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合集下载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库布齐沙漠,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荒漠化区域,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库布齐沙漠的水资源及其利用模式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及地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本文重点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实验方法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地区,本实验选择两种典型沙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固定阶段的初期、中期及晚期三个时期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采样、数据收集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对沙蒿群落的土壤水分、植物生理特征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三、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特性1. 初期阶段的水分利用:初期阶段的沙蒿群落对水分的吸收主要依赖深根系及对地下水分的汲取,它们能够在地下水分含量较高的条件下较好地存活并保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这一阶段的沙蒿具有较为突出的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短期的干旱和降水变化。

2. 中期阶段的水分利用:随着群落的逐渐发展,沙蒿对水分的利用更加多元化。

除了深根系吸收地下水外,浅根系也开始吸收表层土壤的水分。

这一阶段的沙蒿群落能够更好地适应季节性降水变化,同时对水分的利用也更加高效。

3. 晚期阶段的水分利用:在群落发育的晚期阶段,沙蒿对水分的利用更加成熟和稳定。

它们不仅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而且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特征来适应不同的水分环境。

这一阶段的沙蒿群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结果与讨论通过对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研究,我们发现:随着群落的发育和固定,沙蒿对水分的利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初期的依赖地下水到中期的表层土壤和地下水并用,再到晚期的成熟稳定状态,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不断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

此外,我们还发现两种沙蒿在各个固定阶段的生理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它们的遗传特性、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塞罕坝野生保健食品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塞罕坝野生保健食品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2 调 查 结 果
2 1 沙 棘 Hi o h er a od s L. . p p a h mn ie p 属 胡 颓子 科 ,系落 叶 小 乔 木 或 灌 木 。花 期 4~5月 ;果 期 8月 下 旬 至 1 上 旬 。 广 泛 分 0月
布 。 每 10g鲜 果 中 含有 机 酸 31% ~46 ,果 胶 05 % 一07 % ,单 宁 00 % 一01 % ,维 0 .2 .% .9 .9 .2 .3
罕 坝 野 生 保 健 食 品 植 物 资 源 进 行 了调 查 ,现 将 调 查 情 况 总 结 如 下 。
1 调 查 方 法
凡 其 花 、叶 、茎 及 全 株 有 较 高 的营 养 价 值 ,无 毒 、本 地 居 民 已 食 用 的具 有 保 健 作 用 的 , 均 作 为 野 生 保 健 食 品 植 物 资 源 进 行 调 查 。 在 野 外 调 查 中 ,凡 属 调 查 对 象 ,均 分 别 记 载 其 名 称 、形 态 特 征 、食 用 部 位 、生 长 地 点 及 生 境 等 项 目。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 3 7 期 2002年 9月






C- I I
V 17 o 1 No. 3

IE E O N L OFF E T Y N OR AR  ̄ t B I UR A OR S R A D CH D J


03m ,硅 酸 5 g ・ g 1m ,热 量 2 .J 8 1。常 食 蕨 菜 有 目朗神 明 、颜 面 如 玉 、祛 病 长 寿 之 效 寿菜之称 。
2 3 中 华 蹄 盖 蕨 At r m ie s u r . h i s neR p . yu n

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

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哈斯巴根 苏亚拉图 编著北 京内 容 简 介本书介绍了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内容,共分六章。

第一章论述了野生蔬菜资源及其食用价值;第二章介绍了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的特性,包括种类组成及其可食用部位、内蒙古植被与野生蔬菜植物资源以及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分布;第三章探讨了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的分类;第四章介绍了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案例;第五章探讨了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六章借助彩色图片,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常见野生蔬菜资源植物。

本书可供从事农业、传统医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食品科学的人员参考。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及其民族植物学研究/哈斯巴根,苏亚拉图编著畅—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 ISBN978唱7唱03唱020409唱7Ⅰ畅内… Ⅱ畅①哈…②苏… Ⅲ畅①野生植物:蔬菜唱植物资源唱研究唱内蒙古②民族学:植物学唱研究唱内蒙古 Ⅳ畅S647 Q948畅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031927号责任编辑:韩学哲/责任校对:桂伟利责任印制:钱玉芬/封面设计:陈 敬 出版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http://www畅sciencep畅com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科学出版社发行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倡2008年5月第 一 版 开本:B5(720×1000)2008年5月第一次印刷 印张:9 插页:10印数:1—1000字数:164000定价:48畅00元(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枙环伟枛)前 言野生蔬菜是指未经引种驯化和人工管理,可作蔬菜食用的植物。

通常所说的“野菜”在广义上是指可以被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而狭义的“野菜”就是指野生蔬菜,是人类能够以蔬菜的方式食用的野生植物。

野生蔬菜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未受农药、化肥和工业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生态环境条件良好的地区,是理想的“天然绿色食品”原料;野生蔬菜的植物体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野生蔬菜中的许多种类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内蒙古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现状、开发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地区野生蔬菜资源现状、开发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 :文 章 综 述 了野 生蔬 菜 资源 的现 状 ,开 发应 用种 类 、存 在 的 问题 及 相 应 的 对 策 。为 野 生 蔬 菜种 质 资 源 的合理 开 发利 用提 供

定 的指 导 。
关 键词 : 野 生蔬 菜;种 质 资 源;存 在 问题 中图分 类号 :S 4 67 文献 标识 码 :A
究。
作 开始 逐 步开 展 。于 15  ̄ 16 年 间 ,在 全 区 开展 了全区 资源 植 98 90
1野生蔬 菜的范 畴界定与分 类
由于 我 国 地 大物 博 ,气 候 类 型多 样造 成 植 物 资源 比较丰 富 。 作 为 野 生 蔬菜 的 植 物 资 源 的种 类 、 品 种 也 比较 繁 多 。如 我 国 的 云 南 省 ,气 候 属 于亚 热 带气 候 ,降 水量 又 比较 充 足 , 日照 时 间 较
疾 病 以及 制作 出 多 种 富含 营 养 的食 品 。 因此 ,野 生 蔬 菜 的食 用 价 2 2内蒙古野生蔬菜资源 . 二 十 世 纪5 年 代 末 期 , 内蒙 古 野生 蔬 菜 资源 的调 查研 究 工 O 值 、 营养 价 值 、 以及 药 用 价值 越 来 越 多 的被 很 多研 究 者 重视 、研
2 1 年第0 期 02 2 ( 总第2 4 ) 6期
吉 林 农 业
JLl A GRI I N CULTURE
NO . 2. 2 2 0 0l
( u lt ey O.6 ) C mu ai t N 2 4 v
内蒙 古地 区野生蔬菜资源现 状 ◆开发及存在的 问题
康 利 平
( 呼和 浩特 职 业 学院 , 内蒙古 自治区 呼 和浩特 0 0 5 ) 10 1

阿拉善野生动物天堂

阿拉善野生动物天堂

阿拉善野生动物天堂阿拉善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这里拥有广袤的戈壁草原、雄伟的沙漠风光以及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这个被誉为“野生动物天堂”的地方吸引着众多自然爱好者和生物学家的目光。

一、美丽的自然环境阿拉善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里,金黄色的沙丘与清澈的蓝天相映成趣,形成了迷人的沙漠风光。

此外,阿拉善还有延绵的戈壁草原,在夏季,绿色的草原上花海盛开,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

二、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阿拉善作为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栖息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黑鹳、雪豹等珍稀物种。

这些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宽阔自由的栖息环境。

而人们在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可以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三、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如何保护这片“野生动物天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是维护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组织在保护区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确保野生动物得到守护和繁衍。

与此同时,保护区也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研究,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阿拉善的独特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生态旅游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

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沙漠徒步旅行等方式,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结语阿拉善野生动物天堂以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

在保护区的努力下,这里的野生动物可以自由繁衍生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

阿拉善既是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地方。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让阿拉善继续成为野生动物的避风港。

《2024年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库布齐沙漠作为我国重要的沙地生态系统,其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沙蒿作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其适应不同沙地环境的策略及其对水分利用的研究是沙漠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主要关注库布齐沙漠中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及其适应性特征,为沙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内陆干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沙地生态系统。

本研究选取了该沙漠中两种典型的沙蒿群落,即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和半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作为研究对象。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了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通过野外调查收集了两种沙蒿群落的分布、生长状况以及所在沙丘的固定程度等信息。

然后,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植物样本,分析其水分含量、植物生理特征等数据。

最后,结合相关生态学理论,对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三、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1. 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该群落的植物通过深根系和根系的广泛分布,能够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此外,该群落的植物在生长季节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降雨资源。

2. 半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半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则表现出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

由于该群落所处的沙丘较为松散,植物主要通过浅根系吸收表层土壤中的水分。

在生长季节,该群落植物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来适应环境变化,但其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四、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的适应性分析两种沙蒿群落在不同固定阶段的沙丘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通过深根系和高效的保水能力来适应干旱环境;而半固定沙丘上的沙蒿群落则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来应对环境变化。

这些适应性特征表明,不同的沙蒿群落在水分利用上具有不同的策略和机制。

五、结论与讨论本研究表明,库布齐沙漠中不同固定阶段的沙丘上,两种沙蒿群落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和适应性特征。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
J i a n g C h u n y i , T i e L o n g , K h a s b a g a n , G e g e n t a n a
( 1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Ho h h o t 0 1 0 0 0 0 .C h i n a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E r d o s A f f o r e s t a t i o n
属 。库布 齐沙漠地 区 内野生蒙 药用植物 的生活型 以多年生草 本为 主, 以木本植 物为主要 建群 种 , 属 于 比较 典型草
原 生 态 系统 。在 药 用 部位 上 , 蒙 药 用植 物 对植 物 药 用 部 位 的 利 用 都 以全 草 为主 , 果 实及 种 子 类 次之 。 关键词 库布 齐 沙 漠 ; 野 生 蒙 药 用植 物 ; 蒙 药 资 源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9 6 9 0 ( 2 0 1 5 ) 0 3— 0 0 6 5—0 4 中 圈分 类 号 : ¥ 5 6 7
第3 4卷 第 3期 2 0 1 5年 6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9 6 9 0 . 2 0 1 5 . 0 3 . 0 1 7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C h i n e s e 只f a n t Re s o u r c e s
Pr e l i mi na r y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e Wi l d Pl a nt s Us e d f o r Mo n g o l i a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库布齐沙漠作为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其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研究对于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沙蒿作为库布齐沙漠的主要植被之一,其生长和分布与水分利用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研究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下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以期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库布齐沙漠的典型区域,包括不同固定阶段的沙丘、沙地等,进行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研究。

2.2 研究方法(1)样地设置与调查:在研究区域内设置不同固定阶段的沙蒿群落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

(2)水分利用指标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土壤水分测定等方法,测定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固定阶段下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

三、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1)水分来源: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发现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来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大气降水以及近地表水。

其中,地下水是主要的水分来源,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2)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固定阶段的增加,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固定阶段的增加,沙蒿的根系逐渐扩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3)不同沙蒿种群的水分利用差异:两种沙蒿在水分利用上存在差异。

其中一种沙蒿更倾向于利用地下水,而另一种沙蒿则更倾向于利用近地表水。

这可能与两种沙蒿的生理特性、分布位置等因素有关。

3.2 影响因素分析(1)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的重要因素。

在干旱季节,沙蒿群落主要依靠地下水为生。

而在雨季,大气降水和近地表水也成为重要的水分来源。

(2)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质地和含水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

例如,砂质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差,使得沙蒿需要更频繁地利用地下水。

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沙漠是一个干燥、缺水的地区,被普遍认为是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

然而,沙漠中的生态系统却有着其特有的食物链。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关系的方式,它展示了能量的流动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沙漠植物沙漠植物是沙漠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从阳光、水和土壤中获取能量,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沙漠植物一般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它们通常具有长而深的根系,以便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并能在干旱环境中存活下来。

二、食草动物在沙漠食物链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个环节。

它们以沙漠植物作为他们的食物来源。

例如,麝香羚和花羚羊等嚼食植物的动物就属于这一类别。

它们通过摄食沙漠中的植物来获取能量,并维持自己的生存。

三、食肉动物食草动物被视为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在沙漠中,一些野生动物如狐狸、猫科动物和秃鹫等属于食肉动物,它们以食草动物为食。

由于沙漠地区猎物稀少和水资源匮乏的原因,这些食肉动物通常有着适应性强的特点,它们能适应长时间无水和食物短缺的环境。

四、食腐动物食腐动物在沙漠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以已死亡的动物和植物为食,帮助清理沙漠中的尸体,同时也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例如,秃鹰和一些昆虫如蝗虫和尸甲虫等都属于食腐动物。

它们通过分解和消化死亡生物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五、微生物微生物是沙漠生态系统中最小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释放出养分。

这些养分又被沙漠植物吸收并转化为能量,从而继续循环食物链。

在沙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的,每个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威胁或被破坏,整个食物链都将受到影响。

因此,沙漠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才能确保这个脆弱的系统得以延续。

总结: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以归纳为沙漠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和微生物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024年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2024年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库布齐沙漠作为我国典型的荒漠化区域,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沙蒿作为沙漠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其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直接影响着该区域植被的生存和恢复能力。

因此,本研究针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沙蒿群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利用策略,为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库布齐沙漠为研究区域,该区域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和生态环境,沙蒿群落分布广泛。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野外调查: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的沙蒿群落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群落类型、生长状况等信息。

(2)样品采集:在调查过程中,采集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土壤和植物样品。

(3)室内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水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三、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3.1 生长初期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生长初期的沙蒿群落,由于植物体较小,根系较浅,其水分利用主要依赖于表层土壤。

此时,沙蒿通过快速生长和扩大根系范围来获取更多的水分,以支持其生长和繁衍。

3.2 成熟期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随着沙蒿群落的生长发育,进入成熟期的沙蒿群落具有更深的根系和更丰富的生物量。

此时,沙蒿不仅能够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还能深入地下获取更深层的水分。

成熟期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策略更为复杂,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和半干旱的沙漠环境。

四、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比较本研究还对两种不同类型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沙蒿群落在水分利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一种沙蒿群落具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在干旱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繁衍;而另一种沙蒿群落则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灵活调整其水分利用策略。

五、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沙蒿群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利用策略。

沙漠之花阿拉善植物探索

沙漠之花阿拉善植物探索

沙漠之花阿拉善植物探索阿拉善是一个地处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的地区,以其干旱荒漠和独特的植物群落而闻名。

这片广袤的沙漠中隐藏着许多美丽而稀有的植物,被誉为“沙漠之花”。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阿拉善植物的奥秘。

第一节:阿拉善地区的气候特点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较少。

气候条件的恶劣使得阿拉善成为沙漠化地区,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阿拉善的植物适应能力变得极强。

第二节:阿拉善特有植物群落在阿拉善的极端环境下,一些独特的植物物种生长繁衍,形成了特有的植物群落。

这些植物以其较小的叶子和根系来适应缺水的环境。

比如,阿拉善北缘的松嫩盆地,常见的植物有沙拐枣、沙棘和百里香等。

这些植物多为灌木或者草本,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

第三节:植物的保护与研究由于气候的恶劣和过度的人类开发,阿拉善地区的植被面临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这片沙漠之花,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阿拉善植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积极推动着阿拉善植物的保育工作。

第四节:阿拉善植物的药用价值除了在保护研究方面的重要性,阿拉善的植物还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许多植物被发现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并且已被应用于中药和珍贵药材的开发中。

比如,雪莲花是阿拉善地区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具有养颜美容、降血压等功效,备受瞩目。

第五节:人与植物的共生关系阿拉善地区的牧民长期以来依靠着这片沙漠之地为生,他们与植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牧民们在沙漠中寻找适合放牧的草地,植物也通过牲畜的散播和排泄来繁殖。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既维系着牧民的生计,也保护着植物群落的生存。

结论阿拉善地区作为一个干旱沙漠,其独特而珍稀的植物群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启示。

只有通过加强保护和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这片荒漠中的花朵,让沙漠之花继续绽放。

尽管没有采用合同或作文的格式来写此文章,但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文章内容涵盖了关于阿拉善植物的探索,符合文章的主题,并通过分节的方式来组织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阿拉善植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库布齐沙漠植被资源

库布齐沙漠植被资源

库布齐沙漠植被资源东部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西部则为棕钙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

河漫滩上,分布着不同程度的盐化浅色草甸土。

由于干旱缺水,境内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

区内地带性植被,东部为于草原类型,西部为荒漠草原植被类型,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

库布齐沙漠干草原植被类型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伴生有小半灌木百里香等,也有一定数量的达乌里胡枝子、阿尔泰紫菀等;西部与西北部半灌木成分增加,建群种为狭叶锦鸡儿、藏锦鸡儿、红沙以及沙生针矛、多根葱等。

北部河漫滩地生长着大面积的盐生草甸和零星的白刺沙堆。

沙生植被为:流动沙丘上很少有植物生长,仅在沙丘下部和丘间地生长有籽蒿、杨柴、木蓼、沙米、沙竹等;流沙上有沙拐枣。

半固定沙丘表现为:东部以油蒿、柠条、沙米、沙竹为主;西部以油蒿、柠条、霸王、沙冬青为主,伴生有刺蓬、虫实、沙米、沙竹等。

固沙丘表现为:东、西部都以油蒿为建群种;东部还有冷蒿、阿尔泰紫菀、白草等,牛心朴子也有一定数量。

地形条件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地势平坦,多为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宜于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中、西部条件较差地区可植树造林、封沙育草,发展小畜。

沙漠北部和东西两端紧靠黄河,条件优越。

一级阶地与河漫滩高差很小,有的地段黄河水位高出地面约10余米。

近50年以来该区内已建黄河南干渠250公里,引黄灌溉,已建设成为内蒙古重点产粮基地之一。

沙漠东部条件较好,当前是防止流沙南侵、北扩和东移,今后应以林为主,采取乔、灌、草结合,以灌为主;带网结合以带为主;带间空地进行育草种草;对半固定沙地,可采取飞播牧草,缩小沙丘流动范围。

畜牧业生产要以小畜为主,严格控制牲畜数量,做好天然草场的保护,适度利用,重点建设,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

把封沙育林、种草和提高植被覆盖率,作为该地区长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对南缘北坡产生径流地区,要全面合理安排,引水入沙,治理沙漠,开沟引水穿越沙带进入北部开阔平原区。

对沟川水资源的利用,要采取:上游注意水土保持;中游拦蓄分洪;下游分洪引洪灌溉。

沙漠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沙漠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沙漠植物调查报告范文沙漠植物调查报告一、引言沙漠是一个稀缺的生态系统,常年干旱缺水,高温干燥,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然而,沙漠中也存在着一些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它们对维持沙漠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查主要对沙漠中的植物进行了采集和观察,旨在了解沙漠植物的种类和特征,探究其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策略。

二、调查方法1. 选择调查区域:本次调查选取了某沙漠国家公园作为调查区域,该区域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对于植物调查非常适合。

2. 采集植物样本: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采集。

手套、剪刀、塑料袋等工具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3. 观察植物特征:对于采集到的植物样本,我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记录下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三、调查结果我们共采集了十种沙漠植物,主要种类有:1. 仙人掌:仙人掌植物在沙漠中十分常见,它们具有肉质的茎和丰富的棘刺,能够有效避免水分的蒸发。

2. 沙漠蒿:沙漠蒿是一种小型的灌木,叶片呈箭头状,能够收集并利用雨水。

3. 沙漠风车子:沙漠风车子具有长长的根茎,能够在沙土中蓄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4. 沙漠苔藓:沙漠苔藓是一种能够耐旱的植物,它们有着独特的鳞片状叶片,能够减少水分蒸发。

5. 沙漠蒲公英:沙漠蒲公英是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小型草本植物,能够利用沙尘暂时固定住自己,避免被风吹走。

6. 沙漠羽毛藜:沙漠羽毛藜具有分枝的形态,能够增强植物的稳定性,并且叶片被覆有厚厚的绒毛,有助于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的伤害。

四、讨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沙漠植物具有很多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减少水分蒸发:沙漠植物通常具有厚厚的表皮和细小的气孔,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

2. 蓄水能力强:许多沙漠植物的根茎能够蓄水,并且树木多生长在沙丘或者岩石之间,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地下水。

3. 适应高温:沙漠植物通常有着特殊的生理结构,如肉质茎和棘刺,能够抵抗沙漠中强烈的日照和高温。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范文

《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两种沙蒿群落水分利用研究》篇一一、引言库布齐沙漠,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地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对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沙蒿作为该沙漠的主要植被之一,其在沙地固沙、稳定沙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关注库布齐沙漠不同固定阶段下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情况,通过深入探讨其水分利用特征及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库布齐沙漠为研究区域,重点关注该地区不同固定阶段的沙蒿群落。

2.2 研究方法(1)样地设置与调查:在库布齐沙漠设立多个样地,每个样地内选择不同固定阶段的沙蒿群落进行调查。

(2)水分利用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植物生理测定等方法测定沙蒿的水分利用情况。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及规律。

三、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特征通过对不同固定阶段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发现随着固定阶段的增加,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效率逐渐提高,水分利用深度也逐渐增加。

这表明在沙漠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中,沙蒿群落逐渐适应了干旱、缺水的环境,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3.2 两种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差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两种沙蒿群落在水分利用方面存在差异。

其中一种沙蒿群落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而另一种沙蒿群落则相对较弱。

这可能与两种沙蒿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3.3 影响因素及机制分析沙蒿群落的水分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生物因素等。

在库布齐沙漠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水分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因此,沙蒿群落通过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维持其生存和繁衍。

此外,沙蒿群落的生长和演替也会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如过度放牧、开垦等。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姜春义;铁龙;哈斯巴根;格根塔娜【摘要】对库布齐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蒙药用植物51种、1亚种、2变种,隶属29科、49属.库布齐沙漠地区内野生蒙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以木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属于比较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药用部位上,蒙药用植物对植物药用部位的利用都以全草为主,果实及种子类次之.【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库布齐沙漠;野生蒙药用植物;蒙药资源【作者】姜春义;铁龙;哈斯巴根;格根塔娜【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内蒙古鄂尔多斯造林总厂,内蒙古鄂尔多斯0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由于库布其沙漠独特的地理位置,因此库布其沙漠地区是蒙药研究的重要地区。

但是,对于库布其沙漠地区的野生蒙药用植物资源,目前还没有系统报道,这对库布其沙漠地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无疑是缺憾。

本文在历时两年时间里,通过对库布其沙漠地区野生蒙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蒙药用植物种类及科属组成,分析蒙药用植物的生活型及利用部位,为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合理建议。

本研究在库布其沙漠地区进行。

库布其沙漠地处黄河中游的南缘,鄂尔多斯高原的北部,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位于东经107°00′~111°30′和北纬39°15′~40°45′之间[1]。

库布其沙漠地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干旱季风气候,寒冷、多风、干旱,四季温差较大,1月最冷,极端温度最低为-32.1℃,7月最热,极端温度最高为38.7 ℃。

夏季空气中水气充沛,对流旺盛,极易形成冰雹。

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棕钙土。

濒危药用植物蒙古沙冬青的生态适宜性区划

濒危药用植物蒙古沙冬青的生态适宜性区划

濒危药用植物蒙古沙冬青的生态适宜性区划阿里穆斯;庄丽;苏德毕力格;包玉海;谢彩香;郭宝林;崔箭【摘要】综合运用实地取样、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得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采样点数据,通过运用 ArcGIS 技术平台,从气候、土壤、地形数据库中提取各样点生态因子,得出其适宜生态因子范围.以此为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蒙古沙冬青的生态适宜性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的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5%)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干旱地区的7省(区)358县(市),总面积为309889.2 km2.这与历史文献记载及现代引种实践数据相吻合.%The characteristic data of the sampling site of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was acquir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fieldsurveys,specimen examin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ecological factors data of each sampling site was extracted from the national geographic,climate and soil type databases of China by using the ArcGIS platform.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utilizing of TCMGIS-II which is an improved version of GIS-based program for th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 ofA.mongolicus was further analyzed.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a total area of 358 counties of 7 provinces in China which covers a land area of 309 889.2 km2 , shared similar ecological factors(ecologicalsimilarity≥95%)with those of native habitats appropriate forA.mongolicus .The areas are mainly located in InnerMongolia,Gansu,Ningxia and Shanxi provinces.The finding is consistentwith th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 practical data of the introduction ofA.mongolicus .【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7页(P457-462,467)【关键词】濒危植物;生态适宜性;TCMGIS-Ⅱ;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作者】阿里穆斯;庄丽;苏德毕力格;包玉海;谢彩香;郭宝林;崔箭【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隶属豆科蝶形花亚科沙冬青属,为古老的第三纪残遗种和亚洲中部特有种,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第一批珍稀濒危物种[1],又名蒙古黄花木,其味辛、苦,性平,枝、叶入蒙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散瘀之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药用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显著,特别是其成分中具有抗肿瘤、抗炎、保护神经和心血管等多种药理活性的白藜芦醇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沙冬青资源开拓了新的视野[2].此外,作为我国西北部荒漠地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阔叶灌木,蒙古沙冬青在维持干旱荒漠区生态平衡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3].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蒙古沙冬青的生境恶化,自然群落遭到严重破坏,天然分布区正在迅速缩小,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4],因此解决蒙古沙冬青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迫在眉睫[5].本研究通过整合大尺度环境数据和野外实地采样数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平台(TCMGIS-Ⅱ)对我国蒙古沙冬青资源生态适宜性区域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沙冬青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区划提供参考.1.1 系统数据库TCMGIS系统数据库包括:(1)基础空间数据库.全国1∶100万地图的矢量数据库,其中地形地貌与行政区划是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的基础;(2)气象因子数据库.基于全国气象站点30年(1971~2000年)的月地面气象数据,按基于DEM的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方法计算所得的按月栅格数据及衍生数据,包括年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1~12月的月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及年相对湿度;(3)土壤数据库.1∶400万的第3次全国土壤普查至亚类的土壤数据;(4)中药材分布空间数据库.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用于中药材道地环境的查询及分析对比.1.2 分析原理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在药材品种选择上缺乏科学指导,加上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对药材的生长和生产的影响,造成中药材“盲目引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了药材品质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中药疗效和用药安全,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种植药材的积极性[5].因此,陈士林等[6]开发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TCMGIS系统,采用空间分析中的诸多方法,按照引种生态相似原理,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对中药材产地的适宜性分析.首先,将中药材生长环境相关的各个环境因子分别量化成栅格数据结构,即将降水、温度、湿度、土壤、日照等因子数据转换成1 km2的单元网格,每一个网格相当于一个数据对象,其观测值存放在相应网格的属性表中,然后对生成的网格数据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根据与原产地各个环境因子(气候、土壤)的相似性程度划分等级(即生态相似度),就可以较好地确定药材的适宜产地,为该药材的引种和扩种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可极大地避免盲目引种和扩种.1.3 分析流程TCMGIS系统根据药材道地(主)产区的气候因子数据、地形因子数据(海拔)和土壤类型数据,采用权值距离法分析出药材的最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100%)、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5%)和次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0%).TCMGIS-Ⅱ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2.1 生态学特性与生态因子的确定蒙古沙冬青是超旱生植物,多生于山前冲积或洪积平原、山涧盆地和石质残丘间的干谷,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1 000~1 300 m.适生范围:最低气温-20℃,最高气温40℃,年蒸发量>3000 mm,年降雨量100 mm左右,地表最高温度80℃,土壤有机质含量0.5%左右.内蒙古沙冬青具有对水分亏缺、极端高温、严寒高温、严寒霜冻、风蚀沙埋有特殊忍耐力的特性[7].根据蒙古沙冬青的生态学特性,笔者在内蒙古、甘肃、宁夏等主产区选择了有代表性的20个野外采样点作为研究区域(图2),包括内蒙古8个旗县(土默特右旗、阿拉善左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磴口县、杭锦旗、乌海乌达区、鄂托克旗)的8个样点,甘肃4个县(九州台、民勤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山丹县)的7个样点和宁夏5个县(盐池县、陶乐县、沙坡头区、中卫县、景泰县、贺兰山县)的5个样点.对各采样点进行GPS的坐标转换,从全国1 km2的气候栅格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1 km2的地形栅格数据库中提取各采样点的年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气温、7月最高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土壤类型等10个主要生态因子作为蒙古沙冬青生长的本底数据,各因子采用均等权重[6-9].2.2 植物群落调查与野外采样依据李博[4]与黄永梅[8]确定的调查对象及考察路线,将各类植被根据优势种确定群落性质,选择典型地段采用样地—样方法随机取样.对于灌木样地,样方设为10m×10 m,其内设5个2 m×2 m的草本样方,草本样方位于灌木样方的四角与中心;对于草本样地,草本样方设为2 m×2 m,随机分布,主要调查样方内植物种类、高度、多度、盖度(郁闭度)等.踏查及走访式调查主要考查蒙古沙冬青的生长、分布及资源情况,同时测定并记录各样点的地形、坡度、坡向、经纬度、海拔等环境因子,根据盖度、多度、高度的加权平均值确定重要值[4,8].2.3 生态适宜性分析将蒙古沙冬青因子值输入TCMGIS-II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采用绝对偏差均法.其中标准化值归一化到0~100.采用公式计算每个栅格对沙冬青适宜因子范围的统计距离.式中:ai为每个因子的权重;Sf为绝对偏差均值;mf为n个数值的均值;Zif为第i个因子的标准化值;dif为明科夫斯基距离.本文各因子权重均等化为0.142 9.3.1 蒙古沙冬青生态适宜性区域的分布特点根据得到的每个栅格的统计距离按照均等分方法划分出不同距离等级,从而确定出蒙古沙冬青的不同相似系数产区(图2、图3),即生态相似度分别为100%的最适宜产区、≥95%的适宜产区和≥90%的次适宜产区.并将蒙古沙冬青不同相似系数产区的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数据文件,与省(区)行政区划数据进行矢量数据相交运算和面积计算,得出不同产区在各个省(区)的分布面积与所占比例(图4).3.1.1 最适宜产区分布 TCMGIS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蒙古沙冬青生态相似度为100%的最适宜产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辽宁及新疆7省(区)的299个县(市),总面积为184 043.5 km2.其中,内蒙古面积最大,为74 599.4 km2,主要包括鄂托克旗、阿拉善左旗、杭锦旗、伊金霍洛旗、翁牛特旗、乌拉特前旗等37个旗县(市),甘肃包含的县市数量最多,包括靖远县、环县、花池县、凉州区、会宁县等51个县(市),宁夏适宜性区域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51.7%(表1、图2和图3).3.1.2 适宜产区分布蒙古沙冬青的适宜产区,即生态相似度在95%~100%的区域(图3、图4),包括7个省(区)358个县(市),适宜性区域面积为309 889.2 km2,占所在县(市)总面积的11.48%.其中内蒙古分布范围最大,全区48个县市均有涵盖,适宜区分布面积占县(市)总面积的32.86%,其次为新疆(83 207.9 km2,占36.73%)、甘肃(53 738.6 km2,占10.34%)、陕西(30 200.0 km2,占59.68%)、山西(28 123.0 km2,占79.99%)和宁夏(14 922.9 km2,占40.73%).3.1.3 次适宜产区分布蒙古沙冬青生态相似度在90%~100%的次适宜产区涉及全国11个省(区)的572个县(市).除了上述内蒙古、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和辽宁7个省(区)外,还有河北、山东、四川、北京等地区部分县(市),包括河北滦南(1 481.1 km2,94.33%)、丰南区(1 362.0 km2,90.37%),北京怀柔(1 540.6km2,68.17%)、房山(1 108.9 km2,52.17%)、密云(810.5 km2,76.60%)等.此外,黑龙江、吉林、云南等地区也有零星分布.3.2 TCMGIS分析结果与文献记载及种植实践数据的对比根据在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考证,发现蒙古沙冬青主要分布在以银川为中心,东经105°~108°,北纬37.5°~47.7°的范围内[2,4],北达内蒙古阿拉善戈壁,南到兰州北部中条山,东起西鄂尔多斯,西至额济纳东北部[10],其中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西部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台地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狼山山前、腾格里沙漠东部、甘肃河西走廊沙地、宁夏北部贺兰山山前及中卫、吴忠、陶乐、灵武、甘塘一带[11-15].其中蒙古沙冬青居群在乌海有集中分布,在固原六盘山三营镇的须弥山则有零星分布.这些和TCMGIS分析得出的最适宜产区的分布范围吻合度极高,说明通过TCMGIS分析得出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结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近年来,国内关于蒙古沙冬青的引种与栽培也有一些报道和成功经验.例如,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16]和江苏民勤沙生植物园已有部分规模化种植[17];另外,蒙古沙冬青的引种栽培在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地区也取得了成功[18-20].这些引种栽培获得成功的地区与TCMGIS系统分析的次适宜产区,即生态相似度90%的新增适宜区有较好的重叠,进一步支持了TCMGIS系统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与以往依靠传统经验的中药材生产区划相比较,《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II》(TCMGIS-II)具有生态因子数据丰富、数据格式科学、定量和空间化程度高、可视化等优点.陈士林等[9]采用TCMGIS已成功对蒙古黄芪、人参、西洋参、黄檗等200多种药材的产地适宜性进行了区划研究,这些对植物药材引种栽培和合理生产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9].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用到TCMGIS-II数据系统中,实现了对蒙古沙冬青产地生态适宜性的科学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蒙古沙冬青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4.1 结论(1)蒙古沙冬青的最适宜产区,覆盖7省(区)299县(市),总面积为18 4043.5 km2.(2)适宜产区覆盖7个省358个县(市),总面积为309 889.2 km2.(3)次适宜产区覆盖11个省(区)的572个县(市),总面积为1 208 037.7km2.在这些区域,结合蒙古沙冬青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研究影响其药材品质形成的环境生物学机制,将为该药材的人工抚育和引种栽培提供更加丰富的科学依据.4.2 生态适宜区与最佳种植区分析传统中医药领域认为“诸药所生,皆有其境”,即生态环境因子对药材道地性具有重要影响[5].现代研究表明,药材品质形成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即便是同种药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长也会导致其药材品质产生很大差异[6,9].因此,只有与药材主产区生态相似度较高的区域,才有可能生产出相近品质的药材.根据TCMGIS分析,蒙古沙冬青的生态适宜性区域主要位于中国地形图第二级阶梯范围之内的干旱中温带区域.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等区域(图2、图3)是传统的蒙古沙冬青的最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100%),总面积为184043.5 km2.但是,由于该区域处于生态脆弱、环境敏感的荒漠地区,加上日益严峻的社会与经济因素的限制、近年来导致蒙古沙冬青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区域锐减,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该资源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关于中药材种植的大量成功案例表明[5,6-9,16-20],依据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进行产地迁移和基地建设是保证药材生产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此外,野生资源保护抚育与合理利用,也是我国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措施.因此,笔者建议在核心区域适当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与“退耕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妥善保存蒙古沙冬青的种质资源,加快发展野生资源的就地抚育、保护以及自然更新.同时,利用该区域蒙古沙冬青的分布相对集中,栽培、加工条件较好等特点,重点建设蒙古沙冬青的人工种植生产基地.另外,在阿尔泰山南侧经准噶尔西部山地延伸至天山山脉东部北坡区,呈环形分布,主要包括新疆等地区是蒙古沙冬青的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5%,总面积为309 889.2 km2)和次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0%,总面积为1 208 037.7 km2).这些区域的地形开阔平坦,以波状平原和起伏丘陵为主,土壤质地轻粗,土壤类型以栗钙土、棕钙土、灰褐土为主.通过系统抽查发现,该区域不论是土壤类型和气候因子数据均与蒙古沙冬青最适宜产区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此经过适当的田间实验,这些区域将有可能成为蒙古沙冬青潜在的适生区域,比较适宜引种和栽培.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抚育与合理利用,是保障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措施,药材的优良品种抚育和引种栽培是弥补野生药材药源不足的重要手段[5].鉴于导致蒙古沙冬青濒危的根本原因,包括,如种子不育或败育等生理生态学特性有关的内因,以及人为影响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外因[2-5,7,10-19],笔者建议应妥善规划蒙古沙冬青的规模化种植与人工栽培.首先,需要结合蒙古沙冬青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考虑栽培区域的生态条件,选择蒙古沙冬青的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5%)和次适宜产区(生态相似度≥90%).其次,需要对其他非环境因素,如药材主产地栽培和采收加工技术、交通运输及当地劳动力等进行全面评价,确定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最佳种植区,以获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关文献】[1]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68-371.[2] 吴剑雄.鄂尔多斯濒危药用植物[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32.[3] 李昌龙,尉秋实,李爱德.孑遗植物沙冬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5):21-23.[4] 李博.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资源与环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 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6] 黄林芳,谢彩香,陈士林,等.沙生药用植物锁阳产地适宜性的定量评价[J].植物学报,2010,45(2):205-211.[7] 夏恩龙,彭祚登,翟明普.沙冬青的分布和保护利用研究进展[J].防护林科技,2008(4):56-58.[8] 黄永梅,张明理.鄂尔多斯高原植物群落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J].生物多样性,2006,14(1):13-20.[9] 陈士林.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0] 刘果厚.阿拉善荒漠特有植物沙冬青濒危原因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8(7):341-345.[11] 刘玉红,王善敏.试论沙冬青的染色体地理[J].地理研究,1996(12):40-47.[12] 许国英,潘伯荣.沙冬青生物碱成分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4(3):50-52.[13] 尉秋实,马瑞君.濒危植物沙冬青大田育苗试验[J].中国沙漠,2004(11):809-814.[14] 刘家琼,邱明新.沙冬青植物群落研究[J].中国沙漠,1995(6):109-115.[15] 蒋志荣.沙冬青抗旱机理的探讨[J].中国沙漠,2000(3):71-74.[16] 尹林克,潘伯荣,赵振东,等.沙冬青属植物引种试验研究[J].干旱区研究,1988(4):36-43.[17] 夏恩龙.沙冬青地理分布与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2006.[18] 刘刚,郭宇兰,张顺捷,等.蒙古沙冬青引种栽培的初步试验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1(3):42-43.[19] 纪磊,李学志,王京国,等.沙冬青引种栽培试验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0,39(6):8-11.[20] 邢存旺,王丽华,刘朝华,等.宣化县黄洋滩固沙植物的引种与栽培试验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8(3):7-11.。

库布齐沙地5种主要植物营养成分比较试验

库布齐沙地5种主要植物营养成分比较试验

库布齐沙地5种主要植物营养成分比较试验
于凤;王明玖;高丽;闫志坚;聂素梅
【期刊名称】《饲料工业》
【年(卷),期】2009(30)21
【摘要】沙打旺、羊柴、草木樨状黄芪、达乌里胡枝子均为品质比较优良的豆科植物,主要营养物质,如粗蛋白处于较高水平。

与其余4种植物比较,虽然油蒿粗蛋白含量很低(P<0.05),但粗脂肪、钙、磷含量却很高(P<0.05),通过适时刈割和加工调制,仍可作为优质饲用植物。

5种植物叶粗蛋白、粗灰分、吸附水含量远高于茎(P<0.05),而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明显低于茎(P<0.05);除羊柴茎和叶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4种植物叶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茎(P<0.05),而茎和叶的钙、磷含量则有高有低。

【总页数】3页(P17-19)
【关键词】沙地植物;营养成分;比较
【作者】于凤;王明玖;高丽;闫志坚;聂素梅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15
【相关文献】
1.库布齐沙地6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J], 于凤;高丽;闫志坚;王明玖;聂素梅
2.库布齐沙漠不同类型沙地上植物群落根系研究 [J], 马阔东;高丽;闫志坚;阿斯嘎;
富兰格
3.库布齐沙地五种植物主要品质性状季节性变化研究 [J], 于凤;王明玖;高丽;闫志坚;聂素梅
4.库布齐沙地三种植物光合、蒸腾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J], 马阔东;高丽;闫志坚;聂素梅;阿斯嘎
5.库布齐沙地不同沙丘类型植物多样性研究 [J], 唐宽燕;闫志坚;尹强;高丽;王慧;于洁;孟元发;王育青;赵虎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布齐沙漠草场资源遥感调查及草畜平衡研究——以杭锦旗为例的开题报告

库布齐沙漠草场资源遥感调查及草畜平衡研究——以杭锦旗为例的开题报告

库布齐沙漠草场资源遥感调查及草畜平衡研究——以杭锦旗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库布齐沙漠位于中国西北部,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流动沙漠,其草原资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草原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库布齐沙漠草原资源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退化。

因此,如何科学地保护和利用库布齐沙漠草原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遥感技术是对全球陆地表面进行高质量、大尺度、实时监测的有力工具。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库布齐沙漠草原资源遥感调查,可以实现对该地区草原资源质量、覆盖度、生长状况等信息的获取,为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草地和畜牧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草畜平衡研究也是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研究选取杭锦旗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地区草原资源遥感调查及草畜平衡研究,探讨库布齐沙漠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对杭锦旗草原资源进行遥感调查,获取该地区草原资源质量、覆盖度、生长状况等信息。

(2)针对库布齐沙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对研究区域的草畜平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形成机理及调控措施,以维持草地生态平衡。

(3)结合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和实际,建立杭锦旗草原资源遥感监测模型,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

2. 研究方法:(1)借助遥感数据,采用一系列遥感技术对本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调查,包括植被指数法、影像分类法、面积比例法等。

(2)采用经济学、生态学、数学模型等理论,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杭锦旗草畜平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管理建议。

三、预期成果预计本研究有以下成果:(1)对杭锦旗草原资源进行遥感调查,获取该地区草原资源质量、覆盖度、生长状况等信息。

(2)深入分析库布齐沙漠草原生态系统特殊性,探讨研究区域的草畜平衡机理及调控措施。

(3)建立杭锦旗草原资源遥感监测模型,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

(4)为库布齐沙漠草原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1% 。在 植 物 属 的 等 级 上 ,蒿 属 、鹅 绒 藤 属 和 蓼 属包 含 的植 物 种数 较 为 突 出 。
文 章 按 食 用 方 式 的 不 同把 库 布 其 沙 漠 野 生食 用植 物 资 源 分 为 野 生 蔬 菜 、野 生 水 果 、野 生 食 用 植 物色素 、野生饮用植物 、野生粮用植物等 5大类 。文 中把 调 味 用 植 物 和 食 用 油 用 植 物 归 类 到 野 生粮 用 植 物 中 ,有 些 野 生食 用 植 物 有两 种 或 两 种 以上 食用 方式 ,分 别累计 统计 到不 同食用 植物 资源类 型 中 (表 1)。如蒙古韭 (Allium mongolicum)可视 为野生 蔬 菜 用 植 物 ,又可 视 为野 生粮 用 植 物 (调 味用 )、地 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可 视 为 野 生 蔬 菜 用 植 物 ,又 可 视 为 野 生 水 果 、中 国 沙 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可 视 为野 生 水 果用 植 物 ,又可 视 为野 生 饮 用植 物 和 野 生 食用植物色素类植物 ,此类 重复统计到不 同食用植 物 资 源 类 型 的植 物有 25种 ,即 94种食 用 植 物有 1 19 种 食用 方 式 。详 见 表 1。
收 稿 日期 :2018一O1一O5 作者简介 :孙琴 (1982-),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 ,林 业工程师 .
第41卷第 2期 2018年 3月
内蒙古林业 调查 设计
Inner M 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vo1.41.No.2 M arch.2018
文章 编 号 :1006-6993(2018)02—0041-05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芽 )菜 类 ,指 植 物 的 幼 苗 、嫩 苗 、嫩 芽 可 作 蔬 菜 食 用 ,如 山 苦 荬 (1xeris chinensis)、风 花 菜 [Rorippa islandica(Oed.)Borbas】、大 刺 儿 菜 [Cirsium setosum (Willd.)MB.]等 ;花果 菜 类 ,指 植 物 的花 序 或 者果 实 可 作 蔬 菜 食 用 ,如蒲 公 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碱 韭 (Allium polyrhizum)、草 麻 黄 (Ephedra sinica Stapf)等 ;根 菜类 ,指 植 物 的根 及 地 下变 态 器 官都 可 作 蔬 菜 食 用 ,如 沙 芥 [Pugionium cornutum(L.) Gaertn-]、黄 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ex Redoute)等 。
库 布 其 ,蒙 古 语 意 为 “弓上 之 弦 ”,是 我 国北 方 少 数 民族 (匈 奴 人 )文化 的 发祥 地 。库 布 其 沙 漠 地 处 黄 河 中游 的南 缘 ,大 折 曲 以东 ,鄂 尔 多 斯 高 原 的 北 部 ,跨 内蒙 古 自治 区鄂 尔 多 斯 市 杭 锦 旗 、达 拉 特 旗 和 准 格 尔 旗 ,地 理 坐 标 为 东 经 107。00 ~11lO30 , 北 纬 39。15 ~40。45 ,东 西 长 约 400 km,南 北 宽 约 50 km,为 中 国第七 大沙 漠 。
文化的发祥地 。库 布其沙漠野生食 用植物有 94种 (包括 3变种 ),隶属于 37科 7O属 。按照食用方式 的不 同可
分为野生蔬菜 、野生水果 、野生食用植物色素 、野生饮用植物 、野生粮用植物等 5大类 。
关键 词 :库布其沙漠;野生食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中图分 类号 :¥58 文 献标 识 Nhomakorabea :A
表 1 内蒙古库布 其沙 漠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分类表
1 野 生蔬菜
野 生蔬 菜是指可做蔬菜食用 的未经引种驯化 和 人 工 管理 的野 生 植 物 。研 究 区 域 内野 生 蔬 菜 按 植 物分 类学 属 性 ,隶属 23科 45属 62种 ,l变 种 (见 表 2)。根 据 其 食 用 部 位 不 同 ,分 为 茎 叶 菜 类 、苗 (芽 ) 菜类 、花果菜类 、根菜类 等4类 。茎 叶菜类 ,指植物 生长的不同阶段 ,幼嫩茎或者叶子部分或全部可作 蔬 菜 ,如 野 葵 (Malva verticillata)、蒙 古 韭 (Allium mongolicum)、马 齿 苋 (Portulaca oleracea L.)等 ;苗
从 2013年开始 ,根据库 布其沙漠 地形地貌 特 征 ,在库布其 沙漠全境范 围内共选择 了 15个 乡镇 作 为 调 查 点 ,多 次 开 展 植 物 区 系 和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调 查 工 作 。 在 植 物 标 本 的采 集 鉴 定 基 础 上 ,查 阅 经 济 植 物 和 植 物 资 源 相 关 文 献 ,初 步 整 理 出库 布 其 沙 漠 区 域 分 布 的野 生 食 用 植 物 94种 (包 括 3变 种 ),隶 属 于 37科 70属 。 在 植 物 科 的 等 级 上 ,含 植 物 种 数 最 多 的 是 菊 科 ,有 15种 ;其 次 是 藜 科 和 豆 科 ,都 含 8种 。这 3个 大 科 所 含 植 物 种 数分 别 占研 究 区 野 生 食 用 植 物 总 数 的 l5.95% 、8.51%和
孙 琴 ,阿力 玛 ,铁龙 ,格根塔娜 。
(1.鄂 尔多斯市造林 总场 ,达拉特旗 014300;2.通辽市林业科学研究 院 ,通辽 028000; 3.内蒙 古 自治区退耕 还林和外援项 目管理 中心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 :库布其沙漠地处黄河中游的南缘,大折曲以东,鄂尔多斯高原北部 ,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