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录课件模板-029(共5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夫心藏神,神之久安于心者,因心血之旺 也。思虑无穷,劳其心矣。心劳则血必渐 耗,而神无以养,恍恍惚惚,有无定之形。 且神宜静不宜动,神动则心更动,心动而 血益亏,血亏而神愈动,虽有肾水之资, 而血不能滋,虽有肝木之养,而液不能入, 寡弱之君,无以自立,虽有良辅而四体不 能强健,此腰脚肢体所以沉重而困惫也。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世人认八味丸为补阳之药,然仍于水中补 火,是补阳而兼补阴之药也。所以补火无 亢炎之祸,补水无寒冷之虞耳。 此症用菟丝地萸汤亦神。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菟丝子 (一两) 巴戟天(五钱)水煎服。 人有易于动怒,虽细微饮食,琐碎居处, 家人父子之间,无不以盛气加之,往往两 胁满闷,其气不平,遂致头疼面热,胸膈 胀痛。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人有过于好色,入房屡战,以博欢趣,则 鼓勇而斗,不易泄精,渐则阳事不刚,易 于走泄,于是骨软筋麻,饮食减少,畏寒 之症生,人以为气虚之故,谁知是肾中之 水火两损乎。 夫肾中相火藏于命门之中,乃水中之火也, 肾中水火,不可两离。频于泄精者,似乎 损水而不损火,殊不知火在水中,水去而 火亦去也。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然肝之所以衰旺者,乃肾之故也。肾水生 肝木,肾水足而肝气旺,肾水虚而肝气衰, 故筋衰者必补其肝,而肝衰者必补其肾。 虽然补其肾,肝受益矣。但肝又去生心, 吾恐补肾以生肝,尚不暇养筋也。更须补 其心气之不足,则肝不必去生心,肝木得 肾之滋,枝叶条达,筋有不润者乎。 方用养筋汤∶ 白芍(一两) 熟地(一两) 麦冬(一两) 炒枣仁(三钱) 巴戟天(三钱)水煎服。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此方补心气之伤,又是生津、生液之药, 何必补肾以通源哉。 此症用玄参莲枣饮亦佳。 玄参(三两) 丹皮 炒枣仁(各一两) 丹参(五钱) 柏子仁 莲子心(各三钱) 水煎服。 人有用心太过,思虑终宵,以至精神恍惚, 语言倦怠,忽忽若有所失,腰脚沉重,肢 体困惫,人心为怯症之成也,谁知是劳心 以至伤神乎。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凡人火动之极,而水泄之,水泄之极,而 火无水养,则火更易动而易泄,水火两伤, 欲肾之不损得乎。治法必须大补肾中之水, 不可补夫肾中之火。盖水虽生于火,而水 涸之时,骤补夫火,则水不能制,而火且 炎上,亦足以害之也。惟大补夫水,使水 足以制火,而火亦自生。方用六味汤大剂 煎饮,服至两月,然后加入附子、肉桂, 以培补命门之真火,则水火有既济之妙, 庶几两受补阴、补阳之益也。
《辨证录》 课件模板-29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 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 疼痛发酸,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 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 乎。夫伤气者,伤肺也。肺伤则金弱不能 生水,肾经无滋化之源,何能分余润以养 脏腑乎。肺金生热,则清肃之令不行,膀 胱之气不化,脾胃俱失其运化之权,土亏 而金益弱,金弱而水益虚,水难养肝而木 燥,水难灌心而火炎。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此方填补真阴,使肾水充足,精满髓充而 骨健也。倘用冷药以损胃,或用热药以助 阳,则熬干津液,燥以益燥,必成为痨瘵 而不可救矣。 此症用龟鹿饮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金钗石斛 牛膝 虎骨 龟膏 杜仲(各三钱) 山药 鹿角胶菟丝子 白术(各五钱)水煎服。 人有过于欢娱,大笑不止,遂至唾干津燥, 口舌生疮,渴欲思饮,久则形容枯槁,心 头出汗,人以为阴虚火动也,谁知是阳旺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治法必急救其心,而救心必以安神为主。 方用定神汤∶ 人参(一两)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丹参(五钱) 远志(一钱) 生枣仁(五 钱) 丹砂末(一钱) 柏子仁(一钱) 巴戟天(三钱) 黄 (一两) 当归(五 钱) 山药(三钱) 甘草(一钱) 白芥 子(二钱)水煎服。一剂心安,二剂神定, 十剂而身健矣。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四剂而脾胃之气开,又四剂而咳嗽之病止, 又服四剂酸疼之疾解,又四剂潮热汗出之 症痊,再服十剂,气旺而各恙俱愈。 或疑损其肺者益其气,未闻损其气者益其 肺也。不知益肺实益气也;肺衰则气衰, 肺旺则气旺,气衰乌可不补肺哉,若补肺 何能舍脾胃而他补乎。 此症亦可用壮气汤治之。 人参(三钱) 麦冬(一两) 甘草(三分) 百合(一两) 贝母(三分)水煎服。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况方中原有荆芥之引经,姜炭、三七根之 止血,又用之无不咸宜者乎。 此症用八物汤亦佳。 白芍 山药(各五钱) 当归 熟地 麦冬 (各一两) 甘草(五分) 丹皮 沙参 (各三钱)水煎服。 人有入房纵欲,不知葆涩,以致形体瘦削, 面色痿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 落,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此 损精而成痨症也。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夫骨中藉髓以能坚,骨无髓则骨空矣,又 何所恃而能立乎。然而伤骨亦能耗髓,况 立而行房则骨与髓两伤矣,何能不病哉。 且伤骨中之髓者,即伤肾中之精也,髓涸 者,肾水先涸也。肾涸不能化髓,骨中所 以空虚也。故欲补骨中之髓,必先补肾中 之精。 方用充髓丹∶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金钗石斛 (五钱) 地骨皮(三钱) 沙参(五钱) 牛膝(三钱) 五味子(一钱) 茯苓(三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方用缓中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 钱) 麦冬(五钱) 三七根末(三钱) 荆芥(炒黑,一钱) 炒黑姜炭(五分) 水煎服。一剂睡卧安,二剂烦渴止,十剂 病减半,二十剂又减半,三十剂全愈。 此方气、血、精同补之药也。然补气药少 于补精血之药者,以失血之病,毕竟阴亏, 吾重补其阴,而少补其阳,则阳能生阴, 阳不至于大亢,阴能制阳,阴不至于太微,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二剂心血生,心气亦旺矣。 此方五脏兼补之药也。然而兼补五脏,又 是独补心宫,所以为奇。倘止补心而不补 余脏,或单补一、二脏,而不五脏之兼补, 反有偏胜之忧,非善补心伤虚损之法也。 此症用益心丹亦可治。 人参 当归(各五钱) 麦冬 炒枣仁(各 一两) 天花粉 北五味 远志 神曲 丹砂 (各一两) 菖蒲(五分) 菟丝子(三钱)水煎服。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明是心气之伤,截流而断塞也。然则治法 不必补肾水之源,仍补其心气之乏,而廉 泉之穴自通矣。 方用通泉饮∶ 炒枣仁(一两) 麦冬(一两) 天门冬 (三钱) 北五味(一钱) 人参(三钱) 丹参(三钱) 远志(一钱) 当归(五钱) 甘草(一钱) 柏子仁(三 钱)水煎服。一剂口润,再剂心头之汗止, 三剂诸症全愈。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夫阴精足者其人寿,未有精虚而能长年者 也。然而精足者,举世绝无其人,所以肾 有补而无泻,其或病或不病,亦分之于能 节与不能节耳。世人贪片刻之欢,至于死 亡无论也。泄精未至于死亡,乌忍其病而 不救,要不能舍填精而别求异术也。然而 填精实难,泄精既多者,不特伤肾,必且 伤脾,脾伤胃亦伤矣。胃为肾之关门,胃 伤则关门必闭,虽有补精之药,安能直入 于肾宫,是补肾必须补胃,胃与脾为表里, 补胃而补脾在其中,故填精之药,断宜合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此方心、脾、胃、肺、肝同治之药也。盖 心为孤主,非得心包戴护则神恐有下堂之 走。 今得脾、胃、肺、肝之同治,则扶助有力, 心血易生,心神自旺矣。此症用龙齿安神 丹亦人参 麦冬(各一两) 黄连(二钱) 柏子仁(三钱) 龙齿(火 ,醋 ,为末, 一钱) 炒枣仁三钱) 甘草(五分) 北五味子(一钱)水煎服。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夫心属阳火,肾属阴水,阴水遇阳火而烁 干,阳火必得阴水而灌溉。是心火非肾水 相交,不能止其炎上之性,惟是心中无液 则心必燥矣。何心头偏能出汗耶。不知喜 主心,而喜极反至伤心。盖喜极则心气大 开,液不上行于唇口,尽越于心头之皮肉 矣。故肾中之津到于心即化为汗,何能上 济于廉泉之穴,以相润于口舌之闲乎。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方用开胃填精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熟地(一两) 麦冬(三钱) 山茱萸(三钱) 北五味 (一钱) 巴戟天(一两) 茯苓(三钱) 肉豆蔻(一枚)水煎服。连服十剂,精神 生,饮食知味,胃气大开,再用十剂,可 以起衰。再用十剂,前症顿愈。 此方虽非起死之方,实系填精妙药。填精 而精足,精足人可不死,然则此方正起死 之方也,人亦加意而用之乎。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人有终日劳心,经营思虑,以致心火沸腾, 先则夜梦不安,久则惊悸健忘,形神憔悴, 血不华色,人以为心气之弱也,谁知是心 血之亏乎。夫心宜静而不宜动,静则火不 自炎,肾水自然来济,若动则心肾两不相 交矣。盖肾水非火不生,然而肾得温火而 水易生,肾得烈火而水易竭。心过劳而火 动,正烈火而非温火也。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养血者既无其方,补血者又缺其药,此失 血者,往往难痊,因循误治,不至于死亡 不已也。倘一见失血,即用平肝、止血之 药治之,何至于濒伤不救。但失血成损, 苟徒补其血,则血不可以骤生,而耗血之 脏腑损于内,烁血之情欲损于外,亦必死 之道也。盖补血必须补气,而养血必宜益 精,使阴阳两资于上下,而中焦肝脏之血 已损者能增,未损者能固也。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肾畏避之不暇,敢来上升,以受火之威逼 乎。水不上升,心愈干燥,必且自焚,虚 损之症成矣。夫五脏之损,损至心而亡。 今损不由五脏,心先自损,宜为不治之症。 然而心宫宁静,原取给于各脏腑也,各脏 未损,正有生机,补各脏之气,自然虚者 不虚,损者不损也。治法专补其脾、肾、 肺、肝之气。 方用卫主生气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五分) 白芍(一两) 白芥子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此症用扶弱汤亦妙。 熟地(一两) 石斛 麦冬(各五钱) 北 五味子(一钱) 巴戟天 菟丝子(各三钱) 山茱萸(五钱)水煎服。 人有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以至筋缩不伸, 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 麻,人以为痿症之渐也,谁知是损筋之故 乎。夫筋属肝,肝旺则筋旺,肝衰则筋衰, 损筋是损肝也,补肝其可缓乎。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二剂筋少舒,四剂筋大舒,十剂疼痛酸麻 之症尽痊矣。 此方心肝肾三经同治之药也。凡三经之病 均可用之,非独治伤筋不足之症,在人通 用之耳。 此症用舒筋汤亦效。 白芍 熟地(各一两) 甘菊 丹皮 牛膝 秦艽(各二钱) 白术(五钱) 枸杞(二 钱) 葳蕤(五钱水煎服。 人有久立腿酸,更立而行房,则两足必然 无力,久则面黄体瘦,口臭肢热,盗汗骨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人有失血之后,不知节劳慎色,以致内热 烦渴,目中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鸣,口 舌糜烂,食不知味,鼻中干燥,呼吸不利, 怠惰嗜卧,又不安贴,人以为痨瘵之渐也, 谁知是伤血而成之乎。夫肝藏血,失血者 乃肝不藏血也。然其由,非大怒以动其血, 即大劳以损其血也。虽动与损不同,而补 血、养血必宜合一。无如酒、色、财、气, 无非动血之媒,耳、目、口、鼻,无非损 血之窍。
《辨证录》:虚损门(十三则)
虚损门(十三则):
木强则侮金,火胜则克肺,欲气之旺也得 乎。气衰则不能摄精,精涸则不能收汗, 汗出则不能生力,此骨脊之所以酸疼,饮 食懈怠而嗜卧也。治法必须先补其肺,更 宜兼补脾胃。盖肺气不能自生,补其脾胃, 则土能生金。脾胃为肺金之母也方用益肺 丹∶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三分) 柴胡(五 分) 荆芥(五分) 山药(三钱) 芡实 (三钱)水煎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