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具有经济价值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3.下列旅游资源属于同一类别的有:
①黄山②秦陵兵马俑③故宫④长城⑤日月潭⑥九寨沟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⑤⑥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A.安徽黄山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D.青海的青海湖
5.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6.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8.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北美洲
9.下列描述,其序号与所指名胜相符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②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桂林②黄山③泰山④庐山
B.①黄山②桂林③泰山④庐山
C.①桂林②泰山③黄山④庐山
D.①泰山②桂林③黄山④庐山
10.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条件不包括: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
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
11.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2】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3】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D.减少降水
12.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答问题。

【1】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13.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

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

据此回答问题。

【1】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A.春旱严重时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D.冬季枯水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
D.地质灾害频繁
14.下列不属于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的是()
A.气候干旱B.多大风天气
C.地表碎屑物质丰富D.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15.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
C.大洋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
16.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气候和地形D.人为因素
17.黄淮海平原地区损失最大的虫害常与下列哪一项灾害并发
A.涝灾B.洪灾
C.旱灾D.地震
18.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省区是
A.上海B.西藏
C.台湾D.海南
19.据报载:20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一个世纪,其中90年代又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

而21世纪全球增暖的速率将超过过去一万年的自然的温度变化速度,人类的生态和发展环境目前面临严峻形势。

据此回答问题。

导致全球增暖的速度加快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人为原因包括: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②开发利用冰川
③毁损热带雨林④空调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D.地质灾害频繁
二、综合题
1.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

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

据此回答问题。

(9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

(1分)。

2.读两幅图示,分析回答(8分)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2)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措施。

(不少于三项)
3.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9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
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有____省、_____省、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

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
材料一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
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3分)
(2)按自然灾害分布的空间位置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属于(1分)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D.天文灾害
5.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2分)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3)冰凌洪水产生的季节和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
6.(8分)该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
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云南高二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A.旅游饭店B.上海的东方明珠
C.大型商贸会D.蓬莱阁的海市蜃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

旅游饭店属于旅游设施,而不属于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核心是:
A.具有经济价值B.可以开发利用
C.产生社会效益D.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

对游客具有吸引力,能吸引游客,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3.下列旅游资源属于同一类别的有:
①黄山②秦陵兵马俑③故宫④长城⑤日月潭⑥九寨沟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⑥D.①⑤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

黄山、日月潭和九寨沟都属于自然景观;而兵马俑、故宫和长城都属于人文景观。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A.安徽黄山B.傣族泼水节
C.桂林山水D.青海的青海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

黄山、桂林山水、青海湖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故只有傣族泼水节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5.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世界遗产。

龙门石窟、长城和故宫、平遥古城属于文化遗产,故选D项。

6.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

绿色旅游主要针对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环境破坏问题,故选D项。

7.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A.环境污染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捕杀和采挖动植物资源会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故选D项。

8.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北美洲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业的发展。

欧洲经济起步早,且发展水平高,故旅游业最发达。

9.下列描述,其序号与所指名胜相符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山奇、水秀、石美、洞异
②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①桂林②黄山③泰山④庐山
B.①黄山②桂林③泰山④庐山
C.①桂林②泰山③黄山④庐山
D.①泰山②桂林③黄山④庐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山奇、水秀、石美、洞异反映山水结合,且溶洞广布的桂林山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黄山“四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泰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庐山。

10.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具有的条件不包括:
A.要有自由支配的收入
B.要有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
C.要有出游的时间
D.要大学毕业,有一定文化素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旅游活动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等,但不一定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故选D项。

11.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答案】B
【解析】直接读图即可,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和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破坏也较严重,地震频繁,岩石比较破碎松散,加上这些地区遇上暴雨天气时冰雪大量融化,大量冰雪融水汇集,就会产生特大或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

【2】六大区域中发生山崩、滑坡和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答案】C
【解析】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多发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平原地势低平,故地质灾害少。

【3】针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开垦梯田C.增加城市建设D.减少降水
【答案】A
【解析】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加强对坡面的保护,故可减缓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12.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答案】A
【解析】叠加洪水淹没地区和人口分布图层,可以推测洪水对人口的影响,推测出各地受灾情况。

【2】对1950年与1998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答案】C
【解析】叠加湖泊面积图层,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近年湖泊面积的变化。

13.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

2004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第二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

据此回答问题。

【1】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①流水侵蚀作用②流水搬运作用③流水溶蚀作用④流水沉积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必然是利用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2】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调水调沙的最佳时机应选在
A.春旱严重时B.夏汛来临前
C.秋季汛期后D.冬季枯水期
【答案】B
【解析】黄河带来泥沙最多的时间为夏季,由于黄土高原雨季来临,则水土流失加重,故夏汛来临之前,对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腾出库容,应对夏汛。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
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
D.地质灾害频繁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处于半湿润地区,故气候干旱不正确。

14.下列不属于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的是()
A.气候干旱B.多大风天气
C.地表碎屑物质丰富D.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问题。

土地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加剧了土地荒漠化。

故与台风的侵袭无关。

15.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B.亚洲、欧洲
C.大洋洲、南美洲D.亚洲、北美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由于亚洲和北美洲地形起伏较大,且气候复杂,故自然灾害多发。

16.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
C.气候和地形D.人为因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黄淮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水旱灾害多发。

17.黄淮海平原地区损失最大的虫害常与下列哪一项灾害并发
A.涝灾B.洪灾
C.旱灾D.地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气候干旱,利于病虫害的繁殖,故虫害严重。

18.我国遭受地震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省区是
A.上海B.西藏
C.台湾D.海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19.据报载:20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一个世纪,其中90年代又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

而21世纪全球增暖的
速率将超过过去一万年的自然的温度变化速度,人类的生态和发展环境目前面临严峻形势。

据此回答问题。

导致全球增暖的速度加快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人为原因包括: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②开发利用冰川
③毁损热带雨林④空调的广泛使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导致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是空气中的CO2含量增长,而空气中的CO2增多主
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和大面积的毁林。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是()
A.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B.土质疏松
C.气候干旱且多暴雨D.地质灾害频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综合题
1.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

图20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

据此回答问题。

(9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其旅游价值有、和。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有、、,(4分)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作为首要任务。

(1分)。

【答案】(1)自然旅游资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1)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湿地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一般是人文旅游资源才具有的价值。

(2)图示反映地区差异,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反映旅游资源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且随着时间的
变化,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游客数量增长,且该处旅游景观为生态旅游区,也反映了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

(3)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以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为首要任务。

2.读两幅图示,分析回答(8分)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2)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措施。

(不少于三项)
【答案】⑴旱涝、盐碱化;地质灾害
(2)地处最大大陆、濒临世界最大大洋,多台风、寒潮;山区面积广,地形坡度大,多地质灾害;多样气候、土壤、植被,多生物灾害。

(3)加强意识;宣传灾害相关知识;建立预警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图示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涝、盐碱和风沙;Ⅳ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势起伏大,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受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故该处为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最多发的地区。

(2)影响外国的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故主要从我
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

(3)可从工程性措施,如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防护林工程
建设;和非工程建设,如加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实施灾害保险、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分析。

3.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9分)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此外,_______
_流域、________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东部沿海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有____省、_____省、_____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________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
(2)广东、福建、台湾
(3)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1)直接读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的大河中下游地区;(2)图示风暴潮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沿海省区;(3)季风气候,由于降水变率大,故容易导致水旱灾害,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影响,故导致降水量的不稳定,而导致水旱灾害多发。

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4分)
材料一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
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3分)
(2)按自然灾害分布的空间位置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属于(1分)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D.天文灾害
【答案】(1)三角洲地貌,地基软;高层建筑多,对地表压力大;过量抽取地下水。

(2)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我国沿海大城市的地面沉降主要从自然原因:地基不稳;和人为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大量建设高层建筑导致对地表的压力加大。

(2)地面沉降主要发生于岩石圈,故属于地质
灾害。

5.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12分)
(1)寒潮发生时,农作物受害最严重的是什么季节?哪些地区几乎不受寒潮影响?
(2)暴雨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
(3)冰凌洪水产生的季节和我国分布在哪些地区?
【答案】(1)秋、春(1分)青藏高原和滇南谷地(2分)
(2)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平原原因:①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
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②河流中下游常汇集多条支流,水量大。

③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

(7分)
(3)初春、初冬(1分)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及下游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由于气温变化大,故农作物受冻害严重。


国的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南部的滇南谷地,由于地形阻挡了冬季风的入侵,故基本不受寒潮影响。

(2)图示
我国的暴雨洪涝主要发生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和河流特征角度分析。

(3)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由于上游河水已经解冻,而下游河水还处于结冰期,故可能出现凌汛现象;我国的黄
河上游和入海口河段及东北地区自南向北流的河段,由于河流自南向北流,可能形成凌汛现象。

6.(8分)该图中(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

读图判断回答:
(1)我国位于灾害带与灾害带的交汇的位置,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情严重的国
家之一。

(2)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上图所示的自然灾害分别出现了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根据各图判断, III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4)与其它地区相比,IV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答案】(1)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2分)
(2)气象灾害,如干旱;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水文灾害,如风暴潮(3分)
(3)干旱、洪水、风暴潮、台风、泥石流等(2分)
(4)泥石流(1分)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世界自然灾害最集中的两大灾害带为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和环
太平洋灾害带。

(2)干旱、洪涝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3)图示Ⅲ位于
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故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旱涝灾害多发;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故台风、风暴潮多发;地形起伏较大,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4)Ⅳ地区位于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集中
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