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广东专版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必修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共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zhòngdiǎn)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 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第十六页,共35页。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 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 主要(zhǔyào)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 要(zhǔyào)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 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 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 (zhǔyào)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 重把握矛盾的主要(zhǔyào)方面。
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纠错训练3: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②要重视关键部
分对整体的影响(yǐngxiǎng) ③要坚持用全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wànwù)育焉。”这说明(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第十二离页,共35页不。 开矛盾的普遍性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6.(2013•重庆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 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 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 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 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 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
第十页,共35页。
解析:该校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 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 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的说法 错误,排除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 (yùyú)特殊性之中,④说法错误。
第十一页,共35页。
误区指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gèbié)的关 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第二十九页,共35页。
纠错训练2: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 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 除(xiāochú)“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 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这种现象说明( )
法
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
论 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 流
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第十五页,共35页。
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殊 性范畴;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 联系 对一点论与均衡论;矛盾的主次方面从属于主次矛盾, 主次矛盾里面都包含主次两个方面,但是事物的性质 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M中学不惟 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fāxiàn)每个学 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 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 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 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 评价实践表明( )
第四页,共35页。
2.正确理解矛盾(máodùn)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
含义
矛并展有矛盾且 过盾存贯 程,在穿 的时于于 始时一每 终有切一,矛事事即盾物物事中发事,矛每盾一着个的侧特事面点物各及有其其
别 性质表现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唯物论
原理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
第十八页,共35页。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 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 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联系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 的方面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 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第六页,共35页。
特别提示:合理认识有关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几个误区:①“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 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 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 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说“普遍性包含(bāohán)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 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
别
特 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页,共35页。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作 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 展的前提,为矛盾 得以存在和发展提 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 方相互利用、吸取 有利因素来发展自 己,推动事物的发 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 物向自己对立面转 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 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 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 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 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 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 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 事物向前发展
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 了实践的重要性;“为官发财,应当 (yīngdāng)两道”只包含两点,没有重点;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既没有重点,也 不包含两点;反腐要“老虎”、“苍蝇” 一起打,既有两点——“老虎”(大腐败 分子是主要矛盾)与“苍蝇”(小腐败分子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5.(2013•浙江卷)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 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 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 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 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 诉我们( )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kěnéng) 一蹴而就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解析(jiě xī):本题考查一分为二的观点。 现代智能通讯工具为人们的交流带来方便, 但也带来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这说明事 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具体分 析事物的价值,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 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C、D三项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 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 化为他事物
第三页,共35页。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 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 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特别提示(tíshì):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 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 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 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 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 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解析: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同时 存在、不可分离的,A项错误;质变是指 事物性质的变化,中日双方力量的此消 彼长是量变的过程,B项错误;八年抗战 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内阶 级矛盾(jiē jí máo dùn)是次要矛盾;抗战 结束阶级矛盾(jiē jí máo dùn)成为主要矛
第五页,共35页。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 物之间数量上的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 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 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 是有重点的两点论,第十七页,而共35页。 不是均衡论,重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 发(chūfā)、实具事体问求题是具体的分关析 系一 求是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 点,反对“一刀切”反对主观主义
区 别 角度 辩证法
第七页,共35页。
过关 (guò〃 g1u.ān(2)训013·上海卷)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 的两练种基本(jīběn)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
一性”的是( )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
第八页,共35页。
解析: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 趋势,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A项不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矛盾 普遍性的表现,B项不符(bùfú)合题意;矛 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是强调矛盾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 (bùfú);对立着的矛第盾九页,共3双5页。 方不可分割地联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懂漫画中
文字的含义。“如果你生来万事利,小
心点,你可能是上天的弃儿。”体现了发
展的方向和矛盾双方的转化,故D项符合题
意。①④没有(méi yǒu)体现漫画的主旨。
答案:D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易错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 数和少数、整体(zhěngtǐ)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dì sān)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shízhì)与核心
第一页,共35页。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máodùn)概念
1.全面(quánmiàn)理解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含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区 义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易错点1:矛盾(máodùn)就是斗争。 误区指正(zhǐzhèng):矛盾双方的对
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 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 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纠错训练1:(2013•惠州二调)下图漫画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 事物发展(fāzhǎn)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区 别
第十四页,共35页。
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包含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
外 “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同一矛盾双方相互比 较的结果,矛盾的主
延 比较结果是主要矛盾只有一个,要方面只有一方,而
区
次要矛盾可以有许多
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别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
方 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喜怒哀乐没发 生时,叫做“中”;发生后都符合节度, 叫做“和”。这“中”啊,天下的天性 根本啊;这“和”啊,天下的通达大道 啊。达到(dádào)“中和”,天地各安其 位,万物滋生繁育。这体现了矛盾的斗
第十三页,共35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guāndiǎn)看问题
1.区分主次矛盾(máodùn)与矛盾 (máodùn)的主次方面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易错点3:坚持两点论就是(jiùshì)抓全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jiùshì)抓重点。
误区指正:认为坚持两点论体现了全
面地看问题即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
(jiùshì)只抓重点,是片面的。两点论和重 点论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
第三十页,共35页。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 点。各国的国情不同,治理堵车的措施 也不同,要一切(yīqiè)从实际出发,故② 符合题意;堵车现象是普遍性的现象, 但治理堵车的对策各不相同,具有特殊 性,故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
第十九页,共35页。
过关 (g4gu.uāòn(〃2)训01练3•重庆卷)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
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xīnɡ bānɡ)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第二、十页,共35“页。苍蝇”一起
第十六页,共35页。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 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 主要(zhǔyào)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 要(zhǔyào)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 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 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 (zhǔyào)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 重把握矛盾的主要(zhǔyào)方面。
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纠错训练3:下边的漫画启示我们( )
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②要重视关键部
分对整体的影响(yǐngxiǎng) ③要坚持用全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wànwù)育焉。”这说明(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特殊性第十二离页,共35页不。 开矛盾的普遍性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6.(2013•重庆卷)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 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 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 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 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 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
第十页,共35页。
解析:该校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 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 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的说法 错误,排除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 (yùyú)特殊性之中,④说法错误。
第十一页,共35页。
误区指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gèbié)的关 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第二十九页,共35页。
纠错训练2: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 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 除(xiāochú)“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 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这种现象说明( )
法
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
论 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 流
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第十五页,共35页。
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殊 性范畴;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 联系 对一点论与均衡论;矛盾的主次方面从属于主次矛盾, 主次矛盾里面都包含主次两个方面,但是事物的性质 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M中学不惟 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fāxiàn)每个学 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 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 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 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 评价实践表明( )
第四页,共35页。
2.正确理解矛盾(máodùn)的普遍性与
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区
含义
矛并展有矛盾且 过盾存贯 程,在穿 的时于于 始时一每 终有切一,矛事事即盾物物事中发事,矛每盾一着个的侧特事面点物各及有其其
别 性质表现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求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唯物论
原理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
第十八页,共35页。
①二者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 和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 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联系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基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 的方面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 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第六页,共35页。
特别提示:合理认识有关普遍性与 特殊性的几个误区:①“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 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 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 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 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说“普遍性包含(bāohán)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 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
别
特 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页,共35页。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作 用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 展的前提,为矛盾 得以存在和发展提 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 方相互利用、吸取 有利因素来发展自 己,推动事物的发 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 物向自己对立面转 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 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 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 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 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 一方力量不断削弱,另一方力量 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推动 事物向前发展
解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 了实践的重要性;“为官发财,应当 (yīngdāng)两道”只包含两点,没有重点; “四面出击,全面突破”既没有重点,也 不包含两点;反腐要“老虎”、“苍蝇” 一起打,既有两点——“老虎”(大腐败 分子是主要矛盾)与“苍蝇”(小腐败分子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5.(2013•浙江卷)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 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 往往是人们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 人感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 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 诉我们( )
A.对事物的价值要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kěnéng) 一蹴而就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解析(jiě xī):本题考查一分为二的观点。 现代智能通讯工具为人们的交流带来方便, 但也带来相聚时的无语和隔膜,这说明事 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具体分 析事物的价值,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 有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C、D三项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 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 化为他事物
第三页,共35页。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 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 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特别提示(tíshì):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 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 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 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 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 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解析: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同时 存在、不可分离的,A项错误;质变是指 事物性质的变化,中日双方力量的此消 彼长是量变的过程,B项错误;八年抗战 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国内阶 级矛盾(jiē jí máo dùn)是次要矛盾;抗战 结束阶级矛盾(jiē jí máo dùn)成为主要矛
第五页,共35页。
联系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事 物之间数量上的多与少的差别,更不是日常生活中 所说的普遍现象和特殊现象。具体联系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 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 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 是有重点的两点论,第十七页,而共35页。 不是均衡论,重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 发(chūfā)、实具事体问求题是具体的分关析 系一 求是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有特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 点,反对“一刀切”反对主观主义
区 别 角度 辩证法
第七页,共35页。
过关 (guò〃 g1u.ān(2)训013·上海卷)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 的两练种基本(jīběn)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
一性”的是( )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
第八页,共35页。
解析: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 趋势,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A项不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矛盾 普遍性的表现,B项不符(bùfú)合题意;矛 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是强调矛盾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 (bùfú);对立着的矛第盾九页,共3双5页。 方不可分割地联
第二十七页,共35页。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懂漫画中
文字的含义。“如果你生来万事利,小
心点,你可能是上天的弃儿。”体现了发
展的方向和矛盾双方的转化,故D项符合题
意。①④没有(méi yǒu)体现漫画的主旨。
答案:D
第二十八页,共35页。
易错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 数和少数、整体(zhěngtǐ)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dì sān)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shízhì)与核心
第一页,共35页。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máodùn)概念
1.全面(quánmiàn)理解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含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 区 义 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易错点1:矛盾(máodùn)就是斗争。 误区指正(zhǐzhèng):矛盾双方的对
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 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 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第二十六页,共35页。
纠错训练1:(2013•惠州二调)下图漫画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 事物发展(fāzhǎn)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区 别
第十四页,共35页。
主要矛盾是复杂事物中包含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就
外 “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同一矛盾双方相互比 较的结果,矛盾的主
延 比较结果是主要矛盾只有一个,要方面只有一方,而
区
次要矛盾可以有许多
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别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
方 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喜怒哀乐没发 生时,叫做“中”;发生后都符合节度, 叫做“和”。这“中”啊,天下的天性 根本啊;这“和”啊,天下的通达大道 啊。达到(dádào)“中和”,天地各安其 位,万物滋生繁育。这体现了矛盾的斗
第十三页,共35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guāndiǎn)看问题
1.区分主次矛盾(máodùn)与矛盾 (máodùn)的主次方面
第三十一页,共35页。
易错点3:坚持两点论就是(jiùshì)抓全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jiùshì)抓重点。
误区指正:认为坚持两点论体现了全
面地看问题即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
(jiùshì)只抓重点,是片面的。两点论和重 点论是紧密相连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要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矛盾的普遍
第三十页,共35页。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 点。各国的国情不同,治理堵车的措施 也不同,要一切(yīqiè)从实际出发,故② 符合题意;堵车现象是普遍性的现象, 但治理堵车的对策各不相同,具有特殊 性,故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
第十九页,共35页。
过关 (g4gu.uāòn(〃2)训01练3•重庆卷)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
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xīnɡ bānɡ)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第二、十页,共35“页。苍蝇”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