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二、文意理解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答:
2.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二)写作手法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
(三)主题思想
4.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5.请写出我国历史上刻苦求学的故事。

答:
二、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二、文意理解
(一)整体感知
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答:第一部分(1-2):讲述自己青年时代读书之艰辛,用心之专一。

第二部分(3):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自己当年艰苦的学习环境形成对比,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

第三部分(4):勉励马生应更加努力学习。

2.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幼时抄书的艰苦;成年扣问之艰难;从师奔走的艰难;住读生活的困苦。

(二)写作手法
3.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答:(1)对比手法:1、2自然段作者昔日求学的艰难与当今太学生求学条件之优越进行对比;同舍生的豪华生活与自己的艰辛生活进行对比。

(2)作用: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


(三)主题思想
4.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本文通过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刻苦的学习经历,并与当今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是因为用心不专的结论。

劝勉马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应更勤奋专心的学习。

4.请写出我国历史上刻苦求学的故事。

答: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