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转移性腺癌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转移性腺癌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的经验总结
陈昌军
【摘要】目的:总结并研究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腹腔转移腺癌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44例运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的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人,设非共面同中心照射野,靶区剂量20~30Gy,7~9d.其中16例加常规放疗,30~40Gy,21~28d.结果:44例腹腔转移性腺癌患者经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后肿块都有不同程度缩小,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缓解,其缓解率达97.7% ,总有效率为77.3%(34/44).治疗前腹腔转移肿块≤5cm×5cm×5cm的患者其疗效明显优于肿块>5cm×5cm×5cm的患者(P<0.025).中位生存月数为7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达22.7%(10/44).加常规照射者疗效无明显提高(P>0.1),相反放射性损伤确明显增加了,总体损伤率为18.2%(8/44).结论:44例患者通过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多数病人能耐受,治疗后可改善生存质量,适当延长生存期.如加用常规照射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致患者放射性损伤明显增加,危害病人的健康,不可取.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0(023)012
【总页数】2页(P1473-1474)
【关键词】腹腔转移性腺癌;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
【作者】陈昌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22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2003 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对病理确诊的44例预期生存期不足6个月的腹腔转移性腺癌病人进行了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该组44例病人中,男28例,女 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54.6岁。

腹腔包块经病理报告确诊均为腹腔转移性腺癌。

其中腺癌(病理未分型)28例,低分化性癌、黏液腺癌各 4例,管状癌6例,乳头状癌2例;其中腹腔转移
淋巴结18例(40.9%);淋巴结外脏器转移26例(59.1%);原发病灶来自于胃癌的12
例(27.3%);大肠癌16例(36.4%);前列腺癌 8例(18.2%);胰腺癌、胆管癌各4例(各占9.1%)。

肿块最大为12cm×7cm×10cm,肿块最小为2.0cm×2.1cm×2.3cm,体积>125cm3(5cm×5cm×5cm)者14例(31.8%);体积<125cm3者30例(68.2%)。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美国Top lane公司生产全身热体放射治疗系统治疗。

先在治疗定位床上用真空垫做好体膜固定器,设立病人体表定位标志,然后用螺旋CT 定位扫描,层厚为5mm。

经治疗计划系统制订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计划,设非共面同
中心照射野,靶区包及肿瘤边缘外0.5~1.0cm,根据计算机打出的各照射野的图纸做好适形铅挡块,最后用6-15M VX线照射总剂量为 DT20~35Gy,5~7次,7~9d。

其中16例用6-15MVX线先作前后野常规放射治疗,靶区放宽至肿瘤边缘外2~
3cm,总剂量30~40Gy,15~20次,21~28d,放疗结束后,每月要复查B超,每3个
月复查CT 或M RI。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注意观察黄疸、背痛、会阴胀痛、食欲等有无
改善或变差。

(2)肿块大小情况:按WHO疗效判断标准[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
缓解(PR),无变化(NC),恶化(PD)四组,CR和 PR判断为有效组。

(3)中位生存率:所有病人均随访至2010年1月,随访率为100%,统计中位生存月数。

(4)治疗反应:按
RTOG(北美放射肿瘤学组)和RTOG/EORTC(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标准观察评定,共分四级[2]。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基本能缓解,总缓解率达97.7%。

2.2 近期疗效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44例中,CR 8例占18.2%,PR 26例,占59.1%,总有效率77.3%,NC10例,其中黏液癌4例(来源于胃和大肠各2例),管状癌2例(来源于胰腺),未分型癌4例(来源于胰腺和胆管各2例)。

治疗前体积小于125cm3者CR 8例,PR 20例,有效率9
3.3%(28/30),大于 125cm3者 PR 6例,有效率 42.9%(6/1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5)。

2.3 生存期 44例患者中生存最短2个月,最长20个月以上,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其中单纯立体适形放疗者28例,加常规放射治疗者16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个月和7个月,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t=0.05,P>0.1)。

现生存14例,最短7个月,最长13个月以上。

所有病例1年生存率为22.7%(10/44)。

2.4 损伤情况 44例患者均按放疗计划顺利完成治疗,主要治疗反应为放射性胃肠道损伤,其中1~2级为40.9%(18/44),3级为1
3.6%(6/44),主要表现为不完全肠梗阻,4级为
4.5%(2/44),表现为肠瘘形成。

3、4级损伤者均为加用常规照射者,损伤发生率50%(8/16)。

3 讨论
常规放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了近百年,由于肿瘤内缺乏氧细胞的存在及放疗不敏感,或明知肿瘤未控,因周围正常组织不能耐受而无法继续追加放疗剂量,致始放疗效果始终停留在原来水平未见明显提高[3]。

腹部肿瘤因病理多数为对放疗敏感性差的腺癌,杀灭肿瘤要求剂量高,而周围脏器如肝、胃、肠、肾等正常组织对放射耐受性差,使放射治疗收效甚微。

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放射技术,它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像,
治疗计划设计,放疗实施和验证,使放射高剂量分布与肿瘤立体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其最大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射治疗高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可得
到有效保护[4]。

应用上述理论我们对44例腹部转移性腺癌进行了三维立体适形放疗,结果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7.7%,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缩,总有效率为77.3%,略高于国内肖作平等报道[3]。

且肿瘤退缩的有效率与放疗前肿瘤体积有关,体积小于5cm×5cm×5cm者明显优于体积大于5cm×5cm×5cm者(P<0.025)。

中位生存月数也从不足6个月
延长到7个月以上,目前存活有14例,均已超过7个月,一年生存率达22.7%,但单纯适形照射和加用常规照射之间中位生存月数无显著差异(P>0.1)。

EORTC分析了516例腹部照射40Gy者的胃肠道反应,认为损伤与是否手术、受照的剂量及单次
剂量有关。

无腹部手术史和有手术史者损伤率分别为2.7%和11.5%,单次剂量
2Gy者损伤发生率为4%,单次照射3.3Gy同时有手术史者的胃肠道损伤率为
39%[2]。

本组观察的1~2级损伤率为40.9%,3、4级胃肠损伤率为18.2%(8/44),远高于常规照射者,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且单次剂量均高于3.3Gy有关。

而发生的8例3、4级反应者均先作了常规放射治疗,其比例高达50%(8/16)。

综上所述,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对腹部转移性腺癌在无法手术时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之一,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并适当延长生存期,但加用常规放射治疗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使放射性损伤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 M iller AB,eta l.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
〔 J〕.Cancer,1981,47:207.
2 王迎选,王所亭,主编.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314-388.
3 肖作平,徐婷,伏少华,等.体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J〕.中国癌症杂
志,2000,10(5):402.
4 吴开良,蒋国梁,廖源,等.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放疗后复发后前瞻性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5):4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