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8例

合集下载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

2 治疗方药
川芎12 g,荆芥12 g,防风12 g,白芷12 g,细辛3 g,菊花15 g,葛根12 g,丹参20 g,白芍30 g,甘草6 g。1剂/d,水煎服。10 d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痊愈:经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在6个月之内未有复发者70例,占79.5%。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
更新日期:2011-04-09 点击: 张玉华 刘桂营
笔者近几年来以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8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经系统治疗且资料完整者。其中男53例,女38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1周,病程最长3 a。
好转:经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经治后在6个月内病又复发,经用本法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者12例,占13.7%。
无效:经用本法治疗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略有改善,而改用它法治疗者6例,占6.8%。
4 典型病例
杨某,男,35岁,农民。1988-09-22初诊。患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并有针刺感,遇风则痛剧已有月余。先后经多医治疗无效。经徐州市某医院作脑电图正常。诊为“神经血管性头痛病”,对症用药亦未效。遂来我院就诊。刻诊:患者痛苦貌,头痛如劈,有针刺感,疼痛剧烈时欲呕,伴纳差,全身不适,苔薄白,脉细弦。此乃风寒袭滞经络所致,宜疏风散寒,活络止痛为治。拟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 g,荆芥12 g,防风12 g,白芷12 g,细辛3 g,菊花15 g,葛根12 g,丹参20 g,白芍30 g,甘草6 g。3剂,水煎服,1剂/d。药后诸症大减。药中病所,守法再进,先后共服8剂治愈,随访至今病未再发。
5 体会
“神经血管性头痛”祖国医学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当属外感风寒头痛范畴。由于久治不愈,致使寒凝经络,血脉阻滞,即“久痛入络”之谓。方选川芎茶调散加减。方中川芎、荆芥、防风、白芷、菊花、细辛、葛根有疏风散寒止痛的作用,且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丹参活血通络,白芍合甘草有缓急止痛之效。故用之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收效较捷。

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研究

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研究

3 g ,甘 草 、蔓 荆子各 6 g ,当 归、 白芍各 1 2 g ,丹参 、 白 对各个穴位针灸可起到调补气血、止痛调神的作用[ 3 】 。将加 芷、防风 、荆芥 、柴 胡、川芎、羌活各 1 0 g ,根据患者 的临 味川芎 茶调散 与针灸 联合 治疗血 管神 经性头痛 ,可 从根本 床 症状 ,进行 药物 加减治 疗 ,如患 者呕吐 伴风 寒重 可加生 上 改善 患者 的临床症 状 ,从 而提 高治疗 效果 ,且治疗 安全 姜、紫 苏叶 ;如患者 偏风热 可加 菊花 ,每天 1 剂 ,早 晚2 次 性较高 ,无不 良反应 ,可作 为治 疗血 管神经 性头痛 的首选 服 用 。实验组 采用加 味川 芎茶 调散联 合针 灸治疗 ,加 味川 方案 。 芎 茶调散 与对 照组 一致 ,针 灸疗 法 :穴位 :风池 、列缺 、 综 上所述 ,加 味川芎 茶调 散联合 针灸 应用于 治疗 血管 百会 、 足三 里 、血 海 、上 星 、 大椎 、三 阴交 、太 冲 、 印 神经性头痛患者 中,临床疗 效显著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堂 ;采用常规针刺 ,并 留针 半小时[ 1 】 。两组患者均治疗7 d 为 参考文献 个 疗 程 ,连 续 治 疗 2 个疗 程 。
2 0 1 7年 第 4卷第 3 2期
20 1 7 V_ 0 1 . 4 N O . 3 2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6 3 0 7
加 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 治疗血 管神经性头痛 临床效果研 究
陈 晓玲
( 德江县民族 中医院 ,贵州 铜仁
【 摘 要 】 目的
5 6 5 2 0 0 )
研 究加味 川 芎茶调 散 联 合针 灸 治疗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临床 效 果 。方法 选取2 0 1 5 年1 0

川芎茶调散加减味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6例的临床报道

川芎茶调散加减味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6例的临床报道

川芎茶调散加减味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6例的临床报道头是三阳经络汇合的地方,也是脏腑气血聚集的处所,而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是以头痛偏于头一侧或一点而得名,属祖国医学的“头痛”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学把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两大类。

内伤头痛多因风、火、痰、虚、瘀所致,偏头痛所属内伤头痛之列。

偏头痛的主要特点为头痛偏于一侧,病程长,痛点固定,时痛时止,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发作时呈跳痛、刺痛,严重时牵掣致眼、额、眶等处,常伴有头晕目眩,烦躁等。

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偏头痛患者4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偏头痛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每次持续5-15分钟,有时数小时或数天;(2)头痛部位限于一侧的颞部、额部、颈项部等;(3)为较强的搏动性跳痛,锥钻样痛;(4)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颜面苍白或是颜面及眼结合膜充血;(5)头部胀痛,跳痛难忍。

在本组内46例,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23-68岁。

头痛持续时间5-15分钟,病程最短12天,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用过西药、中药,效果均不理想。

1.2中医辩证分型,根据临床见证,舌象、脉象分为4型(1)风寒型11例,症状体征:平素多畏寒喜暖,遇风则头痛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弦;(2)风热型19例,遇热或日晒时即发作,夏季重于冬季,春季重于秋季,舌质红、苔黄腻、脉眩数;(3)痰湿型9例,临床体征是嗜睡或昏蒙,全身沉重,可见恶心呕吐、流痰涎、舌质淡、苔腻脉眩滑;(4)肝阳上亢型7例:症状:情绪紧张,易怒或情绪波动时发生头部胀痛或加重,舌质红、舌边较明显、脉眩数或浮紧。

2 辩证及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养血祛风温经止痛类为辅。

本方组成:川芎(15g)、防风(9g)、羌活(15g)、甘草(6g)、荆芥(9g)、薄荷(9g)、菊花(9g)、扭子七(20g)、血丹参(20g)、九香虫(9g),以250ml冷水煎服,每天1剂,饭后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并配合麝香药线,银针粗样快速点激),印堂、太阳及阿是穴,每2天1次,服药期间限烟忌酒。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治疗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茶调散出自宋代编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药由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组成。

其功效为疏散风寒,通络止痛。

常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的风寒头痛,日久不去或恶寒发热,头重头痛,鼻塞等症。

陈宝贵教授治疗头痛也常用川芎茶调散加减,收到不错的疗效,今介绍如下:方药组成: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甘草6克。

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每日1剂。

方解:川芎为头痛要药,其辛温香窜,可上行头目,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故用为主药。

荆芥、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皆疏风止痛,其中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又能宣通鼻窍,上五药助君药疏风止痛,共为辅药;薄荷辛凉上行,能清利头目,又可佐治诸辛温之药。

甘草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全方升散中寓有清降,具有疏风止痛而不温燥的特点,全方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川芎茶调散及其组方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改善脑缺氧的作用。

加减运用:偏风寒者,加苏叶10克;偏风热者,去细辛、荆芥、防风,加菊花15克,石膏20克,僵蚕10克;偏风湿者,加羌活10克,藁本10克;偏痰浊者,加半夏10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兼鼻塞属风寒者,加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兼鼻塞属风热者加辛夷10克,石膏20克,菊花15克。

典型医案病案1李某,男,43岁,2009年4月8日诊。

间断头痛5年有余,因平时不剧,故未重视。

几天前出现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恶寒发热,咽干咽痛,口渴,舌尖红,苔稍黄,脉浮稍紧数。

诊断为头痛,辨证为外寒里热证,治以解表散寒,清热生津之法。

处方:川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薄荷10克,石膏20克,玄参10克,芦根30克,甘草6克。

水煎45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

5剂而愈。

病案2周某,女,32岁,2008年7月18日诊。

加减川芎茶调散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经验

加减川芎茶调散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经验

加减川芎茶调散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经验川芎茶调散;各类头痛“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临床十多年来,很多汤头都就饭吃了,现在能记住的也不足几十首了。

但川芎茶调散绝对可以说,是笔者背的最为朗朗上口的一首汤头歌了。

因为他让(1997年)刚当大夫的我,得到了第一面对中医充满信心与荣誉的锦旗。

川芎茶调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伤寒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

因为本方疏风解表止痛药为主,也被教科书视为外感风寒头痛要方。

学生临床实践发现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蜈蚣,辩证增减,可以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效如付鼓!方为全蝎5g、蜈蚣2条、川芎15g、荆芥15g、薄荷10g、细辛5-10g、防风10g、白芷10g、羌活10g、茶叶5g、甘草10g。

其功效为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方中全蝎、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为治顽痛之要对;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共为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以助君药疏风止痛之功,并能清利头目,共为臣药。

其中薄荷用量独重,以其之凉,可制诸风药之温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易于化热化燥之特点。

羌活、白芷疏风止痛,其中羌活长于治太阳经头痛,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

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 ;细辛祛风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并能宣通鼻窍;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上述诸药,协助君、臣药以增强疏风止痛之功,茶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中有降,共为方中佐药。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全方共奏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若偏风热头痛,加菊花15g、桑叶15g以疏散风热,热甚痛剧如裂、面红目赤、口渴便干加石膏30g、黄芩15g以清内热;若偏风湿头痛,头困体倦、脉濡苔腻加苍术15g、藁本15g(或苡米、茯苓)以祛风胜湿,葛根20g以解肌祛湿;若偏痰浊头痛,头昏恶心、脉滑苔腻,加半夏15g、陈皮15g、天麻15g、茯苓30g以化痰祛风,眩晕明显加白术15g、泽泻30g;若偏气滞头痛,偏头痛,每因情志诱发,善叹息加柴胡15g、香附15g、当归15g、赤、白芍30g以疏肝理气;;若偏血瘀头痛,痛剧夜甚,舌暗或有瘀斑,脉涩加元胡20g、赤、白芍3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5g以活血止痛;若偏气虚头痛,血压低、头昏、乏力、气短,加黄芪30g、生晒参10g、白术15g以补气升清;若偏血虚头痛,贫血、女性多见,头昏、心悸、失眠,加当归20g、熟地30g、白芍30g、酸枣仁20g以养血止痛;若偏肾虚头痛,平时好紧张者、老年人、久病者多见,头昏神疲、腰俊腿软、耳鸣失眠,加枸杞20g、熟地30g、何首乌30g以补肾益精止痛,性弱肢冷,加鹿茸(或鹿角胶);按语:参考了张炳厚老师应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经验。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

[论文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川芎茶调散;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风寒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0例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复渣再煎,再取200mL,早晚各服200mL;另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

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每晚1次口服。

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调整脑血管的不稳定性,促进脑血管弹性和改善脑血流供应的作用。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发作时患者极度痛苦,且病因复杂,治疗上颇为棘手,相当于中医的头痛、头风范畴。

2007年3月~2008年9月,笔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并与单纯运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疗手册》[1];②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内科学》[2],属于风寒型头痛;③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排除头痛性癫痫、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均未列入;④均以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周期性头痛为特点[1]。

1.2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本院内科门诊患者,均经经颅多普勒(TCD)检查(BMS-PLUS II型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标准号:Q/19 SZLB 01-2000),随机分为2组。

川芎茶调散中药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8例疗效观察

川芎茶调散中药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8例疗效观察

川芎茶调散中药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8例疗效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属于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两种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中医又称“偏头痛、头风”。

是一种自觉症状。

我科应用川芎茶调散(原方)中药配方颗粒配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房患者。

其中男性18例;女性30例。

年龄16—58岁。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MRI及脑电图等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疾病所致头痛。

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前额、颠顶、或左或右、或全头痛。

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

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3 治疗方法川芎茶调散,药用中药配方颗粒:川芎6克、荆芥10克、防风6克、细辛3克、薄荷6克、白芷6克、甘草3克、羌活6克。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淡茶水冲服。

西比灵胶囊10毫克口服,每晚一次,睡前30分钟。

两种药物服用间隔时间为一小时以上。

10日为一个疗程,二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判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判断标准》中的疗效标准,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头痛消失,偶有复发,且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短;无效:头痛症状治疗前后无明显减轻或变化。

2、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治愈27例,好转18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7%。

3、体会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

特点是头痛反复发作,病程缠绵,迁延日久不愈。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内伤(情志抑郁、气滞血瘀、痰浊上扰、气血亏虚)因素有关。

病因病机致清阳不升、浊邪上犯、清巧失养故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寻古方训“川芎茶调散“原方。

方中川芎为治疗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气虚、血瘀皆可用之。

加减川芎茶调饮治疗血管性头痛58例疗效观察

加减川芎茶调饮治疗血管性头痛58例疗效观察

加减川芎茶调饮治疗血管性头痛58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加减川芎茶调饮对血管性头疼的疗效。

方法采用加减川芎茶调饮(防风、荆芥、蔓荆子、白芷、藁本、薄荷、川芎、地龙、全蝎、白芍、当归、党参、细辛、羌活、甘草)治疗本病58例。

结果总有效率为86.2%。

结论:本方法治疗血管性头痛具有较为显著疗效。

标签:血管性头痛;加减川芎茶调饮;中医疗法头是三阳经络汇合的地方,也是脏腑气血聚集的地方,而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是以头痛偏于一侧或一点而得名,属祖国医学的”头痛”,范畴,相当与现代的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把头痛分为内伤头痛或外感头痛两大类,内伤头痛多因风、火、痰、虚、瘀所致,偏头痛属于内伤头痛之列。

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因其头痛多偏于一侧,或痛于颞部,或痛于目眶、前额部,剧痛时可扩展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具有痛势较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痛点固定,时痛时止,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发作时呈跳痛、刺痛、抓收痛,严重时牵掣至眼、额、眶等处,常伴有头晕目眩,烦操等。

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本病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与遗传内分泌过敏和精神因素有关。

本病归属中医的”头痛”范畴,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笔者自2010年以来采用加减川芎茶调饮治疗血管性头痛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血管性头痛患者5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40例;年龄30~39岁29例,40~48岁9例,50~59岁18例,≥60岁2例;病程2~11年。

1.2診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的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并排除高血压及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的病变。

1.3方法加减川芎茶调饮,药用防风10g、荆芥10g、蔓荆子10g、白芷15g、藁苯10g、薄荷10g、川芎15g、地龙15g、全蝎6g、当归10g、白芍15g、党参15g、细辛6g、羌活15g、甘草6g;气血虚者重用当归50g、党参50g、以达到益气养血之功;痛甚者重用防风20g、白芷20g、地龙20g、全蝎10g、以达到祛风通络止痛之功。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

对 照组 : 酸氟 桂利 嗪 1 rg 每晚 1 口服 。 盐 0 , a 次
周期性 发作 的一侧 额颞 区 、 上或 眶后 疼 痛 , 后 扩展 眶 而 到半 侧头 部 甚 至 全 头 部 及 颈 部 , 为钝 痛 或 针 刺 样 疼 多 痛 , 渐加 重 , 逐 最终 发展 为持 久性 剧痛 , 伴恶 心 、 常 呕吐 、 乏力, 间歇 期 间一切 如 常 。全 部 病例 均排 除发 作性 紧 张 性 头痛 和慢 性 紧张性 头痛 , 经 颈 椎 X线 片检 查 , 除 并 排
蝎 、 蚕祛 风通 络 止痛 ; 僵 白芍 养 血 平 肝 ; 白芍 配 J 芎 , i 养 l 血而 不凝 滞经 脉 , 川芎伍 白芍 , 血而 不香燥 耗 血 ; 活 当归 补血 活血 ; 甘草 调 和诸药 。诸 药合 用 , 共奏疏 风散 寒 、 活
血化瘀 、 通络 止痛 之功 。 药理研 究证 实 ,I 有较 好 的止痛 作用 , 川芎 能镇 痛 、 镇
颅多普 勒 ) 检查 , 除其 他疾病 引 起 的头痛 。 排
治 疗 方 法
引经 一也 , 头痛 二也 , 清 阳三也 , 诸 助 湿气 在头 四也 。 为 ” 血 中气药 , 而不 守 , 气开 郁 , 走 行 活血 止 痛 。防风 、 细辛 、 白芷 疏风 散寒 , 风 止痛 , 中 细辛 乃 风 药 , 性 升 , 祛 其 其 其 气清 而不 浊 , 降 浊气 而升 清气 , 而头 目清爽 。羌活 、 善 故 荆芥 祛风 止痛 , 中羌 活祛 风胜 湿 , 治太 阳经 头痛 ; 其 善 全
( 山东 省 济 南 市第 四人 民 医 院 , 5 0 1 203)
及 TC 等 , 未 见 异 常 。 于 2 日前 , 情 加 剧 , 来 门 D 均 病 遂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6例临床疗效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6例临床疗效

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46例临床疗效目的观察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3例,以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对照组23例,盐酸氟桂利嗪,每晚0mg,头痛较甚者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一粒。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65.2%。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加味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标签:血管神经性头痛加味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引起。

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颞侧搏动性头痛,或出现后枕部及头顶部疼痛。

头痛性质为胀痛、钝痛及束带样紧箍感。

患者常伴有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

笔者以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此证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为淮南东方医院淮化医院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患者,均符合---对本病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

治疗组男5例,女18例;年龄36-60岁,平均48岁;病程0.3-2年。

对照组男3例,女20例;年龄28-54岁,平均41岁;病程0.6-1.2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1.2.1 治疗组加味加味川芎茶调散。

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白芷、柴胡、丹参、川芎各10g,白芍当归各12g;蔓荆子甘草各6g;细辛3g。

伴头晕、呕吐加制半夏10g、砂仁6g;烦躁易怒加郁金佛手各10g;高血压患者酌加钩藤10g、石决明20g;舌红兼瘀滞加三七粉3g吞服。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服,7天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

1.2.2 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每晚10g。

头痛较甚者临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一粒。

1.3 疗效标准疗效的判定分为痊愈、有效、无效。

痊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改善达90%以上;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比较改善在30%-90% ;无效为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改善<30% 。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15后观察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治疗,每天一剂,一天分三次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6.67%,其中治愈的19例,占(63.34%),有效10例,占(33.33%),无效1例,占(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3.33%,其中治愈10例(33.33%)、有效9例(30.00%)、无效11例(36.67%)。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23,P<0.05)。

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川芎茶调散;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效果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所选患者均符合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42.1±20.1)岁,病程周期1~20年,平均病程周期(9.2±1.1)年;对照组中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年龄(43.3±21.0)岁,病程周期1~21年,平均病程周期(9.5±1.3),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65例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65例

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65例
王强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9(007)002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汤对神经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川芎茶调汤(白芷、川芎,羌活、荆芥、细辛、防风、甘草)加减治疗本病65例.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时具有较为显著止痛作用.
【总页数】1页(P55)
【作者】王强
【作者单位】陕西省成阳市社会福利院,7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 [J], 孟陇南
2.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40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孙献策
3.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 [J], 郑葆红
4.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J], 周映君; 叶翠河; 石天寇
5.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55例 [J], 董兆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

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夏卫明;宋宇新【摘要】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口服氟桂利嗪5 mg,每晚1次;治疗组42例予川芎荼调散加味治疗,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以服用2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为73.6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明显改善头痛症状,调整颅内血管弹性及平衡血流供应.【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0(023)007【总页数】2页(P13-14)【关键词】血管性头痛;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作者】夏卫明;宋宇新【作者单位】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226200;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22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7.2头痛是内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中以血管性头痛最为常见,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因复杂多变,易反复发作,患者极为痛苦,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笔者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并与氟桂利嗪治疗者(38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1 临床资料80例均为启东市中医院中医内科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13~62岁,平均35岁;病程0.5~18年,平均5年。

对照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年龄14~59岁,平均38岁;病程1~16年,平均6年。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要点》[1]制定西医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性一侧头痛,每次发作的性质及过程相似,病程数月至数年,多伴有自主神经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中医诊断标准。

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偏头痛治疗采用加味川芎茶调散与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9年8月 ~2022年4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8 例)和对照组(n=48例)。

对照组单纯针灸疗法,观察组在采取针灸治疗同时加用加味川芎茶调散治疗。

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VAS评分明为下降,(p<0.05)。

观察组治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2%和81.25%(p<0.05)。

结论:偏头痛采用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改善临床症状,效果理想。

【关键词】偏头痛;针灸治疗;川芎茶调散;联合;临床疗效;偏头痛是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

发作时会有偏侧搏动性的头痛,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过一段间后再次发病。

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

为中医学中的头痛、头风痛[1] 。

本研究探讨观察对偏头痛患者采用加味川芎茶调散联合针灸治疗的治疗效果,现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9年 8月 ~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 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8.5±2.1)岁;病程0.4~11年,平均病程(5.6±1.3)年;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7.8±2.5)岁;病程0.8~10年,平均病程(5.5±1.4)年;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对比无差异性,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毫针平刺取阿是穴、百会、本神、率谷、风池、太阳、列缺。

常规消毒后,阿是穴、百会、本神、率谷,20 ~ 25mm,得气后,行快速捻转泻1min;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用毫针直刺取风池、太阳穴20 ~ 25mm;列缺采取用毫针向上沿手臂平刺13 ~ 25mm,使针感沿上肢向上传导。

川芎茶调散加桃红四物汤加桂枝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案分享

川芎茶调散加桃红四物汤加桂枝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案分享

川芎茶调散加桃红四物汤加桂枝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验案分

作者 / 卢鹏
甘南州卓尼县中医院名中医思想继承工作室
编辑 / 刘刚⊙ 校对 / 许琦
I导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要从“风为阳邪”和“头为诸阳之窍”。

案例
患者,邹明,男,28岁,自诉左侧头痛,痛如刀割,时发时止,生气、紧张、遇风则加重,常戴帽活动,病程约2年,平素易生气,喜食辣品,刻下舌淡红,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浮略弦,二便正常,夜寐安,食纳可。

辩证: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风邪阻络,血脉瘀滞,清阳失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通则不痛,荣则不痛,治宜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处方:川芎茶调散加桃红四物汤加桂枝汤
组方:川芎25,细辛8,白芷15,荆防各15,天麻15,地龙15,丹参15,桃仁10,红花10,当归20,丹皮10,元胡15,桂枝15,白芍15,柴胡15,藁本10,蔓荆子10,甘草10,(单位克)上药煎好,同时泡绿茶或菊花茶和饮。

处方分析:方中川芎为君药,活血行气,荆防、天麻祛风通络,白芷、细辛温经通窍止痛,地龙、丹参,桃隆红,当归,丹皮诸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理气,桂枝汤解表温经祛风,引邪外出,蔓荆子、藳本升阳引经,绿茶、菊花有清利头目之功。

上处方7剂后患者上述症状大减轻,患者能不戴帽活动,二诊,舌红,瘀点颜色减淡,苔白略腻,故在上处方加半夏10,白术15,茯苓15,以化痰祛湿。

按语
我自己认为,治疗这种疾病要从“风为阳邪”和“头为诸阳之窍”这两点考虑,以“通”为治疗大法!。

刘渡舟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医案经验

刘渡舟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医案经验

刘渡舟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医案经验
刘xx,男,48岁。

夏日酷热,夜开电扇,当风取冷,而患发热(39.5℃)与头痛、气喘等证,急送医院治疗。

西医听诊肺有啰音,诊断为感冒继发肺炎,经用抗炎退热等法,五日后发热与喘已退,而体温恢复正常。

惟头痛甚剧,病人呼天喊地、不能忍耐,须注射“杜冷丁”方能控制,但止痛时间很短。

不得已,邀刘老会诊。

切脉浮弦、无汗、苔白、舌润。

刘老辨为风寒之邪,伤于太阳之表,太阳经脉不利,其头则痛,所谓不通则痛也。

为疏:
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羌活6g、细辛3g、薄荷3g、白芷6g、清茶6g此方服至第二剂,头痛全止。

医院主治医某君指方曰:“中草药的止痛作用,比西药杜冷丁为上,值得研究与开发”。

[按语]本案头痛伴有发热、气喘,为风邪袭肺,遏阻清阳所致。

《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即为此意。

若风邪稽留经脉,阻滞不通,则往往头痛剧烈,难以忍受,甚则其痛或偏或正,休作无时,迁延不愈而成“头风”。

川芎茶调散为治疗头痛之名方,方中川芎走而不守,能上达巅顶,下至血海,行血中之气,长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

正如《病因赋》所说:“头痛必须用川芎”。

羌活善于治太阳经头痛;细辛善于治少阴经头痛;白芷善于治阳明经头痛,三药相伍,乃治头痛之良剂也。

荆芥、防风疏散上部风邪;薄荷、清茶清利头目,疏风散热。

服之则使风邪去而清阳升,经脉通而头痛止。

然本方毕竟疏风药居多,升散力强,故凡肝风内动。

肝阳上亢及气血亏虚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中医治头痛〕有人说川芎茶调散是治头痛的...

〔中医治头痛〕有人说川芎茶调散是治头痛的...

〔中医治头痛〕有人说川芎茶调散是治头痛的...
〔中医治头痛〕有人说川芎茶调散是治头痛的“神方”,虽不是说一方治百病,但其加减化裁确实可以治多种头痛。

川芎茶调散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川芎、荆芥、薄荷、细辛、防风、羌活、白芷、甘草,饭后清茶调服。

方中薄荷辛凉,清头目利咽喉;荆芥、防风辛平,疏风散邪;其余药都是温热之性。

所以川芎茶调散治偏于风寒之头痛,骗正头痛或颠顶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

如遇偏风热头痛怎么办? (川芎茶调散偏温显然不合适)
可以煎或泡菊花、蔓荆子、蝉蜕、银花之类辛凉药服中成药川芎茶调散。

偏风湿头痛,可以加苍术、陈皮之类祛风湿健脾。

头痛闷胀夹痰头痛可以加僵蚕、胆南星之类祛痰之品。

头痛剧烈之头风,反复发作可加桃仁、红花、地龙等化瘀通络之品。

川芎茶调散是好方好药,要辨而用之才有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凉 , 制诸 风 药之 温燥 , 能 兼顾 风 易 于 化 热化 燥 之特 点 ; 又 羌活 、 白芷 疏 风止 痛 , 中羌 活 长 于治 太 阳头痛 ( 脑 连项 其 后
川芎茶调散加味药用川芎 1g 荆芥 tg 防风 1g 细 5, 2, 2,
辛6, g 白芷 lg 羌活 1g桃 仁 1g 红 花 1g 地龙 1g 薄 O, 0, 2, 0, 2, 荷 2 g炙甘草 6 。 日 1 , 4, g 剂 水煎 , 3次与 茶水 同服 。 分
3 疗 效标 准
治愈 : 痛及其 他 症 状 消 失 , 血 流 图恢 复 正 常 , 年 头 脑 1
内无复 发 。显效 : 痛 及 其 他 症 状 消失 , 血 流 图 基 本 正 头 脑
常 , 年 内复 发 。无 效 : 痛 及 其 他 症 状 无 改 善 , 血 流 图 1 头 脑
无改变 。 4 治 疗结 果
用川 芎 1g 荆 芥 1g 防 风 1g 细 辛 6 , 5, 2, 2, g 白芷 lg 羌 活 O, lg 红花 1g桃 仁 1g地 龙 1g薄荷 2 g炙 甘草 6 。 日 O, 0, 2, 2, 4, g 1 , 煎 , 3次 与茶水 同服 。服 4剂后 症状 缓解 , 剂 水 分 再服 8
等 , 位在颞 部或 前额 , 顶部 、 枕 部 、 部位 不 定 , 游 部 或 或 或 呈 走性 。或伴 恶 心 、 吐 、 汗 、 晕 、 鸣 、 眠 、 烦 、 呕 出 头 耳 失 心 易
怒 、 质暗红 苔 白 、 弦 细 。脑 血 流 图 呈 脑 血 管 痉 挛 或 脑 舌 脉
血管舒张波形。排除上呼吸道感染 , 鼻窦炎 , 高血压 , 眼源
通天 口服 液 等 , 效 不 显 。查 舌 质 暗 红 苔 白, 弦 细。血 疗 脉
压 10 8m H , 3 /0 m g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T无异常 , C 脑
血流 图呈脑 血 管痉 挛 , 管 紧 张 度波 增 高 。西 医诊 断 为血 血 管性 头痛 。 中 医诊 断为 头 痛 。方 用 川 芎 茶 调 散 加 味 。药 I
年 以上 7例 , 平均 25年 ; . 脑血 流 图显 示脑 血 管紧 张度增 强
3 例, 8 脑血管轻度扩张 l 例。 O 诊断标准按 《 临床疾病诊 断依 据治愈好转 标准》 …。 侧或双侧头痛 , 呈发作性 , 间歇期一 切正常 , 由劳累 、 多 情 绪 因素 、 经 来 潮 诱 发 。头 痛 为 搏 动 性 痛 、 痛 、 痛 月 胀 刺
5 讨

玻璃 体混浊 属 中医 “ 云雾 移 睛 ” 畴 , 因病 机 多 为 湿 范 病
浊上 犯 、 肾亏 虚 、 滞 血 瘀 等 。驻 景 明 目片是 根 据 已 故 肝 气
眼科 名 老 中医 陈达夫 的驻景 丸 加减 方 化裁 而 成 , 有滋 养 具 肝肾、 化瘀 散结 的功效 。 因此 , 疗 玻 璃体 混 浊疗 效 较好 . 治
近年来 , 者用 川芎 茶调 散 加味 治疗 血 管性 头痛 4 例 笔 8 取 得较 满意 疗效 , 介绍 如下 。 现
1 临床 资料 4 8例 中 , 1 男 8例 , 3 女 0例 ;6~4 1 0岁 3 2例 , l~ 2岁 4 6 l 6例 , 均 3 平 5岁 ; 程 4个月 ~ 病 2年 1 8例 , 5年 2 2~ 3例 , 5
痛 ) 白芷 长 于治 阳明 头 痛 ( 额 及 眉棱 骨痛 ) 李东 垣 谓 : , 前 , “ 痛须用川芎 , 不愈 , 加 引经药, 阳羌活, 明 白 头 如 各 太 阳
而 肝 肾亏虚 型 的效果 更 好 。
川 芎 茶 调 散 加 味治 疗 血 管性 头痛 4 8例
曾秀池
( 重庆 医科 大学 中 医药 学院 , 重庆 4 13 ) 0 3 1 [ 中图分 类号 ] 25 92 [ R 5 .7 文献标 识 码 ] [ B 文章 编 号 ]04— 84 2 1 0 39— 1 10 2 1 (00)5— 0 0
性 头痛 , 内 占位 性病 变 , 血管 畸 形等 引起 的 头痛 。 颅 脑
2 治 疗 方法
茶调散加味方中以川芎为君药 , 配以细辛 、 防风、 桃仁、 红 花、 地龙祛除风寒 、 疏通经络。川 芎辛 温香窜, 活血行气 , 祛风止痛 , 乃血 中之气药 , 上行 头 目, 为治诸经头痛 之要

剂后症状消失, 复查脑血流图恢复正常 , 随访至今未发。
6 讨 论
血 管性 头 痛 属 中 医 “ 风 ” 畴 。如 《 治 准 绳 ・ 头 范 证 头 痛》 :… 深 而远者 为 头 风 , 痛作 止 不常 , 说 “ 其 愈后 遇触 易发 也 。 病机为 风寒 之 邪上 犯 额顶 , 凝 血滞 , 脉拘 急 , 通 ” 寒 络 不 则痛 ; 或情 志不 畅 , 风 内动 , 随 风 动 , 犯 于头 , 凝 络 肝 血 上 血 脉 , 脉不 通 , 为头 痛 。治 当祛 风 散 寒 , 血通 络 。川 芎 络 发 活

实用 中 医药杂志 2 1 0 0年 5月 第 2 6! L T DI I NA HI E E M E C N 2 1 o . 6 N . ! A RA T O L C N S DI I E 0 0V 1 o 5 2
药, 《 如 神农 本草 经 》 其 “ 谓 主中风 入脑 头痛 ” 长 于治少 阳、 , 厥 阴经头 痛 ( 头顶 或两 侧 头痛 )细 辛祛 风散 寒 止痛 ,本 草 ; 《 衍义 》 谓其 “ 治头 面 风痛 ” 桃 仁 、 ; 红花 、 地龙 与 川芎 相 配 , 可 加强 祛风 、 风 、 瘀 、 络 、 痛 作 用 ; 荷 、 芥 辛 散 上 息 化 通 止 薄 荆 行, 助君 药 疏 风 止 痛 , 能 清 利 头 目, 中 薄荷 重 用 , 并 其 以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