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习题 岳麓版
河南省2019-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二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件

6.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国与国之间要平等相处、合作共赢;影响中美 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 钢铁长城
知识点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三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考能提升
知识拓展 1.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它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 则。 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 谋求发展,而不是指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 设道路不同。
特点
不平等的屈辱外交
表现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原因
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独立;中国综合国力弱,弱国 无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承办上海APEC会议;等
新中国主权独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升
改革 开放后
(1)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了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之路 部队五大军种
援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军委委管管总、战区主
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总
考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70 周年(八下第 16 课 P ) 81-84 [2022·岳阳 23(2)(3)]
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独立立自自主的主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
部队
精确打击任务
(3)2015 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火箭箭军军
(1)2014 年,全全军军政政治工治作工会作议(会新议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
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南、西、北、中五大战
新时代
区,构建军队联联合合作作战体系
强军 (3)中国人民解战放军调整组建陆、海、空、火箭军和战战略略支支援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 影响
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行积极灵活务实的外 交政策;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及外交人员的努力。 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后盾和保障,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命题点 1:钢铁长城
1.(2022·邵阳)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
进。201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
名为
(D)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2022·株洲)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 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D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中考历史一轮知识点梳理++中国现代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史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卫星,中国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 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解题思路】(1)需要有效整合两则史料中的信息,根据史 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不可剥夺的权利”“共同职责” “不能坐 视不动”“被迫而为”和史料二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没 有……就不能……就没有……”,即可分析出我国发展“两弹 一星”的原因。(2)需要把“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与我国 当时的国情相结合,分析思考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克服重重困难 进行科研?是什么精神动力在鼓舞着他们?他们最终是怎样研 制“两弹一星”的?对此进行总结概括即可。
备不断更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
军部队——①华___东__军___区_海军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
军 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队 海军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
建 验和对外出访任务;1974年,装备了自行研制的核潜艇
设 (3)20世纪90年代以后,装备不断更新,现代化水平提高
(1)根据两则史料,分析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
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的客观要求。
(2)请你谈谈“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攀登。
1. (2022·湖南)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 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 放以来的是(D ) A. 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逆全球化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北师大版新).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历史教案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北师大版新)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北师大版新)第五单元“冷战”后的世界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一、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内容:①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②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2.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等(1)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2)解体时间:1991年底(存在69年的时间:1922--1991年)★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
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安定。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⑤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匈牙利改革(1)、领导人:卡达尔.时间:1968年。
(2)、.内容:①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②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效果: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
2、东欧剧变:(1)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
(2)表现: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3、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⑤改革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⑥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第15课“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3(中国现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3(中国现代史)一、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内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理解土地改革(一)抗美援朝1.背景: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援助。
3.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英雄事迹: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2019-2020年中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9-2020年中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1、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2、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
二、列强侵华与抗争(1840—1953)1、手段: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2、军事侵略----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南京条约》,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150多万平方公里)③《马关条约》向中国资本输出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南京条约》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条约。
4、经济侵略:①甲午战争前,商品输出②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方法:开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5、文化侵略--设教堂、传播宗教、办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推行殖民奴化教育。
6、百年巨变启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部抗争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是一部探索史,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三(中国现代史)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成立(理解):①1949年9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②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③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实践。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也是20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识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烧死);罗盛教(勇救朝鲜落水儿童献出生命)等英雄人物。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3.土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意义(理解):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改革,1953年春,3亿多农民分到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识记):1953年,我国借鉴苏联经验,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建成,工业布局有所改善,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为以后国家经济建设积累了经验。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识记):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是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实现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赎买)的方式实现的,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25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梳理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中国现代史 (1949年阶段特征
1 时空坐标
2 阶段特征
阶段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创新举措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49~1952 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
第二阶段(1953~1956 年底): 三大改造、工业化起步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阶段。
第三阶段(1956~1966 年):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四阶段(1966~1976 年):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破坏,造成严重损失。
第五阶段(1978 年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形成并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创新举措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和失误:制定的政策脱离中 国的经济、政治实际。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创新和成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准点备考板块三中国现代史主题五祖国统一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2019/7/28
最7/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3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 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 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 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九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五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记录与研究,九年级历史学科着重讲解中国现代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五个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结果-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和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意义4.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特点- 孙中山的北伐和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二、世界近现代史1. 一战与二战:- 一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二战爆发的背景和全球战争形势- 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争结果2. 起义与革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背景和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道路- 南非抗议种族隔离政策的起义3. 冷战与分裂:- 冷战的形成与斗争格局- 第三世界的产生与非洲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 西方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分裂4. 世界经济:-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二战后的世界重建和经济体系-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五个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内容,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历史保持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让我们共同探索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习题岳麓版
命题点1国防建设
1. (2014湘潭7题)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 )
A. 48周年
B. 65周年
C. 66周年
D. 87周年
2. (2016株洲14题)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它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A. 海军
B. 空军
C. 陆军
D. 第二炮兵部队
命题点2外交成就
1. (2014郴州11题)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①互相尊重领土主权②互不侵犯③互不干涉内政④平等互惠⑤求同存异⑥和平共处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⑥
2. (2015株洲14题)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55年、周恩来、求同存异”几个关键词,你可以搜索到哪次会议的相关内容( )
A. 日内瓦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万隆会议
3. (2016怀化13题)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当是( )
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 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 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命题点3人物辨识
(2014株洲6题)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
”他是()
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备考实战演练
1. (2016常州)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
“第二炮兵”成立于( )
A.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 新中国成立初年
C. 20世纪六十年代
D. 中美正式建交后
2. (2016广东)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A. 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 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 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 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3. (2016模拟)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
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 (2016潍坊)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5. (2016荷泽)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A.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1955年的万隆会议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6. (2016深圳)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曾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下列事件中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的是( )
A. 抗美援朝
B. 万隆会议的召开
C. 尼克松访华
D. 田中角荣访华
答案:
聚焦湖南中考
命题点1国防建设
1.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的时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距2014年有65年。
2. D【解析】本题考查第二炮兵。
据所学可知,火箭军是由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第二炮兵部队发展而来的,主要担负战略核反击任务。
命题点2外交成就
1. D
2. D
3. 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三幅图片分别是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外交部长乔冠华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关,其共同主题是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
命题点3人物辨识
D【解析】本题考查周恩来的事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曾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务院总理、外交部部长,参加万隆会议等外交活动。
备考实战演练
1. 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C项符合题意。
人民解放战争是在1945~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均不符合题意。
2. A【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1954年”,由材料中三国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申的内容,可以得出三国之间已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达成了共识。
B项说法太绝对;C、D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3.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4. A 【解析】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求同存异”的含义,“同”是都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都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亚非独立国家当前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异”是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因此,A选项正确。
5.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
据题干中“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美国人
的巨大失败”联系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是中国席位问题上主持正义的许多友好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
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