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作物。
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认识到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让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与红壤丘陵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山清水秀”、“鱼米之乡”图片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国风光
2.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3.南方地区的地形
4.南方地区的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有利条件
(2)不同的地形区的水田规模
2.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方地区的一些自然特征,知道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土壤等知识,还学习了南方地区农作物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自学任务;
2、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发现并记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
自学检测:
1、展示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和湖泊等。
2、指导学生在课本图7.3中画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线;
3、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4、教师: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有什么影响?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承转:通过自学我们知道南方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它的这种地形特点对其气候有什么影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46页活动题进行小组讨论。
●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图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生到图前边指边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河流和湖泊。
●学生在课本图7.3中画出北回归线和北纬30°线。
●结合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课本材料,分析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结合前面学习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P47的课文作答。
●学生读图、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总结原因。
●展示各自的成果。
●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这两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名师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二、讲授新课(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学生:指图说出。
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图)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教师:通过课本45页7. 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
注意:对四大地形区进行比较,是课本上的一个活动题。
课本46页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教师: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教师: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教师:总结。
教师承转: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知识回顾:根据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处于哪个温度带?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干湿地区?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 C,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承转: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看图思考(二八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教师:我们看题目是“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教师:南方地区的气候为什么会是湿热的呢?教师:非常好。
同学们答出了发展水田农业的气候条件,那么地形条件是怎样的呢?教师承转:在山区的缓坡和河谷地带,降水丰沛,也有零星水田的分布。
在南方地区的山区,人们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
承转: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 1 页 共 7 页第一节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知识与能力 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物产分布图,了解自然条件对水田农业生产的影响;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丰富的物产,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不同人眼中的南方地区文人、画家笔下的南方:摄影者、食客眼中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
承转:我们面前的“南方”也就是我们的学习任务:一桌知识与技能的“大餐”,学会读图分析和感悟生活。
【讲授新课】一、描述位置做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第2 页 共 7 页学生指图描述本区的相对位置和海陆位置;在描述边界线的基础上,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
预设答案: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二、读图、查找定位置:认识南方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熟悉其空间分布1.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
标注海洋和河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
2.查找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查找山脉:横断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南岭、台湾山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于农业的分布特点和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学会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实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地图、地球仪等教学用品。
3.设计好讨论话题,分配好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农业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农业实例,如水稻种植业、畜牧业等,探讨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分析的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7.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河流湖泊—长江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度和流量)、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讨论南方地区区域内的自然差异
地形自东向西、气候自南向北
二.人文特征
1.农业,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决定了南方地区的农业---水稻、茶叶、柑橘、香蕉、油菜、棉花等。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农业
[讲授新课]
首先回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季风显著
2.纬度位置—热带与亚热带
二.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2.了解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特征。
过程
与
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板 书设 计
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2.纬度位置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河流湖泊
三.人文特征
1.以水田为主的水田农业
2.饮食、交通、风俗等。
作业布置
46页活动习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仍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农业实例较多,但缺乏系统地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的图片、地图等资料。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3.准备PPT,以便进行课件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主要农业区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等,同时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农业实例为载体,设计案例分析题,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地形单位和气候类型。
3、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自主探究: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中找出来吗?3、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你能分辨出他们的气候特征吗?南方地区的红土地和当地的气候有关系吗?4、南方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5、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农产品。
三、合作交流:1、两人一组参考课本和地图册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小组讨论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3、个人列举南方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经济类作物分析)四、巩固提升:1.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是()A.山地和丘陵为主B.以盆地和高原为主C.以平原和盆地为主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B.小麦、花生、甜菜、棉花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D.小麦、油菜、甜菜、甘蔗3.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A.三级阶梯B.一、二级阶梯C.二、三级阶梯D.二级阶梯4.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5.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B.土坑壤肥沃C.平原面积广大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6.我国南方的一些果树不适合在北方生长,最主要原因是()A.由于南北方土壤条件不同B.南北方在气候条件方面有很大的差异C.南北方在耕作制度上有很大差异D.南北方在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农业发展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
2.难点:理解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地区为例,讲解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原因。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设计好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3.分好学习小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让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条件。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的自然特征,分析与之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3、通过引导学生查看地理软件、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且得出在地理上形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4、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识提问上节课的知识:1、说说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2、谈谈你对北京古城该发展还是该保护的看法。
二、导入新课来到我国的南方地区,你会看到与北方地区大不相同的地理景观。
这里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这些都会使你感受到南国风光的独特韵味。
三、学习新知识(一)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二)自主学习【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_____以南、_____以东,东临_____海、南临_____海。
2、地形:_____。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和_____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__、_____和 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 和 _____。
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_____以上,降水量在_____以上,属于_____气候。
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_____”。
5、植被类型:_____。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____。
主要种植_______,也种植等____、____、____。
盛产____ 、____ 、____ 、____ 以及 ____、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7、找到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在书中做标注)。
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三)展示精讲1、学生分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反馈学习成果2、教师待学生展示后对某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四)达标检测1、南方地区东临()A、渤海B、东海C、黄海D、琼州海峡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3、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B、水热条件优越C、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4、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主要作物的是()A、甘蔗B、茶叶 C 、苹果 D 、水稻5、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洋流影响6、完成地理填充图册中对应的练习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 反思总结法:学生通过反思总结,提高自我评估和提升的能力。
-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他们还能够理解自然特征如何影响农业产业,例如,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地形对茶叶生长的作用等。
8.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然特征发展特色农业。
9. 结合实例,说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
10. 讨论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十.教学反思
在教授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课程中,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地形地貌的理解和记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形模型制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形地貌。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南方地区的农业产业:主要农作物、农业模式和农业发展优势。
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节水灌溉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和循环农业。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5. 农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南方地区的气候如何影响农业?”引导学生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线阅读资料,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新人教版 精品001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能说出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3.能列举实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
2.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3.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
1.南方地区位于以南,以东,东临,南临。
2.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和,沿江有面积较大
的和。
3.南方地区属于、气候,特点是。
4.南方地区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色的土壤,因此该地区被称为。
5.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盛产的经济作物有、、、等。
【发散思维】
思考题1.课本P46活动3,从地形角度解释现象,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2.小组讨论:水田发展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3.结合P48活动,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归纳总结】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位置:
地形:
气候: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合作交流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1。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比较其差异;2.描述南方地区气候特点,并分析气候对植被、土壤、农业的影响;3.运用资料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地图描述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分析农业对饮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读图描述区域位置,分析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的影响;2.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区域内部地形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地形分布与气候特点;2.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难点1.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启发诱导法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同学们知道它反映的是哪里的景观吗?你能从画面中看出,那里有什么特点吗?多媒体展示几张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分析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你能想到哪首古诗比较形象贴切地描述了南方地区的环境特征?设计说明:创设情境,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特色景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讲授新课环节一:认识地形比较气候活动1:读图找范围教师:与一般的区域学习方法相同,这一节课我们首先要明确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以及濒临的海洋。
读图提示:1.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在图上指出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横断山区的大致位置;3.找出南方地区濒临的东海和南海。
学生:读图查找、指出这些地理事物。
活动2:找出地形区,对比差异读图提示:1.南方地区东西部的地形类型有什么差异?2.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东南丘陵。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
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地图描述和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根据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
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坚信本地因地制宜发展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教学难点】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红土地"“香蕉园”“水田"“桂林山水”(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是东海和南海。
湖南省益阳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气候条件:掌握湖南省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水文特征:了解湖南省的水文特征,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农业分布:分析湖南省农业的分布特点,认识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南省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以及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这有助于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湖南省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农业分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和分析湖南省自然特征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人地协调观:帮助学生认识到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湖南省地理》:介绍湖南省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地理背景。
-《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报告》:了解中国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课后探究:
-调查身边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应用,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其他地区的农业特点和生产方式,比较它们与湖南省的异同,探讨适应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
-理解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并能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掌握湖南省农业分布规律,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预测和判断
八年级地理下册 7.1 南方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2. 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3. 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2. 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导入新课]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教师指导并板书: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
[推荐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c323602e3f5727a4e96224.png)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班级:姓名:
互动学习目标:
互动学习过程: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位于以南,以东,东临,南临。
2.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南方地区属于气候,特点是。
4.在图7.3中找出:台湾岛、海南岛、台湾海峡、太平洋;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完成活动题1、2
5.讨论并且解决:
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的原因。
参考:四川盆地周围地势高,阻挡了冬季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
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的原因。
参考: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云贵高原阻挡了南下的寒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受寒潮影响。
6.阅读材料:“红土地”、紫色土壤、喀斯特地形的成因.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水田发展的气候条件。
2.水田发展的地形条件。
结所学位置地形气候南方地区重要的水田农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自然特征农业主要的
农作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特征与农业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探究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合作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特点。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PPT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
学生:南方地区。
教师:说的好。
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
学生进行简单阐述,谈自身的印象和感觉,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一边看图欣赏美景,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通过图、诗词相连接,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角度认识南方地区,然后慢慢过渡到理性分析,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进行新课: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46页内容,图文并茂,将知识点勾画出来,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部分。
(1)南方地区位于 ____ 以南、____ 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频临 ____海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___ 高原和___ 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 平原和
____ 丘陵。
(3)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___ 毫米以上,气候类型是 ____和____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 。
(4)南方地区的土地被称为“____ ,是在 ___ 环境下发育形成的。
学生互评、互纠,教师点评。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及特点。
联想质疑: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与其文章有哪些必然的联系?
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生: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教师: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学生: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教师:通过课本45页7.3图,要求学生能够找出这四大地形区,通过图左下角的海拔图例估计大致海拔。
学生:(读图)四川盆地海拔200~500米左右;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东南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
小组合作归纳课本46页活动2.
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2、⑴、当有寒潮来袭,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
学生:(看图合作得出结论)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阻挡。
教师:什么山?
学生:秦岭、大巴山。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非常仔细。
再观察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很少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能受到影响,为什么?
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能受到寒潮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将此题设计成探究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发思考。
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更不是学习的结束,理想的课堂会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和社会。
⑵、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
课件展示: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
学生观察两幅图,合作思考后得出结论。
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
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知识回顾:课件展示---我国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根据南方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处于哪个温度带?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处于哪个干湿地区?
学生: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少部分地区处于热带。
学生:南方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处于我国四大干湿区中的湿润区。
教师总结: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⑶、南方地区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
学生:南方地区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下往往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课件展示: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的土壤
教师补充: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地,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阅读课本46页阅读材料: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
让学生自己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谈谈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有何差异,各自的优势。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产生质疑,让地理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探究二:
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展示自备资料,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南方地区的居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主食以大米,过节吃年糕、元宵,居住的房屋多为尖顶, 屋基较高有利于排水、挡水;窗户宽大,利于通风纳凉; 水上运动项目是当地居民的强项。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构建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