方可假释。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被 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般在 2 年之内不予减刑, 那 刚 么理论上讲无期徒刑实际执行的刑期最少也是 15 年, 好和有期徒刑的上限相吻合, 从而避免了以前司法实务 中无期徒刑实际执行期限还低于有期徒刑上限的尴尬局 面。 ( 三) 延长数罪并罚刑期, 提高个罪刑罚幅度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 》 中规定最多的刑种, 也是司 法适用最广泛的刑种。 但是有期徒刑的弹性仍嫌不大, 数罪并罚上限较低。实践中有些犯罪分子一人犯数罪并 数罪并罚的总和刑期很高; 且情节严重或者是后果严重, 但是依照数罪并罚对于有期徒刑最高刑的限制只能最高 难以实现罪责均衡、 罚当其罪。 此次修正在《刑 判 20 年, 法》 原有条文基础上又增加了内容, 那就是, 有期徒刑总 和刑期不满 35 年的, 数罪并罚最高刑期不能超过 20 年, 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 35 年以上的, 最高不能超过 25 年。 对于两种情况分别规定数罪并罚最高刑, 可以防止一味 的强调有期徒刑的严厉化而忽视刑罚的妥当性之弊端, 同时又能够对那些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很严重、 人身危 险性很大的犯罪人给予与其罪责相当的刑罚, 避免罪刑 失衡。 另外, 在修订的分则条文中, 增加了个别罪名的量刑 档次和刑期。例如, 修正案第 36 条和 38 条增加了量刑档 次; 修正案第 43 条, 将组织、 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 行为的有期徒刑刑期从“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提高到“七 年以上” 等。这次修正案中有期徒刑总体呈现严厉趋势, 这也正是本次修法的初衷, 即要改变“生刑过轻、 各刑种 之间衔接不协调 ” 的问题。 由于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 刑的修订使得其与死刑之间的差距减小, 和有期徒刑之 间的差距有所增大, 因此, 处于系统协调性的考虑, 有期 徒刑必然要有所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