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2002 规范剪力墙设计 技术报告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总结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总结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剪力墙是一种垂直于地面方向的墙体结构,能够承受水平荷载并将其转移到地基。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建筑的抗震性能,保护建筑物和其内部设备免受地震的破坏。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的关键在于确定墙体的布置、尺寸和材料选用,以及墙体与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方式。
剪力墙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荷载分布进行合理确定。
常见的布置方式有平面剪力墙、分区剪力墙和集中剪力墙等。
平面剪力墙适用于整体布置均匀的建筑物,分区剪力墙适用于平面布置不均匀的建筑物,而集中剪力墙则适用于某一区域的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剪力墙的尺寸设计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强度要求是指剪力墙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引起的剪力和弯矩,而刚度要求是指剪力墙的变形不应过大,以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确定墙体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布置。
剪力墙的材料选用也是设计的关键。
常见的剪力墙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剪力墙的主体结构。
钢筋则用于增加剪力墙的抗拉能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剪力墙与其他结构部件的连接方式也需要合理设计。
剪力墙与楼板、柱子等结构部件之间的连接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协调运行。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螺栓连接和预应力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平面布置、荷载分布、墙体尺寸、材料选用和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剪力墙结构的原理和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
同时,施工人员也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剪力墙结构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剪力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

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收集到一些规范、地方规程和一些专家论文的意见:JGJ3-2002《高规》: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注意:高规的规定应该只适用于单肢墙,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没有详细规定。
朱炳寅《规范应用图解手册》: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单肢剪力墙(墙肢基本上独立工作,与之相连的连梁很弱)。
注意:对于L形、T形和多肢剪力墙仍然没有规定。
《北京细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
但墙肢两侧有强连梁相连(跨高比不大于2.5),或者有翼墙相连的短肢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对于多肢剪力墙有了较明确的规定。
PKPM软件编制专家杨星:短肢剪力墙是指所有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不大于8的剪力墙(墙肢数小于等于2)。
注意:可操作性比较强,认为多肢剪力墙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考虑,在《PKPM 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书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书中也同意两侧相连构件刚度的影响,基本赞同《北京细则》的一些观点。
DBJ/T15-46-2005《广东补充规定》: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4~8为短肢剪力墙,当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高厚比大于4时可不作为短肢剪力墙。
注意:补充规定给了高厚比4~5间的墙一个名分,不过300厚墙的规定有了一个跳跃,250厚要2000以上才不算短肢剪力墙,300厚可能只要1200,好像不太妥当。
朱炳寅论文:剪力墙厚度不小于H/15,不小于300,且长度大于2000,可不按短肢剪力墙。
注意:这是针对广东补充规定的不妥之处提出来的,主要是给了剪力墙在底部加厚后判定的一个依据。
在朱炳寅老师后来的一些论文中认为:短肢剪力墙构件的判定和两侧有没有翼缘无关,也就是不同意《北京细则》的观点。
福建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按以下规定进行分类:⑴对于一字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属于短肢剪力墙,墙肢长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属于一般剪力墙。
ETABS

©C OMPUTERS AND S TRUCTURES , I NC ., 2003 年10月概述应用本程序进行剪力墙设计时,当用户选定设计规范为中国2002规范时,设计的过程和一系列参数选择等细节将遵循中国2002规范执行。
本技术手册列出了中国2002规范中剪力墙设计部分所涉及的不同参数的意义。
剪力墙结构设计是基于用户自定义和特定荷载组合的。
程序提供了一套默认的中国2002规范荷载组合,它们可以满足大部分结构形式的需要。
更多信息可以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荷载组合。
与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类似,程序也提供了是否按抗震设计结构的选择,按照中国2002规范“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原则,提供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使用的地震反应谱。
并且按中国2002规范所使用的抗震等级设计方法,提供了剪力墙及连梁结构单元抗震等级的选择,而且同一结构中不同剪力墙及连梁单元可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这方面更多信息可参见本技术手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部分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地震荷载信息。
程序根据中国2002规范(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对剪力墙肢及连梁分别进行了抗弯和抗剪设计,更多信息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墙肢抗弯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墙肢抗剪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连梁承载力设计。
根据本程序的特点,程序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和覆盖项设置,更多信息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参数选择和覆盖项。
本技术手册还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结构设计输入、输出摘要说明,它们分别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输入收据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输出细节。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剪力墙是一种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尺寸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剪力墙的设计原理1.剪力墙的基本概念1.1定义1.2结构作用1.3功能要求2.剪力墙的受力机制2.1剪力墙的承载力2.2剪力墙的受力分析2.3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方法3.剪力墙的构造形式3.1轴向受拉墙3.2轴向受压墙3.3双向受拉墙二、剪力墙的尺寸要求1.剪力墙的布置要求1.1剪力墙的位置选择1.2剪力墙的间距要求1.3剪力墙的高度限制2.剪力墙的厚度要求2.1剪力墙的厚度计算方法2.2剪力墙的厚度控制3.剪力墙的开口与穿越要求3.1剪力墙的开口尺寸限制3.2剪力墙的穿越方式选择三、剪力墙的材料选择1.剪力墙的混凝土材料1.1强度等级选择1.2抗裂性能要求1.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剪力墙的钢筋材料2.1钢筋的强度等级选择2.2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要求2.3钢筋的锚固及连接方式四、剪力墙的施工工艺1.剪力墙的施工顺序1.1基础施工要求1.2剪力墙模板搭设1.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2.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控制2.1模板安装检查2.2钢筋加工和安装验收2.3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3.剪力墙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3.1混凝土裂缝及处理措施3.2剪力墙的变形与调整3.3施工工艺优化措施五、剪力墙的验收标准1.剪力墙的验收方法1.1观察法1.2参推法1.3极限荷载试验法2.剪力墙的验收指标2.1剪力墙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2剪力墙的整体稳定性检验2.3剪力墙的裂缝控制验收总结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是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
本文从设计原理、尺寸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等方面对剪力墙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
设计人员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具体项目要求,合理选择剪力墙的布置、尺寸和材料,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以确保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剪力墙分析方法的研究

-3-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独创性说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 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内蒙古科技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壳元,墙元,有限元
-2-
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TUDY OF R.C SHEAR WALL BY FINITE ELEMENT
Abstract
The method to solve shear wall structure by finite element is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engineers on the design of tall building structure, especially on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holes. And the hole on the shear wall will cause magnitude cells, then calculation time become long and the efficency can not satify the design . Even the hole is very near the boundary, the element compartmentalizing with reason will become extraordinary difficult, which sometimes causes heavy calculation and brings on defeat. Shear wall structure is one of importance tall building forms, but the key of the calculation with reason is a proper model of shear wall. Panel is one of the three models recommended in the new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 (5.1.4/JGJ3-2002). The Modified quadrangle shear wall element was improved from Panel and Wall element .The rectangle plane stress high exponential element can substitute the agglomerate seed framework when it was properly modified and programmed in shear wall structure. This element can overcome the element compartmentalizing difficulty of the shear wall. Because this modified quadrangle element entirely accord with the trait of shear wall with holes and has few degree of freedom. So its dependability is higher at the time of adequacy precision. A model about this is programmed and combined in TLSAP.By comparing the static response with SATWE,and the seismic history with ANSYS,it is verified that this modified method has fine development future ,because of its brifeness,application and high efficency o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剪力墙模板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1。
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5《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第二章工程及模板施工概况本工程为衡水市丽景福苑小区,建筑分为高层主体以及地下车库两部分。
结构开工:高层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车库为框架结构。
总建筑面积293804。
76平方米,车库为地下一层,高层主体为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四层,建筑总高度为74.4米。
该工程顶板模板采用10mm厚竹胶板、墙板模板采用15㎜厚多层板及5×10cm木方施工,梁、板支撑体系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搭设。
第三章基础模板3.1概况该工程为高层和地下车库,因此集水坑、电梯井的基础外模及承台、地梁的模板均采用砖胎模。
3.2地下室砖胎模砖胎模使用MU10实心砖、M10水泥砂浆,内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待卷材防水施工完后,再抹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底板保护层为50厚细石混凝土。
其中,底板外侧、地梁及承台梁按设计要求均为120mm,承台、集水坑及电梯井为240mm(局部承台砖模为370mm)。
砖砌块上墙之前必须充分润湿,表面抹灰必须找平,不准有棱角,转角部位须做成圆角.承台砖胎模示意图地梁砖胎模示意图3。
3后浇带模板后浇带模板示意图后浇带模板侧视图第四章剪力墙模板4。
1、墙体采用915×1830, 15厚多层木模板体系,模板配置数量为整层配置,模板的横向背楞采用两根Φ48钢管配置;竖向背楞均为5×10㎝木方(见下图) 。
连接两侧模板的对拉螺杆螺母的数量考虑混凝土侧压力沿垂直方向分布的不同,因此对拉螺杆两端螺母的数量亦有所不同。
钢管横肋从楼层面起200mm处需设置一道横肋,然后向上根据螺杆设置钢管横肋,在模板收口处需再设置一道横肋,竖向背楞中距不大于250mm,同时设置上、中、下三道剪刀撑。
【结构设计】超全面的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经验总结(收藏)

超全面的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经验总结(收藏)问题一:关于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采用的疑问问题描述:《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1.2中第3条提到“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0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是我翻遍了《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没有提到关于短肢剪力墙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条文?是不是新规范取消了这条规定?同事也说送审的短肢剪力墙计算数据中没有提高抗震等级送审回复也没要求改.解答:条文说明7.2.2“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但在第2款中降低了轴压比限值”这个跟老版的高规不同.问题二: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的梁表示在一起解答:连梁的定义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截面大,且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次梁、框架梁的区分通常情况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次梁就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框架梁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连梁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框架梁是由柱子支撑梁来承重的构件,上部荷载直接由梁承重,再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连梁是将荷载由连梁传递至墙体.从外形上来说,一般框架梁的跨高比大于5;而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问题三:剪力墙钢筋是否要求抗震,能否结合相关规范说一下?解答:剪力墙结构是有抗震等级区别的,但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GB50011-2001到更新了的GB50011-2010上,从来没有条文规定剪力墙的钢筋必须满足代E字的钢筋指标(关于“屈屈比”、“屈强比”、“最大拉力下伸长率”).楼主若查GB50011-2010不方便,先传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2.2条(强条)的图片,仔细琢磨.问题四:为了保证剪力墙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谈谈有哪些有关概念设计?解答: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第3章基本规定3.9结构材料3.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第4章场地与地基、第6章之抗震墙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等等,无处不贯穿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基本上贯穿全本规范文字,这个答题框容纳不下全部内容.地震破坏力是仅次于宇宙力量的大自然力量,人类无法与之抗衡,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预防它、消耗它、避免它、延缓它、减少它的损害等等的一部分,用来源于震害调查所吸取的教训,得出综合的概念,用这种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抗震设计、施工.问题五:非抗震设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是否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案例篇)问题描述:在下在做一栋92米的带转换高层住宅,底部两层为商业裙房,上部26层住宅,转换层为裙房屋面(即转换层为第2层).项目所在地为非抗震地区,不考虑抗震,请问其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其相邻上一层是否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啊?还有,这种非抗震的高层建筑剪力墙轴压比限值该如何取?解答:请见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1.6条里你自己看;7.2.1-4非抗震设计时bw不应小于160mm;7.2.14条......应按第7.2.16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7.2.16-5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向钢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7.2.25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应.....; 7.1.6......非抗震设计时暗柱、扶壁柱的纵筋配筋率≧0.5%;规范没有要求轴压比,也没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总之7.1及7.2节里还有非抗震设计的要求内容,届于你的房屋高92m接近超高,也不知属A级、B级高度,建议你比照四级抗震结构构造为好.问题六:剪力墙二级抗震的钢筋要求?问题描述:图纸说明中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二级,在材料说明里:剪力墙端柱及楼梯板中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应小于1.25;且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但是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里提到: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就是那三条》.问题:图纸里我到底什么地方应该用到抗震钢筋?可不可以跟设计院沟通,除了筏板和挡土墙其余部位全部为抗震钢筋(即带E),因为已经进场了.或者有其他什么具体要求?解答:楼主叙述的对抗震钢筋力学指标要求的规定,见于GB50204-2011(2011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2.2条(强条).该条已清楚规定其适用范围是: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并未包括剪力墙的钢筋(除连梁的十字斜撑外).筏板和挡土墙、次梁、板、基础等构件,没有抗震构造措施,这是抗震设计规范里的内容.这些本来可以不必要跟设计院沟通,但是,楼主题述“图纸在材料说明里”说了要‘抗震钢筋’,也不知是否是工程性质太重要,划为了特殊设防类别,还是设计人没有把规范吃透?假如您是施工单位,因为已按图纸做的预算,完全采购抗震钢筋相安无事,省去现场材质管理的麻烦,不会发生混用的过失.抗震、非抗震钢筋外观一样,工人容易忽视而混用.问题七:图集11G101-1第74页,75页,剪力墙梁箍筋开口都是向下,感觉是图集又错了解答:参照(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第33页)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认为图集出错是吻合的!①第一张截图确实不是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是《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中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他的要求:当梁顶部或底部均无现浇板时(理解上部是墙或预制板的普通梁L),弯钩位置设置于梁顶部.理解为LL、AL、BKL不包括在内.对于图集08G101-11规定梁箍筋开口朝上怎么解释?”回答请见下面的附图:问题八:请问剪力墙被开洞影响到的是不是只是房子的抗震性,修复剪力墙时用的混凝土标号为什么要比原材料高一号?解答:是刚性结构强度.剪力墙内有大量的钢筋受力与荷载都是计算好的,如果在做好的墙上开洞,无异于在完好的纸板上开洞,纸板强度就不足了.修复时因为原结构的混凝土以破坏必须用高一标号的修复,相当于给加强一样.简单说就是补强,肯定用料要好一些.最全的(框架、剪力墙、钢结构)结构设计要点N条——框架结构设计12个要点分析1.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配双向φ6@250,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板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5.楼梯详图:(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m),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楼梯平台净宽不得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应小于1.2m.(2).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2m,以免易摔跤(3).两倍的踏步高度加踏步宽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6.梁详图:(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7.柱详图:(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与评价

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与评价1.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剪力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探讨剪力墙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2. 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剪力墙是指由混凝土或砌块等材料构成的垂直墙体,通过其作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剪力,来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
剪力墙的设计原理是在建筑的结构框架中加入足够数量和位置合理的剪力墙,使其在地震等荷载作用下能够起到抵御力的作用。
3. 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包括墙体的尺寸、材料的选择、墙体的位置与布置等。
其中,墙体的尺寸取决于结构设计的要求和荷载的大小,一般需要经过力学计算和结构优化才能确定。
材料的选择包括墙体的材质和加固材料的使用,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砌块、钢筋等。
墙体的位置与布置需要考虑整体结构的力学平衡和空间布局的要求,以确保剪力墙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4. 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包括基础施工、墙体施工、加固施工和收尾工作等。
基础施工是保证剪力墙稳定性的关键,需要确保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墙体施工是将预制的墙板或砌块按照设计要求垒砌成墙体的过程。
加固施工是在墙体施工完成后对墙体进行加固和后处理,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收尾工作包括剪力墙的表面处理和连接部位的加固等。
5. 剪力墙的施工案例分析5.1 案例一:X大厦X大厦是一幢多层建筑,采用了剪力墙作为主要抗震结构。
通过对X大厦的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剪力墙的设计合理,墙体的布置紧凑,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荷载,并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此外,X大厦的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进的技术和材料,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5.2 案例二:Y住宅小区Y住宅小区是一处住宅建筑群,采用了剪力墙作为抗震结构。
通过对Y住宅小区的施工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合理,墙体的位置与布置科学。
在施工过程中,Y住宅小区采用了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保证了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与思考引言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和思考相关经验。
1.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是确保建筑在地震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设计经验:1.1 合理选择剪力墙位置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布局合理选择剪力墙的位置。
剪力墙应分布于整个建筑结构中,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抗震系统。
1.2 考虑剪力墙连续性剪力墙的连续性对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应尽量保持剪力墙的连续性,避免出现中断或断裂现象。
1.3 合理确定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对于其承载能力和刚性有直接影响。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的规模和受力情况,合理确定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 剪力墙结构的施工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是保证其设计性能能够得到充分实现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施工经验:2.1 剪力墙的材料选择与加固在进行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时,应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并且要进行适当的加固。
例如,在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中,可以通过添加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措施,增强其抗震性能。
2.2 施工监督与质量控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需要严格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相关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3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
施工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与思考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其安全可靠。
通过以上经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推动剪力墙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以上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的经验与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剪力墙设计手册

剪力墙设计手册(本文所有内容仅作参考,请在实际使用中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操作)剪力墙设计手册第一章: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用于提供建筑物的抗剪能力和抗侧向力能力。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剪力墙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施工要求。
第二章: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作为一种垂直于地震方向的主要承载元件,起到承受横向荷载、稳定结构和分担纵向荷载的作用。
设计者需要充分理解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受力机理和受力构件的选材原则。
第三章:剪力墙的设计步骤1.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包括地震设计参数、荷载标准等。
2. 进行地震力计算:采用现行地震设计规范,根据结构特点计算剪力墙的地震力。
3. 剪力墙布置: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
4. 剪力墙尺寸设计:根据地震力计算结果和布置方案,进行剪力墙的尺寸设计。
5. 剪力墙配筋设计:根据墙体受力状况,设计剪力墙的配筋。
6. 剪力墙施工要求:包括墙体浇筑、布置钢筋、固定墙柱等施工要求。
第四章:剪力墙设计案例分析本章节将通过一个剪力墙设计案例,对前述章节中的设计步骤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通过实际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剪力墙的设计过程,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第五章:剪力墙的施工要点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墙体模板的制作和安装。
2. 墙体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3. 钢筋的布置和固定。
4. 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第六章:剪力墙的检验和验收剪力墙的检验和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该章节将介绍剪力墙的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包括墙体尺寸的精度检验、墙体强度的检验等。
第七章:结语剪力墙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手册从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到施工要求,为设计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设计指南和操作手册。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并遵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范标准,确保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以上是《剪力墙设计手册》的概要内容,通过该手册的指导,读者能够了解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剪力墙的施工要求和检验验收标准,为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剪力墙基本要求范文

剪力墙基本要求范文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用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震能力。
在设计剪力墙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墙体的尺寸、位置、材料和连接方式等。
本文将着重介绍剪力墙的基本要求。
剪力墙的尺寸是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墙体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建筑物的要求,以保证墙体的刚度和强度。
墙体的高度也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墙体能够承受垂直荷载和地震荷载。
此外,墙体的长度和宽度也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剪力墙的位置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
墙体的位置应与建筑物的结构和荷载要求相匹配。
一般来说,墙体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的核心区域,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墙体的位置还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要求,以确保墙体不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
剪力墙的材料和连接方式也是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墙体的材料应具备足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以确保墙体能够承受地震荷载和垂直荷载。
常用的剪力墙材料包括砖、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此外,墙体的连接方式也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以确保墙体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除了上述基本要求外,设计剪力墙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例如,墙体的布置应合理,以确保剪力墙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墙体之间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此外,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应设计为横梁和基础,以确保剪力墙的连接和支撑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
总之,设计剪力墙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墙体的尺寸、位置、材料和连接方式等。
这些要求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震能力,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剪力墙规范

剪力墙规范剪力墙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墙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制定了相应的剪力墙规范。
下面就是对剪力墙规范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剪力墙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对剪力墙的基本要求进行规定。
剪力墙的设计、材料选用和施工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剪力墙的厚度、高度和墙体间距等要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要保证墙体的整体性、稳定性和刚度。
其次是对剪力墙的材料选用进行规定。
剪力墙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混凝土墙体,其强度等级要满足设计要求,并且要求采用抗震钢筋进行加固。
剪力墙的砖石材料要选用合格的砖石,并且要符合相关的强度标准。
剪力墙的砂浆要求采用优质的砂浆,以确保墙体的粘结强度和稳定性。
然后是对剪力墙的施工工艺进行规定。
剪力墙的施工要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尤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墙体的嵌缝、砖石的粘合等技术要求。
剪力墙的砼浇筑要采用合适的浇注方法,以确保砼的质量和墙体的密实度。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最后是对剪力墙验收和使用的规定。
剪力墙施工完毕后要进行验收,验收目的是检查墙体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问题进行整改。
剪力墙的使用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改动墙体结构,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规范在剪力墙的设计、选材、施工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旨在确保剪力墙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
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剪力墙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合格问题,保障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同时,对剪力墙的规范内容也应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建筑发展需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范文

剪力墙结构设计范文
一、基本情况
1.1工程背景
XXXX高架桥是本地一座新建的高架桥,位于XXX省XXX市XXX区,设计荷载为XXkN,其主要构件为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桥面板,桥墩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桥墩,桥面板及桥墩均含有裂缝抗剪墙。
1.2裁剪力墙结构概况
裁剪力墙结构是桥梁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也是桥梁的主要抗剪力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分配裁剪力,防止桥梁出现裂缝,提高桥梁的抗裂缝性能,以满足设计要求。
裁剪力墙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桥梁抗裂缝性能、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裁剪力墙结构。
二、设计要求
2.1裁剪力墙结构
桥梁的裁剪力墙结构采用“三层结构板+水泥砂浆+抗裂带+三层结构板+抗裂带”的组合形式,其中,抗裂带材料采用钢筋抗裂带,尺寸为
φ6,采用双向配筋,抗裂带宽度为10mm,以满足裁剪力的分配和抗裂缝要求。
2.2施工要求
裁剪力墙施工时,首先将抗裂带安装到裁剪力墙中,然后安装三层结构板,最后在三层结构板上施行水泥砂浆,将由抗裂带,三层结构板,水泥砂浆组成一个完整、紧凑的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基本设计和规定1.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2..1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表3.2.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1.1.3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ƒck、ƒtk应按表表4.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c t表4.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1.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热轧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系表示。
预应力钢绞线、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强度标根据屈服强度确定,用ƒyk准值系根据极限抗拉强度确定,用ƒ表示。
ptk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按表各种直径钢筋、钢绞线和钢丝的公称截面面积、计算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应按附录B 采用。
表 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N/mm 2)2 当采用直径大于40mm 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表 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N/mm 2)称直径Dg ,钢丝和热处理钢筋的直径d 均指公称直径;2 消除应力光面钢丝直径d 为4~9mm ,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直径d 为4~8mm 。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ƒpy 及抗压强度设计值ƒ′py 应按表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
表 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300 N/mm 2取用。
表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值(N/mm 2)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除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宽度和应力验算外,尚应按具体情况对制作、运输及安装等施工阶段进行验算。
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其设计值在本规范有关章节计算公式中给出。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剪力墙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空间分隔能力而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标准至关重要。
一、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概念剪力墙,又称为抗震墙,是一种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它通过自身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水平力,将其传递到基础,从而保证建筑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设计应确保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结构能够承受各种可能的荷载和作用,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作用等,且在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倒塌或严重破坏,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2、适用性原则结构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如空间布局、净空高度等,同时要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振动,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度。
3、耐久性原则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措施,使结构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够抵抗环境因素(如腐蚀、风化等)的影响,长期保持其性能。
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结构的性价比。
三、剪力墙结构的布置1、平面布置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主要轴线方向布置,尽量做到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
同时,应避免出现局部薄弱部位,使水平荷载能够均匀地传递到各个墙体。
2、竖向布置剪力墙应沿建筑物的高度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在建筑物的底部和顶部,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剪力墙的数量和厚度,以满足结构受力和变形的要求。
四、剪力墙的尺寸和配筋1、墙厚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等级、风荷载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底层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200mm,随着高度的增加,墙厚可逐渐减小,但不应小于 160mm。
2、墙长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的剪力墙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过短的剪力墙则刚度不足。
一般墙长宜为 8 倍墙厚以上,且不宜小于15m。
3、配筋剪力墙的配筋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包括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
剪力墙设计的经验总结与规范要求

剪力墙设计的经验与规范要求引言剪力墙(Shear Wall)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抗震体系,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抵抗地震力,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在剪力墙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稳定性、材料强度和地震力等,以确保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剪力墙。
本文将通过剪力墙设计的经验,介绍与剪力墙设计相关的一些规范要求,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剪力墙时能够遵循最佳实践。
一、剪力墙设计的经验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以下几点经验对于确保设计质量至关重要:1. 考虑结构整体性剪力墙设计应将整个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要确保剪力墙与其他结构组件的协同工作,以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 合理布置剪力墙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 剪力墙应尽可能分布在建筑的各个主要承载方向上。
- 剪力墙的布置应均匀,以避免结构的不稳定性。
- 考虑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实际需求,剪力墙应合理布置,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使用空间的影响。
3. 合理设计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设计应合理,并满足以下要求: - 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应能够承受建筑受力,在抗震设计中发挥最佳效果。
- 考虑剪力墙的布置和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尺寸和厚度,以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4. 注意剪力墙的开口和洞口设计剪力墙的开口和洞口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 开口和洞口应尽量避免在剪力墙的上方、下方和侧面开设,以保持剪力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如有必要,在剪力墙的开口和洞口处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剪力墙设计的规范要求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规范要求,以确保设计满足最低标准:1. 国家相关规范•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范要求,要了解并适用相应的剪力墙设计规范,例如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ASCE 7)等。
2. 结构设计规范•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结构设计规范,包括材料的强度设计、稳定性设计和变形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1. 引言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承载结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和扭转荷载,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包括设计原则、施工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剪力墙的设计原则剪力墙的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进行,但以下几个原则通常适用于大多数情况:2.1. 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的主体结构中,避免局部集中布置。
•剪力墙应布置在建筑的正交方向上,以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结构构件交叉或重叠。
2.2. 剪力墙的尺寸剪力墙的尺寸应根据结构计算得出,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剪力墙的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以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
•剪力墙的高度应适当,一般建议不超过层高的1/3。
•剪力墙的长度应根据水平力的大小进行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担水平荷载。
2.3. 剪力墙的配筋剪力墙的配筋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剪力墙的纵向配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以增加其承载力和刚度。
•剪力墙的箍筋应布置密集,以增加其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横向配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以增加其抗扭转能力。
3. 剪力墙的施工步骤剪力墙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基础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和处理。
•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和加固。
3.2. 剪力墙面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墙面准备工作,确保墙面平整。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墙面的钢筋骨架。
•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采取振捣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施工过程中注意墙面是否垂直和水平。
3.3. 剪力墙顶部和底部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墙顶和墙底的梁。
•进行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的浇筑。
3.4. 剪力墙的连接•剪力墙与柱、梁的连接需要采取合适的连接件,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4. 剪力墙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剪力墙施工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材料的准备等。
剪力墙技术标准

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标准目录一、总则 (1)二.荷载 (1)1、楼面恒载 (1)2、楼面活荷载 (1)3、建筑墙体荷载 (1)4、风荷载 (2)三.地基与基础 (2)1、基础选型及技术要求 (2)四.主体结构 (3)1、地上部分 (3)1.1结构布置 (3)1.2剪力墙、边缘构件、连梁 (3)1.3楼板 (8)1.4楼梯 (9)1.5雨蓬、阳台、挑檐 (10)2、地下室部分 (10)五.结构计算 (11)1、结构设计计算书内容的要求 (11)2、结构计算若干原则 (12)3、结构整体分析结果的指标控制 (13)六.结构材料 (13)1、混凝土: (13)2、钢筋选用和代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则1、本标准适用于住宅产品线中的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项目。
2、本标准是在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对住宅产品的要求及以往住宅设计经验对结构设计中的技术要求和常用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后编制而成。
二.荷载1、楼面恒载1.1 楼面:板自重(25×板厚)+ 1.0(50mm细石混凝土垫层)屋面:板自重(25×板厚)+3.331.2 装修荷载的取值可以根据《建筑装修标准》相关文件中的楼面建筑装修做法确定。
1.3 楼面恒载计算时要注意降板房间的荷载增加。
(按轻集料混凝土考虑)2、楼面活荷载2.1 住宅的楼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3、建筑墙体荷载3.1 结构洞处的填充墙、室内隔墙等非结构承重的墙体材料,在单项工程设计之前结构专业必须提请建筑专业向甲方落实墙体材料。
若有明确文字确认时,按实际材料计算。
若无法确定则按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考虑。
3.2 荷载计算时考虑灰缝、灌孔等因素影响,所有墙体均考虑每面20厚砂浆双面粉刷荷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MPUTERS AND S TRUCTURES , I NC ., 2003 年10月概述应用本程序进行剪力墙设计时,当用户选定设计规范为中国2002规范时,设计的过程和一系列参数选择等细节将遵循中国2002规范执行。
本技术手册列出了中国2002规范中剪力墙设计部分所涉及的不同参数的意义。
剪力墙结构设计是基于用户自定义和特定荷载组合的。
程序提供了一套默认的中国2002规范荷载组合,它们可以满足大部分结构形式的需要。
更多信息可以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荷载组合。
与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类似,程序也提供了是否按抗震设计结构的选择,按照中国2002规范“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原则,提供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使用的地震反应谱。
并且按中国2002规范所使用的抗震等级设计方法,提供了剪力墙及连梁结构单元抗震等级的选择,而且同一结构中不同剪力墙及连梁单元可选择不同的抗震等级,这方面更多信息可参见本技术手册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部分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地震荷载信息。
程序根据中国2002规范(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对剪力墙肢及连梁分别进行了抗弯和抗剪设计,更多信息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墙肢抗弯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墙肢抗剪设计、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连梁承载力设计。
根据本程序的特点,程序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结构设计参数选择和覆盖项设置,更多信息参见本技术手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参数选择和覆盖项。
本技术手册还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结构设计输入、输出摘要说明,它们分别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输入收据和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国2002规范输出细节。
本技术手册此章中,除了特殊说明外,单位一律按牛-毫米-秒(N-mm-s )单位制。
符号',y y f f ---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规范表4.2.3-1采用;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规范表4.1.4采用; t f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yv f ---箍筋或竖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规范4.2.3条中的y f 采用;c E ---混凝土弹性模量;E s ---钢筋弹性模量,按混凝土规范表4.2.4采用;1α---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土规范第7.1.3条的规定计算;b ξ---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x b /h 0;',s s a a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s s A A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 ---矩形截面宽度,T 形,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f f b b ---T 形或I 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f h ---T 形或I 形截面受压区翼缘的高度;h ---截面高度;其中,对环形截面,取外直径;对圆形截面,取直径; 0h ---截面有效高度(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t W ---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0l ---构件的计算长度; A ---构件的截面面积;η---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弯矩影响的轴力偏心矩增大系数; i e ---初始偏心距;a e ---附加偏心距,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最大尺寸1/30两者中的较大值; 0e ---偏心距,N M e /0=;T V N M ,,,---弯矩,轴向,剪力,扭矩设计值;λ---框架柱的剪跨比;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s ---箍筋间距;sw A ---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w b ---剪力墙截面宽度; w h ---剪力墙截面高度;0w h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0s w w a h h −=;土规范第7.1.3条的规定计算;b ξ---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 =x b /h 0;',s s a a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s s A A ---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 ---矩形截面宽度,T 形,I 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f f b b ---T 形或I 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宽度;'f h ---T 形或I 形截面受压区翼缘的高度;h ---截面高度;其中,对环形截面,取外直径;对圆形截面,取直径; 0h ---截面有效高度(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 t W ---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0l ---构件的计算长度; A ---构件的截面面积;η---偏心受压构件考虑二阶弯矩影响的轴力偏心矩增大系数; i e ---初始偏心距;a e ---附加偏心距,取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最大尺寸1/30两者中的较大值; 0e ---偏心距,N M e /0=;T V N M ,,,---弯矩,轴向,剪力,扭矩设计值;λ---框架柱的剪跨比;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s ---箍筋间距;sw A ---剪力墙腹板竖向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 w b ---剪力墙截面宽度; w h ---剪力墙截面高度;0w h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0s w w a h h −=;©C OMPUTERS AND S TRUCTURES, I NC.,2003 年10月本技术注释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设计首选项项目中的条款。
概述本技术注释描述了在应用中国2002规范进行剪力墙设计时,首选项各项的意义及选值。
要访问剪力墙首选项,可以点击选项菜单 >首选项> 剪力墙设计命令。
程序已经给各首选项指定了默认值,因此用户往往不需要重新指定所有的首选项,但为了确保默认值符合用户的要求,最好在执行覆盖设计之前对其浏览一遍。
首选项为了更好的解释首选项中选项的意义,覆盖项选项列表如下:项目可能值默认值备注设计规范Chinese 2002 Chinese 2002 可以选择多国设计规范结构重要性系数 1.1/1.0/0.9 1.0 对应混凝土规范3.2.1;3.2.3条抗震设计等级SuperI/GradeI/GradeII/GradeIII/GradeIV/GradeI 对应抗震规范6.1.2条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且≤1 0.0025 竖向分布筋直径钢筋直径10d截面设计最大配筋率IP-最大≥0且≤1 0.02它是在设计带有截面设计器截面的墙肢中,需要考虑的最大配筋比。
截面设计最大配筋率IP-最小≥0且≤1 0.0025它是在设计带有截面设计器截面的墙肢中,需要考虑的最小配筋比。
时程分析Envelopes/Step-by-stepEnvelopes 指时程分析采用的方法相关曲线数偶数24 形成相关面所需要的相关曲线数相关点数奇数11 形成相关曲线所需的点数量是否考虑小偏心Yes/No Yes 设计时是否考虑小偏心作用截面承载力利用率≥0 0.95注:可能值:指该选项可以选择值的范围默认值: 指该选项程序默认的值应用首选项想要察看首选项,选择选项菜单 >首选项 > 剪力墙设计,首选项表格各项将显示出来,其中表格左边一列是各选项的名称,右边一列是其对应的值。
想要改变选项中的值,可以用鼠标左键点击选项名称或默认值。
各选项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性的,当用户点击时将显示下拉菜单,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选项;另一种形式是数据填写式的,当用户点击时,光标将处于该值位置,等待用户改写。
用户不能自由填写选择性的选项。
当所有的选项值均定义完毕后,点击确认项,程序将退出首选项菜单,并保留所作修改,如不想保留修改可以点击取消项,程序将退出且不保留所作修改。
©C OMPUTERS AND S TRUCTURES, I NC.,2003 年10月本技术注释提供了中国2002规范剪力墙设计覆盖项目中的条款。
概述剪力墙设计覆盖项只应用于被选定的剪力墙构单元,本技术注释描述了中国2002规范的覆盖项特征。
要访问覆盖项,可以选择一个单元然后点击设计菜单 > 剪力墙设计 > 查看/修改覆盖项命令。
程序已经给各覆盖项指定了默认值,因此用户往往不需要重新指定所有的覆盖项,但为了确保默认值符合用户的要求,最好在执行覆盖设计之前对其浏览一遍。
当覆盖项被修改时,程序只将其修改指定给所选择的结构单元,也就是覆盖项改变时被选中的单元。
覆盖项为了更好的解释覆盖项中选项的意义,覆盖项选项列表如下:项目可能值默认值备注设计此墙肢Yes/No Yes 选择设计截面或校核截面抗震设计等级SuperI/GradeI/GradeII/GradeIII/GradeIV/GradeI 对应抗震规范6.1.2条是否为复杂的剪力墙Yes/No No 与墙肢构件内力调整相关是否为底部加强区Yes/No No 与墙肢构件内力调整相关是否为短肢剪力墙Yes/No No 与墙肢构件内力调整相关MMF ≥0 1 弯矩放大系数SMF ≥0 1 剪力放大系数中部竖向分布筋直径钢筋直径10d 中部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且≤1 0.1256 中部竖向分布筋层数≥0 2中部竖向分布筋强度钢筋强度设计值413.68注:可能值:指该选项可以选择值的范围默认值: 指该选项程序默认的值在覆盖项中作修改要访问覆盖项,可以选择一个单元然后点击设计菜单 > 剪力墙设计 > 查看/修改覆盖项命令。
覆盖项是由一列检查框和一个数据表格组成的,其中表格左列是各选项的名称,右列是其相对应的值。
最初,当检查框未被选中时,其右侧选项名及其数值都将是灰色的,这代表其值不能被修改。
要修改选项中的某值,可以勾选其左侧的检查框,这是选项名右边的数值将变亮,并开始可以被修改。
各选项值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择性的,当用户点击时将显示下拉菜单,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选项;另一种形式是数据填写式的,当用户点击时,光标将处于该值位置,等待用户改写。
用户不能自由填写选择性的选项。
当所有的覆盖项值均定义完毕后,在保证所要修改的覆盖项左端的检查框仍处于勾选状态时,点击确认项,程序将退出覆盖项选择菜单,并在选中的框架单元上显示并保留所选覆盖项的修改。
如不想保留修改可以点击取消项,程序将退出且不保留所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