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氯气的生产原理》导学案学习专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生产原理》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原理与方法,了解从海水中提取氯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掌握点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操作,了解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氯气的生产原理及装置的选择依据和使用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
预习案
【我的调查】
1.莆田地处沿海,大海是我们美丽的故乡。
那么在这浩瀚的海洋里到底蕴藏着哪些物质?各物质的含量如何?请同学查阅资料并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各物质的含量。
2.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氯化钠俗称“食盐”,除了可以用作调料还有哪些用途?
探究案
一、氯气的工业制法: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之为氯碱工业。
【观察与思考】
⑴接通电源,观察两极现象;
⑵通电一段时间后,用小试管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2min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⑶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从U形管右端导出的气体,观察收集到气体的颜色;
⑷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分别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将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所得结论填入下表。
(信息提示:氯气为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我的疑问】
1.
2.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3.
4.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5.工业上若使用如图装置制备氯气存在怎样的缺陷?该如何改进?
二、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阅读化学史话】课本第41页
根据化学史话,从信息描述中了解氯气的性质,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反应原理
在实验室里氯气可以用和在__________条件下反应来制取。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二)、实验装置
思考:一套完整的装置应包括四个部分
装置装置装置
1、回忆初中所学发生装置如何选择?试着画出适合该反应原理的制取装置。
2、制取氯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杂质气体,如何除去?
已知:HCl和Cl2在以下试剂中的溶解能力
①氯气比空气重且能溶于水,应用什么方法收集?
②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应如何处理?
(三)、氯气的检验:
氯气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检验,如试纸变蓝则表明已收集满。
思考:检验原理是什么?
【随堂检测】
1、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干燥Cl2及吸收多余Cl2的装置图,根据图中装置和有关试剂回答下列各问题。
(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
(2)在改正后的装置中:①饱和食盐水的作用②浓H2SO4的作用。
③氢氧化钠的作用。
2、实验室制下列各组气体,所用气体发生装置能够相同的是(双选)
A.H2和CO2
B.H2和O2
C.Cl2和CO2
D.Cl2和H2
3、能用来干燥Cl2的干燥剂是(双选)
A.浓H2SO4
B.苛性钠
C.无水氯化钙
D.生石灰
4、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取氯气,若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48L,则在阴极将收集到 g 气体,设溶液的体积为1L,则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提供的试剂有:浓盐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固体、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装置M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H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2)收集Cl2时,关闭弹簧夹________和弹簧夹_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
(3)尾气处理时关闭弹簧夹a和弹簧夹_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
处理尾气一般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
(4)用含0.032 mol HCl的浓盐酸跟足量高锰酸钾固体反应,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应
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008 mol。
【拓展提升】
制备氯气的其它反应
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KClO3+6HCl (浓) =KCl+3 Cl2↑+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