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
教案是教师为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区县,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可玩性成功进行教学文书下面是网编辑为大家收集了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一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出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第四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

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164页齐读生字。

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短语。

2.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3.课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二
复习目标:
1.掌握住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第六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温习第六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糟朋友们翻到课本169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小学生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二)专业课第六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6页,同桌接力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课文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或进行练球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2.小组挑战赛检查。

3.同桌练习背诵暂存要练习背诵的课文段落。

指名背诵。

要求学生能够帮助进行默写。

(四)复习语文园地六。

1.读我的发现,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有几个意思的。

2.背诵的读背背中的诗句。

3.读读记记,复习各种词语的形式搭配。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字祖三
教学目标:
1.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成功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据此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厘米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估一估: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测测你们的眼力,请估一估老师的身型身形是多少。

家长举手自由发言,对猜对的学生给予鼓励。

2.做一做: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那么,你们能用手势比划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比划长度,教师适时指导。

3.(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1页的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嘛?你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1)引导学生家长拿出数学课本,对其长、宽、厚进行估测。

(2)教师指名汇报自己估测的方法。

4.质疑:那么,不知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
估计的结果更精准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下属单位,拿出橡皮擦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互动新授
1.动手测量,认识毫米。

提问:我们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把尺子的0刻度线与被标定物体的一端对齐。

)
(1)在小组内先独自测量。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对测量有困
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一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成功进行交流。

如:数学课本长:26厘米。

宽:不到19厘米,差4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比1厘米少4个小格。

(3)质疑:测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测量的结果都不是整一米。

)
(4)小结:要想精确地则表示出测量的结果,而测量不是的
阔度又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板书:毫米的认识)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全校师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1:直尺上除了有厘米的刻度线外,还有许多的小刻度线。

这些小刻度线把1公分平均分成了许多小格。

生2:0~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

生3:每个三十厘米都被平均分成了10小份。

(3)小结:大伙观察得可真仔细,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多媒体课件演示:
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1)量一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1角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
(2)做一做: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出更1毫米的长度。

(3)说一说:①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硬币、直尺、校通讯卡、学生出入证……)
②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以毫米为计量的?(多媒体演示:自动笔、碳素笔的标志0.5mm,0.7mm;天气预报,本周一的降水量达到了175mm……)
③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6毫米,厚6毫米。

)
让学生在小组内辩论、交流,然后班内汇报、订正。

(4)猜一猜:我们手中直尺的厚度是几毫米?(1毫米)
同桌验证猜测同桌结果是否准确。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题。

观察题中的插图,再填空,指名回答。

教师强调:先把够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数一数是多少厘米,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然后把不够1厘米的数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毫米,再填上单位是毫米的空。

2.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家长独立量一量并填空。

(2)集体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