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单位角度解读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简要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含义和路径,并着重从产业、企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浙江新阶段经济发展之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特色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全省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9年的4433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达到6490美元。
工业是浙江国民经济的主体,而传统产业又占相当高的比重。
当前,浙江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集群。
其中,皮革、化纤、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国前列。
虽然浙江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之中,但传统产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浙江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80%,而其中纺织业占了10.5%,位居第一,传统产业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
2007年,全国纺织服装等10个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的产值比重是18.3%,而浙江是28.2%,比全国高9.9个百分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09]72号)中所确定的产业集群试点20个行业中,也有12个属于传统产业。
毫无疑问,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
1、国内外发展环境迫使浙江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当前国内市场已经国际化,国际竞争的影响也蔓延至国内市场,这迫使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具体而言,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益深化,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并且低碳经济将加快发展,这对浙江对外贸易都将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直接影响了浙江对外贸易的进程。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目标和突破口的思考

发 展 动 力上 : 新 能 力 与 经济 成 长 已 创 进 入投 资 和 创 新 双 重推 动 阶 段不 相 适 应
国 际 竞 争 力 战 略 权 威 波 特 教 授 把 经
济增长的贡献度 。 中国因素” “ 深刻影响着 全球经济的同时 , 全球经济波动对中国经 济 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 深度进一步拓展 ,国内竞争 国际化 、 “ 国际
பைடு நூலகம்
心城市 、高水平开 发区 已经成 为国家和
地 区参与 国 际竞争 主要 载体 的背 景下 ,
全球大量 的高端生 产要素加速 向国际化
城 市 集 聚 ;而 浙 江 区 域 经 济 格 局还 以 县 域 经 济 和 工 业 园 区 为 主 ,都 市 经济 圈 培 育 才 刚 刚起 步 , 心 城 市 功 能 薄 弱 , 以 中 在
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人均 G P达 50 D 00
美 元 后 , &D支 出 占 G P的 比重 都 超 过 R D 2 而 20 %, 0 7年 浙 江 R &D 占 G P比 重 仅 D 为 1 %。此 外 ,浙 江 创 新 企业 平 均 R D . 5 &
支 出 规 模 仅 为 6 71万 元 ,不 到 上 海 的 0.
竞 争 国 内 化 ” 势 全 面显 现 , 内企 业 将 趋 国
集 聚科技 人才 、 业家 、 企 高科技 产业 、 资 本等高级 生产要素 为实质的城市竞 争 中
浙 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取 向
对浙 江经 济 转 型 升级 战 略 目标 和 突破 口的思考
> 文 / 李 鸣 > 朱
省 委 、 政 府提 出必 须 从 战 略 和全 局 省
的世 界 平 均 投 资 率 水 平 。 目前 , 江 经 济 浙
浙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及对我省的启示

浙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及对我省的启示浙江省与河北省都是沿海省份,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较大变化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同样受到巨大挑战。
如何再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浙江正在以新的实践探索产业转型的新路径,在以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于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有重要启示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一)以“四换三名”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与近几年主动调整转型密切相关。
浙江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抓得实、推进速度快。
浙江省委在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决定中,提出了“四换三名”战略,就是加快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的步伐,大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腾笼换鸟”,就是集中力量扶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出台了投资负面清单。
一方面,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产品换代,“换鸟”提质。
以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抓好“孵鸟”、“育鸟”。
“机器换人”,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减员增效,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优化劳动力结构。
“空间换地”,就是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将“以亩产论英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
“电商换市”,就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实现有形市场大省向无形市场大省转变。
“三名”就是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就是要加快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打造行业龙头,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架构,其本质是产业组织创新。
“四换三名”工程,涵盖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要素利用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主要抓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套重要“组合拳”。
“四换三名”战略实施的目的在于,以高端替换低端、智能替换人工、集约替换粗放、新型替换传统,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劳动生产力、土地配置力和市场开拓力,以新的体制机制和新的增长方式提升浙江的产业竞争力。
“五大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业 增加值率仅为 2 . 02 %,分别 比山东 、 广 东、 江苏低 48 48和 3 .、。 . 2个百分点。作为
浙 江 制 造 业 发 展 的 一 大 特 色— — 块 状 经
比重 超 过 4 %, 8 工业 制成 品 出 口 占全 省 外
l 0多个 百分点 ; 劳动生产率差距 显著 , 比
广 东 、江 苏 和 山东 分 别 要 低 20 0多 元 / 50 人 、5 0 10 0多元 / 和 10 0多 元 / ; 人 40 人 工
贸 H 口额 的 9 .%,其 中制 造业 的增 加 { 56
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 是经济领域
实 施 “ 业 富 民 、 新 强 省 ” 战 略 的 重 大 创 创 总
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用 。2 9年来 浙江工业 局 , 从长 远看将难 以为继 。 据统计 , 浙江高
年 均 增 长 1. ,增 长 速 度 在 全 国领 先 , 67 % 技 术 产 业 总 产 值 占全 国 的 比重 仅 为 5 %左 有 , 比广 东 低 2 个 百 分 点 , 比江 苏 低 0多
从 制造 大 省 向创 造 强 省 转 变
经济 转型升 级 ,产业 升级是重 点领
域, 自主创新是 中心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 , T业化是 浙江发展 的主旋律 , 浙江 工业在
资 源 小 省 向 经 济 大 省 跨 越 过 程 巾 发 挥 了
来依赖低成 本 、 低价格 的竞争 优势 已大幅
c。 e p。 t v rRe r
I文 封章 面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省经济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浙江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浙江省是全国民营企业发展最快、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也面临存在融资约束、科技含量低、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推动浙江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应按照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的思路来加快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促进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民营企业;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1 引言2016年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省进入榜的单的企业共有138家,占比28%,在全国排名第一。
足以说明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发展之迅速。
另一方面,有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省60%以上的税收、民营企业的生产总值占据浙江省GDP的70%以上、出口贸易也是达到了总出口额的73%以上,以及90%以上的就业岗位都是有民营企业提供,这也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本文从民营经济的视角下研究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
由于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转换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内外对产品需求层次的变化,传统生产方式制造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依靠人口红利形成的竞争优势也不复存在。
有统计显示,2010年之后,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艰难的境地,在需求方面,海外预定大幅降低,造成需求不足;在供给方面,融资更难,税收更重,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成本更高。
这种需求不足,供给成本过高等一系列因素,造成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危机。
在这种困境下,民营企业的发展急需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由此,在现行的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使发展走出困境,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2 供给侧改革在经济增速下滑,供需关系结构失衡的背景下,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成为限制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大障碍,首先,由于人口红利,我国民营企业还是以生产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而需求方面,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转型,由此造成低端商品的剩余,中高档商品的匮乏;其次,像煤炭、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一大问题。
浙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走科学发展之路

内容提要:去年12⽉,浙江省经济⼯作会议⾸次明确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重⼤战略任务。
今年9⽉的省委四次通过了《关于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提出要按照“三个转变”的基本要求,着⼒在提⾼⾃主创新能⼒、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取得重⼤突破。
从今年11个⽉的经济运⾏情况看,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创新能⼒有所提升,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消费、投资、出⼝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城乡区域发展⽐较协调,社会民⽣不断改善。
但经济运⾏中的问题和困难⽐较突出,经济下⾏的趋势严峻,这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与浙江省经济素质性、结构性⽭盾叠加作⽤的结果。
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系列政策举措,解决当前浙江发展⾯临的各种⽭盾和问题、必须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
去年12⽉,浙江省经济⼯作会议⾸次明确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重⼤战略任务。
今年9⽉的省委四次通过了《关于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标是:⼒争到2012年,浙江省经济发展⽅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进展,这⽅⾯⼯作⾛在全国前列。
要按照“三个转变”的基本要求,着⼒在提⾼⾃主创新能⼒、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取得重⼤突破。
从今年11个⽉的经济运⾏情况看,浙江省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全⾯⼩康六⼤⾏动计划”,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使结构调整有新进展,⾃主创新有新加强,节能减排有新成效,城乡区域有新发展,社会民⽣有新改善。
但经济运⾏中的问题和困难也⽐较突出,经济下⾏的趋势严峻,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浙江经济转型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当前发展 面临的主要挑战
今 年以来 ,受 国内外经济发 展环境 和宏观调控政策 的影 响 , 浙江经济发展 中 长期积 累 的各 种 问题 和挑 战显 现得更 加 清晰 。其 中比较突 出的有 : 保 持持续 快速增 长与原 有增长 动力
弱 化 的 矛 盾 。 从 人 均 G P 0 0美 元 向 D 50
而 今 年 上 半 年 全 省 G P增 长 速 度 比 去 年 D
当时期 内仍将 是 区域 经济 增长 的主要 支
撑, 服务业发展严 重滞后 的问题难 以在短 期 内得 到破解 ; 二 , 第 与全 国相 比较 , 浙江
同期 回落 33个百 分点 ,更 令 人担 忧 的 . 是, 长期来拉动 区域经济增长 的固定 资产 投资增 幅近年来持续下 降 。上半年 , 全省 全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资 比去 年 同期 增 长 1. 68 %,增 幅 比去年 同期提高 5 . 百分 4个
创 建商业性品牌企业 。 鼓励和支
浙 江经济发 展正 处于宏观调控背 景 短周期经济增 长转 折点和发 展 F 阶段转换中经济转型 分叉 点的“ 碰头”其 转型的核心征 f实现“ 双 , 置 个转变”
浙 江经济转型 的基 本特 点和主要 内容
>文/ ) 盛世 豪
用 不 断 弱 化 是 不 容 回避 的 趋 势 。 别 是 工 特 济增 长 的 贡献 不 断 递 减 。 开 放 型 经 济 提 升 与 区 域 产 业 空 心 化
业 投 资 增 幅 的 显 著 回 落 将 会 对 未 来 浙 江
经济平稳快速增 长产 生较大的压力 。
发 展 阶段 转 变 与 现 有 增 长 结 构 之 间
之间的矛盾 随着 发展水平 的提升 , 发展 成本明显提高 , 特别是近 年来 随着人 民币 升值 、 能源 原材 料价格 持续 上涨 、 地紧 土 缺 、 劳动法实 施等 因素 的影 响 , 新 广大 以 劳动 密集 型产业 和低 附加值 传统 产业 为 主业 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 困境 , 企业 整 底 , 江共 有 4 0多万人在外 务工 、 浙 4 经商 ,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作文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作文说起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我先来讲讲我在浙江的亲身经历吧。
几年前,我去浙江的一个小城出差,那里曾经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工厂,生产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
走在街头,空气中都弥漫着机油和塑料的味道。
当时我拜访了一家做塑料制品的工厂。
一进大门,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
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问题。
那些设备看起来有些老旧,生产效率不高,而且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工厂的老板愁眉苦脸地跟我诉苦,说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都快撑不下去了。
这就是浙江经济曾经面临的“破”局。
传统的产业模式,粗放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的大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然而,浙江人可不会轻易认输!他们开始了大胆的“立”新之路。
还是那个小城,几年后我再次造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曾经老旧的工厂区,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那家塑料制品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板兴奋地带着我参观他的新厂房,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器人灵活地操作着,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
他得意地说:“现在靠的是高科技,产量高、质量好,成本还降低了不少!”不仅如此,整个园区还引入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企业,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有高效的物流企业,确保产品能快速送达全国各地;甚至还有电商服务公司,帮助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在浙江,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的企业从单纯的加工制造,转身投入到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有的从传统的外贸代工,转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有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立与破之间,浙江政府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升级。
还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科研平台,吸引高端人才。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浙江的老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进工厂打工,而是选择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
构建特色现代服务业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要点

构建特色现代服务业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当今世界,服务业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我们的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将全省的服务业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将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及其在浙江的发展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加快浙江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现代服务业,是指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引导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以人为本,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按照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起来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产业。
主要包括信息、科技、金融、物流、商务、文教、旅游等方面。
总的看来,现代服务业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一)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变化呈现出一个重要动向,即世界上诸多国家在重化工业发展遭遇挑战、资源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使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显著下降,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借此占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
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产值及就业比重的提高就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标志之一,而现代服务业脑力化、技术化和知识的产权化,及其占地小、能源消耗少等低成本性和附加值极高,决定了其发展速度的超常性,并使之成为现代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实践已经证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十分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本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
(三)现代服务业是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现代服务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新产业,有的也是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行业,因其脑力化、技术化和规模化决定了其吸纳就业的强大能力。
后工业化时代思路——关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后工业化时代思路——关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后工业化时代思路——关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日期:[2008-11-6] 浏览:1367次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的经济指标之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3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人均5000美元为工业化后期。
2007年,浙江省人均GDP达4883美元,其中杭州、宁波等城市人均GDP早已超过5000美元。
浙江,正经历着“后工业化时代”之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开始形成;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消费形态日渐成熟;要素配置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机制已稳定在较高水平。
2008年9月26日,浙江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9月27日上午,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杭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强调,面对新阶段新变化,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我们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那么,在后工业化时代,浙江经济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模式?怎么提高浙江经济的发展质量?怎么引导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近日,《浙商》杂志编辑部与对浙江经济颇有研究的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一道,共同深入探讨后工业化时代浙江经济的转型之道。
老路还能走通吗?《浙商》:最近由于宏观调控的原因,很多浙江企业陷入困境,有的甚至倒闭,而且其中不乏规模较大的浙江企业,由此引发大家关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老路还能不能走通?宗佩民:就这次宏观调控对浙江企业的影响,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过调整之后,浙江经济还能回到原来的发展轨道上去,只要挺过这一段,就可柳暗花明。
以“四大战略”为抓手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以“四大战略”为抓手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浙江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为主,依托市场、集聚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就,这一“浙江模式”催生的“浙江奇迹”广受瞩目。
目前,浙江正进入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万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国务院相继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规划,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必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四大国家战略是浙江转型发展新的重要引擎1.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培育浙江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选择。
当前浙江陆地要素资源对经济发展制约越来越明显,而浙江海岛、港口、渔业、旅游等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是浙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加快推进四大战略,既可以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要素制约,又可以通过实施四大战略,集聚全球生产要素,开拓世界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2.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既有利于发挥浙江专业市场已有的优势,又有利于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和现代流通新方式,保持专业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既有利于提升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又有利于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既有利于发展船舶、石化、钢铁等临港工业,又有利于促进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发展产业集群,改变“小、低、散、弱”的局面,又有利于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3.启动和推进四大战略是统筹海陆、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
建设一个“海上浙江”必将会推动一个“山上浙江”建设。
一方面海洋经济发展需要陆地腹地支撑,另一方面,海洋产业延伸、外贸港航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给陆域发展带来新机遇。
通过统筹陆海,海陆联动,必将进一步提升浙江“山海协作”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四大战略启动和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有利于更大范围的组织配置要素资源,提高经济综合开发效益;有利于在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合作,提升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解构浙江经济转型双螺旋结构

/浙江经济·2019年第08期研究报告Y 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加速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引领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并形成了经济DNA双螺旋结构,这是未来发展密码解构浙江经济转型双螺旋结构□杜平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犹如浙江经济DNA 的碱基对双螺旋结构,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不断复制迭代、更替裂变,推动信息革命时代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升级。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激发了供需两端量变质变,供给提升促进需求升级、需求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使得经济循环发展动力持续自我强化,不断创造出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均衡。
新技术、新产业为主推动产业加速升级新技术不断赋能推动经济主流形态及其载体发生蝶变。
长期以来,浙江主导产业一直停留在纺织、化纤、化工、五金设备和批发零售等,其主要载体平台多为县市工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以及食品市场、皮革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市场型态。
如今通过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的不断赋能,基本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文化旅游、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金融新零售等经济主导结构。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已超2万亿元,占GDP 比重接近40%,2022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50%以上。
相应地,产业主要平台载体升级为自贸区、综保区、科技城、金融城、高新技术园、国际产业合作园、特色小镇、未来社区等新型态,以及淘宝、天猫、盒马鲜生等网上市场和平台经济。
适应信息文明时代发展需要的产业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在数字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引领之下,浙江产业结构加快从“轻”到“重”再到“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开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MES系统制造、分享制造等“互联网+制造”全面兴起,行业加速迭代和质变。
关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思考

一
时 期 主 要利 用 “ 缺 经 济 ” 期 的 市 场 拉 动 力 短 时
量 , 挥 浙 江 人 勤 劳 致 富 的 创业 精神 , 办 农村 发 大 工 业 ( 村 村 点 火 、 户 冒烟 ” , 较 短 的 时 间 “ 户 )在 内 , 进 农 村 工 业 化 , 速 占领 市 场 , 现 了 浙 推 迅 实 江 区域 经 济发 展 从 以农 业 为 主 导 向以 工业 为 主 导转 变 的第 一 次 跨 越 。在 这 次 跨 越 过 程 中 出现 了浙 江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第 一 次 全 民创 业 高潮 。 第 二 次跨 越 :专 业 市场 推 动 式 的 阶 段 性跨 越 。从 18 9 5年 到 19 年 , 大 部 分 小 企 业 、 95 在 小 作 坊 式工 厂 完成 了初 次 创 业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的
关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转型 升级 的思考
> )文 / 建 平 兰
改 革开放 3 0年 ,浙 江 经 济 从 一 个 相 对 封
闭、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开放 、 现 代 的工业经济体。 在这一 发展过程中 , 浙江无论 是经济社会结构还是经济体制都 发生 了巨大变
化, 比较 成 功地 实现 了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 四次 跨 越 ” 面对 新 的发 展 形 势 , 别 是 走 新 型工 业 化 。 特 道 路 的要 求 ,如 何 通 过 加 速 推进 产 业 结 构 的转
中 1 个 左 右 为 全 国性 制 造 中 心 、0个 左 0 2 右 为 国内重 要 的 产业 基 地 , 要 求 代 表 产 并
从义乌看浙江经济转型

草 根 的事 交 由草 根来 解 决 , 这 或许 是
今后 小微 融 资 的真正 出路 。特别 是在
的就 是 小 微 企业 , 今 后 的 发展 也离 不
开小微企业( 包括 电商 ) 。但 是 , 支 持
互联 网 的推 动 下 , 众筹 已经打 破 了地
域 和人 脉 关 系的 限 制 , 有 了无 限 的想
果 会适 得 其反 吧 l 金 改有 很 多 内容 , 其 中很 重要 的
一
钱一说 , 亲 戚 朋 友 各 自凑 一 点 , 问题
解 决 了 !这 不就 是最 原 始 的 众 筹嘛 。
项 就 是 支 持 小微 企 业 。 的确 , 作为
民营 经 济 大 省 , 浙 江 之 前 的成 功依 靠
“ 做 得 不 多 ”另 外 一 层 意 思就 是
形成 , 或许 经 过 这 一 番 的 阵痛 , 他 们
中将 出现 一 批真 正 的企业 家 。 金融 改革 与信 用 过度 “ 现 代 经济 生活 中 , 金融很重要 ,
但 或 许并 没有 那 么重 要 !” 这 不 是 什 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 人名 言 , 只 是 我 在 谈金 融 改 革 时
端 产 业 垂 死 挣 扎 ,产 品 品质 越 做 越
差, 劣 币驱 逐 良币 , 把 大 家 共 同 拖 下
成功 , 那 么 留在 义乌 的企 业 主 要将 是 设 计研 发 以及 核 心产 品 的生产 。这种 认 识 已经 在 越 来 越 多 的企 业 老 板 中
并 逐 步 发 展 成 大 中 型企 业 。 个 人 认 为, 经过 这 么多 年 的摸 爬 滚 打 和经 验
是溺 杀啊 !我 曾借王 阳 明的话 说 : “ 金
关于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厉志海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更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省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针对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扎实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主要路径和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和现状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过程。
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
总体而言,浙江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至1991年,以农村工业化和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初步实现了从计划体制下的传统经济体系向市场体制下的工业经济体系的转变。
第二次转型是从1992年至本世纪初,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和优化城乡结构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基本实现了从“两头在外、民营为主”的内源型经济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型经济转变。
经过这两次转型升级,我省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培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专业化市场和各类产业集群为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民间资本。
但由于一些历史制度方面的约束,浙江经济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上: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能源、土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
二是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务、环保成本等各方面成本的持续上涨,浙江的低成本优势已基本丧失;同时,浙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的劣势凸显。
经济转型从“浙江制造”走向 “浙江智造”

经济转型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浙江,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浙江制造”走向“浙江智造”,必须拥有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三花”和“英飞特”的经验表明,追求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要有全球视野,以全新的战略理念切入产业高端,努力在核心技术和成果产业化上取得突破,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
要及时抓住当前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进一步深化的契机,以核心技术优势来提升浙江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向价值链的高端进军。
掌握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一批行业内全球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
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加快引进全球行业领军人才的战略性机遇,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相关链接------三花:从拼成本到拼技术炎炎夏日将至,如果你家的空调能够换上“三花—丹佛斯”新开发的微通道换热器,至少可省电30%。
在“空调部件王国”三花控股集团旗下的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我们看到了这种神奇的新产品。
其独特的设计不但节能,还可减少一半以上的氟里昂等空调制冷剂用量,更加环保,铝代替铜也大大节约了成本,就连空调体积也可缩小三分之一。
三花控股集团副总裁史初良告诉记者,空调换热器分蒸发器和冷凝器两部分,采用微通道技术的冷凝器国外虽有同类产品,但“三花”独辟蹊径,研发出效率更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而用微通道技术设计的蒸发器则是世界首创,攻克了国际同行未能解决的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这种微通道换热器基本销往美国,已被美国七大空调企业中的3家所采用,在价格比美国同类产品高出20%的情况下仍供不应求。
10多年前,“三花”的上一代当家产品——空调用四通换向阀面市时,和国际名牌“兰柯”同样的品质,价格却要低上20%。
靠着这20%的成本优势,“三花”最终于2007年将“兰柯”的全球四通换向阀业务纳入囊中,牢牢占据了四通换向阀全球市场60%以上份额,成为全球空调制冷部件的“单打冠军”。
浙江经济转型

阅读材料化“危”为“机”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2009年03月04日 09:14:18 杭州网吕祖善省长在谈到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时说,金融危机在给浙江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暴露了浙江经济的“软肋”,必须利用这次危机的“倒逼”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
去年,浙江经济遭遇了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这样一个外贸大省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浙江也及时提出“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方针和举措。
吕祖善认为,这些“组合拳”的推出,提振了浙江经济发展的信心,注入了动力,取得了实效。
从今年1月份统计数据看,虽然浙江外贸出口同比下降,但比全国平均少下降6.8个百分点,剔除春节假日因素后还有相当增幅,特别是私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义乌指数”达到去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贷款稳中有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减轻,原材料进价比产品出厂价多下降1.9个百分点。
但是,当前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吕祖善说:“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切实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浙江可持续的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基础。
”吕祖善分析说,浙江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更有自身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的制约,是世界经济减速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叠加、各种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的综合反映。
多年来浙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主要依靠企业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和竞争力偏弱的问题日益显现。
“这次金融危机使浙江的‘软肋’暴露得更明显,也使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迟解决不如早解决,被动解决不如主动解决。
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勇气,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吕祖善说,“这个时候抓转型升级,才真正考验我们的真本事!”去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10.1%,增幅比上年下降4.6个百分点。
工作建议:XX经济转型升级模式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启示

XX经济转型升级模式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启示根据省委党校的安排,我随中青班部分学员一起到XX省委党校学习了近一个月。
期间,听取了XX省委党校老师的授课,实地考察了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梅州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与XX省委党校中青班的学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切身感受了XX先进的发展理念、惊人的发展速度、大胆的创新实践和浓厚的发展氛围。
本人认为,近年来XX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成效是明显的,经验弥足珍贵,其极具创新特色的发展之路,对于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现结合本人在XX的学习体会,粗浅谈几点认识。
一、XX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XX依靠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扩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茅,但近年来,XX面临着产业低端循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外贸出口下行、政策优势丧失等问题,曾经受益多年的以要素驱动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走到了尽头,XX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30多年的开发已让深圳、东莞很少有地可用,环境趋向恶化,而XX全省人均GDP水平已排到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后面,并仍有许多人没有摆脱贫穷,有一大批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
近年来,XX省委、省政府立足XX经济发展实际,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XX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近年来,XX根据全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本开发的阶段性特征,依靠改革开放打下的基础,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三促进一保持”(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内需稳外贸、“双转移”(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产城融合发展(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整合市场主体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将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使之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产业高级化的不断演进),“腾笼换鸟”(指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三旧改造”(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等战略措施,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转型升级之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五 ” 期 间 ,浙 江 基 本 单 位 的 变 化 及 所 呈 现 的 特 点 , 十
显 著 反 映 了浙 江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的 路 径 和 成 果 。
一
机 遇 , 走 出 了 一 条 互 动 互 补 、集 聚 集 约 、 创 新 创 优 、高 质 高 效 的 产 业 发 展 之 路 。 2 1 年 ,实 现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27 万 亿 元 , 00 7
、
基 本 单位 稳 步 增 长 ,私 营 企 业 迅 速 发 展 , 机 关事业单位进一步精简
“ 一 五 ” 期 间 , 浙 江 法 人 单 位 总 量 稳 步 增 长 , 到 十
年 均 增 长 1 % ,人 均 生 产 总值 达  ̄ 5 0 9 ,三 次 产 业 占全 9 1 J2 5 元
长 三 角调 研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 1 年5 0 2 期
D :1 .9 9 . s .6 4 8 0 .0 .50 2 OI 3 6 4i n1 7 — 9 52 1 0 . 0 s 2 0
从基本单位角度解读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浙江省统计 局课题 组
摘 要 :基 本 单 位 不 仅 是 统 计 的 基 础 ,也 是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的 基 础 。 “ 一 五 ” 期 间 , 浙 江 省 基 十
的 发 展 动 向也 反 映 了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动 态 。
二 、社 会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产 业 结 构 由 “ 三一” 向 “ 二 三二 一 ” 稳 步 迈 进
产 业 结 构 是 衡 量 一 个 地 区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和 水 平 的重 要
标 志 。 “ 一 五 ” 期 间 ,浙 江 经 济 发 展 顺 应 集 群 化 、 信 息 化 、 十 国际 化 和 生 态 化 的 发 展 趋 势 ,抓 住 新 一 轮 全 球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的
( 20 % )、 台 州 ( 07 % ):而 温 州 ( .2 )、 湖 州 4 .9 4 4 1 9% 7
下 ,年均 增速 高达 1 .5 33 %。第三产业 快速发展 ,法人单位进
一
步 向服 务业集聚 ,法人单位数量 由2 0 年 的2 . 万家增长 06 39 3
至 2 1 年 的3 .1 家 ,年 均 增 速 1 6 , 比重 由4 .2 提 00 64 万 10 % 96 % 升 至 5 .1 ,在 单 位 数 量 上 相 对 于 第 二产 业 的 优 势 进 一 步 扩 31 % 大 , 由2 0 年 不 足 1 百 分 点 ,拉 开 至 现 阶 段 的 近 1 个 百 分 06 个 0
本单 位稳 步增 长 ,私 营企 业迅速发展 ;产业 结构 由 “ 三一 ”向 “ 二 三二一 ”稳 步迈进 ;环杭 州 湾 、温 台沿海地 区优 势明 显 ;基 本单位 向服 务业 聚拢 ;就业 结构趋 向合理 ,劳动 生产率不 断提 高。为加 快基本 单位 结构优 化 ,进一 步促进 浙 江经济 转型升级 ,现提 出四点建 议 ,一是鼓 励创 业 ,支持 民营经济 ,推 动基本 单位 数量 不断增长 ;二是扩 大企业规模 ,培 育企业集 团 ;三是推进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 1 年5 0 期 2
64 万 家 的 增 幅 和 62 的年 均 增 速 ,成 为 “ 一 五 ”期 间 单 .1 .% 十
长 三角调 研
占据 了4 .1 的 份 额 ,虽 1 2 0 年 4 .5 的 比重 有 显 著 下 04 % : 0 6 55 % : 1 ; :
型。
于微观经济 的范畴 ,具有 同质 属性且有相互作用 关系的基本单 位聚集 在一定 的地理 空间内 ,就形成 了 “ 中观 ”的产 业集群 ,
而 全部 基 本 单 位 的集 合 则 构成 了宏 观 的 国 民经 济 。 因 此 ,基 本 单 位 不 仅 是 统 计 的基 础 ,也 是 整 个 国 民经 济 的 基 础 ,基 本 单 位
位数量增 长的主推手 ,也是推动产业结构 向 “ 二一”稳步迈 三
进 的中坚力量。
降 ,但依然独 占鳌头。 同时 ,在 “ 保增长 、调结构 、促转型 ” 的大环境下 ,浙江省大 力发展服务业 ,使位列第二 的批发和零 售业 与制造 业 的差距进 一步缩 小 ,两大行 业 占比的差距 ,从 2 0 年 的3 个百分点 缩减 至2 个 百分点。 此外 ,公 共管理和 06 0 1 社会组织 则 以1 .1 02 %的 比重位 居第三 ,租 赁和商务服 务业 以
增幅4 . % ,增长较 快。在全 省十一 个地级 市中 ,法人 单位 21 4 数 量 增 长 率 高 于 全 省 平 均 的 有 杭 州 (6 .3 )、 绍 兴 66 % ( 36 % )、舟 山 ( 16 % );增长率接 近全省平均的有宁 5 .4 5 .6
波 ( 08 % )、 嘉 兴 ( 07 % )、 金 华 ( 65 % )、 衢 州 4 .3 4 .0 3 .2
“ 内外 兼修 ,私 营 占优 ”的 态势 ,2 1 年 末与 2 0 年 末相 0O 06
比 , 内 资 企 业 净 增 近 2 万 家 ,增 长 4 .8 , 其 中 , 私 营 企 O 27 % 业 在 此 期 间 增 加 1 万 家 , 增 幅 高 达 6 3 , 发 展 十 分 迅 8 21 % 猛 : 同 时 , 港 澳 台 商 和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的 同 期 增 幅 均 在 2 % 以 0 上 ,发 展 势 头 良好 。
数 多于 第二产业 ,且第三产业 的增 长速度 明显高于第二产业 , 两者 之间单 位数量 的差距 逐年 拉大 。截  ̄ 2 1 年底 ,全 省法 _0 0
人 单 位 数 为 6 .5 家 , 年 均 增 长 92 ,其 中 第 一 产 业 21 85 万 % 万 家 , 第 二 产 业 3 4 家 ,第 三 产 业 3 .1 家 ;比 重 分 别 为 0O 万 64 万 3O % 、4 .2 、5 .1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的法 人 单 位 数 已超 7 38 % 31 %
73 % 的 份 额 居 第 四 ,其 余 行 业 的 法 人 单 位 占 比 均 在 3 以 .4 %
下。
三 、环杭 州湾 、温 台沿海地 区优 势明显 , 各 区域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城 市 是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中 心 ,通 过 集 聚 要 素 和 经 济 活 动 使
得 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打破 了均质 分布 。近年来 ,浙江省 区域
的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27 百 分 点 。 全 省 企 业 法 人 呈 现 .个
发 展 趋 势 看 ,2 0 年 至 2 1 年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有 所 提 升 ,第 06 0 0 二 产 业 比 重 则 相 对 降 低 ; 同 时 , 第 三 产 业 年 均 增 长 率 为 1 .% ,对 全 省 生 产 总值 年均 增 长 的贡 献 率 最 大 ,说 明第 三 产 4 3 业 正 在 逐 步 成 长 ,产 业 格 局 正 向既 定 目标 稳 步 迈 进 。 从 基 本 单 位 发 展 趋 势 的 角度 看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的 法 人 单位
的集聚效 应和辐射功能得 以增强 ,沪杭和杭 宁高速沿线、 甬台 温高速 沿线、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沿线三 大经济 带要素加速集
聚 ,各 区 域 间相 互 影 响 、相 互 促 进 、 协 调 发 展 。 2 0 年 至 2 1 年 ,浙 江 省 法 人 单 位 总 量 增 长 2 .2 家 , 06 0 0 03 万
省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49 % 、 5 8 、4 2 ,由 此 可 .1 15 % 35 %
见 ,第二产业对 国民经济 的贡献率最大 ,依然是 国 民经济 的中
流 砥 柱 。 回 顾 2 0 年 , 全 省 生 产 总 值 仅 为 15 万 亿 元 , 三 次 06 .7
产 业 占 的 比 重则 分 别 为 58 % 、5 .5 、 3 .6 ,因 此 ,从 9 41 % 99 %
2 1 年 末 , 拥 有 法 人 单 位 6 5 个 , 比 2 0 年 净 增 0 0 85 万 06
2 .2 个 ,增 幅 达 4 3 , 年 均 增 长 92 ,增 速 低 于 同 期 03 万 21 % %
位 总数 的 51 % , 比 “ 一五 ”期初 下 降 了18 个百 分 点 , 2 十 .3 机 关 事业 单位 在 经济 社会 中的比重 进一步 降低 ;社 会 团体 和
民 办 非 企 业 在 “ 一 五 ” 期 间 迅 速 崛 起 ,从 14 家 增 长 至 十 .万 23 家 , 增 幅 达 6 3 , 成 为 各 类 机 构 中 增 长 最 快 的 类 .万 64 %
城 市化 进 程 ,打 造 现 代 化 产 业 集 群 ; 四是 鼓 励 自主 创 新 ,发 展 新 兴 产 业 ,优 化 产 业 结 构等 。 关键 词 :基 本 单 位 ;浙 江经 济 ;转 型 升 级
基 本 单 位 是 构 成 整 个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最 基 本 的社 会 单 元 ,属
布 局 逐 渐 呈 现 出圈 状 和 带 状 集 聚 的态 势 ,杭 甬 温 三 大 中 心 城 市
从 总体 上 来 看 ,第 一产 业 单 位 数 量 急剧 增 长 ,年 均 增 长 率 高 达 3 .% ,位 居 所 有 行 业 门类 之 首 。 第 二 产 业 稳 步 增 长 ,年 34 均 增 速 61 % ,低 于 全 行 业 平 均 3 百 分点 ,其 中采 矿 业 出 现 .8 个 负 增 长 ; 制 造 业 增 速 放 缓 ,年 均 增 速 59 % ;建 筑 业 异 军 突 .7 起 , 在 “ 一 五 ” 期 间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需 求 旺 盛 的 拉 动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