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最新冀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最新冀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作“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_______)和(_______)。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3. 阅读并答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
(______)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的道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②尽之,遂辞③归。

秦青弗止。

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⑦行云。

薛谭乃谢⑧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编者加。

讴:唱歌。

②谓:认为。

③辞:告别。

④饯:饯行。

⑤衢:大路。

⑥节:节拍。

⑦遏:挡住。

⑧谢:认错。

[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

(1)故事中的秦青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______)
(2)故事中的薛谭一开始就是一个歌唱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______)(3)为了表现秦青歌唱技艺高超,文中“响遏行云”用了夸张的说法。

(______)
(4)联系上下义,“薛谭乃谢求反”中的“反”应该同“返”。

(______)(5)“末穷青之技”与“自谓尽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______)[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秦青弗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抚节悲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秦青除了歌唱技艺十分高超之外,还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________;②渴甚________
③众争取啖之________;④或问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
ì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

②钩:衣带上的钩。

③写:摹画。

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听说。

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窗户。

⑧施(yì):延伸。

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训练。

曹冲①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②所及,有若成人。

时孙权③曾致④巨象,太祖⑤欲知其斤重,访⑥之群下,咸⑧莫能出其理⑨。

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⑩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⑪
——选自《三国志》
(注释)
①曹冲:曹操之子。

②智意:智谋。

③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④致:送给。

⑤太祖:指曹操。

⑥访:询问。

⑦群下:僚属,群臣。

⑧咸:全,都。

⑨理:办法,道理。

⑩校(jiào):比较。

⑪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时孙权曾致巨象(____________)
(2)访之群下(_____________)
(3)咸莫能出其理(____________)
(4)则校可知矣(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曹冲机智聪明的是哪一句话?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再做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真实,不可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虎以为然,故送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池沼中。

果实的硬壳大都有角,果肉可以吃。

②仕:做官。

③强:硬要。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食:______ 非: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多项选择)
A.北方人不适合吃菱角。

B.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闹笑话。

C.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10. 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舍:______。

(2)遂居焉居:______。

(3)遂迁居市旁迁:______。

(4)此可以处吾子矣处: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小古文阅读。

______________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

”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

”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

”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

”猴王道:“怎么叫做
‘未入流’?”众道:“末等。

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

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本文选自《西游记》,选入时有改动)
[1]此段选自《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上题目。

[2]读一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意后加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未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孙悟空被封的官名是___________,他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听了众仙的话后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真相后,孙悟空觉得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孙悟空的个性特点是()
A.桀骜不驯
B.活泼乐观
C.忠心耿耿
D.嫉恶如仇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及(____)②访(_____)③咸(____)④置(_____)⑤即(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__________)②若出其
中(___________)
③中有楼若者(___________)④未若柳絮因风
起(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细察其纹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_______________)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________________)
⑥其恕乎(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
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

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

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

经霜则红。

”子不信。

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

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

子大喜。

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

②皆:都。

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

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4. 文言文阅读。

盲人过桥
有盲子过涸①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楣②,兢兢握固,自分③失手必坠深渊矣。

道者告曰:毋怖,第④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⑤三声:“嘻,蚤⑥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之甚夷,沈⑦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⑧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
①涸(hé):水干。

②楯(shǔn):栏杆上的横木。

③自分:自己分析、自己估计。

④第:只管。

⑤哂(shěn):嘲笑。

⑥蚤:通“早”。

⑦沈:通“沉”,沉溺,拘泥。

⑧省:省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道者告曰:毋怖毋:_________ (2)第放下,即实地也
即:_________
(3)握循长号号:_________ (4)何久自苦耶苦:_________ (5)夫大道之甚夷夷:_________ (6)执一隅以自矜严者
隅: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道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大道之甚夷,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言文阅读。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④,以此戒⑤之。

自是⑥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
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③喧(xuān):通“谖”,因分心而遗忘。

④引:拿来。

裂:割断。

⑤戒:警告。

⑥自是:从此。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其母方织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复进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为中止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所失,复得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吾能为之足
D.自是之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何为中止?
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母为何要割断她的织物?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