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ls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BLs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一、目的和意义(俞云松、周志慧、周华)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最高,列第一和第二位。
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困难,其中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
ESBLs 是由质粒介导的2be、2ber,2de和2e类β-内酰胺酶;除了能水解青霉素类和一二代头孢菌素外,还能水解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
本文集中探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的诊治问题。
2011年CHINET耐药监测发现,大肠埃希菌产ESBLs比例为50.7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为38.50%。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等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病死率。
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合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延缓耐药发展成为临床需要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是对产ESBLs细菌感染高危因素,尤其是社区获得ESBLs风险的评估;产ESBLs菌株的多样化、个体化治疗等问题尚未有直接的临床循征医学证据和权威的指南可供临床参考。
制定针对该问题的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规范并提高我国在产ESBLs菌株感染诊治和防控的水平。
二、ESBLs流行概况(卓超、夏淑)
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克雷伯菌后,产ESBLs 细菌的流行在世界各地广泛报道。
ESBLs主要存在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多见于肠杆菌科细菌,尤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其他常见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有产酸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等(1)。
各个国家和地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在美国,肠杆菌科细菌ESBL的检出率为0~25%(2)。
欧洲各个国家的检出率有所不同,在MYSTIC的一次调查研究中显示,欧洲10个国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从1%~5%(北欧地区如德国)39%~47%(东欧地区如俄罗斯、波兰等)不等(3)。
在亚洲,日本ESBL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很低,约为3.1%(4)。
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依次为18.3%, 23.4% , 29.5%(5-7)。
我国大陆地区ESBL的检出率较高并成逐年增长的趋势。
根据近年来CHINET耐药监测结果(8-12)可见,2005年至2009年间大肠埃希菌ESBL检出率从38.9%逐渐上升至56.5%;产ESBLs克雷伯菌属检出率从2005年的39.1%上升至2009年的41.4%;而奇异变形杆菌ESBL检出率也从6%升至16%。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和流行以院内感染常见(13-15)。
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日延长(≥7d)、机械通气、导尿管和动脉导管的留置、严重疾病状态(如器官移植)、不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或三代头孢菌素、年龄≥60岁等都是导致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但自2000年后加拿大、欧洲等报道了产ESBLs大
肠埃希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后,全球加大了社区获得性ESBLs的监测。
近年来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欧洲SMART 对腹腔感染的耐药监测显示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由2002年的4%上升至2007年的7.4%,而社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约为0~5.3%(16)。
我国针对全国社区获得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数据较少,但相关文献显示我国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不低,分别为13.5%和38.8%(17-18)。
另外,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细菌ESBL检出率也有不同。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社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尿路感染最多见,其次为菌血症(19);而社区呼吸道感染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常见(17)。
参考文献:
1. 俞云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9): 641-644.
2.Sader HS, Farrell DJ, Jones RN.Tigecycline activity tested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and Acinetobacter spp. isolated in US medical centers (2005-2009).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1 Feb; 69(2):223-7.
3. Goossens H, MYSTIC Study Group (Europe). MYSTIC program: summary of European data from 1997 to 2000.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1; 41: 183–189.
4.Yamaguchi K, Ishii Y, Iwata M,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of parenteral antibiotics containing meropenem activities against clinically isolated strains in 2009. Jpn J Antibiot. 2011 Apr; 64(2):53-9
5.
5.Xue Min Li, M.D., Sook-Jin Jang, M.D., Il Kwon Bae, Ph.D,etc.Frequency of Extended-spectrum b-lactamase (ESBL) and AmpC b-lactamase Genes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Korea. Korean J Lab Med 2010; 30: 616-23.
6. Shu JC, Chia JH, Kuo AJ, Su LH, Wu TL.A 7-year surveillance for 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 the increase of CTX-M-15 in the ICU. Epidemiol Infect. 2010 Feb; 138(2):253-63
7. Pak-Leung Ho, Kin-Hung Chow, Eileen L. Lai,etc. Extended-spectrum-b-lactamase-positive Escherichia coli mainly adds to,rather than replaces, extended-spectrum-b-lactamase-negative E. coliin causing bacteraemia in Hong Kong,2000–10. 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2.
8. 汪复.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5):289-295.
9. 汪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1-9.
10.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7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5):325-333.
11.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329.
12.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 2009年中国C 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0,10(5):325-334.
13. DemirS, SoysalA, BakirM, et al.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paediatric wards:a nested csae-concrol study. 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8,44:548-553.
14. Linares L, Cervera C, Cofán F,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with extended-spectrum and AmpC beta-lactamase-producing gram-negative rods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Am J Transplant. 2008,8:1000-1005.
15.Meybeck A, Ricard JD, Barnaud G, et al. Incidence and impact on clincal outcome of infections with piperacillin/tazobactam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in ICU: a retrospective study. BMC Infect Dis,2008,8:1-7.
16. Stephen P. Hawser, Samuel K. Bouchillon, Daryl J. Hoban, et al. Incidenc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with Extended-Spectrum _-Lactamases in Community- and Hospital-Associ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in Europe: Results of the 2008 Study for Monitor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Trends (SMART). 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2010, 54(7): 3043-3046.
17. 王辉,刘亚丽,陈民钧等. 2009--20 10年中国六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2):113-119
18. 赵德军,付维婵,张碧霞等. 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监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27-1631
19. Yohei Doi, Yoon Soo Park, Jesabel I,etc. Community-Associated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lin Infect Dis2013; 56:641-648.
三、ESBLs实验室检测(倪语星、王辉、杨青)
根据超广谱β-内酰胺酶活性能被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特点,建立了多种 ESBLs表型检测方法,也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等进一步确认ESBLs类型。
实验室通常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该方法仅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只有在确信与临床有关时(如菌血症分离株)才建议做ESBL筛选试验。
对于所有经确证为产ESBL的菌株,如果实验室还没有
执行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实验结果应该报告为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耐药。
如果实验室已经执行了新的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解释标准,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必作修改。
对其它细菌CLSI未做规定,确证试验阳性可认为菌株产ESBLs,但阴性不能排除产ESBLs。
CLSI推荐的ESBLs初筛和表型确证试验
1、纸片扩散法
初筛试验:按常规KB法进行操作。
结果判读: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头孢泊肟抑菌环直径≤17 mm,或头孢他啶抑菌环直径≤22 mm,或氨曲南抑菌环直径≤27 mm,或头孢噻肟抑菌环直径≤27 mm,或头孢曲松抑菌环直径≤25mm;奇异变形杆菌,头孢泊肟抑菌环直径≤22 mm,或头孢他啶抑菌环直径≤22 mm,或头孢噻肟抑菌环直径≤27 mm,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使用一种以上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检测敏感度。
确证试验:使用头孢他啶(30μg)、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μg/l0μg)和头孢噻肟(30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μg/10μg)纸片,按常规KB法进行操作。
结果判读:两个组合中任何一组加克拉维酸比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直径增大≥5 mm,即确证该菌株产ESBLs。
2、微量肉汤稀释法
初筛试验:采用阳离子调节MH肉汤(CAMHB),按常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
结果判读: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对肺
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μg/mL,头孢泊肟≥8 μg/mL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或头孢泊肟对奇异变形杆菌MIC≥2μg/mL提示菌株可能产ESBLs。
确证试验:使用头孢头孢他啶(0.25~128 μg/mL)、头孢他啶/克拉维酸(0.25/4~128/4μg/mL)和头孢噻肟(0.25~64μg/mL)、头孢噻肟/克拉维酸(0.25/4~64/4μg/mL),操作同初筛法。
结果判读:两个组合中任何一组加克拉维酸比不加克拉维酸的 MIC降低3个或3个以上对倍稀释度(或比值≥8),即确证该菌株产 ESBLs。
3、E试验法
E试验法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氨曲南MIC ≥2 μg/mL,即高度怀疑菌株产 ESBLs,应进一步作确证试验。
现有两种E试验法ESBLs确证试条: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试条两端含有梯度浓度抗生素,其中一端含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另一端含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或头孢噻肟/克拉维酸)。
操作方法同常规E试验法,结果判读标准参照CLSI 微量肉汤稀释法,即当与克拉维酸联合药物组的 MIC小于或等于单独药物组 MIC 3个倍比稀释度时(或比值≥8),可确证该菌株产ESBLs。
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4、自动化仪器
自动化仪器如Vitek系统、MicroScan、Phoenix系统等药敏卡均能检测ESBLs,其检测原理与肉汤稀释法类似。
5、CHROMagar显色琼脂
CHROMagar显色琼脂中含有β-D-吡喃半乳糖苷和β-D-吡喃葡萄糖苷两种显色底物,根据细菌形成菌落的颜色可分别鉴定为大肠埃希菌(红色)和肺炎克雷伯菌(蓝色),该琼脂中还含有64μg/mL的头孢噻肟,可同时鉴定和检测产ESBLs菌株。
6、ESBLs基因检测
根据ESBLs基因序列,设计相应的PCR引物,提取待测菌的DNA 作为扩増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GenBank网上比对,能明确ESBLs的基因类型,还可能发现新的ESBLs基因。
7、其他方法
包括双纸片协同试验、三维试验等,阳性提示细菌可能产
ESBLs。
四、ESBLs治疗药物(王明贵、李光辉、张菁)
产ESBL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比较复杂,选药应根据各地产ESBL
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社区拟或医院感染、ESBL 感染的个体危险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其抗菌药物对生态的影响综合考虑。
产ESBL菌株所致的重症感染宜选用碳青霉烯类,非重症患者亦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亦可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头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可选用黏菌素或多黏菌素B或替加环素,ESBBL所致尿路感染亦可选用磷霉素或呋喃妥因。
根据各类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特点选择最佳的
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间期和疗程,以期在患者体内感染部位达到有效的杀灭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浓度,从而取得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碳青霉烯类在体外及体内对产ESB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治疗产ESBL菌株所致各种感染的失败率最低,临床疗效最好。
在产ESBL
菌株为高度流行区域,对具有ESBL菌株感染高危因素的社区获得性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伴发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第患者,经验治疗宜选用碳青霉烯类。
社区获得性感染经验治疗如无需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时,宜选用厄他培南,其潜在优势在于抗菌谱较窄,可避免对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选择压力;而且可一次给药,适用于门诊患者。
然而,厄他培南治疗产ESBL菌株感染的临床经验有限,而且有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耐药的报道。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包括卫生保健相关性感染,通常需同时覆盖铜绿假单胞菌,应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个体危险因素及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选用。
治疗一般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或多利培南。
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多,已造成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的不断增高,因此应考虑选用替换药物。
该类药物PK/PD特性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后效应(PAE)无或短,因此宜在每日相同剂量情况下,增加给药次数或延长静脉滴注时间。
美罗培南2 g分4次给药(0.5 g×4次)对于血流感染患者临床有效率(约60%)明显高于分2次给药(1 g×2次)临床有效率(约30%)。
美罗培南500 mg静脉滴注3 h给药方案的T>MIC明显长于30 min快速静脉滴注给药
方案。
多利(立还是尼?)培南对于肾功能正常患者,给药方案
500mgq8h,滴注1h延至4h,预期该药覆盖病原菌的MIC从1mg/L至
4mg/L.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体外药物敏感实验中,产ESBL 菌株对不同的复合制剂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绝大部分敏感,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较高。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治疗产ESBL菌株感染的临床疗效存在争议。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对产ESBL菌株存在接种效应,临床应用时需增加剂量。
产ESBL菌株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但可因其他机制表现为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而且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对部分基因型的ESBL并无抑制作用,加之部分地区耐药率过高,因此不推荐作为经验用药,尤其是克雷伯菌属。
对于敏感菌株所致下尿路感染,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一般而言,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不宜作为产ESBL菌株所致重症感染的选用药物。
该类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策略同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延长静脉滴注时间至4h, 预期该药覆盖病原菌的MIC从2mg/L至16mg/L.
头霉素类头霉素类对ESBL稳定,不被水解。
多数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头霉素类敏感,但耐药率高于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此可能与其他机制有关,如外膜孔蛋白得缺失或同时产AmpC酶有关。
头霉素类易于诱导细菌产生诱导酶,而且对诱导酶不稳定,进而发生耐药。
因此,头霉素类仅用于产ESBL
菌株所致的轻中度感染的治疗。
头孢菌素类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在产ESBL菌株存在明显的接种效应,因此CLSI曾规定凡产ESBL菌株视为对所有头孢菌素耐药,不用于临床治疗,即使体外敏感。
新近研究结果显示产ESBL菌株应用头孢菌素类治疗的临床疗效与细菌MIC值更为密切,而非是否产ESBL。
因此2010年CLSI更改了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实验的
判断标准,只要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敏感,按照常规给药方案即可达PK/PD靶值,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头孢吡肟常规给药方案下,如每日给药量不变,增加给药次数,将明显提高体内杀灭病原菌的达标概率。
氟喹诺酮类产ESBL菌株通常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因此不适用于产ESBL菌株的治疗。
如体外药物敏感实验显示敏感,可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亦可作为联合用药之一。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治疗产ESBL菌株感染的疗效不及碳青霉烯类,此可能与MIC值较高以至于PK/PD不易达标有关。
有文献报道,环丙沙星即使每日量从400mg提高至2400mg,仍达不到杀菌病原菌的有效的达标概率。
氨基糖苷类虽然产ESBL菌株通常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但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总体不高,尤其是阿米卡星和异帕米星。
但该类药物具有耳肾毒性,而且体内分布并不理想。
临床上氨基糖苷类药物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治疗的联合用药之一,尤其是尿路感染患者。
该类药物属浓度依赖性,建议减少每日量给药次数,或单次给药。
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本类药物对产ESBL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但
由于该类药物具有肾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因此一般仅用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
该类药物的临床经验主要限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但近年来亦用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产KPC酶和VIM酶的治疗,但有待于积累更多临床经验。
甘氨酰环素类本类药物上市品种仅有替加环素,对产ESBL菌株,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属不具活性,临床一般用于腹腔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本品不经肾脏排泄,在尿液中浓度较低,不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本品在组织中浓集,常规剂量给药后血药浓度低,不用于血流感染的治疗。
该药治疗产ESBL菌株感染的临床经验有限,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证实,但有可能作为碳青霉烯类的替换药物用于产ESBL菌株感染的治疗,但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除外。
磷霉素体外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二项开放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下尿路感染有效率达90%以上,提示该药可作为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的选用药物。
呋喃妥因体外对产ESBL菌株具有抗菌活性,但仅在尿液中可达有效浓度,故仅用于轻症尿路感染的治疗,而且所需疗程较长,耐受性并不理想。
五、ESBLs的经验治疗(俞云松、周志慧)
产ESBLs细菌最常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常引起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炎、医院获得血流感染、医院获得中枢感染等。
在这些感染中,不恰当的
经验治疗未能覆盖ESBLs往往导致死亡率更高,住院时间更久,住院费用更高,临床有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更低[1,2]。
针对这些感染,尚未获得培养结果或不能获取培养标本的情况下,经验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分以下2步。
1、危险因素分析
抗菌治疗是否需要覆盖ESBLs主要根据对危险因素的分析。
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反复使用抗菌药物、留置管道(包括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经皮胃或空肠造篓管、导尿管等)、既往曾有产ESBLs细菌感染、反复住院(包括护理中心)、曾入住ICU、老年人、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呼吸机辅助通气等[3-6]。
如果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经验治疗首先应选择覆盖ESBLs的抗菌药物。
2、病情危重性判断
产ESBL细菌体外敏感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霉素类等,具体药物选择应判断病情危重性。
由于各系统重症感染的判断标准均不相同,临床上较难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是否为重症感染。
但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可按重症感染处理:①中枢感染;②血流感染(包括败血症);③重症肺炎;④其他部位感染合并脏器功能衰竭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⑤部分外周血炎症指标显著升高(如PCT、CRP等)。
产ESBL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社区获得感染推荐厄他培南,医院获得感染推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
非重症感染患者可选择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二者治疗产ESBL细菌感染均需加大剂量。
头霉素类并不作为治疗产ESBL细菌感染的一线药物选择,可用于产ESBL细菌感染的降阶梯治疗[7]。
初始抗菌治疗3-4天应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炎症指标的变化来判断临床治疗是否有效。
经验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均应积极采样送培养,尽可能获取病原学诊断,从而将经验治疗转换为目标治疗。
推荐意见:产ESBLs细菌常引起尿路感染、肝脓肿、胆道感染、腹膜炎、医院获得血流感染、医院获得中枢感染等,经验治疗需根据高危因素决定是否覆盖ESBLs;重症患者推荐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需加大剂量使用。
参考文献
1.Paterson DL, Ko WC, Von Gottberg A, et al. Antibiotic therapy for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 implications of production of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Clin Infect Dis 2004; 39(1): 31-7.
2.Tumbarello M, Spanu T, Sanguinetti M, et al.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used by
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 risk factors,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outcom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6; 50(2): 498-504.
3.Park YS, Adams-Haduch JM, Shutt KA, et al.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ephalosporin-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at three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2; 56(4):1870-6.
4.Kang CI, Wi YM, Lee MY, et al.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community
onset infections caused by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J Clin Microbiol 2012; 50(2):312-7.
5.Rodríguez-Baño J, Picón E, Gijón P, et al. Community-onset bacteremia due to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Clin Infect Dis. 2010; 50(1):40-8.
6.Bert F, Larroque B, Paugam-Burtz C, et al. Pretransplant fecal carriage of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and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 France. Emerg Infect Dis 2012; 18(6):908-16.
7.Jeong SH, Song W, Park MJ, et al. Boronic acid disk tests for identification of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production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Enterobacteriaceae producing chromosomal AmpC β-lactamases.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8;31(5): 467-71.
六、不同感染部位的治疗:
解剖学部位/诊断/特定情况
推荐治疗方案
辅助诊断或治疗方法及说明首选方案备选方案
1.血流感染
院内获得血流感染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培
南0.6g iv q8h
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 q6h单用或
联合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
10-15mg/kg iv qd)
/磷霉素4g iv q8h
疗程至末次血培养阳性和症状体
征好转后10-14d。
治疗上应明确感染的来源,继发性
血流感染要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如
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应拔除
导管,同时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治
疗。
头霉素类和氧头孢烯类可作为降
社区获得血流感染厄他培南1g iv qd,
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培
南0.6g iv q8h
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
4.5g iv q6h
阶梯治疗的备选药物。
氨基糖苷类和磷霉素可作为联合
用药选择,但目前缺乏循证医学依
据证明产ESBLs细菌感染需要联
合用药。
β-内酰胺类严重过敏的患者可选
择磷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
2.尿路感染
急性单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呋喃妥因100mg po
tid,或磷霉素氨丁
三醇6g po单次
头霉素类2g iv q8h 头霉素类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诱导
酶,仅可以用来治疗产ESBLs菌株
引起的一般感染。
急性非复杂性上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厄他培南1g iv qd,
或哌拉西林/他唑
巴坦4.5g iv q6h
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
培南0.6g iv q8h
退热24-48h抗菌药物可改为口服
(呋喃妥因或磷霉素氨丁三醇),
总疗程2周左右。
复杂性尿路感染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培
南0.6g iv q8h
哌拉西林/他唑巴
坦4.5g iv q6h
尽可能解除尿路梗阻,如留置导
尿,尽可能拔除。
疗程2-3周,部分难治性患者需要
间断治疗2-3个疗程。
如果存在肾周脓肿,需要充分引流
(穿刺或切开)。
3.腹腔感染
原发性腹膜炎(多见于肝硬化腹水病人)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
头霉素类2g iv
q8h,或厄他培南
1g iv qd
继发性腹膜炎(多见于腹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
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腹腔脓肿形成者关键是充分引流。
腔脏器穿孔)q8h/q6h,或比阿培
南0.6g iv q8h 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厄他培南1g iv qd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厄他培南
1g iv qd
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
培南0.6g iv q8h
伴有胆道梗阻者必须充分引流(手
术或置管)。
肝脓肿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厄他培南
1g iv qd 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
培南0.6g iv q8h,
或厄他培南1g iv
qd
充分引流(经皮穿刺抽液或手术)。
胰腺炎并发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或厄他培南
1g iv qd
亚胺培南/美罗培
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
培南0.6g iv q8h,
或头霉素类2g iv
q8h,
抗菌药物预防急性胰腺炎并发感
染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如果用药,
一般不超过2周。
4.盆腔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
2-3g iv q8h,或哌拉
西林/他唑巴坦4.5g
iv q6h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0.5g iv q8h/q6h,或比阿培南0.6g iv q8h,或厄他培南1g iv qd,或头霉素类2g iv q8h
5.呼吸系统及胸腔纵膈感染
肺炎厄他培南1g iv qd,亚胺培南/美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