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有关知识
放开二胎的实施时间是什么时候?

放开二胎的实施时间是什么时候?放开二胎实施时间的历程2023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放开二胎实施时间需要经过多方协商,各种因素交织影响。
下面分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放开二胎实施时间的历程。
国家经济进展的需要在之前的“独生子女政策”下,随着中国人口渐渐老龄化,劳动力削减,这对经济进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开二胎已成为大势所趋。
在2023年的全国“”上,全国人大代表杨晓超在自己的提案中建议“放开二胎,支持生育”,引起广泛关注。
而后,国家领导人间续参加和发声,呼吁放宽限制,放开二胎已成为不行避开的历史进程。
社会心态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快速进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生育观念的转变是放开二胎实施时间得以早日到来的主要缘由之一。
从“多子多福”到“少子化”到现在的“二孩家庭”,人们的生育观念从过去的“多生儿子才是幸福”的传统观念,向着健康、公平、文明的方向进展,这也奠定了二胎政策实施的社会基础。
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力量提升放开二胎,实现生育自主权,相应地,公共服务体系也需要担当更多的责任。
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角度动身,公共服务力量是否足够应对人口的变化?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政策和社会制度进行支撑。
因此,在政策实施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加大,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做好充分预备。
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总体战略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和人口平衡进展以支持和促进总体战略的实现,这也是放开二胎实施时间的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更顺当地实现一个更加和谐、安定和富有的社会,加速实现人口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确保我国人口总体规模和质量,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政府实行实行了多项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总体战略。
总结归纳放开二胎的实施时间是历经多方协商、多方面因素交织影响,并渐渐成为不行避开的历史进程。
从国家经济进展的需要、社会心态的转变、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力量提升、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总体战略四个方面来看,放开二胎是符合大势所趋的,政府是否完整的制定方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育儿知识-关于生二胎你有疑问吗?来看看专家的解析

关于生二胎你有疑问吗?来看看专家的解析'现在有许多地方已经允许生二胎,所以有许多都想再要个小宝宝,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疑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专家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给想再孕的妈妈一些建议。
是否适合生育二胎一般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身体状况,如果你没有一个的身体,那你也承受不起宝宝的过程,像一些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这些都暂时不适合再生育。
可以进行身体调理与治疗,然后再依身体情况而定。
二就是年龄因素了,一般科学上认为3 以上就是高龄了,高龄女性怀孕,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
但年龄不是一个绝对因素,现在不是有许多四五十岁的女人也一样可以生出健康的小宝宝来嘛,只要你的足够健康,足够强烈的生育愿望,都可进行尝试。
但在准备怀孕前最好先到医院做孕前检查,看是否适合怀孕,妊娠期要做早孕期绒毛活检术或者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术,排除胎儿染色体异常,这是至关重要的。
整个孕期呢,也要增加检查监测次数,一定要比普通孕妇要多啦。
妊娠间隔时间段也是不绝对而言的,只有说是给个建议而已。
第一胎是顺产的,一般母乳喂养结束,月经量恢复正常就可以再怀孕。
当然现实中有许多妈妈是哺乳期就怀孕了,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家庭、工作等因素都没影响,那么这时怀孕也没所谓的。
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一般认为两年以后再怀孕比较安全,怕刀痕愈合不好,被撑爆。
不过这个也不绝对,有的人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已经超过一年,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等风险也比较低。
这个问题,也是不绝对的,取决于上次手术恢复得怎么样,恢复的很好,产前检查骨盆、胎儿、胎位都很正常,那么顺产也可以。
\r\n如果上次的剖腹位置不好或者术后恢复不好,比如术后有感染的情形等,那么最好就选择剖了,减少风险。
这个要先查明第一胎的宝宝所带疾病是否为遗传基因所质,最好父母加第一胎宝宝都过医院检查,加以确认。
\r\n如果不是来自父母及双方亲属的遗传疾病,一般不会影响下一个宝宝是否为正常的情况。
育儿知识-想生二胎 4个关键问题一定要牢记

想生二胎4个关键问题一定要牢记'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符合标准的家庭都在积极准备之中,给孩子添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孩子既有了玩伴,也不会因为是独生子女而过于娇气,对孩子和家庭都有好处。
但是并不是每个女性都适宜生育,所以生育之前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
虽然备孕二胎较一胎时有了一些经验,但是二胎也需要精心备孕。
·首先要确定的是夫妻双方身体是否健康有无疾病,建议到较大的医院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怀孕对父母和孩子都好。
·避免接触有毒物品,如果从事放射性工作或是污染性工作最好是休假半年或一年以上。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健康的饮食和会降低精子质量的烟酒。
·如果夫妻双方超过三十五岁还要进行精子和卵子的检测,如果不能正常健康怀孕,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问题,再采取相应措施。
•年龄太大,高龄产妇;•生育第一胎时出现妊娠合并心脏病、重度贫血、肝肾病情等各种疾病的女性;•前次生产时出现早产、高血压、前置胎盘等问题的女性;•前次为剖腹产,中间间隔时间不到一年或是一年左右的产妇;•前次生产时产后抑郁、产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这些女性较普通女性在生育二胎时具有更高的生育风险,属于高危人群。
·夫妻双方任何一方经过医学诊断,患有不宜生育的严重性遗传疾病,并且在头胎时已导致胎儿出现相关病症,这样是绝对建议不要生二胎。
·患有严重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或是严重的抑郁症等。
·有吸毒现象或是有患有血液疾病,如因吸毒所导致的艾滋病等。
·女性在生育第一胎后患有严重的子宫疾病或是其他身体重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癫痫、恶性输卵管肿瘤,都不宜再生育二胎。
女性在孕育一个新生命时几乎消耗掉了自己前期所积蓄的所有能量,产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恢复,尤其是子宫的恢复非常重要。
因此,产后要视女性的身体恢复情况来调整女性二胎时间,一般情况下以两年左右或是两年以上为宜。
2023年最新的2023年计划生育新政策

2023年最新的2023年计划生育新政策2023计划生育新政策一、2023年计划生育新政策(一)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计划生育知识关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相关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此外,每个省级行政地区还有相应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因此,需要全面落实二孩政策,需要将以上的法律修订方可。
二孩政策于2023年1月1日生效,至于具体的实施措施,地方人大将对修订《计划生育条例》,对二孩的政策的执行进行细化规定。
全面放开二孩后,也要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后出生的二孩才是合法的。
如果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想要二孩,可要算好时间。
(二)计划生育知识包括二孩政策不等于二胎政策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此次全会公报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允许二孩而不是二胎,例如已经生育双胞胎的夫妻就不能再次生育。
(三)计划生育知识包括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根据我国最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二、2023年计划生育知识包括的注意事项(一)计划生育知识中的再婚夫妻生育规定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十四届人大第26次会议24日举行,当天审议《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内容如下:1、根据草案,对于再婚夫妻,婚前只有一个子女,婚后已生育一个子女的,或者婚前有两个以上子女,婚后未共同生育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2、草案规定,对于子女病残生育,夫妻共同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经鉴定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3、另外,基于维护再婚家庭稳定的考虑,草案增加了一款,规定对于再婚夫妻按再生育政策生育的唯一共同子女有非遗传性病残且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以再次要求生育一个子女。
(二)计划生育知识包括二孩准生证应在未孕前去申请一些妈妈怀孕后或者产后才去办理二孩准生证,这其实是违法的,被称为抢生,不仅需要交一些社会抚养费,而且家人也受到行政惩罚。
二胎家庭适合读的书

二胎家庭适合读的书随着中国政府放开生育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考虑生二胎。
对于这些即将迎来二胎的家庭来说,了解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个新的家庭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读一些关于二胎家庭的书籍,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面对二胎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介绍几本适合二胎家庭阅读的书籍。
1. 《二胎时代》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在二胎时代养育孩子的指南。
它包含了二胎家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技巧。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父母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支持,更好地应对二胎带来的变化。
2. 《幸福的二胎家庭》这本书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写的关于二胎家庭幸福的秘诀。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分享了如何在二胎家庭中创造幸福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的育儿技巧和家庭沟通的方法,帮助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能力。
3. 《二胎家庭育儿宝典》这本书是一位资深育儿专家撰写的关于二胎家庭育儿的指南。
它涵盖了从备孕到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为父母提供了全面的育儿知识和实用的方法。
书中还包括了一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父母可以更加有信心和准备地迎接二胎的到来,并有效地管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4. 《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是一位家庭教育专家写的关于二胎时代家庭教育的指南。
它介绍了在二胎家庭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能力。
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培养亲子关系。
通过阅读这本书,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二胎家庭的教育需求,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5. 《二胎家庭的财务管理》这本书是一位财务专家撰写的关于二胎家庭财务管理的指南。
它介绍了如何在二胎家庭中进行有效的财务规划和管理,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经济压力和孩子的教育费用。
书中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理财技巧和投资建议,帮助父母更好地规划家庭的财务未来。
计划生育政策知识问答

计划生育政策知识问答l、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我国现行计生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中生育一个女孩必须问隔4年经过批准可以生育第二胎。
3、收养、送养或遗弃的孩子算不算生育子女数?答:收养、送养或遗弃的孩子都算生育子女数。
4、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最低结婚年龄是多少?答:男22周岁,女20周岁。
5、什么叫早婚早育?答:凡是男早于22周岁,女早于20周岁结婚的为早婚。
早婚后女方未达20周岁9个月生育孩子的为早育。
6、什么是晚婚晚育?答: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结婚为晚婚。
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者男方三十周岁以上生育或者晚婚后怀孕生育为晚育。
7、结婚要办什么手续?为什么?答:结婚要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只有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8、省条例规定农村一对夫妇能生几个孩子?答:一个。
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再生一个。
9、生育孩子要经什么部门批准?要办什么手续?答:要经过计划生育部门批准,要办理生育证(准生证)。
10、违反计划生育要受什么处罚?答:要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11、孩子生多了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
会增加社会和家庭负担。
12、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妇应定期寄回哪一级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出具的什么证明?答:应定期寄回县级以上计生技术服务部门出具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
13、擅自做胎儿性别B超鉴定是否合法?答:不合法。
14、生育一个孩子要采取什么避孕措施?生育两个孩子要采取什么避孕措施?答:生育一孩后三个月内上环,生育二孩后二个月内结扎。
15、近亲能不能结婚,为什么?答:不能,近亲结婚会引起生育畸形或是遗传病的孩子。
育儿知识:打算生二胎,这五个问题必须要注意

打算生二胎,这五个问题必须要注意二胎政策的推行,让很多高龄人群进入到备孕状态,如果你也想要二胎,那么,这里必须要知晓5个生育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二胎必须要知晓的五个问题吧。
问题一:准备要二孩需要做孕前检查吗?做孕前检查当然是很有必要的。
要知道,生头胎时大部分女性都比较年轻,身强力壮的,但随着结婚时间越久,年龄逐渐增大,性生活史越长,身体遭受病原菌侵袭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多。
如果身体在疾病状态下备孕的话就会加重孕期风险,如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危险。
因此,不论是头胎还是准备要二孩,都应该重视孕前检查,评估下自己的身体状态适不适合备孕,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身体异常的地方,及时处理,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上常见的孕前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乙肝两对半、甲肝、丙肝、血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艾滋、梅毒,女的还需要查HPV核TCT,男的需要查精子常规,夫妻如果有家族遗传史,也要做相对应的遗传项目检查。
问题二:什么情况下不适合要二胎?①男女任何一方经医学检查,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各种出生缺陷(先天畸形、遗传病、先天代谢疾病以及不明原因的功能异常);②患有严重的精神心理疾患(抑郁症、精神分裂症);③任何一方具有吸毒等严重不良嗜好;④女方子宫不具备妊娠功能或严重躯体疾病不能承受妊娠,如严重心脏病、结核活动期,癫痫、恶性肿瘤、肝炎、肾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⑤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肾炎、结缔组织病、甲状腺疾病、血小板减少、胆囊疾病、性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基础疾病者,应在疾病稳定、控制良好后怀孕,但应咨询再次怀孕后对原有疾病的影响及风险;⑥考虑下经济能力是否允许生二胎,生一个孩子并非十月怀胎那么简单,所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生完孩子考虑着孩子的喂养问题、稍微大点考虑学前班、幼儿园、小学、辅导班、中学、高中、大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能力来承担。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题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题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宪法予以确认的一项基本国策,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违者要严肃处理。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计划生育知识问答题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计划生育知识问答题1、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什么是计划生育?答:计划生育就是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行有计划调节,做到计划地生育子女。
3、什么是计划生育“三有利”?答: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2010年我国人口要控制在几亿以内?答:14亿以内5、1982年,在什么报告中正式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答:中共十二大6、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是指什么?答: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是指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从社会制约机制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和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机制转变。
7、什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不变”?答:“三不变”即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负总责不变。
8 、什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三为主”方针?答:“三为主”方针即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
9、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共同协作,有关部门主要是指哪些部门?答:公安、工商、建委、人事、劳动、交通、民政、卫生、乡镇企业。
10、人口发展必须与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同什么相协调?答: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
11、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的特征是什么?答: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12、50年初一场围绕人口问题的争论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文章是什么?作者是谁?答:《新人口论》,马寅初。
13、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是计生整体工作一项什么措施?答:抓根治本14、目前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是什么?答:即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二胎家庭养育知识

二胎家庭养育知识一、怀孕期二胎家庭的妈妈和准妈妈,相比初为人母的时候,多了一些经验和准备。
但是在怀孕期也需要更细心地照顾自己和胎儿。
首先,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钙、铁、叶酸等的摄入量,保证胎儿的健康。
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和身体剧烈运动,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其次,二胎家庭的准父亲也应该积极参与,分担孕期的重担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夫妻两个人应该相互协调,互相支持,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而努力。
二、月子期月子期是宝宝的成长和发育关键时期,对母亲的身体恢复也至关重要。
因此,家庭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宝宝的用品,如尿布、衣服、奶瓶、毛巾等,以满足孩子在新的家庭环境中的需要。
其次,月子期间妈妈要坚持戒烟戒酒、吃清淡食物,并遵循良好的饮食习惯。
可以食用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瘦肉、鱼、蔬菜和水果。
此外,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宝宝。
三、生活方式二胎家庭养育也需要优良且适合的生活方式。
家庭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社交活动等可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幸福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心态平衡,否则过度焦虑和紧张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和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家庭成员应该相互理解和支持,互相分享育儿经验和问题,共同度过家庭生活的艰难时刻。
此外,二胎家庭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交和亲子活动,这有助于宝宝和家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教育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胎家庭还需要转向更多关于孩子的教育。
这里有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建议。
首先,家长应该适当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注意情感成长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然后,家长可以通过“感性、动手、探索”的方式,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让孩子慢慢成为独立、自信和富有想象力的人。
最后,家长应该多参加家庭和社交活动,与其他家庭互动和交流,学习和分享育儿知识,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计划生育知识讲座

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共10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计划生育知识讲座1.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什么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属于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其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特征是什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特征是:即提出了限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要求,又提出了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要求;即提出了国家提倡什么,又提出了国家抑制什么;贯彻了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一刀切的精神;少数民族也要计划生育,但生育数量可以适当放宽。
3.计划生育的内容是什么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以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农村也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某些群众确有实际困难,经过批准可以间隔几年以后生第二个孩子。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在少数民族中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要求和做法,由各自治区或者所在省决定。
即核心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我国人口发展规划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1)坚持和完善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2)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体系和综合治理机制;(3)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4)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5)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5.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计划生育主人翁的地位,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合法权益,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与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宗旨。
6.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职业道德是什么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职业道德概括为四十个字: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爱护群众,服务群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尊重科学、钻研业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十八届五中全会考研知识点:中国将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十八届五中全会考研知识点:中国将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另据媒体报道,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报告(下称“人口报告”)曾上递到决策层,该报告提出了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建议。
上递的人口报告至少分别来自2~3家单位,可能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这些报告基于历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当前总和生育率水平、人口总量未来变化、人口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等作出预测。
提出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是其中一份报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报告是应决策层要求上递的,显示了决策层对人口这个重大公共政策的关切,也传达出一个信号,生育政策有可能在一个很近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
“‘十三五’对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人口又是这个关键时期的一个重要按钮,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人口政策的重大转折必然要发生,而且是越早越好,我认为中央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上述知情人士说。
中国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直到2013年底,才实现了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的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抽样调查,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到目前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4左右,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生育水平,一个妇女一生只生1.4个孩子。
按照相关方面的预计,此后每年新增人口在200万左右,但是事实是,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
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
每年或新增人口300-800万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的政策推进,官方的解释是为了避免生育堆积,平稳突进政策。
育儿知识:生二胎夫妻渐多,该如何安抚大宝呢

生二胎夫妻渐多,该如何安抚大宝呢随着二胎政策的进行,生二胎的夫妻也越来越多,当你准备生育二胎的时候,有没有想好该如何安抚大宝呢?下面,关于安抚大宝的方法,二胎夫妻抓紧学习吧。
1.建立情感纽带有些家长生二胎的时候,老大已经到了懂事的年纪了,我建议家长可以邀请老大一起来照顾二宝。
举个例子,可以让老大帮忙给小宝喂食,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大宝和小宝之间的情感联系。
不仅如此,还要让大宝逐渐感受到,生活中有小宝的陪伴,乐趣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也不会觉得寂寞。
2.积极引导孩子我建议要二胎的家长们,在怀孕的时候就告诉大宝,他即将有一个长期玩伴啦,而且要慢慢引导大宝喜欢上肚子里的二宝。
可以让大宝摸摸妈妈的大肚子,增加孩子的期待感。
在期待新生命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让大宝明白,二宝的出现不仅不会减少他原本应得的宠爱,还会让他的生活多姿多彩,慢慢大宝的情绪变得不再敏感多疑。
3.讲究公平在日常生活中,爸妈要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万万不可偏颇一方。
举个例子,家长给老二买了一件新衣服,那就得给大宝添置一个新玩具,好让两个孩子不会因为嫉妒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让他们看到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爱自己的。
4.接受大宝的小情绪家长要时刻维持情感平衡。
许多父母忙于看护新生的孩子而忽视了照顾大宝,虽然很多大宝很懂事,也知道帮助父母照顾小宝宝,但其实他们不一定像表面那样开心。
小孩子是比较敏感的,他们都渴望来自家长的承诺和抱抱。
爸妈可不能让大宝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在照顾小宝宝时候,抱一抱老大。
当孩子不能接受或不能理解爸妈的做法时,爸妈也要接受孩子的坏脾气和排斥心理。
5.排除大宝的特殊感不能让孩子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就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是特殊群体。
所以我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参加生日Party等活动,多和他们说说话,让他们感到,原来有弟弟妹妹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6.培养大宝的责任心多多交谈,多让大宝二宝单独相处,可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互助能力。
小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对大宝说:“你看弟弟妹妹好可怜,不会讲话不会走路,我们帮帮他吧?”等到二宝长大一点,爸妈可以留一些空间让大宝二宝单独相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事情。
2022河北二胎产假有什么新规定河北省产假2022新规定

2022河北二胎产假有什么新规定河北省产假2022新规定河北二胎产假新规定取消晚婚晚育假,将原来的独生子女母亲产假调整为奖励假30天。
这意味着,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不管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享受增加30天产假的优待。
同时,丈夫的陪产假从10天增加到15天。
女性产假一般为98天根本产假+35天独生子女假+15天晚育假=148天。
调整后,那么是98天根本产假+30天计生奖励(即二孩以内)假=128天,相比少了20天。
但对于此前并不享受独生子女假(比方“超生”)和晚育假(比方“早育”)的妈妈来说,那么是新增30天产假。
对于妈妈来说,情况不同。
此前,女性产假一般为98天根本产假+35天独生子女假+15天晚育假=148天。
调整后,那么是98天根本产假+30天计生奖励(即二孩以内)假=128天,相比少了20天。
但对于此前并不享受独生子女假(比方“超生”)和晚育假(比方“早育”)的妈妈来说,那么是新增30天产假。
30天的计生奖励假对于一孩、二孩都是适用的,对生产二孩的妈妈来说,二孩产假也增加了30天!128天的产假可以休双份哦!方案生育法草案还修改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进行奖励的规定。
对于妈妈来说,情况不同。
此前,女性产假一般为98天根本产假+35天独生子女假+15天晚育假=148天。
调整后,那么是98天根本产假+30天计生奖励(即二孩以内)假=128天,相比少了20天。
但对于此前并不享受独生子女假(比方“超生”)和晚育假(比方“早育”)的妈妈来说,那么是新增30天产假。
30天的计生奖励假对于一孩、二孩都是适用的,对生产二孩的妈妈来说,二孩产假也增加了30天!128天的产假可以休双份哦!二胎产假相关知识1:父母未曾办理《独生子女父母荣耀证》年老时是否能领取奖励金(可以)2:如果第一胎是双胞胎,还能否再生育(不能)3:生育一个孩子后又收养了孩子,能不能再生育(能)4:特殊情况下对生育三孩是怎么规定的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方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单独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相关知识

单独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相关知识导读:本文是关于单独二胎生育保险报销标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凡是符合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第二胎也是可以享受有关生育保险待遇的。
生育津贴规定:"女职工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一婴,产假增加15天;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可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企业具体规定"计算。
生育保险报销流程是怎样的?一、生育保险待遇如何申领或支付1.生育生活津贴在生育或终止妊娠后90日内由生育职工本人或其书面委托人持规定材料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申领。
2.产前检查费由职工个人全额垫付,在生育或终止妊娠后90日内由生育职工本人或其书面委托人持规定材料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申领。
3.门(急)诊、异地及在非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参保职工生育、终止妊娠及治疗并发症、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等发生的门(急)诊医疗费用或在异地及非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全额垫付,并将相关凭证妥善保存。
手术或治疗结束后90日内由生育职工本人或其书面委托人持规定材料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一次性申领。
4.生育、终止妊娠及治疗并发症的住院医疗费用参保职工在其规定的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分娩、终止妊娠以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应由个人支付的部分,由职工个人与医院直接结算,应由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与协议服务机构结算。
二、参保职工申领生育或终止妊娠待遇需提供什么资料1.本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2.代为申领,提交申领人身份证和委托书以及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3.《(再)生育服务证》和复印件;4.协议服务机构出具的医疗费用收据、费用清单、出院证明、婴儿出生、死亡、流引产医学证明、专家鉴定证明等;5.异地生育的需提供单位证明及医院级别证明;6.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三、参保职工申领计划生育手术待遇需提供什么资料1.本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2.代为申领,提交申领人身份证和委托书以及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及复印件;3.结婚证及复印件;4.门诊病历、处方、检查报告、费用清单、医疗费用收据等;5.协议服务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手术证明;6.实施复通手术的必须出具区县(自治县、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发给的再生育服务证。
普遍二孩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婚姻家庭法律知识】

普遍二孩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婚姻家庭法律知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普遍二孩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哦。
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胎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
具体规定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中国历来就是人口大国,人们都喜欢给自己的小孩添个亲人,所以即使在国家不支持的情况下,很多人们都选择要了二胎,甚至是三胎,但是随着近期开放了二胎政策,也就是证明国家开始鼓励二胎这一做法,所以开始准备生二胎的夫妻越来越多,那么在法律上普遍二孩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全面二胎政策的主要内容:提倡生育两子女、符合条件者可再生育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胎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
具体规定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删除晚婚晚育、独生子女奖励规定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与全面两胎政策不协调的奖励保障措施,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同时明确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法律修改前按照规定应当享受奖励扶助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独生子女父母和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父母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
符合政策生育夫妻可获延长生育假等福利修正案草案规定,根据实施全面两胎政策的新形势,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规定夫妻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修正法草案规定,根据生育政策调整,配套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删除夫妻应当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等带有强制服务色彩的内容,规定夫妻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
2024年计划生育宣传知识

2024年计划生育宣传知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计划生育这个话题。
计划生育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政策,来控制人口的增长,让人口的发展和咱们国家的资源、环境、经济啥的能够协调起来。
为啥要搞计划生育呢?这可太重要啦!咱们想想,如果人口增长得太快,那需要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
比如说粮食吧,人多了,粮食需求就大,要是生产的粮食不够吃,那大家不都得饿肚子嘛。
还有住房,人多了房子不够住,房价可能就会涨得很高,很多人就买不起房子啦。
而且,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也会变得紧张。
所以呀,计划生育能让咱们的生活质量更好,让大家都能享受到足够的资源。
那计划生育具体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就是晚婚晚育。
同学们,别着急那么早结婚生孩子,先好好完成学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再考虑也不迟。
还有少生优生,这可不是说不让大家生孩子,而是提倡生得少一点,生得精一点。
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培养一个或者几个孩子身上,让他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说说计划生育对咱们个人和家庭的好处吧。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少生几个孩子,经济压力就没那么大,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
对于咱们自己来说,如果家里孩子少,爸爸妈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咱们的学习和成长。
而且,以后长大了,分家产啥的也没那么多麻烦事。
当然啦,计划生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咱们国家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比如说,现在开放了二胎、三胎政策,这也是根据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
同学们,咱们要理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的政策。
这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也是为了咱们自己和咱们的后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咱们作为学生,虽然还没到结婚生子的年龄,但也要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
以后长大了,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规划的人,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育儿知识 37岁高龄二胎注意事项

37岁高龄二胎注意事项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胎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多家庭计划生育二胎,尤其一些高龄女性,但是高龄产妇在怀孕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以及分娩过程中也比较容易造成难产,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那么,37岁高龄二胎注意事项有哪些,今天小编给大家说一下。
1、孕期检查。
孕期检查对高龄孕妇非常重要。
怀孕16-20周时必做唐氏筛查。
唐氏筛查风险高的要做羊水穿刺,以检查胎儿是否异常。
孕期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去查体,一边及时检测产妇健康状况及胎儿发育状况。
2、补充叶酸。
服用叶酸可以避免神经系统发育疾病。
尤其是高龄产妇,无论在孕前备孕期还是在怀孕初期前三个月,要一直补充叶酸。
多吃水果和蔬菜都能补充叶酸。
3、补充营养。
需要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低脂肪、性温和的食物。
像茶、酒、烟、咖啡,以及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食品都不适宜。
4、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是高龄孕妇提高免疫力,是保证孕妇身体健康良好状态的重要保障。
除了保障夜间睡眠,每天中午最好也午休一小时。
5、适当运动。
通过运动,可帮助孕妈咪预防便秘和静脉曲张,使关节韧带变得柔软,腹部肌肉更有力量,避免自身及胎宝贝的体重增长过多,减轻日益沉重的身体带来的种种不适。
6、远离不良的环境因素。
避免去一些人多的公共场合,不要去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不乱使用药物,远离疾病人群,远离辐射等。
7、产前准备。
高龄产妇顺产的难度很大,能否顺产一定要听医生建议,不要自己硬撑,可能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
90%的高龄产妇选择剖宫产。
因为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收缩力相应减弱,容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
关于高龄孕妇二胎注意事项,小编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各位高龄孕妇起到一定的帮助。
高龄产妇怀孕要比其他女性怀孕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在孕期一定要注意做好保健工作,这样才能安全度过整个孕期,生下健康宝宝。
《关爱“二胎”家庭》(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1)

标题:关爱“二胎”家庭引言: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然而,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二胎”家庭的现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本课程将通过关爱“二胎”家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二胎”家庭的幸福与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同理心,但对“二胎”家庭的现状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本课程将通过关爱“二胎”家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二胎”家庭的幸福与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二胎”家庭的现状,掌握如何与弟弟妹妹相处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体验“二胎”家庭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关爱他人的品质,让他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二胎”家庭。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二胎”家庭的现状,掌握如何与弟弟妹妹相处的方法。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关爱他人的品质,让他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二胎”家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联系当地的“二胎”家庭,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需求,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二胎”家庭的现状和相关知识,准备好体验“二胎”家庭生活的物品和服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二胎”家庭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二胎”家庭吗?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家庭?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
然而,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二胎”家庭的现状,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品质,本节课将通过关爱“二胎”家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二胎”家庭的幸福与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
二、新授知识1. 教师讲解“二胎”家庭的现状和相关知识,包括大宝和二宝之间的相处方式、父母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等。
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识

计划生育知识答题一、那年开始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答: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二、计划生育统计年度?答:上一年的10月1日到本年的9月30日三、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答:每年的12月1日四、“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哪一天?答:每年的7月1日五、已婚育龄妇女的范围是多少?答:15--49周岁已结过婚的妇女计划生育的知识-—基础知识1、男女双方的法定婚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
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女性年满24周岁生育第一个孩子叫晚育.2、育龄夫妻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未生育且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可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自领证之月至独生子女14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5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3、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我省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基础上,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二个女孩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后,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人每年给予600元奖励扶助,直至亡故为止。
4、“两为两争”是指:我为国策作贡献,我为协会添光彩,争创先进性协会,争当优秀会员。
5、“三结合”是指: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建设、勤劳致富、创建幸福文明家庭相结合。
6、要求已婚育龄妇女生育一孩后42天使用避孕套,90天内上环,符合条件生育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后一个月结扎。
避孕药具主要种类有:口服及注射用药、皮下埋植剂、外用杀精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
7、计划生育“三为主"是指: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8、年龄在18周岁以上、流动时间在15天以上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以生育为目的的异地居住的流动人口育龄女性外出前必须办理《婚育证明》,流向省外的男性流动人口根据本人自愿办理《婚育证明》,在省内流动的男性不必办理《婚育证明》。
9、妇女的“五期"是指: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资料整理一.基本含义: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二胎"。
二.未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所实施的生育政策不同:汉族二胎政策可以这样理解:农村户口的话头一胎是女的就可以生第二胎,但是前提条件是年满28周岁的夫妇,否则两胎要相隔四年才可以生第二胎。
如果头一胎是男的无论是什么户口都只能生一胎,这是汉族的基本情况。
少数民族政策是这样的:少数民族人口是中国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很快,为了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在少数民族中也实行计划生育。
具体规定由民族自治地方和有关省、自治区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的生育政策。
(由于不同民族的习俗与发展不同,而且农村的重男轻女现象较为严重,所以在农村对于先生男孩还是女孩也有不同的政策)三.我国对于二胎政策的不断变动:2011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透露计生部门正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之后关于是否放开二胎便一直成为热点问题,很多专家对此做了研究。
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二胎政策已经不是新话题。
2012年11月又有专家建议放开二胎政策再次引发热议。
2013年8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为缓解卫生计生系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日前决定开始实施“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并适时出台完善生育政策调整方案。
这一提法再度引发公众关注,这是否是放开“二胎政策”或者“单独二胎”政策的信号呢?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这里所说的生育政策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计划生育政策,更不能认为是可以生二胎或者“单独二胎”。
2013年12月7日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各地调研后提出本地的时间表,然后依法定程序组织实施。
中央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之后,各地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并按照要求有序开展相关调查测算、风险评估等准备工作。
启动实施单独两胎政策,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强调研指导。
目前,各省份卫生计生系统主要着手两项准备:一是开展摸底调查和评估。
准确评估当地生育水平,摸清符合单独两胎政策的目标人群,避免出生堆积和生育率大幅反弹,保障政策稳妥扎实有序落实。
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
目前,各地都在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研究提出本地启动实施单独两胎政策的时间表。
有的地方正在组织开展摸底调查,以全面摸清单独夫妇及其生育子女情况的底数。
二是履行法定程序。
实施方案拟定通过后,及时提请省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作出专门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
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放开二胎】四.哪些情况能生二胎?以下12种情况能生“二胎”⒈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1]⒉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二胎政策可能放开⒊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⒋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⒌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⒍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⒎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⒏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⒐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⒑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⒒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⒓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动中国人口政策的放宽调整。
五.支持vs反对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11月1日主流的人口学家们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还能带来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化,缓和社会矛盾等诸多益处。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的国家计生委选取了甘肃省酒泉市、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河北省承德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地区的农村进行全面“二胎”试点——即无论夫妇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无论他们的第一胎性别,都可以生育第二胎。
试点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酒泉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一直低于甘肃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反对者所担心的人口激增。
2010年11月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主要数据,也被外界认为是有利于推,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40亿人;年均增长率0.57%(2000-2010年);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为13.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06(女为100)。
出生率方面,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0.57%,较之上一个十年——1990年-2000年的1.07%年均增长率,下降接近一半,幅度惊人。
同时,人口学界更看重的指标——“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位妇女一生生育孩子的数量。
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为2.1时,代际之间人口更替将大致均衡。
在此之上,人口逐渐增加,在此之下则减少。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副院长、统计学教授徐世英的团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直接计算出来的总和生育率结果是1.18,远远低于2.1。
这一结果为各方认可。
即使考虑到漏报等因素,记者所采访到的众多统计学者、人口学者,给出的“最乐观”数字,也只有1.65。
老龄化方面,对于老龄化社会界定的标准是: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程度还可以细分: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数的10%-19%为轻度,20%-29%为中度,30%及以上则为重度。
当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比例达到13.26%,已属于“轻度老龄化”。
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情况下是103-107(女为100)。
1980年以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波动在105-106间。
而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已上升到118.06。
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偏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数千万男性“光棍”的出现。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等计算的结果是,到2020年,中国约有11200万25岁-35岁的男青年,而相应20岁-30岁的女青年约有7200万。
届时,光棍可能超过4000万人。
或者说,不到3位适婚男性中就有1位单身。
相比之下,甘肃酒泉的农村地区自进行全面“二胎”试点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近年来已回到106.30、106.83的正常水平。
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2007年1月时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公开表态说,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根深蒂固。
这一问题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有一定关系,但计生政策只是加剧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状况,并不是说实行计生政策就必然导致性别比的偏高。
其实早在“六普”数据发布前,包括时任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内的数位官员就曾预计,“六普”主要数据出炉之时,“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时间表也将确定。
反对声音然而反对放宽人口政策的声音也层出不穷。
如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等人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将总人口逐渐减至5亿人左右。
政府机构中也有一些反对者。
他们的理由大致相近:担心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突然增加,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人均国力和人均生活水平等很多问题的解决。
有的政府经济部门甚至担心人口总数增加,会导致人均GDP下滑等。
一位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重要官员曾对记者介绍,“单独二胎”政策还遭到了几个省份省委书记的反对。
反对声音一度占上风,加上之后计生系统重要人事的连续变更,以及2012年“十八大”召开和随后的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众多因素,致使“单独二胎”政策被搁置下来。
六.一些专家的观点生育政策已迎来调整窗口期8月6日,人口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家卫生计生委文件所提到的完善生育政策并非新的提法,早在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完善。
所谓生育政策,不仅包括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单独二胎”政策放开,还包括提高对执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对失独家庭的扶持等多方面内容。
陆杰华认为,根据目前的人口形势,我国生育政策已经迎来调整窗口期,原因是我国已长期处于低生育水平,总和生育率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我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口。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1.8左右,已经低于国际公认的2.1的人口更替水平。
进入21世纪,我国持续维持低生育水平。
另外,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2000年“五普”的数据显示,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22.8%,到了2010年的“六普”,这一比例快速下降到16.6%,少子化现象日渐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还在持续增加。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3%。
另外,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还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
“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的人口红利已从丰厚时期进入到下行通道;按现在的下降速度,可能到不了2030年,我国劳动力将出现…负债‟。
”不过,完善计生政策不等于放开二胎。
陆杰华明确表示,人口计生政策调整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不矛盾;而且“逐步完善政策”并不意味着要“放开二胎”。
据了解,我国的计生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完善中,比如允许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部分地区“单独”家庭也能生二胎,部分省取消一二胎之间生育间隔时间的限制,允许再婚夫妇生育二胎或三胎等。
“我国的生育政策最终应实现城乡同策、地区同策。
”陆杰华说。
彻底放开不会造成人口爆炸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是否放开,人口专家梁建章则建议彻底放开。
梁建章认为,其他国家的经验说明彻底放开人口政策不会造成人口爆炸。
即使有担心,也可以先放开,发现反弹严重再收回来。
梁建章认为,计划生育不利于国家发展。
人口减少,尤其是年轻人口减少,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劳动力减少、创新活力衰退、养老负担沉重、国家财政困难等负面影响,患上日本的“老年病”。
梁建章认为,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放开后出生人数的短暂反弹,而是几年之后,新生儿数量又会雪崩式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