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课后学习效果评价·思考题答案:
第六章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
项目一
1.钩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传播途径
(1)经皮肤传播:钩体在野生动物体内可长期存在,它可以传染给家畜,通过家畜再传染给人,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水和土壤,人群经常接触疫水和土壤,钩体经破损皮肤侵入机体。
与疫水等接触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土壤环境偏碱,气温22℃以上等有利因素,均有利于传染。
(2)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系统传播:当大量喝水后胃酸被稀释,吃了被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的食品或未经加热处理的食物后,钩体容易经消化道黏膜入侵体内。
2.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早期临床表现:多在起病后3d内。
发热,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伴畏寒及寒战,体温短期可高达39℃左右,常见弛张热,有时可呈稽留热,少数间歇热。
头痛较为突出,全身肌痛以腓肠肌或颈肌、腰背肌、大腿肌及胸腹肌等部位常见。
眼睛疼痛或有畏光感而无分泌物,多有持续眼结膜充血,退热后充血仍持续存在。
全身乏力,双侧腓肠肌压痛。
轻者仅感小腿胀,轻度压痛,重者小腿痛剧烈,拒按不能走路。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如黄豆或蚕豆大小,有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不化脓。
本期还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部分患者可有肝大、脾大,出血倾向。
极少数患者可有中度精神症状。
3.钩体病的分期包括哪几期?
答:可分为:(1)早期(钩体血症期):多在起病后3d内。
(2)中期(器官损伤期):在起病后3~14d,出现器官损伤表现。
(3)恢复期或后发症期: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有少数患者经数日至3个月再次发热,出现症状。
4.肺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是什么?
答:(1)专科护理
1)隔离:实行接触隔离,注意个人防护,做好空气消毒、落实床边隔离措施。
2)对症护理:对皮肤出血者不应给予乙醇擦浴。
局部肌肉疼痛严重者用热敷,每天3~4次,每次15min,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3)肺出血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肺出血的先兆,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防止咯血窒息。
当患者咯血时,保持气道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出血严重者及时输血,应用止血剂。
咯血期严禁搬运。
及时除去血迹,避免视觉的不良刺激。
肺弥漫性大出血者,咯血停止后要密切观察有无继续出血的现象,如出现脉搏细速、脉压小应考虑休克的早期征象。
4)药物治疗护理:对应用青霉素治疗的患者,首次给药后尤应密切观察有无赫氏反应的发生,首次使用时加用地塞米松,间隔肌内注射小剂量青霉素,能增强疗效,减少赫氏反应的发生。
(2)一般护理
1)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直至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后方可下床活动,并应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肺内压增高再次咯血。
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
2)急性出血期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的48h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无出血后给予半流质
饮食,2d后过渡至软食。
避免热性食物、过烫的饮食,以免诱发再次出血。
3)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做好消毒处理,隔离期间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减少负面情绪影响治疗。
5.钩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1)患者出院后仍需避免过度劳累,如发现有视力障碍、发音不清、肢体运动障碍等,可能是钩体病的“后发症”,应及时就诊。
(2)对疫区人群应宣传预防钩体病的知识,在流行季节前进行预防接种,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可预防本病。
1)管理传染源:应与兽医部门联合,搞好动物宿主检疫工作,发现疫情,应将动物隔离,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猪的粪便管理,对污染的水源用漂白粉进行药物喷洒消毒;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排泄物污染食品。
3)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及流行季节,禁止在流行区中涉水或捕鱼,与疫水接触的农民和工人应穿长筒靴和戴橡胶手套,以减少感染机会。
疫苗接种是预防钩体病的重要方法,被注射者可产生对同型钩体的免疫力,维持1年,预防接种宜在本病流行前1个月进行。
项目二
1.莱姆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1)传染源: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
人体内虽可分离到病原体,但可能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在蜱的生活周期中,蛹期的蜱是疾病的主要传播者。
致病菌螺旋体主要在蜱的中肠发育。
除蜱外,本病也可能由其他节肢动物或昆虫传播。
2.莱姆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莱姆病是一种蜱媒螺旋体病,通常依据特征性的扩展性皮损伴流感样或脑膜炎样症状起病,继而可出现脑膜炎、脑神经或周围神经炎、心肌炎、移行性骨骼肌疼痛,或可见到间歇性、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
3.如何做好莱姆病患者的皮肤护理?
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轻擦皮损处,避免擦破。
指导不要抓挠皮疹,防止感染。
切勿乱用皮肤药物引起混合感染。
检查处理病变局部皮肤,注意消毒隔离及相关防护。
注意观察皮肤的演变及时记录。
4.如何做好莱姆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答:(1)在莱姆病流行地区和与流行地区接触过的人群要提高警惕,尤其5~10月份是疾病多发季节。
本病的预防在于防止蜱的叮咬,注意个人防护,在高发季节进入林区的人员要穿长裤长袖,必须扎紧袖口、裤脚、领口,外露皮肤涂防虫剂。
发现蜱叮咬,积极使用抗生素预防用药,尤其在24h内。
(2)做好灭鼠工作,有报告宠物狗有可能成为本病的宿主动物,要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