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使学生在“提问题”的情境中,形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学会提问题的方法,使“提问题”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认为。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形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提问题”的意识
1、要使学生能够勇于提问题,就必须使他们明确“提问题”的意义。
2、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另外,教师还可将竞争机制引入学生提问中,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或举行辩论会,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问题乐趣。
二、学会提问题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凡事有了解决的门
路和程序,办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便事倍功半,甚至会没有结果,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观察提问题
通过观察提问题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注意观察的顺序,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2、联想问题
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以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否也是这样呢?
3、比较提问
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辩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在教正归一和反归一应用题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等等,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提问。
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有待探索的问题,有些在后面的探索活动中可能会得到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可能得不到解决,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提出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当时都得到解决,而是形成提问题的习惯,有了习惯才能够达到通过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四、创设问题情境
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是教师为学生参与学习所应创设的最佳心理环境。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前,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认识钱吗?关于钱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回去多向你们生活周围的人请教请教。
下节课我们要学习《人民币》,比比看,看谁是下节课的‘小博士’1”三言两语已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非学不可”的欲望,他们非常积极主动,有的预习课本,有的请教父母。
有的向行家咨询。
由于学生们掌握了相关资料,底气十足,上课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提出了许多问题,如:“钱是
怎样制造出来的?”“造钱的程序麻烦吗?”“为什么会有假钱,而且很难辨认,老师你能教我们怎样辩别人民币吗?”“外国有没有人用人民币?”“人民币能不能拿到外国去用呢?” 大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表现,这时我们教师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迸出火花。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会提问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对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价值,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同时需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