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政史地]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政史地]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e1bdff360cba1aa811dabe.png)
徐光启(1562— 1633) ,明末杰出科 学家,写出一部农业 百科全书《农政全 书》 。
《农政全书》
4、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明朝末年我国杰出的地学家 写成《徐霞客游记》一书。
本课小结: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北京城
建筑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紫禁城鸟瞰
紫禁城又 名故宫, 位于北京 市中心, 今天人们 称她为故 宫,意为 过去的皇 宫(是皇 帝居住的 地方)。
北京明代皇极门
明朝承天门(今天安门)
故宫太和殿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宫
乾清宫是内 廷正殿,殿 中设宝座, 上有“正大 光明”匾, 是明清两代 皇帝的寝宫 及平日处理 政事的地方, 雍正以后搬 出。
金水桥
北京天坛
2、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明长城
明长城起止点: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嘉峪关
鸭 绿 江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 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 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 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先进的古典科技
八达岭明长城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c、北京城(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件+教案+说课)

10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5
说板书
11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科学性、直观性、系统性 的原则,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建筑业: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新八大奇迹之首——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
14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说评价
课堂评价 1、学习过程评价 ①能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 ②主动探索,大胆尝试 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评价 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15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7
说开发
16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1、 本课教材共分为建筑工程和科学巨匠两个 子目。为使学生对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 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组 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 的感性图片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 华和提高。 2、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现实或者与以前学 过的知识有联系较紧密的知识点,让学生放开去 思考,去发现问题,对比思考,用联系的观点看 历史。
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对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然而,对于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掌握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明清时期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时代特点。
4.课堂互动: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总结全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清朝的建立则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思想风貌明清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追求功名利禄。
这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的兴起,如吴门学派等。
三、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文学方面,明代的文学主要是以诗词为代表,包括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如杜甫的《杜甫大全集》和苏轼的《红楼梦》。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艺术方面,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代画派。
清代的绘画则呈现出更为典雅和纯粹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郑板桥和石涛等。
四、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和寺庙为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瑰丽。
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例如,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典范。
五、科技发展在明清时期,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地心说,对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远洋航线,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玉米和马铃薯的引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六、社会风尚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代社会风气向喜庆、朴素和节俭倾斜,宫庭文化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
而到了清代,社会上对礼仪和规矩的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是清朝皇权的维护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使得社会上的等级和地位更加明确,对个体的约束力也更加强大。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区别:
中国古代的科技建立在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基本上是经验的 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西方的科技与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 连,是科学实验的产物。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建筑成就
北京城 明长城
科技成就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三、明清小说
•价值:是我国现存的一部 规模最大、体例最好、用 处最广泛的类书,全书一 亿六千万字,比著名的 《大英百科全书》多三四 倍,是查找康熙前各种资 料最主要的工具书之一。
2、丛书——《四库全书》
时间:清乾隆时 · 主持人:纪昀 性质: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数量: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典籍三千四百余 •种,装成三万六千余册。篇幅之多可谓集我国古籍之 •大成。 •价值:该书对以往学术作了较全面的总结,保留了大 •量古籍,对古籍整理和保存文化遗产有重要贡献。 •不足:乾隆帝对不利于封建统治、不利于清朝的图书 •内容,大肆禁毁。修书期间,全毁两千四百多种,抽 •毁四百多种,即使收录其中,亦有很多文字被删削、 •窜改。
徐 渭 《 菊 竹 图 轴 》
徐 渭 《 石 榴 图 》
<<青藤道士 >>
<<蕉石图>>
<<墨葡萄图>>
叙述东汉时期 是我国最 罗 元末 《三 和三国末年的政治 早的一部长篇 军事斗争,出色的 历史小说。 贯 明初 国 塑造了许多不同性 演义》 中 格的典型人物。 描写北宋末年 是我国第 施 元末 《水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 一部以农民起 耐 明初 浒传》 义,塑造众多被逼 义为题材的长 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篇小说。 庵 形象,歌颂农民的 斗争精神。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3、完成下列表格
年代
作者
著作
价值值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请同学生归纳讨论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2.想想看,李时珍有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3.对比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何不同?
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在我国历史上,北京曾先后做过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辽②金③元④明⑤清
A.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如果要了解有关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状况,应查阅的资料()。
①《水经注》②《齐民要术》③《梦溪笔谈》④《天工开物》⑤《农政全书》
A.②⑤B.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教学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教学难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法学法】表格归纳法讨论法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明北京城
(1)明成祖时候,在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2)北京城由三部分组成。
(3)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宫城的外面是,皇城的外面是,也称大城。
第三章第21节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编写:王明明审核: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3、探究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 《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 (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 (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 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 《锤锻》、《播石》(煤石烧制)、《杀青》 (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 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 共18卷。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宋应星(1587- 1661年),字长 庚,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 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 故里,潜心实学,著述较多,以 《天工开物》最为有名。 《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 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工 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 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 药方。它是祖国药物学的总结巨 著。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 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 崇高医德,不盲从古 训的创新勇气,刻苦 钻研的坚强意志,广 谦虚态度,二十七年 成书的坚韧毅力都是 值得我们学习的。
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明 朝 北 京 城 平 面 图
皇
城
宫城
京
城
外
城
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鎏金铜缸高1.2米,直径1.66米,每口缸约重 1696公斤,铸造铜缸的费用约合白银500多两,再加 上铜缸最外层的一百两黄金,共计需铸造费至少白银 1500两。
秦长城西起临 洮,东止辽东的长 城,全长五千多公里; 明长城西起嘉峪关, 东到鸭绿江畔,全 长六千多公里。明 长城还增加不少城 堡和烽火台,在重 要关口,修筑了好 几重城墙。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
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选四大名著音像资料片断。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四大名著。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3、讲授新课:一、古典小说的高峰(自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列表归纳明清古典小说的成就和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包括书名、作者、年代、小说题材、价值)年代著作作者题材价值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的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4
明
朝
皇城
北
京
宫城
城
京
城
平
面
外
城
图 2020年9月28日
5
故宫鸟瞰图
2020年9月28日
6
看看并 想想: 故宫建 筑布局 有什么 特点?
2020年9月28日
故 宫 平 面 图
7
看一看:
故宫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1、中轴对称,一条南北中轴线贯整个故宫。 2、主次分明,故宫分内朝和外朝两部分;
10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 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
2020年9月28日
11
角 楼
2020年9月28日
云龙阶石 12
琉璃瓦,有一层薄而细密的彩色釉,防渗且 耐用,在建筑史上有重要作用。
定级规定:皇帝宫殿陵寝用黄色,佛寺王府
等用绿色,祭天的建筑用蓝色。
2020年9月28日
3、规模大,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宏伟的古 代宫殿建筑群;
2020年9月28日
8
紫禁城(故宫)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 9000余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 金碧辉煌的彩绘;
故宫按布局和功能可以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总体 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 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 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
故宫布局、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点。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2020年9月28日
七下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及课件.doc

七下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及课件点击::第一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处理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故宫概貌,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
2、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自制表格,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3、明清科技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是难点,应从北京城的布局及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入手,认识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教法1.情景设置。
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北京紫禁城(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
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
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
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
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1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 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 城,建关城设卫,因此得名。关城有城门四座, 东门最为壮观,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 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但是早在 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 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 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辽东
秦 长 城
临洮
嘉峪关 山海关
明 长 城
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1、医药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合作探究
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 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 学习哪些精神?
小结提升
自 然 科 学 成 就 建筑成就 北京城 明长城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情景导入
紫禁城 又名故 宫,位于 北京市中 心,今天 人们称她 为故宫, 意为过去 的皇宫。
明承天门(今天安门)
自主学习
一、建筑业: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奇迹之一——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故宫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为 故宫“三大殿” 之首,建立在五 米高的汉白玉台 基上,台基四周 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 大的建筑。明清 两代皇帝即位、 诞辰以及春节、 冬至等庆典,均 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 正殿,殿中设 宝座,上有 “正大光明” 匾,是明清两 代皇帝的寝宫 及平日处理政 事的地方,雍 正以后搬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_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ppt课件

小说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 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 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二、戏剧的繁荣
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
2、汤显祖——《牡丹亭》 3、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 (19世纪中期)
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明 信 片 制 作
阅读并思考:
1、《本草纲目》这部书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 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2、《本草纲目》有什么历史地位? 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3、你知道李时珍的故事吗? 4、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 战国时医学家 (四诊法)——
嘉峪关
临洮
辽东 山海关
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明长城东 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秦长城多以土石夯筑,明长城东段用条 和青砖砌筑。
3.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 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A
B
1、上图中A、B、C各是指什么地方? A、嘉峪关 B、山海关 C、鸭绿江
③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 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④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 全书》和《天工开物》。
特点:承古萌新
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
明朝科技虽然居世界首位,但 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 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 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1、姓名: 李时珍 2、生活年代: 明朝 3、身份: 医药学家 4、代表作: 《本草纲目》
的 表现:优秀的剧作家汤显祖、优秀的戏剧作品《牡丹亭京剧的形成: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PPT课件

10
北京天坛
11
2、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 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世 界上的一个奇迹。
12
八达岭明长城
13
鸭
绿
嘉峪关
江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
14
15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 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 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 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1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原因:
①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②商品经济的繁荣。 ③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 验和总结。
22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被称为 ——东方医药学巨典
李时珍
(1518-1593),
明朝人,卓越的 医药学家。
23
嘉峪关——“天下雄关”
16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 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 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 17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
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 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1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雄伟的北京城 ——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a、修于——明成祖 b、基础——元大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

3.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样,小说、戏剧、诗歌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下面,我们以《红楼梦》为例,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它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衰败。请问大家,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时代特点?
4.文化认同:通过了解明清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5.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尊重多元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及其时代特点。
-明代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明清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观看视频或操作软件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我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手段,确保学生专注于课堂内容。
最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认真反思。首先,我觉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紧扣教材,突出了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讲解环节,我尽量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史料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但在讲解过程中,可能部分内容过于详细,导致学生难以消化。今后,我需要更加注意讲解的节奏和深度,既要确保学生掌握重点,又不能让他们感到疲惫。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3.学习古人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是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课堂导入:多媒体演示:嘉峪关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
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
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
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
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
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答:秦长城以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
2、李时珍有那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
3、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精讲点拨: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
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
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
七年级历史(下)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课件

明清小说一览表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价值
主要内容 叙述东汉末年和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时期的政治 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 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 我国第一部以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义,歌颂农民的斗 农民起义为题 材的长篇小说 争精神。 反映了人民蔑视 是一部具有浓郁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封建统治和敢于 浪漫主义气息的 长篇神话小说 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 曹雪芹 高 鹗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 封建制度的罪恶, 揭示了封建社会走 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是我国古代最 优秀的长篇小 说,具有高度 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2.了解古典科技巨著 《本草纲目》、《天 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3.掌握明清时期四大古典小说(名称、作 者和地位) 4.了解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和书画成就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是在哪位皇帝是修建的?由哪三部分组成? 皇帝居住在什么地方、又叫什么、今天称为什么?有何 地位? 2、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什么?地位如何?回忆秦长城的 起止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
2.科学家积极投入于科学
特点: 多总结,没有创新
朝 作者 代
明
著作
类型
李时 《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 珍 物学著作 明末 宋应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 星 的工艺百科 全书 明末 徐光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 启 书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行书帖(董其昌)
杜甫醉歌行诗
<<青藤道士 >>
<<蕉石图>>
<<墨葡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明确问题1、2的答案。在课本上标注知识点。
二、科技巨著——《本草纲目》了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一些科学家不仅研究实践,而且写出了优秀的科技巨著。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长城的修筑,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听资料、看小品,学习到李时珍的孜孜以求的精神。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看图、讨论,认识到书中工艺的巧妙;思考科技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听讲意识到中国社会该发生大变革了。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七、板书设计建筑成就——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新闻报道方式,迅速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北京城和李时珍的独立介绍,也激起众人的兴趣;小品表演更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但这一切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握好节奏。看图观察时,老师要适时引导,才能将思维引向深入。有动有静,让全体学生参与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师:听完了报道,你能否概括出报道的主要内容,请写出。
学生:一至二名学生上黑板,板书出自己概括的内容。
说明:每条报道后稍停顿,屏幕上展示有关的画面有紫禁城图片、明长城图片、《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封面等。以帮助学生更直接感受报道的内容。
说明:正确的板书能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
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点,感受紫禁城的辉煌。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列举:明朝的建筑和科技著作成就。(四项)
2列举:我国古代四位大医学家。
3列举:唐明两朝的著名都城及内在的杰出建筑。
测验题目二:
4阅读材料回答。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回答:材料来源于那本著作?作者有怎样的先进观点?
课后思考
5长城对后世的影响,你有哪些认识?
对于教师:《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里介绍了许多的先进生产工艺。观察下图,认识所用工艺的先进性。(或者做课本125页,看图分析题)
——教师:今天科技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资成果的同时,也使环境遭到日益破坏,你认为书中的什么观点值得借鉴并举例。
教师学生:讨论“今天发展科技应注意哪些事情,自己能身体力行哪些事?”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明清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文化,这段文化的特点有二:1是体现出对历代文化成果的总结,成熟完善;2是创新性欠缺。将此时的文化与政治制度联系起来,能让学生隐约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正走向衰落,新旧社会即将更替。
二、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和明朝的三位科学巨匠及其著作,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甲:
甲甲: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乙:今天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甲:甲:我国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二十七年努力,完成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乙:《本草纲目》刊行以后广为流传,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甲:甲: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不懈追求写出《天工开物》。乙:书中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展示:问题:3你认为《本草纲目》这本书有哪些贡献?
4《天工开物》这本书里有哪些先进的观点?
教
展示
播放资料收集组:介绍有关李时珍的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资料。
教师小品剧表演:由三名学生参与,李时珍扮演者、曼陀罗花中毒者、解说员。表现出李时珍明知他人被曼陀罗花所毒,自己还以身试毒,勇于求真实践的精神。
教师:学生:谈谈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掌握明清时期的建筑成就,科技领域的三位科学巨匠及其著作。
让学生认识明朝时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少,潜藏着发展停滞危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学习三位科学家的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品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威廉
“君主
材料
在17
其他著作:明朝的时代大作还有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科技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科技成果集历代之大成,许多方面成熟完善。封建君主制度也趋于顶峰。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教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查理科技成就的成熟,更多的来源于对前代成就的总结。从建筑、医学到工农业生产等,内容包罗万象细致庞杂,其间虽不乏领先世界的科技,但颠覆传统的理论或革命性的进步微乎其微,没有出现类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那样的发明。这也说明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需要注入新的动力来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
教师:明代的科技成就主要包括建筑成就和科技著作,首先了解两大建筑。
一、建筑成就——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教师:看课本“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解决问题1—2。
展示:问题:1如何评价明代的北京城和紫禁城?
2明长城的东西端到哪里?如何评价万里长城?
学生:由一名学生依图讲解明朝的北京城。突出北京城布局特点,强调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既按课前师生准备好的解说词,又要现场发挥,调动课堂气氛。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激发兴趣,了解新课:
教师: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魔幻手机》剧中人物小千经常穿越时空,现在我们让电视台穿越到明朝,报道有关明朝的科技新闻。
展示:两位学生上讲台模仿播音员报道。
教师甲: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堪称城市建筑的杰作。乙:城中心的紫禁城,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