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高三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其实,雪就是雪,无味无情的一种晶状体,所有的一切都是附会上去的。

眼前的雪,按它的节奏,有规律地飘着,我们谁都没去惹,任它孤芳自赏。

(乙)假如我们产生无限联想,让雪神秘起来,诗意起来,那它便飘飘然了。

然而罪过不是它本身,就是观赏者,作俑者。

假如吴冠中先生不去发那么多议论,讲那么多骇人听闻的话语,不搞公开撕画,会引来那么多雪球吗?(丙)大概此刻,他正手捧一杯暖茶,面对诗意盎然的银蝶,轻轻呷着……不过,那还是吴冠中吗?性格决定命运,然也。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附会
B . 就是
C . 孤芳自赏
D . 诗意盎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二下·舒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毫无疑问,中国古典文论是“应该传承的文化遗产”,但它不应只是一项遗产,它应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时代发展,生活巨变,但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孔子、老子的思想就无益于今人?文化史家雅克·巴森说:“在专家主义的氛围下,我们把文化整个委托给了专家,就算有人出于好意而想要分享文
化,文化却再也不属于他们了。

艺术与美学的价值,在于它们变成了专业,变成了光环。

”古典文论需要的不是被束之高阁,而是激活与转化,使之直抵现代人的生活与精神。

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并非与文言文不相干。

甚至可以说,文言文学的复苏,正是时下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文言文学的复苏有三种类型,一是文言写作的全面传承,如旧体诗词的写作在当今的回归。

二是文言文学素材的再生,如文言小说中的题材、人物、故事的再创作。

一方面,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当前国产魔幻题材影视剧迎来了时代的机遇。

像《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志怪类文艺作品,因其自身潜质,为魔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着丰饶的资源。

另一方面,历史题材成了年轻人网络小说创作的主流,如2009年“起点”中文网,就有原创历史类小说11320部。

因而,文言文的审美经验,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三是文言书写的美感机制,即文言文学在素材与语文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属于精神与美学的复苏。

不久前,一位作家以唐代诗人韦应物一首小诗中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发起了一场“续写运动”,不到一周,阅读量达2507万人次,转发10余万,评论超3万。

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用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兴”来论述。

以他人成句起兴作诗,是“兴”观念下的一个诗学传统:其中有“成诵易记”“现成思路”“经典生发”等创作机制在起作用。

因而,只要文言不死,文言审美经验及其理论,必不会死。

至于白话文创作与文言美学理论之关系的研究,早有成果累累。

先期有鲁迅所论“魏晋风度”“摩罗诗力”、朱光潜所谈的“情趣与意象的统一”、夏志清所论的中国现代作家的“感时忧国”传统等等,继而有海外学者陈世骧、高友工等持续讨论的“抒情传统”,及章培恒教授主持的“古今贯通与中国文学”课题,至今仍有学者坚守。

研究古典文论与今天精神生活、艺术实践的关系,恰可以借鉴哈伯马斯的交往对话理论,从以“我”为主位的关系,回到古人的生活脉络与文化情境,作同情的了解与智慧的对话,像钱宾四先生那样,将孔子、庄子、朱熹与陶渊明作为很可以尊敬的客人、朋友,邀请到房间里来与他们亲近地晤谈。

至于说到如何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更好地融合现代与古典,使古典文论直抵人心,则要切近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客观了解中国文化,其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摘编自《“很美”的古典文论,如何有益现代人灵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引用雅克·巴森的话,是对把美学划归于专家研究、使之远离生活与大众之现象的批判。

B . 古典的《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志怪类作品,自身具有改编成为现代魔幻影视作品的潜质。

C . 以韦应物诗句发起续写所引发的热烈反响,体现了“经典生发”等古代文论中提出的创作机制。

D . 借鉴哈伯马斯的对话理论,可以拉近今人与古人的距离,在朋友一般的交谈中获得珍贵的友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引用雅克·巴森的话,是对把美学划归于专家研究、使之远离生活与大众之现象的批判。

B . 古典的《山海经》《搜神记》等神话志怪类作品,自身具有改编成为现代魔幻影视作品的潜质。

C . 以韦应物诗句发起续写所引发的热烈反响,体现了“经典生发”等古代文论中提出的创作机制。

D . 借鉴哈伯马斯的对话理论,可以拉近今人与古人的距离,在朋友一般的交谈中获得珍贵的友谊。

(3)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提到孔子等人,是为了论证虽然时代发展变化了、但古人的伟大思想仍有益于今人。

B . 文章从文言文学复苏、文言美学对白话文创作的影响这两方面举例论证,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C . 文章立足现实,关照传统,使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及数字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 . 作者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指出解决方法的思路结构文章,采用了常见说理文的逻辑顺序。

(4)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提到孔子等人,是为了论证虽然时代发展变化了、但古人的伟大思想仍有益于今人。

B . 文章从文言文学复苏、文言美学对白话文创作的影响这两方面举例论证,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C . 文章立足现实,关照传统,使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材料及数字论据,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 . 作者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指出解决方法的思路结构文章,采用了常见说理文的逻辑顺序。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历史题材小说成了年轻人网络创作的主流,这表明了年轻人对文言文的喜爱。

B . 旧体诗词写作的回归足以证明,古典美学研究没有死,依然活跃于现代生活。

C . 鲁迅等人的论述表明,文言美学影响了白话文创作,使白话文创作成果累累。

D . 客观地理解中国文化、把握其核心价值,古典文论才可能真正走进现代人心。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历史题材小说成了年轻人网络创作的主流,这表明了年轻人对文言文的喜爱。

B . 旧体诗词写作的回归足以证明,古典美学研究没有死,依然活跃于现代生活。

C . 鲁迅等人的论述表明,文言美学影响了白话文创作,使白话文创作成果累累。

D . 客观地理解中国文化、把握其核心价值,古典文论才可能真正走进现代人心。

3. (9分) (2019高二下·怀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反应一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进行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就是“文化的双向选”。

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

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

(摘编自丁志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


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情,重伦理规范。

这种特点的优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

相比较西方社会的“文化沙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

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

这也是中国文化
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

强调历史和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摘编自田彩萍《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应对策略》)
材料三: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

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悄然进行文化殖民。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新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1)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文化多样性、多元化。

B .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应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巨大的贡献。

C . 文化全球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

D . 刘焕明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了保持文化本土化、民族性的重要性。

B . 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C .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强调“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共生。

西方文化却把人与自然对立,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主体,自然是受人支配的客体。

D . 材料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个伪命题,在论述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

4. (12分) (2019高二下·阜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心台阶
金狐
做母亲的蹲下身子想再抱抱女儿,被她狠狠推开,一声不吭,转身就跑,台阶前,“噗通”一声摔了一跤。

每每想到姊妹五个,爹娘独独卖了她,银红就狠命地练功,一滴泪没流过。

翻、滚、腾、跃各种基础训练,小银红从不偷懒,徒手空翻,朝前翻,朝后翻,侧面翻,翻出几百米不歇一下,杂技班里竟是无人能及。

不知道这孩子哪里来的一股狠劲?师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他跟师娘说,我那几块大洋太划算了,得了个台柱子。

师娘说,以后也可以给咱金宝做媳妇呢。

师傅笑笑,教得更带劲了。

银红的身体迅速生长,火柴棒长成了杨柳枝,细长青绿,柔软水灵,那小小的脸蛋也如花朵般一日一日地绽放。

晨钟暮鼓,山崖密林,常见师徒两个蹦跳、腾挪,飞身上树,于枝叶间穿梭,如猕猴般敏捷,攀岩爬坡,如岩羊般自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吃的金宝有一份,必定也有她的一份。

金宝比她小一岁,天生顽劣,成天游手好闲,不大一点就抽大烟。

被师傅捆起来毒打,也没有用。

银红却越发出落得如花似玉,能唱会跳。

她不仅掌握了师傅交给的全部套路,还喜欢创新,杂技里融入了舞蹈,出场时踩着锣鼓的节奏,扭着柔软的腰肢,一步三摇,如风吹草动。

只见她眼波流转,如蜻蜓点水般,在竹竿间飞来飞去。

随着阵阵喝彩和掌声,大小铜板也把杂技班的银盆砸得“噼里啪啦”。

然而,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风险。

银红在一次表演中一脚踏空,差点送了命。

那天,她正在高空表演金鸡独立。

底下有个大爷,拍手叫好,并且拿了一整袋子的钱,往银盆里砸,她的脑海顿时闪过父亲当年从师傅手里接过几块大洋时的惶恐,一时悲喜交集。

竟然从顶上直接摔下来,幸亏师傅眼明手快,从底下接了一把,再滚到地上时只是伤了脚。

养伤期间,师傅一次也没来看她,倒背着手从窗前走过,也是脸色铁青。

伤好后,师傅让人蒙住她的双眼……
扯下眼罩,只见一片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一个异常开阔的平台,四周青松翠柏环绕,犹如天然的屏障。

无疑,这是一个绝妙的练功之地,不等师傅发话,她就快活地练习起孔雀摆尾,紧接着一个空翻接着一个空翻,直达一株艳丽的山茶花旁,正准备继续翻滚,赫然发现地下用红漆写了四个大字“小心台阶”。

她慌忙又倒着往后翻,翻到师傅这里停住。

师傅领着她,到达“小心台阶”的地方,往下一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红花绿叶虚掩着的竟是万丈悬崖,踢下一颗石头直直地坠落,无底的深渊,你听不到任何回响。

师傅说,你第一次在我家的台阶前就摔了一跤,我当下就有些后悔。

粗心、浮躁,走路不看路,这可是杂技演员的大忌啊。

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和你搭班演对手戏了吗?
银红不敢抬头,师傅的眼睛如日光灼灼,仿佛洞察了她的内心。

她当跪倒在地。

自此,银红仿佛变了一个人,无论是表演还是练功,都是全神贯注,身边任何的热闹都与她无关。

他们到处巡演,在很大的范围内赢得了很响的名声。

可惜好景不长,病重的师娘把她叫到床前,指着一个描金的箱笼,说,这里是田契、房契、金银首饰等,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你若肯和金宝结婚,一切都是你的了。

银红楞了楞,还没来得及张口,师傅在一旁发怒了,大吼一声,那畜生,如何配得上银红?
银红的眼泪当即流了下来。

当一切陷入半醒半睡的朦胧,银红踏着初冬的积雪,一步一个脚印,悄悄离开了。

师傅在她房间的桌上发现一个练字薄,从头到尾,反反复复只有四个字:小心台阶!
不久师娘去世。

金宝不学无术,挥霍无度,染上梅毒死亡,杂技班解散了。

解放后,有人看见银红和她的师傅都进了东方红杂技团,师徒俩个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银红被狠心的父母以几块大洋的价格卖给杂技班师傅的叙述,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又含有作者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B . 看银红是个台柱子,师傅喜上心头;后来银红摔伤,师傅没看过她一次,即使从窗前走过,也是脸色铁青,由此可看出师傅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C . 小说结尾部分写银红在练字簿上写满“小心台阶”的情节与文章开头她“扑通”摔倒在台阶前,相互照应,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D . 小说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际遇,折射出了当时艺人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再现了特定年代杂技艺人普遍经历的心路历程。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银红被狠心的父母以几块大洋的价格卖给杂技班师傅的叙述,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又含有作
者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B . 看银红是个台柱子,师傅喜上心头;后来银红摔伤,师傅没看过她一次,即使从窗前走过,也是脸色铁青,由此可看出师傅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C . 小说结尾部分写银红在练字簿上写满“小心台阶”的情节与文章开头她“扑通”摔倒在台阶前,相互照应,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D . 小说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际遇,折射出了当时艺人的生存状态,真实地再现了特定年代杂技艺人普遍经历的心路历程。

(3)小说中的银红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概括分析。

(4)小说中的银红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请概括分析。

(5)小说题目“小心台阶”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小说题目“小心台阶”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二下·福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B .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C .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

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

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

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

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

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

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
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B .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 .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D . “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胸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